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佩服的不是韩寒这个人,而是其文章观点 -中物时代传媒 -搜房博客

 

佩服的不是韩寒这个人,而是其文章观点 (2012-2-4 10:22:11) [发送到微博]

分类:散文

佩服的不是韩寒这个人,而是其文章观点

中国物业管理师网:孙玉良

方舟子打假,打到韩寒身上了。

韩寒应战,端起了法律的武器。

中国的法律现状,是韩寒一直所不耻的,这从他的诸多文章中可以看出。以前他写文章,一直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肆意汪洋,批的某些光鲜人物,抬不起头来。但现在事轮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便没有了以前的淡定。说不上惊慌失措,但也显出了某些疲于应付的态势。

碰到事,中国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应付方法:找关系摆平;凭拳头摆平;借媒体的力量赢得人们同情;上访靠上面的“青天大老爷”摆平;靠法律手段摆平……,还有什么,我再想不出。

韩寒很理智,选用了最末的方法,也是政府号召的方法,法治社会强调的方法,能否摆平,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一直很欣赏韩寒,不是因为他的人帅,而是因为他的文章观点新颖、别致、有力度。单看文章内容,说他是当代鲁迅也不过份。这些文章风格一致,不象代笔人所写。如果真是韩寒幕后人所写,体现“幕后人”的思想,那这个幕后人便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是真正的当代鲁迅;如果是一个团队的创作,我更欣慰,欣慰中国还有这许多敢说真话的人。

论战谁输谁赢,我不太关心,我关心的是,中国毕竟还有人,有“韩寒”的思想。大家读韩寒的文章,欣赏的是这些文章的观点,而不是这个人。大多数人,并没有见过韩寒,但并不妨碍为这些犀利的文章欢呼。

韩寒写博文说要休战了,很好。方舟子是打假斗士,他有权利对任何人质疑,不只是方舟子,每个人都可以质疑啊,只要他有这精力、心情与证据。看人家话题女王范冰冰,挨多少骂啊,但越骂越红,成一线最红明星了。韩寒这一点应该跟范冰冰学,不管人家说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看韩寒的文章,应该是一个文学斗士,思想斗士,超越范冰冰。范只是一个影视明星,演戏的,而韩寒是靠思想斗争的,应是孤独不败似的人物。我倒希望经此一役,还能再看到越来越多的越发犀利的相同风格的“韩寒”文章,鼓动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士气,而不是方舟子打假,打的人人自危,连亿万粉丝的韩寒,都寒心成了“哑巴”。

佩服的不是韩寒这个人,而是其文章观点 -中物时代传媒 -搜房博客

蘋果日報 - 20120204 - 趙薇 1.5億掃皇璧三伙建皇宮

 

趙薇 1.5億掃皇璧三伙建皇宮

2012年02月04日
趙薇掟億半 荃灣起皇宮

【本報訊】樓市前景未明,本港名人富豪爭相沽貨之際,內地藝人影星卻一個接一個在淡市購入本港豪宅。繼「中國影帝」陳道明擲下 8,100萬元買入淺水灣豪宅後,即將有新戲在情人節檔期上畫的內地小富婆「小燕子」趙薇與夫婿黃有龍,近期狂擲 1.53億元連環掃入荃灣皇璧三伙複式戶,在青山公路打造萬呎海景「小皇宮」,總金額足可以買一間山頂倚巒前排細屋仔,貪其私隱度和鄰近中港通道。

室內面積共逾 1.1萬呎

趙薇

趙薇

中港兩地越趨融合,內地富豪來港買樓亦越來越闊綽。內地影星趙薇夫婦,近期先後購入 3個皇璧一手複式戶。土地註冊處顯示, 37至 38樓 A室複式戶, 3,259方呎,創基置業有限公司以 3,800萬元買入,雖屬海外註冊公司,惟簽訂有關文件正為趙薇丈夫黃有龍,連同早前二人透過公司名義,分別以 7,200萬及 4,280萬元購入兩伙 B室複式戶,該廈頂層單位對下三個複式,全由趙薇夫婦一口氣購入,室內面積合達 11,331方呎,成近年在港買樓出手最豪氣內地影星,更堪稱該廈大業主。
泛海與英資高富諾集團發展的皇璧,坐落青山公路油柑頭段,毗鄰恒麗園,全幢大廈僅 59伙,「清一式」兩層複式,惟結構關係,戶與戶未然能打通成相連戶。每層樓底高達 3.5米,以前望汀九橋及海景為賣點。各戶設 2部私家電梯直抵所屬單位之內,私隱度高。趙薇剛購入的 A室複式,單是露台達 148方呎,下層客飯廳設落地大玻璃,上層為 4間套房,每個單位至少配有兩個車位。

往來內地澳門勝南區

放大圖片

12345678910

地產界人士指出,近年不少中資背景人士轉投新界西,主要看好未來港珠澳大橋發展潛力。以荃灣為例,前往機場約半小時,日後往來內地及澳門,較南區豪宅佔優,在珠三角發展效應帶動,令區內豪宅成內地客入市目標。
趙薇繼去年豪買法國酒莊後,再狂掃三個荃灣海景豪宅,其鍾愛的物業,與不少本地影星及富豪一樣,幾乎全部情傾海景。

蘋果日報 - 20120204 - 趙薇 1.5億掃皇璧三伙建皇宮

蘋果日報 - 20120204 - 港大 8.18調查報告獻媚罪成

徐立之韋永庚孭晒上身,谁知道是为了更上层楼?擦鞋仔永远得到好处,这个才是问题的所在!

港大 8.18調查報告
獻媚罪成

2012年02月04日

曾蔭權事先視察場地
李克強坐中央不恰當
衞奕信座位極不恰當
遺憾警察入校園動武
【本報訊】香港大學百周年校慶典禮演變成 8.18風波,校方成立的檢討小組昨發表報告指出,安排副總理李克強坐在典禮台中央、前港督 衞奕信被調至側邊位均不恰當,未能堅守自主權,也造成學生被警方武力對待,而特首曾蔭權更親自審視校慶安排。小組認為無證據證實港大向權貴獻媚,但港大校董和立法會議員反駁指,既然安排尊座給李克強、讓李嘉誠等富豪坐前排也不妥,大學高層獻媚有目共睹。
記者:倪清江、歐陽子瑩、姚國雄

克強坐正 獻媚罪成

檢討報告連同附件約 300頁,港大校務委員會昨商議約兩小時後,宣佈接受報告。報告就活動安排列出五宗罪。當日李克強獲安排坐於台上正中央,猶如君臨天下,所坐的嘉賓椅( Guest Chair)又與俗龍「龍椅」的校監椅相似,小組認為這個安排不恰當,「因為這會令人產生錯覺,以為大學未能掌握自主權」。於 87至 92年任港督的 衞奕信勳爵當日以英國的大學代表身份列席和致詞,小組認為他身為主禮嘉賓之一,卻被編排坐於第二排旁邊位,「明顯極不恰當」,建議日後同類典禮,大學最高層應坐在中央位置。
台上座位編排由教務長韋永庚負責,報告揭示他於去年 7月初提出讓港大深圳項目辦公室總監倪啟瑞加入校慶小組,正是倪一手炮製出李克強坐「龍椅」事件。

《罪魁禍首》<br/>特首 曾蔭權<br/>典禮前親臨港大視察,被指向校方施壓。

《罪魁禍首》
特首 曾蔭權
典禮前親臨港大視察,被指向校方施壓。

《罪魁禍首》<br/>港大&#25945;務長 韋永庚<br/>將&#34910;奕信座位調到第二排,極不恰當。

《罪魁禍首》
港大教務長 韋永庚
將 衞奕信座位調到第二排,極不恰當。

《罪魁禍首》<br/>港大深圳項目辦總監 倪&#21855;瑞<br/>建議李克強坐在中央,安排不恰當。

《罪魁禍首》
港大深圳項目辦總監 倪啟瑞
建議李克強坐在中央,安排不恰當。

《罪魁禍首》<br/>警務處長 曾偉雄<br/>警方動用不必要武力,令人遺憾。

《罪魁禍首》
警務處長 曾偉雄
警方動用不必要武力,令人遺憾。

首兩行預留給富商

倪指慶典是一場騷,形容自己是導演,報告指他最先提出讓李克強坐中間,認為台上需要一個焦點,因而選擇嘉賓椅給李克強坐,因它「漂亮和有歷史韻味」。
衞奕信最初獲安排坐在台上第一排末端,不過校長徐立之在 8月 15日發出電郵,指應只視 衞是英國鴨巴甸大學代表。翌日韋修訂座位安排,把 衞踢到第二行的外國大學校長席,改安排中國教育部長坐前排。
港大在去年 8月 16及 17日綵排典禮,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及一批行政人員、特首辦和中聯辦代表也有出席,徐立之沒有對嘉賓椅讓李克強坐有異議。
報告批評港大挑選校外來賓名單的準則過於狹窄,只顧答謝曾經協助或捐助校慶活動的人,把觀眾席首兩行預留給富商,令人覺得港大只關顧巨額捐款人。當日席中包括李嘉誠、李兆基、何鴻燊等富豪。
報告揭示,韋永庚曾提出依據總理溫家寶之前到訪港大的安排,這次也應只讓學生和教職員參加,但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徐詠璇唱反調,提出可藉此機會答謝校慶活動贊助人。檢討小組指校方未有適時及以有意義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籌辦活動的組織結構鬆散。

放大圖片

黃嘉純(左三)領導的小組公佈 8.18事件調查報告。 黃建通攝

黃嘉純(左三)領導的小組公佈 8.18事件調查報告。 黃建通攝

去年港大百周年慶典,大批警員圍堵示威學生。

去年港大百周年慶典,大批警員圍堵示威學生。

校董指結論難服眾

檢討小組指,沒發現任何證據顯示大學或其職員刻意向權貴獻媚,但承認典禮安排給予觀眾這樣的印象,大學聲譽因此受損。小組召集人黃嘉純昨在會後記者會上死撐這結論。另一結論是沒有證據顯示港大受到特首辦、中聯辦或內地部門施壓或干擾。
出任港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反駁指,報告判定李克強和 衞奕信座位安排不恰當,「除咗獻媚,仲有乜理由?不恰當背後就係獻媚,(報告)咁講好難服眾」。他又指出,曾蔭權典禮前幾日親到港大視察,又派特首辦人員跟進,定會給港大壓力。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也認為港大無法洗脫獻媚指控,「同樣兩個嘉賓,李克強坐龍椅(嘉賓椅), 衞奕信坐第二排末座,本身就係證據,港大重視中央官員、貶低殖民地港督」。

8.18報告主要結論及建議

•典禮安排令公眾認為校方向權貴獻媚,損害大學聲譽
•副總理李克強坐在台中央並不恰當;前港督 衞奕信被安排坐第二排極不恰當
•觀眾席首兩行留給富商不妥
•遺憾警方使用不必要和不合理武力將學生推入梯間
•校長徐立之和教務長韋永庚要為錯誤判斷和行政失誤負責,但毋須受處分
•應制訂接待國家領導人儀式的程序,豎立「港大永遠是言論自由的保壘」石碑以示警惕
資料來源:檢討報告

港大 8.18事件來龍去脈

去年 5月 23日
特首辦通知港大將有領導人到訪,校方到 8月初才知是李克強
去年 8月 13日
特首曾蔭權到港大視察
去年 8月 17日
警方堅拒讓學生在太古橋示威
去年 8月 18日
李克強主持港大百周年慶典,被安排坐在台中央;示威學生被警員推倒和推入梯間
去年 8月 23日
徐立之登報道歉,保證港大永遠是言論自由堡壘
去年 8月 30日
港大宣佈成立檢討小組調查
去年 10月 25日
港大宣佈徐立之明年 8月約滿後不續任
昨日
檢討小組發表報告,港大成立專責小組落實多項建議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調查報告

蘋果日報 - 20120204 - 港大 8.18調查報告獻媚罪成

頓成箭靶
徐立之韋永庚孭晒上身

2012年02月04日

8.18風波中港大校長徐立之(圖)及教務長韋永庚成為「箭靶」,檢討小組報告中,只有他們兩人被點名應為事件負上主要責任,但毋須懲處。
檢討小組昨日公開報告後,徐立之與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會見傳媒,徐立之稱懷着沉重心情看報告,表示很願意接受批評:「做事要負責任,做得唔好要檢討,要改善。」被問到是否覺得成為「代罪羔羊」,他說:「唔係,作為大學行政主管,所有事都要負責。」他又強調不應再斤斤計較責任誰屬。
另一「罪人」韋永庚昨晚回應本報查詢時稱,身為校慶執行小組副召集人,他對風波責無旁貸,接受報告的批評,「我嘅決定同社會大眾期望有出入,敏感度不足」。但他強調沒有違返大學操守指引,「不過係有做得唔好、唔恰當」。

不想牽連港府及北京

根據檢討小組報告,特首曾蔭權曾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訪港大前到校園巡視,而被指「獻媚」的典禮嘉賓名單,除了徐、韋二人,亦包括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徐詠璇等數人擬訂,有政界人士指出,報告要徐立之及韋永庚把責任「孭上身」,相信是想把追究責任問題局限在大學高層,而不會牽連至港府高層甚至北京領導人,然而立法會肯定會跟進報告,其中警方在校園不當使用武力將是追究重點,一旦警方曾與北京商討過當日保安安排、干預大學自主,恐怕風波不會因報告出爐而就此平息。
《蘋果》記者

難辭其咎
推學生入梯間成爆發點

2012年02月04日

為阻學生向國家領導人示威,警方出動 300名警員進駐港大,把學生推倒、推入梯間令學生「消音」,港大調查報告直指此事是令外界不滿港大處事手法的爆發點。報告遺憾警方使用不必要武力對付學生,但指被推入梯間的學生沒被禁錮。
港大慶典當日港大學生李成康聯同兩名其他大學的學生鄧建華、黃佳鑫想到示威區「睇一睇」,到達「示威禁區」梁銶鋸樓停車處時,警方通知港大保安到場與學生交涉,羅之後向警方稱「搞唔掂佢哋」,之後多名警員包圍三名學生,下令「 Push」(推),將學生推入梯間,李成康被推倒。

報告指不涉禁錮

報告指,警方毋須用武力推學生入梯間,因學生無武器及無對任何人構成危險,還有港大已表明不想在校園發生推撞及暴力事件。報告批評警方使用不必要和不合理武力,亦不尊重港大。報告又披露,警方拒絕在太古橋設示威區,理由是要確保無人可向李克強投擲物品。
事發時在梯間的保安指出,學生曾向警員講粗口「 X你老母臭 X」,鄧建華一度想打警察,被李成康勸阻。三人並向警員呼喊「做乜唔出聲,扮學警雄心呀?」,現場有出口讓他們隨時離開。報告認為這證明學生沒被禁錮。
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曾表示可協助學生控告警方非法禁錮,身兼檢討小組成員的陳文敏昨指,調查發現當日事情與學生聲稱被威嚇、禁錮有很大差距,認為學生指控不成立。李成康昨稱會與律師研究報告,日內決定是否向警方採取法律行動。警方昨晚稱欣見報告明確指出禁錮的指摘不成立,強調所有保安安排也是與港大經溝通和磋商而作出,把李成康等三人推到梯間,過程中只使用最低武力。
《蘋果》記者

Des températures pouvant atteindre - 15 degrés attendues jusqu’à vendredi prochain - lameuse.be

 

Des températures pouvant atteindre - 15 degrés attendues jusqu’à vendredi prochain

Des températures pouvant atteindre - 15 degrés attendues jusqu’à vendredi prochain

Photonews

Compléments d'informations

Samedi, le temps sera sec et ensoleillé, mais à certains endroits il pourra rester gris et brumeux. Le vent du sud-est sera faible à modéré. Les maxima resteront négatifs, variant de moins de 3 à moins 8 degrés. La suite? Plus froid jusqu’à... vendredi.

Rédaction en ligne

Publié le 04/02 à 11h32

Samedi soir et au cours de la nuit, des champs nuageux se formeront depuis l’ouest du pays. A la fin de la nuit, une fine neige pourrait tomber à la Côte. Les minima s’établiront entre moins 6 degrés à l’ouest du pays à moins 15 degrés dans les Hautes Fagnes.

Dimanche, le ciel sera très nuageux sur l’ouest du pays et la neige tombera temporairement en matinée. Ailleurs, il fera sec avec un ensoleillement entrecoupé de champs nuageux. Le vent sera faible à modéré, voire temporairement assez fort à la Côte. Les minima varieront de moins 3 à moins 8 degrés.

Jusqu’à vendredi, le temps restera principalement sec avec des périodes ensoleillées. Durant la nuit et en matinée, les températures s’établiront entre moins 7 à moins 15 degrés. Pendant la journée, le thermomètre descendra légèrement en dessous de 0 degré.

Des températures pouvant atteindre - 15 degrés attendues jusqu’à vendredi prochain - lameuse.be

- 18,4 degrés en Campine: la nuit passée la plus froide depuis 3 ans

- 18,4 degrés en Campine: la nuit passée la plus froide depuis 3 ans

Le Barrage de la Gilleppe (N. Lambert)

Compléments d'informations

La nuit dernière a été la nuit la plus froide depuis 3 ans. A Retie, en Campine, le thermomètre a affiché -18,4 degrés. A Ernage, en province de Namur, la température a chuté jusqu’à -17,5 degrés. A la station d’Uccle, on a enregistré -12,5 degrés. A Kleine Brogel, le thermomètre affichait - 17,3.

Rédaction en ligne

Publié le 04/02 à 09h49

Les basses températures sont la conséquence de la couche de neige, d’un ciel dégagé et d’un vent faible. La nuit suivante, il y aura plus de nuages et il fera un peu moins froid dans la plupart des endroits du pays, avec des minima entre -6 et -15 degrés.

Dimanche, il pourrait tomber localement une fine neige à l’ouest du pays. Le temps sera ensuite sec pratiquement partout en Belgique mais les températures resteront négatives jusqu’à la fin de la semaine. Après, les maxima pourraient avoisiner 0 degré.

“韩寒”是谁?(图)-搜狐滚动 方舟子:法院不应介入学术争论 偶像也有阴暗面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老愚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老愚

  “韩寒”是谁?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声名鹊起,以批判教育制度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为文坛瞩目,集合阳光男孩和思想叛逆诸多因素,迅疾成为80后偶像人物。他的另一个身份F1赛车手,仅仅为他神奇的传奇人生起到某种注释作用:速度以及勇敢。博客时代的来临,将他迅速推上神坛:他是中国大陆第一影响力博客,一篇文字会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击量,好多粉丝通宵守在电脑前,只是为了成为他的第一个读者。他教给我们真实生活、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这是好多韩粉的感受。这个年龄段之外的人,也能感受到韩流的冲击。韩寒似乎轻易就能跃升到生活的高处,周身放射着无比神奇的光芒。
  这个偶像是真的吗?从他以天才少年作家成名的那一天,就有人一直在质疑。
  但仿佛天助韩寒,无人能令人信服地扳倒这个偶像。
  龙年前夕,一个叫“麦田”的人,突然扣动扳机,打出了射向韩寒的第一枪。他抛出了自己缜密的猜想:韩寒是被包装出来的一件商业利器,他的一系列著作乃其父韩仁均和经纪人路金波代笔。他试图区分真实存在过的韩寒和偶像韩寒,刮掉罩在“偶像韩寒”身上的所有油彩。
  韩寒方面的回击成功地迫使莽撞的“麦田”道歉,却因为高达2000万的悬赏,引来了打假高手方舟子。随着方大侠一篇篇质疑文章的问世,质疑韩寒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韩寒方面被迫自证清白,最后诉诸法律。方韩大战自此达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人惋惜,两个最不该打仗的英雄阴差阳错地咬在了一起。
  捍卫偶像韩寒的族群不能容忍这种质疑,他们将质疑者的行为称之为歇斯底里的文字狱暴行,发起了保护偶像的尊严之战。即便如此,那些原本对方舟子并无好感的精英们,却在越来越自觉地倒戈,站在了方舟子那一边。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方韩大战撕裂了整个中国知识界。
  冥冥中仿佛有什么定数,让方韩大战在年末岁初狂飙般上演?2012难道真是传说中的终结之年?
  有自称算命先生的慨叹,“壬水之气乍入,命主恶运遂显,故新年前后事发也。天意乎?适五月丙午,年运之水克流月之火,噫,难计损财之数矣!问:有无破解之法?曰:无!”大师解释说,韩寒所破之财指的就是拥趸和声望。
  挺韩派给出了一个略显悲壮的理由:韩寒蒙难乃是因为其谈革命、自由和民主的三篇博文得罪了知识分子大佬,他们断定韩寒与当局合流,变成了主张维护现状的“反革命”,以此构陷这个曾经的思想盟友。倒韩派加之于挺韩派的罪名是:因为与其有利益瓜葛,比如刘瑜、熊培云等人。
  毫无疑问,这远非方韩大战的根源。以利益论盖棺论定这场空前激烈的文化事件,只能证明他们“皮袍下的小”。
  以“韩寒”为代表的偶像操控术走到自己的尽头,或许才是问题的正解。
  “韩寒”,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天才”,以狂放不羁的叛逆者姿态横扫中国文坛,造成独一无二的偶像崇拜现象,这个力量巨大的思想上帝,同时创造了点石成金的商业奇迹,这种偶像文化—经济一体化模式,让操纵者日进斗金,“韩寒”载体名利双收。一个文化英雄站起来,无数人成为庸众,一个号称不读书的领袖,缔造出思想贫乏的一代粉丝。偶像经济天生的排异性,使得韩寒一木独大,扼杀了其他真正思想者的生存空间。一个单纯的韩寒原木,被精明的投机商人和偶像工业推手当作核武器,打遍天下无敌手。在清纯的韩寒活体与邪恶的符号韩寒之间,人们难以辨识其中的差别,只好全盘接受了合二为一的偶像。“韩寒化”的后果,造成了一批新式躁动分子,他们以韩寒的是非为是非。甚至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是非标准:以对韩的态度把人分为两类。一些原本矜持自重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也很策略地投怀送抱,与韩寒做起勾兑的生意来。傍上这位青年思想领袖,仿佛就获得了继续生存的入场券。韩寒粉丝自发地加封韩寒为“当代鲁迅”,而一些倡导普世价值的媒体,全情投入造神运动,迅速把韩寒捧为“草根领袖”,他们试图将这尊大神强加于知识群体,造成后喻文化时代奇观。
  聪明的操盘手通过制造偶像培养了粉丝,顺便把印有偶像标记的商品推销给他们,这只是一种关系。当偶像令人失望之时,粉丝们将会动手修补,再造一个完美的膜拜对象,把自我交给那个不存在的玩意儿,他们于其中体会一体的归属和力量感。在一个无信仰的国度,偶像变成了宗教,成为奢侈品。
  虚幻的天空最忌讳唐吉可德手上那把长矛,他在真情劝告莽撞的斗士:我这儿什么都没有,你刺不中我,而且,刺我你会自取其辱的。有趣的是,方舟子是被迫举起利器的。在韩粉眼里,方舟子是一个虐待狂,他是出于嫉妒而抹黑自己的偶像的。在某些颇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眼里,韩寒成了受害者,他们举起私权、名誉、尊严之类的武器,悲壮地为韩寒打抱不平。胸有成竹的他们,嘲笑方舟子以科学思维对阵人文创作,力气用错了地方,其心可诛。有厚道人苦口婆心地劝方舟子,不要把矛头对准推动中国进步的人,还有人诘难方舟子:你为何不去打贪官?在他们眼里,方舟子是一个丧失正确价值观的炫技派大师,是要拿韩寒开刀做秀,实现自己独霸天下的美梦。他们装作听不懂方舟子要戳破韩寒神话的潜台词。
  知识界某些倒韩派留恋韩寒的本色形象,思想女斗士彭晓芸赞颂韩寒是一个叛逆者,“一直在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抗争”,他是"被现象"的牺牲品,我们需要拿掉罩在他身上的污秽,和韩寒一起“平行地,学习各自走路”。
  韩寒确实还是韩寒。“我的圈子里只有我一个人”,他回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这句话,似乎说明了一切,引他为知己的知识界真的误解了他。他是一个精明的生存主义者,这似乎无可指责。他乐于借助被包装过上上流生活,革命于他只是玩车玩别的东西之余的消遣。我们不知谈革命自由民主是否其本意,按照倒韩派的逻辑,那是代笔者的作品,至少是命题作文。韩寒交出的是一份不合格的答卷。素质,国情,都不是不革命的好理由。一个事实是,明白中国问题症结的坐在监狱里仰望北斗,奋起解决问题的在乌坎投票。
  赞美韩寒的却是另一伙,他们主张华丽地战斗,并暗地里为中国设计好了民主路线图。有韩寒,他们觉得安全,借助韩寒,他们可以躲避枪子,在不损失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维持意见领袖的地位,并为以后的分羹铺垫好一切。
  韩寒是造神运动的产物,尽管他未必把自己当做神看。他只是一个按照既定目标前进的现实主义者而已。他要的是实利和在中国社会被拥戴而高高在上的神奇感觉:貌似激进却无有真正风险,好像付出了牺牲被塑造成体制迫害者,实际上却是现体制的最大获利者别人不能说的,我可以假装勇敢地说出来。倒韩派们嫉妒的也是这一点,他们厌恶给予韩寒舆论特权的大佬和机制,他们猜想:当局在玩假韩灭儒的游戏,以放任一个任性的青年,逼迫思想家沉默。因而,扳倒韩寒,也就是在反抗思想专制。这也是追求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的应有之义。
  方舟子也是现实主义者,他无意于帮谁下棋。他感觉窥破了对方的破绽,便要运用娴熟的职业技巧,一剑击中韩寒们的软肋,通过这个胜利保卫自己的江湖地位。我们可以不喜欢他,但他的独立存在自有其价值,他让每个作假者寝食难安。他以一己之力证明,知识分子独立不羁的存在,是可能的。
  韩寒付诸法律,有其不得已的地方,他或许无法面对方舟子严谨有力的质疑,或许只是表明自己居高临下的正义在我的姿态。那些希望得到事物真相的人,不一定喜欢方舟子,但仅仅因为不愿意被欺骗,而选择站在方舟子一边。诉讼或许可以满足韩寒集团的心理需求,却很难解除大众的疑虑。“不能复制”的人生,本不应惧怕任何质疑,尽管有些质疑让人难堪。一个公众人物必须交代自己的出处,哪怕再痛苦,韩寒们也得学会面对自己的真问题,诚实思考,诚实写作,不受制于任何操纵者。方舟子的价值在于,真伪之类的道德问题,一点也不低于高滔的民主自由理念,一个甚或一群没有品行的人,其所号召的革命或反革命都是不可信的。
  每天都有人倒戈,仿佛春阳融化千年冰雪一般,偶像韩寒的阵营急速分裂,知识界也在不由自主地裂变,这未必不是好事。学者吴稼祥称韩寒只是一个传说,方韩大战将会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否可信。疑云将散的时刻,韩寒和质疑者都将面带喜悦。
  这不是一场无意义的争执,而是一场战斗,其意义不会比拯救吴英之类的壮举更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微博为http://weibo.com/ftly)
  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
  作者:老愚来源FT中文网)

“韩寒”是谁?(图)-搜狐滚动

方舟子:法院不应介入学术争论 偶像也有阴暗面

2012年02月03日 16:49
来源:新华网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寒

1月15日,麦田发表《人造韩寒》一文,质疑韩寒被“人造”和“包装”;16日,韩寒回应质疑,并称如有人能证明文章被代笔,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不久,范冰冰工作室追加2000万支持韩寒。随后,方舟子加入论战。在韩寒回应质疑后,麦田道歉并退出,但方舟子接连发表文章质疑韩寒,论战逐步进入高潮。在论战演进中,许多知名作家、编剧、艺人、出版商、记者、时评家、法学学者甚至医生参与其中。同时,借助博客和微博平台,方舟子和韩寒两人庞大的数以百万计的网络粉丝之间,也展开激烈论争。

类似的论争,先前也不是没有。由于争论者知名度、影响力的原因,“韩方之争”更让人瞩目。无论结果谁是谁非,对这个过程的关注,想来会对关注者有所裨益。

韩寒:相信我的人会一直相信我

“只要法院判他错的,我就满足了”

关于“口才”与创作

记者:方舟子微博中说看了你早期文章质疑有人代笔,看了你的访谈视频质疑你有学习障碍。你可能不想辩解,但对于广大网民质疑的你不怎么接受电视采访,上电视也不怎么说话,问一些事关《三重门》、《零下一度》等早期作品的问题时,会说自己忘记了。还有你和王朔一起参加节目的时候,也很木讷。你怎么看这些?

韩寒:我想说三点。第一,你觉得我迟钝吗?

第二,一个作家的口才完全不代表他文学上的成就。事实上,我知道很多作家平时显得很木讷,甚至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很优秀。

第三,我不建议作家上电视。如果我再有一次机会,就会把自己塑造得有神秘感一点。因为作家是写小说的,小说里经常用到第一人称“我”。我看到过很多朋友,本来很喜欢一个作家的小说。但后来看到照片,或者在电视上看到本人,特别幻灭。

至于那次与王朔一起参加节目的事儿。我想说,王朔是受人尊敬的作家。跟王朔打过交道的朋友都知道,只要王朔在场,别人一般没有说话的机会。你打断他的话,显得很不礼貌。

关于起诉索赔

记者:“2000万悬赏”的方式,俗,也不俗,你事先准备好这笔钱了吗?采取悬赏的方式,你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寒:我算了一下,出道十多年,我也有些版税和积蓄,砸锅卖铁是可以拿出这笔钱来的。我只是想表明态度,不惜倾家荡产来证明清白。这些事情本来不该由我来证明的。谁主张,谁举证。现在主张的人,只顾泼脏水,完全不做任何举证。那我只能鼓励大家举证。因为我相信人在社会里,不是独立的。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给韩寒和他的团队代写文章,肯定身边会有人知道。所以,我相信肯定会有人出来,领这2000万。就是我自己团队也可能会倒戈。

记者:起诉方舟子索赔10万元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寒:我本来觉得2000块钱就可以。后来有朋友说,2000元这太儿戏,像娱乐炒作。我说,行吧。我不在乎5万还是10万,只要法院判他错的,我就满足了。

关于作品“漏洞”

记者:方舟子质疑你早期的作品《书店》时,曾质疑你没有闭架购书的经历?

韩寒:他们说新华书店1982年就发文要求开架售书,但我文章里还提到闭架售书,不知道书什么价钱,心里很忐忑。进而断定这是我父亲的经历。我相信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都会有闭架购书经历。虽然新华书店是有这么一个文,但它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具体是否闭架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再说,就算全中国的书店都是开架售书的,但我一个作家,也可以写成看到一本书不知道它的价格,因为这是写作者的一个权利。

记者:《求医》是你另一篇早期作品,方舟子也提出了质疑。你怎么看?

韩寒:《求医》里,方舟子怀疑当时我得了疥疮,他说疥疮不是这样的痒法,肝炎才是这样的痒法,好像他什么病都得过了一样。我一个朋友发现他这么说是一个人给他提供了所谓的证据。这个人明显是方舟子的一个粉丝,说方舟子想听的话,有利于他们的逻辑,编造所谓的科学事实。方舟子也不管这是不是真的。后来,我朋友看了这个人的微博,发现这人是个所谓的治疗师。这是一个无厘头的事情。

记者:方舟子多次质疑你作品中的漏洞,认为那些文章不可能是一个初二或高一的学生写的,你怎么看?

韩寒:文章漏洞完全是无稽之谈。比如说我用词老成,不可能是一个学生写出来,作为一个第三者,看了这些很容易被迷惑。但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就是读了很多书。可能一些词就是为了应用而引用。当时我彻夜阅读24史,他说不可能。是的,我没有读完。现在我也没有读完。这些行为很无聊,只是一知半解。后来我就不读了。他不把我后半句摘进去……

关于抄袭与代笔

记者:网上有观点认为:韩方之争,从去年看到现在,发现韩寒太亏了。方这一边都是分析派理论派考据派,拿出来的东西都是硬货,韩方都是些在敲边鼓的人。广大80后、90后的韩粉,被骂成是“猪一样的队友”。你对自己的粉丝怎么看?

韩寒:首先,我觉得有些朋友可能并不了解什么叫逻辑,不知道什么叫硬货,甚至什么叫科学。他们指出的所有证据,都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甚至什么不上电视呀,都特别可笑。

其次,他们指出所谓的漏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只是披上了逻辑的外衣,把话组织得很逻辑,其实都是很没有逻辑的。他们并不讲究证据和证据的真实性。只是想把我搞倒。随便拿一篇文章就有看似严谨的逻辑,用不科学的统计,只是为了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我相信,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质疑。只是一些看我不顺眼的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想把我搞倒。甚至我拿出手稿,书信的时候,他们也视而不见。

记者:你觉得这样的质疑带来的是什么效应?

韩寒:我觉得,这样的先例是白色恐怖的。对于作家来说,打击最大的是两点。一是抄袭。一个作家是抄袭的,他也没有办法辩驳。你只要找到被抄袭的那本书,就可以把罪名落实。再一个就是代写。这基本上每个作家都无法自证的。我觉得我已经很好,竟然保留了手稿,保留书信,保留笔记,而且有很多证人,有很多同学给我证明。

我很担心,电脑前的很多作家,如果有人对你看不顺眼,是不是就可以纠集三四个人对你大肆污蔑,三人成虎。你百口莫辩,因为你是电脑前打的文字。所以,这种事就该谁主张谁举证,不能举证,就是造谣,就是诽谤。而且对方把话说得那么绝,“一定”“断定”“必然”……作为一个有一定公信力的人这样做,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知道,相信我的人会一直相信我,喜欢读我东西的人一直会喜欢读我的东西。不喜欢我的,可能原来就不喜欢我。

关于“微博论战”

记者:支持方舟子的人很想和你在微博上直接论战,但你写了很多年博客,却没有开微博,为什么?

韩寒:我个人并不适合微博,我喜欢长的文章,因为长的文章能更公正说清楚很多事请,而不只是表达情绪。开了微博后,很多朋友要求我转发他们的内容。一些人际关系我无法处理。一些事情,在我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不能去转发。但我又没有精力去核实。所以,我没有用微博。(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浦奕安)(部分文字工作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坤晟参与)

方舟子

方舟子:避免更多青少年被偶像误导

“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

“把一个被包装起来的偶像打破”

记者:这场论战开始前,曾有人在网络间发起投票,问李开复、罗永浩之后,方舟子最有可能打哪位名人的“假”,这个投票你看过吗?当时有没有想到会是韩寒?

方舟子:我没有看过这个投票,但是在几个不同的场合都有人问我以后是否会“打”韩寒,我都表示没有兴趣,当时我几乎不看韩寒写的东西。

记者:你不是发起论战的人,但最后成为论战主力,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场论战中来,你参加这场论战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坚持质疑的原因又是什么?

方舟子:麦田质疑他有代笔的文章我一开始甚至没有去看。后来,看到韩寒用重金悬赏的方式回应质疑,让我觉得很好笑,才把麦田的文章看了,觉得里面有些内容还是有道理的,就发了几条讽刺韩寒悬赏的微博。本来我只是旁观者,没想到韩寒写了篇长篇文章攻击我,把一些我从来没说过的话按到我头上,我只好也写长篇回应,这样就算加入了。然后开始去看韩寒的作品,从他早期的那些被视为文学天才的作品看起,感到震惊,因为那些文章明显不可能是一个初二或高一的学生写的,而是一个中年男子的代笔。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韩寒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文学天才,广大青少年都被蒙蔽了十几年了,就很值得挖下去。

我之所以投入进去,和韩寒的“青年偶像”“公知”的身份有关,有这种身份的人更应该经得起质疑,因为他们如果有不诚信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会更恶劣。把一个被包装起来的偶像打破,告诉人们事情的真相,避免有更多的青少年受到虚假偶像的误导,这是很值得的。

“怀疑、推理、求证,同样体现出科学精神”

记者:质疑韩寒,从本质上说是质疑什么?

方舟子:一开始主要质疑的是他面对正当批评的态度,后来质疑的是他的造假作弊的行为。

记者:以前也有人质疑韩寒,但影响远没有这次广泛和深入,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方舟子:我想是因为我介入了。我揭露造假这么多年,还是很有经验的,也有一定的信誉。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不过在旁边评点了几句,就让韩寒惊慌失措,如临大敌。

记者: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在大家看来,这场论战已不只是事实真伪之辩,同时还是网民思维之辩,逻辑之辩,言论自由之辩,你如何看?你觉得哪一个意义更大?

方舟子:这些都很重要,也都很有必要。我一直在说,我是把揭露造假作为科普的一部分,因为对事实真相的探求,对虚假现象的怀疑、推理、求证,同样体现出科学精神。

记者:你在论战中始终保持高效率,并迅速搜集和掌握各种有效信息,你是如何做到的?有人质疑你背后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存在吗?

方舟子:我没有团队,但是有很多网友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向我提供信息、资料,我自己也做一些搜集的工作。同时,我写这种论战文章也是驾轻就熟,一般用一两个小时就可写一篇。

记者:你有没有注意到,好多和你一样质疑韩寒的人,是看了韩寒方的回应后才加入战团的?你如何看这个现象?这是不是给了你更多自信和动力?

方舟子:有一部分和我一样,是因为对韩寒的那种态度不满,还有一部分是看了韩寒的回应文章,觉得写作水平太差,与以前读到的反差太大,反而相信了以前的文章有代笔。不少网友都写了很好的分析、评论韩寒现象的文章,有的写得不比我差。他们的确给了我更多自信和动力。

“网络粉丝也是分档次的”

记者:你如何看网络粉丝这个群体?某网站微博调查,在这场论战中网友支持韩寒的占多数,支持你的占少数,你如何看这个结果?

方舟子:网络粉丝也是分档次的。有的有自己的判断力,也有的不管偶像说什么都叫好,有敢批评其偶像的就群起而攻之。我批评韩寒的文章一贴出,几秒钟内就是骂声一片,这些人显然根本不去看我的文章写的什么就开骂。韩寒的粉丝在网络上很多,而且是有组织的,如果网络调查表明支持韩寒的网友占多数,并不奇怪。我不会在乎这种调查结果,甚至不在乎有多少人支持我。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对我,我也会坚持把事实的真相揭开,更何况支持我的人还不少,而且写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

“偶像,当然可以有阴暗面”

记者:你觉得网络产生的偶像和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哪个更值得信任?偶像可不可以有阴暗面?偶像应该如何回应质疑?

方舟子:互联网刚兴起时,有一幅着名的漫画,叫“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质,更容易包装偶像,也就更不值得信任。一个人成为偶像,只是因为在某方面比较突出,例如有体育、娱乐才华,其他方面未必比一般人强,当然可以有阴暗面。偶像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宽容质疑,对质疑做出理性的回应。

记者:在这次论战中,你觉得微博发挥了一个什么作用?你觉得这次论战会给微博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方舟子:这场论战,主要是在微博上引发和进行的,微博互动性、传播性强的特点,让这场论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反响,显得格外好看,很多人说比春晚还好看。可惜韩寒本人不开微博直接面对网民,否则这场论战会更加精彩。这场论战会吸引更多的人上微博来。

“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

记者:你因为打假而参与了十多起诉讼,胜诉的案子多还是败诉的案子多?你觉得诉讼是不是打假的终点?

方舟子:这十多起诉讼有些一直拖着没有审,已判决的案件,我败诉的有三起,胜诉的有四起。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也没有认定学术真假的能力,所以不管诉讼是胜是负,都不影响打假的结果。例如,以前肖传国在武汉起诉我侵犯名誉权,他胜诉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胜诉并不能表明我就是错的,以后事情的发展更进一步说明我对他的揭露是正确和必要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朝晖)

蒋勋:美是一种信仰 苹果卖的其实是梦想-读书频道-金融界

 

蒋勋:美是一种信仰 苹果卖的其实是梦想

2011年11月01日 10:29 来源: 北京晚报 【字体: 网友评论

蒋勋: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采访蒋勋是一种享受,他低沉的声音、他待人的优雅体贴,都会让听者沉静在远离尘嚣的美中。

  蒋勋曾说“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多年来,蒋勋用小说、散文、艺术、绘画、演讲种种方式耕耘,带给人美的启迪。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这个主题,蒋勋讲过不止一次,《美,看不见的竞争力》系蒋勋演讲录的第一辑。蒋勋认为,现代社会,各种事物快速变化且选择繁多,能够保有基于对美的认知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就成为拥有创造力的重要条件,美的竞争力正是体现在这看不见的地方。

  从更深的层面来探讨,美并非一定与艺术相关,例如我们看见一朵花时,觉得它是美的,这种美在现实的功利层面上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但它会让你愉悦,这就是所谓的“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而这种愉悦会逐渐发展成为对美的尊重,进而成为一种信仰,当对美的信仰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时,它将会凝聚成一股无形且无法估计的能量,此时才真正将这种无形的竞争力发挥到了极致。蒋勋最后强调,美这个看不到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回到每一个个体自身,使个体有力量去对抗一些东西,同时坚守一些东西。

  蒋勋

  1947年出生,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

苹果产品蕴含东方哲学

  问:为什么强调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这来自给企业讲课的题目。我常常受邀给企业讲课,企业界很喜欢讲“竞争力”。我希望他们能了解有些竞争力能看见,有些是看不见的。一朵花能在亿万年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它有竞争力,或者颜色或者香味。

  乔布斯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苹果产品的风行不只是因为功能,很大一部分是它的设计包含着美的趋势。比如它的极简造型,比如它的白色接近中国古人说的“温润如玉”,甚至有一款手机的造型就和我脖子上的这个汉玉完全一样。苹果产品有很大的东方哲学在里面——“放空”,把多余的东西都拿掉。

  很多企业家很重视自己的商标设计,可是退后五十步谁能看见你的商标?苹果产品退后200步,你也能认出那是苹果。如果说后乔布斯时代,东方要在工业上领先,美的成分一定越来越高。

  苹果为什么能卖出高价?他卖的很大部分价钱是看不见的,卖的是美,是梦想。说到乔布斯,他一直是我的偶像,但是我应该告别他。他的死使原本不受好评的iphone 4s成为一个纪念品。我很想问:不停地换手机企业才能赚钱,可是由此造成的污染怎么办?太多物质浪费,地球怎么办?子孙后代怎么办?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美,讲的就是刚刚好。我们有十三亿人,不一定要去挣三个月的快钱,我们的竞争力应该是“气定神闲”,就像诸葛亮以琴退敌。

  生病让乔布斯变了一个人。我在电脑上把他20年的照片摆在一排就能看到他一直在变,1984年的他就是一个着急赚钱的小商人。但是生命的无常让他改变。

 问:您怎么看待人生的坎坷?

  蒋:坎坷这两个字很难解释。贫穷、疾病是一种坎坷,富有有时候也是一种坎坷。北京、上海的一些暴发户,我似乎看到他们走在一条非常坎坷颠簸的路上。

  每次到北京上海,我都会感到“气”很旺。进步不是一味求快,而是在快和慢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是四两拨千斤的那种大智慧。只有找到这种平衡的人,才能保得住企业,保得住自身。扁鹊说有一种病人我从来不给他们看病,那就是“轻身重财”的人。

一片叶子胜过千言万语

  问:您多年来从事美的布道者工作,但是您又常常说“心虚”,说美是一种自然状态,不需要多讲。怎么在宣扬与沉默之间找到平衡?

 蒋:我希望讲得越来越少。一片叶子可以告诉大家的东西比我讲的要多得多。每一片活下来的叶子都是有竞争力的。庄子说万物有大美而不言。我希望有一天北京有更多的人能停下来欣赏这个季节的银杏,感受季节的变化。如果没有,我只好去提醒大家停下来,看一看。

  我小时候妈妈常说我“沉不住气”。沉住气是中国武术里的用语,是讲呼吸,也是讲做事的方法。

  从地上捡起一朵花,各人有各人的领悟,如果觉得别人没有领悟,一直骂他,不是在增加不美的东西吗?所以我自己先扮演一个安静下来的角色。

 问:您从前是学历史的,为什么转向美学,并成为美的布道者?

  蒋:我读历史的时候感到历史很可怕和残酷,权力争夺让人非常恐惧。但是艺术却能把人性提升。

  美,常常有一种不忍在里面,你看到一朵花不忍心踩下去,这朵花可能是任何一个人,你不去侮辱他、蹂躏他,这就是美,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

  佛说“人身难得”。应该珍惜。佛教还说“共业”,所有的幸福是共享的,灾难也是共担的。

  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你怎么去领悟,给这个遗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尊重、包容它,遗憾的部分就会变成美。

通情达理不是考试能学到的

问:您曾经在大学开美学课,希望不用分数来考量学生,但是没有成功。

  蒋:全世界的教育都有些问题,过度开发左脑,也就是理性脑,忽视了直觉、情感的右脑开发。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能和真的人在一起讲话,有时候坐在一起,也是各自低头按手机。我认识太多第一名的学生,一谈恋爱就完蛋,因为恋爱不是是非题,“通情达理”不是考试能学到的。

  我在新竹科技园区开了十年的美学课,开始只有小猫两三只。慢慢人越来越多。都是名校毕业,平均三十七八岁,正是企业的骨干,有期权、股票分红,好像被套上了枷锁,很多年没有休假,一直熬到过劳死。一个听众第一个问题就问我“我五岁的女儿学钢琴好还是学小提琴好?”我说你先不要管钢琴还是小提琴,你可不可以每天抱抱她,让她感觉父亲的体温?

我们太多和别人对话,太少和自己对话

:您讲话的声音低沉温和,具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难怪林青霞曾经因为父母的病,患了严重的失眠,每晚都要听着您的有声书才能入睡。

 蒋(笑):我以前讲话就很小心,当我知道读者喜欢听我的讲课录音之后,讲话更加小心,常常在喧闹的场合,有意识调低频率。因为合适的声音可以让人安定。我和医生开玩笑说可不可以把我的声音做成胶囊,让失眠的人吃。

  佛教说不要造“口业”。语言可以非常粗糙、非常粗鲁,用来伤害或诅咒别人。可是语言也可以非常美,美到让人充满感激,充满对人世间的感恩,所以它可以变成诗。

  问:您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蒋:做自己。其实想做的事情一直在修正,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领悟和修正。去年12月因为心肌梗阻动了手术,在重症病房住了四天。我想以后讲课可以减少一些,做的事情可以更小一些。

  我们太习惯和别人对话,很少和自己对话。有多少时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问这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一辈子都好委屈,侍奉父母、配偶、儿女,没有时间和自己对话。其实还可以活的再孤独一些,独与天地往来。

蒋勋:美是一种信仰 苹果卖的其实是梦想-读书频道-金融界

赵薇和丈夫400万欧元投资高端葡萄酒 或面临投资亏损_财经_凤凰网

 

赵薇和丈夫400万欧元投资高端葡萄酒 或面临投资亏损

2012年01月31日 02:1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陈志龙

纵观每一轮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最大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

龙年春节的电视屏幕上,各路明星风光亮相,但有一个人的身影未见着——赵薇。去年,赵薇和丈夫以400万欧元收购波尔多圣艾美浓产区的蒙罗酒庄,成为投资高端葡萄酒的最佳镜像。然而此刻,大眼睛的“小燕子”面临的可能是欲哭无泪的投资亏损。

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度受到市场疯狂追捧的标志性品种——2008年拉菲的价格,从去年3月历史最高价每瓶11500元跌到现在的7000元,跌幅超过45%。“小拉菲”跌幅亦不相上下。拉菲领跌,使整个红酒市场的后续投资客都成为“裸泳者”,投机交易最盛的酒庄酒和年份酒不断向下矫正价格。

过去两年间,国内用于送礼、收藏或自饮的拉菲酒需求量达20万~30万瓶/年以上,以拉菲为代表的法国高端葡萄酒在中国民间投机资本助推下身价翻了2倍,这一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民间资金闭着眼睛进场。香港永隆银行和内地一些银行去年都陆续推出了葡萄酒理财服务,投资者可以从指定的商户贷款购买葡萄酒,能从银行贷款约500万港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也可直接用自有资金投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个亿的基金一周就卖完”,这是南京一家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的说法。

去年春节,拉菲行情最火爆的时候,笔者在苏南调研,看到几位民企大佬在建酒窖。无锡一位上市民企的老板说,他把全流通的股票兑现后,转手就换成了葡萄酒,当时已颇有斩获。然而,市场沸腾中,完全由投机资本推动的“拉菲泡沫”,已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接近破碎时刻,下半年开始的全面银根紧缩更加快了泡沫破灭的进程。

泡沫破灭的危险信号最早来自老茅台酒。去年国庆期间,南京一场拍卖会上,价格一度“飞龙在天”的老茅台酒出现跳水行情,大量拍品流标,猝不及防的持仓者当场目瞪口呆。当时一位红酒藏家就直喊:“不好,这是酒类资产泡沫破灭的前兆。”

一语成谶!“从10月份开始我想尽一切办法出货,但毕竟是小圈子里的交易,流动性差,很难出得了手。现在套在手上的货以千万计。”他告诉笔者。

去年9月在香港ACKER葡萄酒拍卖会上,1982年拉菲葡萄酒每箱拍卖价从上半年的70多万港元大幅跳水至约32万港元。10月,香港苏富比“珍稀佳酿”拍卖会上,大量拉菲酒流拍,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个年份酒。这是2009年拉菲“发酒疯”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的珍藏红酒首次出现流拍纪录。

曾几何时,在拉菲“发酒疯”的年代,“高价回收拉菲酒瓶”也成了一门生意,1982年拉菲的一个空瓶甚至卖到3000元人民币,一个假拉菲瓶塞卖到100元。而拉菲葡萄酒官方网站显示,拉菲葡萄酒年均产量在20万~25万瓶。除了全球王室订单与欧美富豪、收藏家订单,真正能流向中国内地或香港市场的拉菲只有4万~5万瓶。显然,中国市场的拉菲充斥着假货。

拉菲价格骤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年,过剩的民间游资疯炒红木、黄龙玉、鸡血石等,狙击农产品[10.72 -0.83% 股吧 研报]、中药材、大宗商品甚至邮币卡,这些都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热钱和投机资本挟裹下,中国此起彼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缩影。这些炒作的一次次退潮,使得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纵观每一轮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最大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人人都希望通过投机不劳而获,贪婪加剧了泡沫膨胀,助推产业空心化和民众的赌博氛围。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昂内尔·巴贝尔在一次国际论坛上亦反思说:“媒体和学界过于喜欢为正面消息造势,感兴趣的是传播价格上涨或经济增长的好消息,有的甚至与大公司、大银行及广告商成了一家人,与他们‘合作’、‘搞好关系’,甚至成为他们的‘影子’。”他抛出一连串责问:我们是不是被大客户吓倒了,失去了独立判断和分析的能力?我们是不是为谎言和投机行为提供了宣传平台?我们这么做是加剧了危机蔓延,还是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股价地价狂飙,在市场沸腾时,政府、市场参与者、学界都强烈否认“经济泡沫化”。1989年新年前夕,著名的野村证券甚至在世界各大报纸杂志上刊登广告,驳斥“日本地价股价过高论”是“固执于托夫勒密天动说的陈词滥调”,强调“必须替换为哥白尼的地动说”。经济学界亦有利益相关者出面鼓吹说。“因为发生了向新时代的经济模式转换,股价地价上涨是理所当然”。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有人针对《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主流报纸的统计分析显示,在泡沫不断发酵的1989年之前,日本各大报纸几乎很少使用经济泡沫这一词汇,“因为泡沫膨胀符合人们的愿望,由于价格的上涨,多数人都是受益者。获得高薪机会的人都想在东京都这样的对不动产投资有利的城市投资一套房,这样就等于有效地给家庭总资产买了保险。”政府部门和学界的“政策构想”亦理想地认为,资产价格的上涨,有利于经济景气的扩大并提振信心。

这种饮鸩止渴的放纵和容忍泡沫发酵的做法,最终导致日本资产泡沫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破灭,股价、地价大缩水,金融机构大量破产,数不清的丑闻被暴露在阳光下,连最负盛名的富士银行、东海银行、野村证券都被裹挟其中。而危机酝酿和发酵过程中,一再负责任地声称“没有泡沫”的官员和学者都缄默了。

以史为鉴,我们看到,中国银行[3.00 0.33% 股吧 研报]业的资产已超百万亿元,不差钱,流动性时常泛滥;但对照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又银根奇紧,大量中小企业求贷无门,资金价格畸高。而在民间灰色地带,却又是“钱多人傻”,太多人愿意参与博傻游戏。最近,一些“泡沫否定论者”又在“负责任地说”,中国房价最高的地方的楼价不会大幅下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日本人捍卫东京地价的广告。历次的教训说明,无视风险和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赵薇和丈夫400万欧元投资高端葡萄酒 或面临投资亏损_财经_凤凰网

韩寒妻子首次露面正式宣布帮夫_资讯频道_凤凰网

 

韩寒妻子首次露面正式宣布帮夫

2012年01月31日 03:42
来源:华西都市报

韩寒“遇袭”,夫人护夫

~韩寒不虚!媒体有啥问题冲我来!

最新举措

昨晚路金波宣布:鉴于前段时间自己的失态,媒体联络人替换为韩夫人,网络渠道是韩寒父亲,自己暂时退居幕后。

最新战略

韩寒昨夜更新博客,转发文章《质疑鲁迅》,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9日,韩寒将方舟子告上法庭,索赔10万,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随后,韩寒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有把握打赢与方舟子官司。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也多次联系到路金波微博称为“韩夫人”的韩寒爱人金女士,对于记者要采访韩寒的要求,她表示,韩寒这两天比较忙,其中包括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可能回复时间会比较晚。记者注意到,“韩夫人”语调明朗利索,态度谦和有礼,没有明星夫人的架子。

方舟子 继续质疑韩寒家书

官司进展还需时日,韩寒父亲韩仁均,昨日发微博透露,“我和韩寒一个下午都在公证处复印手稿。”但围绕质疑韩寒“代笔”说的口水大战,依然高居微博排行榜。各路人马都纷纷在微博上发表看法。其中包括自称是韩寒中学时代同宿舍好友、博主“狂澜孤岛”也在微博上,力挺韩寒,他回忆:“上高一那会,韩寒一般不上晚自习,除去和我们偷偷出去吃锅贴啥的,很多时候他都去松江中山东路上的肯德基写东西,等晚上大家都回寝室,我们的一大必修课,就是读他当晚写的手稿,往往笑倒一片,这便是《零下一度》大多数文章的由来。”

论战另一方,方舟子则继续在微博上展开他的“质疑”工作,并表示要“一起当福尔摩斯”。比如他指出韩寒父亲在网络上晒的家书,“第2张照片,信封背后的字,像不像写在邮戳上面(正常的话应该是邮戳盖在字上面)?书写的格式,第1行的‘家’,第4行的‘机’,最后的‘起’,像不像是顺着撕口写的?”

路金波 宣布卸任,换“韩夫人”

路金波作为韩寒的“战友”,一直充当韩寒媒体联络人的角色。在与方舟子“论战”过程中,被网友指出言语有不当之处。昨晚,路金波也发微博表示,“1、前期当普通吵架,写了不少玩闹帖子。不妥当处,各位朋友海涵。2、韩寒是否代笔、方舟子是否诽谤,交法庭处理。3、后天我们公司开工。且韩寒事由律师主导。4、媒体联络人替换为韩夫人,网络渠道@韩仁均叔叔。5、请大家将这场狂欢引向理性、普智。6、今明完成最后一篇文章后,路金波戒网7天。”

方舟子此前公开表示,自己愿意跟韩寒在合适的场合展开辩论,比如上电视节目。对此,昨日下午,韩寒父亲韩仁均也在微博上给予回应,“韩寒不可能陪你上每个电视节目。你是觉得,在网络上你的手段更容易被网友戳穿,电视上你就可以更方便地用一面之词来抹黑我们吗?”

韩寒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昨晚九点过,韩寒更新博客,不过不是原创,而主要是转发一篇作者为“方尺规”的文章——《质疑鲁迅》。“方尺规”在文中说,“睿智的方舟子先生:看到您在博客里质疑韩寒造假的博文,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万分的崇拜。从您的文章里,我看到了您的敏锐的观察,严密的推理,犀利的言辞和不屈的斗志。受您的启发,我想到‘抄袭’在文坛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造假者绝不止韩寒一个。于是我努力地向您学习,对我国历史上的大文学家们进行质疑。令我心惊胆颤的是,我也许一不小心揭破了中国文学史的一个惊天大骗局——人造鲁迅!”

该作者随后用轻易就显得站不住脚的例子,列出怀疑“人造鲁迅”的十大疑点。比如该文章说,“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中,有一句话,我的中学老师曾反复称赞:‘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然而,我的一位朋友私下里告诉我,鲁迅(周树人)在北京的居所外根本没有枣树,只有梧桐树。我有理由质疑,《秋夜》很可能不是鲁迅(周树人)本人所写。”很有喜剧效果。韩寒转发该文章,也被不少网友认为,韩寒此举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回应

不想儿戏 韩寒要赢官司

“80后”作家、赛车手韩寒近日卷入“代笔门”风波。他2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近日网络“打假名人”方舟子质疑其作品有人代笔涉及造谣、对其名誉造成损害事宜,他将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索赔10万元。

为何现在应战?法院春节在放假

“对我和家人来说,刚刚过去的春节真是一个热闹的春节。不太幸运的是,法院在放假,所以我们只能等到现在才启动法律程序。”韩寒说。

2012年1月,网民“麦田”质疑韩寒有人代笔,随后又向韩寒致歉。随后,“打假名人”方舟子主动加入“混战”,继续质疑韩寒的众多作品并非本人所写,包括他13年前参加上海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的短文《杯中窥人》。

如何看待此仗?我很幸运保留了证据

“文学创作是一件很有尊严的事。而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大的打击无非两种:被指责抄袭,或者被‘代笔’”。韩寒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全世界的作家都面临这种无端指责,通常都很难自证清白。但我发现自己非常幸运,居然保留了很多当年的手稿、书信、证据,也有众多的证人。我有把握打赢这场官司。”

为何索赔10万?不想一场儿戏

对于索赔10万,韩寒解释说:“原来只想提出2000元的索赔,但许多朋友说这样显得是在娱乐炒作或者像是一场儿戏,必须给诽谤者一些惩罚。其实,只要法院判定方舟子是错的,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

韩寒介绍说,对方舟子的法律诉讼目前“还在做公证和一些准备工作,很快就会把这些材料交到法院”。

当日,方舟子在微博上对韩寒提起法律诉讼一事也做出回应,表示法律事务将交给律师处理,他自己也愿意在合适的场合与韩寒当面对质。

据新华社

说法律师:诉讼有积极意义

围绕着韩寒的文学作品是否有人代笔的网上争吵还在继续,韩寒已经决定和方舟子对簿公堂讨回公道。对此,知识产权律师周宾卿分析认为,这场诉讼无论结果如何都有积极意义,这场诉讼将“让人们重新厘清言论自由和诽谤的边界,而不是仅凭大众的自然正义来判断是非曲直”。 闻闻

他们开工了

趁韩寒忙官司 郭敬明造《封神》

昨天记者从长江文艺出版社获悉,郭敬明将目光瞄向台湾市场后,重金签下台湾漫画界人气奇幻漫画家阿莹,并亲自用《最漫画》平台为其量身打造玄幻长篇漫画作品《封神》,作为其出道15周年的纪念作品。

据介绍,即将推出的长篇漫画《封神》是以《封神演义》古典名著的世界为蓝本,以全新青春流行风格重新演绎现代都市的魔法传奇,着力渲染人间与仙境之战,剧情壮阔。据《北京晨报》

阿来赴上海 参加写作新项目

昨日上午,著名作家阿来在自己的微博上透露,“到上海。……该在新地方干新工作了!”引发不少读者好奇和猜测。随后,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联系到阿来,他笑说,他此次去上海,“是去参加一个跟文学有关的写作项目,要在上海待一段时间。”提到该项目的具体内容,阿来表示,“暂时还不便透露。”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韩寒妻子首次露面正式宣布帮夫_资讯频道_凤凰网

韩寒起诉方舟子侵害名誉权与署名权-搜狐滚动 方舟子:手稿更显示有代笔嫌疑 谁将是方舟子的下一个靶子(组图)

 

人民网上海2月4日电(记者 包蹇)韩寒的代理律师昨日已向普陀区法院递交起诉状,韩寒与方舟子之间就“代笔事件”展开的争论,将有望从口水战转入法律程序。
  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已收到韩寒代理律师递交的诉讼材料,并将根据《民事诉讼法》,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立案审查并给予答复。
  韩寒也于昨日凌晨发文表示,不再就此事继续作出回应。
  韩寒的委托律师陶鑫良在微博回应媒体称,已经接到多多电话询问。但“本人确凿授权有限,实在无可奉告”,敬请各位朋友尤其是新闻界朋友的见谅。
  但陶鑫良介绍了“可以报告的”内容:一、起诉的是侵害名誉权与著作署名权。二、他仅是韩寒律师团队的一位代表。三、希望大家以平常心、寻常态积极配合法院受理或审理本案。
  新闻
  作者:包蹇

韩寒起诉方舟子侵害名誉权与署名权-搜狐滚动

 

方舟子:手稿更显示有代笔嫌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4日 09:59 华夏时报微博

  方韩之争升级,当事人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日前,韩寒和方舟子关于是否“代笔”的口水战,已经升级为官司:1月29日韩寒已正式起诉方舟子,要求其公开道歉,并索赔10万元。在随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韩寒表示有把握打赢这场官司。

   与此同时,论战另一方的方舟子则继续在网上晒出对韩寒的质疑,其中包括对韩寒两封家书和《求医》、《书店》等文章的分析和揭秘。1月31日晚,在多次联络中,本报记者终于拨通了方舟子的电话,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在采访中,方舟子非常明确地表示,无论官司如何,他都会继续自己对韩寒的“分析”、“推理”,即便法院或第三方机构认定韩寒那些手稿的真实性,他也坚持认为那不是韩寒写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而是韩寒的“抄稿”。

  “打官司是想

  转移我的注意力”

   《华夏时报》:您是著名的打假斗士,这次为什么会选择韩寒?此前您对他本人和他的作品熟悉吗?

   方舟子:我是偶然参与进去的,此前我对韩寒是不感兴趣的。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娱乐明星,和我又没什么关系。在麦田(微博)质疑韩寒的时候,我也没兴趣,他质疑的那些文章我也没看。让我有兴趣的是韩寒的那种应对方式,他对麦田进行人身攻击,又赌咒发誓,又重金悬赏,让我觉得很可笑,好像很气急败坏,那我就去看了麦田的文章。看完我觉得他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就发了几条微博对韩寒进行了讽刺,没想到他当天就发了很长的一篇文章来攻击我,而且他在文章中捏造了一些我根本没说过的话,所以我就必须澄清一下,给他反击过去。就这么开始了呗。

   此前我也根本没看过韩寒的文章。这次看他最早的文章,觉得那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初中生或高中生写的,所以我就开始一篇篇分析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不存在我主动加入战团之类的可能。

   《华夏时报》:韩寒目前已起诉您,您怎么看?

   方舟子:他起诉我,我欢迎啊。我早知道他要起诉我,年前的时候,他团队的人就在网上表示要起诉我,我也在网上公布了接受诉状的地址。我欢迎诉讼,通过诉讼可以使更多的人关心这个事件,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是更好吗?

   当然,我是不会出庭的,会有律师帮我去应诉。因为如果我把精力都花在打官司上,那不就中计了吗?韩寒如果想通过诉讼来转移我的精力和注意力,那他是做不到的。

   至于诉讼的结果会怎样,我不知道,也不是很在乎。不管输或是赢,我都会继续做我的事。他打官司,可能一方面是要表明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就是想使我的精力牵扯到诉讼中去。反正不管他怎么样,我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我没有捏造,

  也没有构陷”

   《华夏时报》:您虽然对韩寒提出了很多质疑,但多是分析和推理,其实并没有特别直接的证据,难道您不担心官司会输吗?

   方舟子:我觉得法院其实是不应该管这种事情的,我做的是文学的批评和分析,针对的是那些书稿是否是一个十几岁的人能写出来的,我对韩寒并没有恶意,也不是要去毁坏他的名声。我也没有捏造事实,我是根据韩寒本人写的文章、公开的资料,去推敲、推理,没有哪一条质疑是捏造出来的。我得出的这个结论,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认为我是在构陷他。

   《华夏时报》:您怀疑韩寒的文章是代笔,这对于一个作家的名誉损害其实是非常大的呀。

   方舟子:我是有根有据的,合理地指出他有代笔,我并不是凭空说的。如果凭空说,可以说我是诬陷。

   《华夏时报》:不管怎么说,您的观点对韩寒名誉的损害都是很大的吧?

   方舟子:这不关我的事,谁让他的文章有那么多难以解释的疑点呢?如果确实有“代笔”,那更是他本人的责任,不能说他找“代笔”败露了,而怪罪说出事实真相的人吧。

  “他的手稿

  更像是一个‘抄稿’”

   《华夏时报》:现在韩寒找出了他早年5000多页的手稿,如果法院或者第三方机构认定韩寒手稿的真实性,您还会坚持对他的质疑吗?

   方舟子:会呀。因为这个手稿不能说明问题。他最早拿出手稿时,我就说了,我不怀疑你有手稿,因为如果找代笔,他自己总得去抄一遍吧,总不会把别人写的东西直接寄出去吧。

   而且这个手稿更能表示他有找代笔的嫌疑,因为这些手稿特别的干净,几乎没有什么修改过的痕迹,除了一些错别字。我把他坐在手稿边的那张照片放大了,看他那些手稿,是《三重门》的手稿,几乎没有改动,干干净净,这哪像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呀?随便哪个作家拿出他的手稿,肯定是又涂又改又划的,因为写长篇小说是一个浩瀚的大工程,肯定是改了又改的。

   而韩寒本人也声称,他写什么东西,包括写长篇小说都是一次定型,写完了就给同学看的。所以我觉得他这不是在写长篇小说,而是在抄长篇小说,他的手稿更像是一个“抄稿”。

   《华夏时报》:也许这个手稿是给出版社的定稿,因此比较干净。

   方舟子:那他没这么说呀,他说的是他写什么东西都是一次定型的。如果他有底稿,可以拿出来呀,不是更有说服力吗?我相信他没有底稿,他爸这么说的,他自己也这么说,他的回忆文章也是这么说的:我写《三重门》就是一次定型,写完了就给同学看。有这么写长篇小说的吗?写个文章、写个短篇或许还说得过去,写长篇小说怎么可能就知道后面会怎么写呢?!

   《华夏时报》:如果韩寒赢了官司,您会公开道歉吗?

   方舟子:我不会向他道歉的,除非他能证明我错了。法院判我输,我也得看是什么理由,不能说手稿是真的,我就错了,因为手稿说明不了问题。除非把我这些疑点都给解释清楚了,我每篇文章都找出了他十几二十个疑点。不能避重就轻,因为是疑点,有的可能强一点,有的弱一点,我所有疑点的指向都是这些书稿是否是一个中学生写的,他不能避重就轻,从中挑出几个疑点来解释。一两个疑点可能有例外,不可能所有的疑点都有例外吧?

  律师观点

  方舟子面临侵权风险

   韩寒将方舟子告上法庭,引发公众新一轮的关注热潮:官司的走向如何?对公众人物质疑的尺度和底线在哪里?北京宏建律师事务所陈全宝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寒是否能赢得这场官司,要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那些文稿确实是他写的,而方舟子建立在文本分析基础上的推理,如果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不排除被法院认定的可能性。

   《华夏时报》:韩寒晒出了5000多页的手稿,家书之类也拿出来了,准备作为给法院的呈堂证供来起诉方舟子。那官司一旦打起来,谁能胜诉呢?

   陈全宝:胜诉与否,关键要看侵权事实是否成立。从法律角度看,这并不是个很复杂的官司,关键是事实。举证的责任在原被告双方。一方面作为权利人,韩寒可以举证这些文章确实是他写的,包括出示自己的手稿,当然方舟子也可以怀疑这个手稿的真实性。如果法院不能认定手稿的真伪,也可以请第三方鉴定。

   这是一种举证方式。从方舟子这方面来说,他得举证韩寒不是这些作品的作者。但如果韩寒确实可以证明这些文章是他自己写的,那方舟子的举证意义也就不大了。

   《华夏时报》:韩寒作为公众人物,从理论上说谁都可以质疑,但质疑的尺度和底线在哪里呢?

   陈全宝:我对这件事了解不多,如果方舟子确实说过韩寒的文章不是他本人写的,因为方舟子不是在私下场合而是在自己的博客上说的,那散播出去很明显会对韩寒的社会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会造成韩寒社会评价的降低,这种降低也就意味着对韩寒名誉权的损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方舟子确实涉嫌对韩寒名誉权的损害。

   正常的质疑,和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认定韩寒就不是这些文章的作者,还是有区别的。从媒体的报道看,方舟子提了很多疑问,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结论,认为韩寒不是这些文章的作者。

   在韩寒准备起诉时,方舟子仍在发表质疑的文章,那就等于方舟子依然坚持韩寒不是这些文章的作者了,这种情况下,那他就已经不是质疑了,他就需要举证自己的质疑有哪些证据支持,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支持,那就会面临侵权风险。

   《华夏时报》:方舟子的质疑其实是在文本基础上的推理,从法律角度说,法院会采信这样的证据吗?

   陈全宝:这就是一个证据论定问题了。如果他的推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不能排除被法院认定的可能性。总之,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就必须按照诉讼的标准来进行了。

方舟子:手稿更显示有代笔嫌疑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谁将是方舟子的下一个靶子(组图

方舟子在接受凤凰网采访

吴英,刀下留人!

「2月4日微博日报」

  @易中天:我不懂金融,也不懂法律,对吴英案更知之甚少。但我知道两点:一,经济犯罪不判死刑,已经成为基本的刑事司法原则;二,本案事实部分不清,法律适用部分存在巨大争议。在此前提下,还要立即对吴英执行死刑吗? 心智健全,并稍有恻隐之心的人都会说:不!她是卡扎菲吗?她是萨达姆吗?她是本拉登吗?不立马杀了她,我们就"国将不国"吗?恐怕恰恰相反!今天我们救下吴英,明天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救我们,包括诸位法官。大人勾决的朱笔只要现在停住,就是为法治积德,也是为自己积德!

原地址:http://163.fm/HQwuCEF


发自我的 iPad

Iphone 5 会是什么模样?

A quoi ressemblera l'iPhone 5 ?


Iphone5Les rumeurs et autres analyses de spécialistes fleurissent à tout va sur le futur iPhone 5. Il semble grand temps d'agréger ces données pour avoir une image de ce que pourrait être le futur smartphone d'Apple.

Côté design, beaucoup parlent d'une épaisseur de 7 millimètres, qui en feraient le smartphone le plus fin au monde. Pas d'unanimité des analystes concernant la coque de l'iPhone, bien que l'aluminium, malgré l'excédent de poids qu'il entraîne, soit le plus souvent préféré. La résolution de l'affichage devrait passer à 1080 x 720 grâce à l'écran de 4,3 pouces que les fuites et rumeurs annoncent sur le nouveau modèle.

La compatibilité 4G LTE est également favorite sur les sites spécialisés. Cependant, cela ne sera possible qu'à condition de profiter d'une puissance de la batterie équivalente ou supérieure à celle de l'iPhone 4S tout en étant plus mince. Face aux smartphone Android déjà dotés de cette connexion, Apple n'a pas vraiment le choix…

Pas trop de doutes par contre sur le processeur: ce sera certainement un A6 de 1GHz. Quad-core ou Dual-Core ? Là est la question !Quoi qu'il en soit, nous devrions être fixés sur la véracité de ces suppositions dès cet été…Enfin, toujours selon les rumeurs…Vincent Papaleo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