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江泽民改革之历史大局观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江泽民改革之历史大局观

发布者:春秋

2012年3月27日 12:16

——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改革思维

刘鹏辉 刘靖华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谓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然而回望过去的三十年,弹指一挥之间,在邓、江、胡的领导下,中国这只幽伏已久的潜龙亢然飞天。相信若干年以后,史官们在修治这一段历史的时候,都无不为之动容和赞叹。

从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召开这13年,是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主政中国的时期。从历史的角度,今天回首往事,江时代的改革,就其引起中国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尤为可圈可点,真正可谓是风云际会、波澜壮阔、器局非凡、意义深远,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就这一点,历史和世界自有公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江所主导的改革这篇大文章,就其“创造性”(“创新性”)而言,与中国历史上历次改革相比,都有其“独到的”精彩和传神之处。使人身在其中而不觉,蓦然回首往事,方悟其始终谋之至深、思之至切,堪称一篇政治鸿文,看上去眼花瞭乱,读起来却文理通畅,意蕴无穷,极具风骨,进而达到令人探究其治国艺术的高度。

一、江改革思想独到的“创新性”是来源于江独特的“政治使命感”。不同世代的政治,其政治使命感因人而异,各具神采。政治使命感往往决定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作为,也是该政治家营构历史功勋的内在驱动力。

江生长于革命烈士家庭,年轻时即致力于从事推翻不公平社会制度的革命工作;大学时代受到过良好的现代自然科学和理工学科教育;此后又具有长期从事和领导科技与外经贸工作,并出任封疆大吏的丰富从政经验和经历。当他被邓选中为中共总书记之时,恰逢中共面临“风口”和“危困”时刻。一方面,中国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的深水区,另一方面国际上苏东剧变、极化、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风云际会,时不我待。

这使得江具有空前的甚至是难以想象的“危机感”和“忧患感”,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政治使命感。从这一时期江念兹在兹的一些话语中可窥见一斑: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始终深感责任重大”,“始终铭记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交待,铭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对自己承担的职责从不敢懈怠”,“事非经过不知难”,“兴盛有其原因,衰亡有其教训,”“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是知难而退陷于平庸,还是激流勇进,奋而向前,创造全新的历史局面?时局对江提出了巨大的考验。江选择了后者。据基辛格博士回忆:邓小平在一次接见他时,称对江泽民放心,因为“He is a real intellectual”(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作为一位已经成熟、稳健但性格上又与生俱来颇具进取精神的政治家,江直面了这些不寻常的考验,并且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和勇气因应了这些挑战,创造性地驾驭了中国改革开放这匹烈马。

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使命感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中共党的宗旨和理想所赋予的、一脉相承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一般使命感”,比如要致力于将中国社会推进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去;另一个层面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家个人或集体,对当时时代特性的认知和判断不同,进而滋生的“特殊使命感”。“特殊政治使命感”的差异往往导致截然不同的政治结局。毛泽东当年从“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总结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阶段论”,因而取得了创建新中国的成功;建国后,毛却转向“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进而莫名其妙地为其“阶级斗争”学说所自我断裂,结果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邓小平重新本着“唯物主义”的“白猫黑猫论”的“实事求是”精神,英明地推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开启了令中国再度崛起的改革开放新局。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与实践,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令中国之发展渐入佳境,进而奠定了中国走上“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之路。

归结起来,江的政治使命感可以这样描述:受命危困之期,抓住变革之机,运用破立之道,本以爱民之心,施以育化之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明之法治国家

二、江本着其“特有的政治使命感”,形成了其颇具特点的改革思想——“江思想”。而其基本特征是“创新”二字。一个政治家欲达其政治目的,必先使其思想、学说和理论具备时代性和先进性,而后实行之,并在实践中加以不断丰富和提炼。江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其思想上更深一层的准确认知:

第一,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开放型思维。“与时俱进”究其本质即为“创新”。与此相应,江进一步拓展了其“创新思想”。他认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极富创见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的“创新思想”涵盖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思想上提出“理论创新”、政治上提出“体制创新”进而提出“制度创新”、经济上提出“知识经济”、科学教育上提出“科教兴国”等等。

江最终把“创新”提升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的高度,进而将创新提升到“民族创新能力”的层面。这一认识也最终导致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出笼。

现代世界,闭关锁国向为政治之大忌,亦为取败之道。邓小平对“封闭”、“僵化”一贯深恶痛绝。基于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交换,降低和消弭政治熵值,更成为江的重要政治认知。江看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令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体系,比如加入世贸组织(WTO),不断创造中国发展的“交换场”,是中国的不二选择。

由此,江提出了“三个解放”,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此举令中共极大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层次认知。

第二,形成“中国式实现形式”的特色思维。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东西方社会发展难分轩轾。不可否认,“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经历了“工业革命”,西方文明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其影响日渐深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科技的进步和实验科学精神的影响。

江泽民接受过较好的理工科教育,深受现代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精神的影响和熏陶,这使他对事物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环境”等诸如此类科学要素尤为敏感、极为注重,进而形成了其“新形势下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这使得他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这一不同,不仅体现在他们改革的思想上、理念上,更体现在改革的方式方法上,而尤其不同者体现在其改革的结果上。这使得“江的改革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社会变革这一重大事物上,江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深知“中国条件”是中国一切事业的大前提。在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民主政治、公有制等都有其“中国式实现形式”,都受到“中国条件”的制约,都会形成“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画蛇添足”,实际上则是“画龙点睛”。中国人相信“两极相通”。中国的路要有中国的走法。例如搞市场经济要有“中国特色”,搞社会主义,破除“绝对公有制”、“极端计划经济”、“空想社会主义”的“魔咒”,也要运用“中国特色”。这是中国智慧的相反相承的创造性运用。

第三,形成了“法—德两翼双辐”思维。江深知,在中国进行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没有现代法律和规范是一事无成的。现代意义的“法”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规则体系,不是过去简单的“刑”可以替代的。

在中共十五大上,针对之前的“以法治国”理念与治国方法,江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论断。此刻,他已经将“法治”视为一种“文明”,提升到“政治文明”的高度来看待。这使得“法治”脱开了过去“刑”和“专政”的传统范畴,进而为中共治国艺术注入了崭新的先进性和现代文明元素。

“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仍然是“人治”,而后者是“法治”。

“以法治国”尽管较中国皇权时代的“人治”有所进步,但其本质仍然是“人治”;其主体仍然是“人”即当权者,而“法”只是统治者手中专政被统治者人民群众的“工具”,其三者关系是统治者(用)——法(专政工具)——(统治)被统治者(人民群众)。在“以法治国”理念下,法律面前是不可能人人平等的。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现代政治文明层次上的“法治”。其主体是“法”,而掌管“法”的“人”成了实现“法”的“公平、正义”神髓的“工具”。是“人”依靠“法”、依照“法”,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进步、发展,规范整个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而被“法”专政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被统治阶级人民群众,而是所有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者”。其三者关系是“法”(共同契约)——(通过)执法者——(调节)社会秩序。在“依法治国”理念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江泽民“依法治国”论断的提出,在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真正第一次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崇高理念,它终结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人治”的治国传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融入现代文明国家之列,奠定了法律思想基础。

与此同时,江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以德治国”的概念,用“德”这一颇具传统意味的社会公共价值观辅之以“法治国家”,使“以德治国”成为道德政治学意义上的“精神文明”。这表明江已认识到“道德政治资本”的积累是正在崛起的国家之灵魂,有了这个灵魂,即可避免国家在急剧现代化过程中“失魂落魄”。因为中国社会经过毛时代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而进入到快速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已被“革命”,而共产主义信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支离破碎,如何在巨变的现代化过程中填补“信仰”“道德”,亦即中共所言精神文明的真空,成为摆在中国领导层的一个尖锐课题,直至今天,这一课题仍然严峻,依然待解。

江的“以德治国”理念的提出,即为填补这一真空。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明之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而充当代“精神文明”之实。

由此,可以认为,江的“法德兼治”政治思维已如轮之双辐,鸟之双翼,互为表里,相应成趣。“依法治国”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以德治国”是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还是个政治问题。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行之不远。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为其“柔性治国艺术”提供了政治哲学的深邃内涵和必要前提。江的良苦用心可谓感人至深。

第四,形成了对政权的历史周期率的深刻认知,进而指出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共自身的、“党”的改革发展方向。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朝传承,任何一个封建帝王——“党”,都期盼着其朝代能千秋不变,而口呼“万岁、万岁”!而社会自有其发展规律。任何社会变革都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和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分野。社会中下层群体总是在这个“三七开”的黄金分割均衡中占大多数。而“变革红利”的分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则总是既得利益集团占大头。当社会中下层群体希望继续推进社会变革以期增加红利分配“量值”时,既得利益阶层却倾向于固守对己有利的“现状”并以种种方式阻止变革的延续。社会中下层群体将既得利益阶层视为“鼠”而欲投之,“投鼠忌器”此刻变成了“投鼠及器”。国家和社会成了他们发泄愤怒的殉葬品。

江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对此一历史周期率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他意识到,为了在今日中国“制度转轨”的特殊时代,而非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继续保持中共的生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使中共具有“先进性”。只有这样,中共才能超越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无法跨越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律”。

江的因应之道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中共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发展,何来分配?中共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运用现代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形态如何进步?中共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阐明中共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亦即没有“党”的利益,“党”的利益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换句话说就是,中共的本质特征要因应时代的变化,从只代表特定阶级——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转化为也代表全体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新形势下中共欲通过改革建立的各项制度,不管是经济的还政治的,也都是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公正制度。江在中国进行“制度性变革”的关键时刻,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指出了党的改革的正确方向。

江对历史上政权的兴亡和人心向背念兹在兹,多次以古罗马帝国、秦帝国、唐王朝的兴衰覆亡命运警醒中共,提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三、纵观江泽民的改革思想——“江思想”,其本质特征是“创新”,即“与时俱进”;其理论基础是讲究“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哲学;其政治思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依法治国”的“法治”,而非“以法治国”的“人治”;其经济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非传统的计划经济。“江思想”的基本内核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读如何实现共产党自身的改革,其思路就是把中共改造成不但代表特定的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也成为代表全体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江思想”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诸个层面,是那个时代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时社会变革和社会关系的主导思想形态,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江泽民个人特质,反映了江的独有的、对他所主导的那个时代的卓越认识与浓重的实践色彩。甚至带有独特的江泽民个人品质与性格烙印。也由于其为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所证实,故而凝聚成代表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度。今天看来,其先进性和生命力仍然烁烁生辉。

今天,当我们重温江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和思想时,仍然会为它所散发出的非同寻常的创造性魅力所深深感染和震撼。伟大的时代往往造就睿智、成熟的政治家。这样的政治家也往往深得时代性和先进性所赋予的政治养分和政治要领,进而展现出令人神往且引人入胜的治国艺术。江正是这样一位政治家。

香港廣角鏡雜誌

江泽民改革之历史大局观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重慶開始大清洗了 何事忠將免去宣傳部長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重慶開始大清洗了 何事忠將免去宣傳部長

发布者:春秋

热度0票 浏览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27日 16:07

   (星島日報報道)重慶加速「去薄化」,原寧夏黨委常委徐松南昨天空降重慶,擔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受命重組重慶各領導班子。重慶市人大主任陳存根同時被免去市委常委職務,成為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後當地官場被波及的最高官員。重慶宣傳部門前天宣布,正式終止運動式的「唱紅」。

  重慶官方媒體昨天同時報道:「經中共中央批准,徐松南任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常委;至於陳存根不再擔任中共重慶市委常委職務。」

  現年五十六歲的徐松南歷任四川、湖北等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六起任寧夏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六十歲的陳存根,○七年從國人事部副部長調任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今年一月任市人大主任。

  他曾與市長黃奇帆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勸說尋求政治庇護的原副市長立軍。

   「重慶開始『大清洗』了。」有內地網民昨天發帖說。在陳存根之前,重慶市委副秘書長吳文康、南岸區委書記夏澤良等,據稱已被帶走調查,傳重慶的薄系人馬目前都感到人心惶惶。

  「華龍網」有關徐松南的簡介中,最新職務一條已包括重慶市組織部部長。組織部是中共執掌人事的機關。一般認為,徐松南被中央空降至重慶,是受命重組重慶各大領導班子。

  兼任重慶市委書記的副總理張德江日前強調,今年五月召開的市黨代會,要精心選配好新一屆市委班子,迎接中共「十八大」。外界指這是重慶「去薄化」的信號,相信重慶市委十三名常委中,還將會有更變化。

  重慶市政府前天調整副市長的工作分工。從青海空降重慶、已正式接任市公安局長的副市長何挺,分管公安、國安、司法、信訪,擔任維穩重任。

  同時,重慶市委宣傳部長何事忠表示,宣傳戰也要堅定不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穩定中改進,「比如『唱讀講傳』就要改進活動方式,盡量減少集中性的舞台演出,堅決避免運動式搞法。」前天開始,重慶衛視大幅減少「唱紅歌」的時段,每日播出的節目《天天紅歌會》被改為每周播出。

  何事忠已經擔任市政協副主席,預料稍後也將免去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

重慶開始大清洗了 何事忠將免去宣傳部長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对“阿妞:政改无望不是宝宝不行,是熙来太薄!”一文的感想

 

03月 27th, 2012

对“阿妞:政改无望不是宝宝不行,是熙来太薄!”一文的感想

阿妞总有些好文章。

从统治阶级的角度,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层领导(比如皇帝)可能高瞻远瞩, 考虑权力是否能千秋万代的大事, 作为统治阶级基础的官僚可能只考虑现实利益。

俄国沙俄事情有过几次改革。 彼得大帝改革就触犯很多大贵族的利益, 废除农奴制度当然又涉及千千万万贵族的利益。 据说,为了推动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沙皇和大臣有意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 不这样不足以废奴。

改革是否一定会带来正面结果呢? 不一定。 亚历山大二世立志改革,解放农奴政策(二一九法令),设立地方自治议会,修订司法制度,充实初等教育,改革军制,以谋求俄国的近代化革命。但激进派不满意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于1881年暗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接位后,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俄化政策)。迫害犹太人。 后果之一是犹太人感到绝望,大量移民海外(主要是美国), 对美国崛起贡献甚大。亚历山大的政策, 对俄帝国命运影响极大。

俄国历史上三次沙皇改革, 二次成功,一次失败。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如果不算邓小平, 尚没有成功的例子。 为上者不愿轻举易动, 也有道理。

即使要改革, 改革结果也和改革者政治技巧有很大关系。 有人也许期望光绪式的改革, 不过更缓慢的, 进二步退一步的改革也许更有成功的余地。 让我们拭目以待, 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等待结果好了。

顺便说一句中国新毛等左派。 我觉得是语言上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 嘴上说的天响,实际连维权都不敢参加。 是否将来真敢发动大规模群众运动, 是否面对军队的火炮敢前仆后继, 我表示怀疑。 新毛对文化革命十分怀念十分惋惜, 但一直回避为什么失败。 说到底,几十万几十万群众组织,在军队压力面前不堪一击。 新毛把文革失败描述成毛没有肃清军内走资派的结果, 从本质讲,还是要某位强人替他们扫清道路。

本文被阅读次数:32 views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二, 03月 27th, 2012 at 12:17 and is filed under 杂料.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One Response to “对“阿妞:政改无望不是宝宝不行,是熙来太薄!”一文的感想”
  1. 老度 评论:

    2012-03-27 @ 15:10

    这一篇楼主的观点就比阿妞乐观多了, 所以谈理论是没有用的, 政治的实际操作跟理论是完全两码事.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封建帝国, 要讲改革只有得到有实权的皇帝支持, 才有成功的希望. 中国历史上也有变法成功的例子, 商央和王安石, 赵紫阳和胡耀邦, 都是成功的例子.
    在中国目前来说, 改革成功的最大保障就是军队的力量, 有了军队的支持, 胡温的改革就会是快刀斩乱麻似的, 也是雷霆万钧的, 从对薄案的处理, 以及对薄死党的处理上, 就是快刀一斩式, 直接抓捕而搞定的斗争形式.
    改革家已经从历史和现实中, 从多次血的教训中, 学会了太多的东西, 他们已经空前的成熟了, 这次的改革不是从基层,从外围,从群众, 从思想,从政治上来启动的, 而是一开始就是从特工斗争和军事斗争来启动的, 从核心来启动的, 这种高端的, 机密的, 血腥的斗争起点, 已经注定了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明镜博客

从现在开始,温家宝危险了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从现在开始,温家宝危险了

发布者:春秋

热度19票 浏览1481次 【共4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16日 07:15


看山

上一篇文章从胡温角度推演了薄熙来下课后的政局走势,这篇文章再从执掌势的江系之站位,来推测后续的变化。

江系之人员复杂,系内各人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但抛开个体利益的差异不谈,作为整体,他们当前最大的利益,无疑是力保习近平十八大顺利上位;不但要上位,而且要取得足以主导大局的力量优势。胡时代的“双核”之弊,不但胡系深受其苦,江系也觉其烦,关键是整个政权的运转效率下降,而且屡有局面失控之险。真到了“双核”旗下大将都各自为阵的一天,中央权威必定大幅下降,地方反成为各系争相抢夺的香悖悖,中央、地方的关系将颠倒过来,那即是清末分崩离析之兆。

因此,江系决不会愿意看到江去世后习被胡所压制,重演“双核”格局。要打破“双核”走势,关键要削弱胡系,使江去世后,胡无力约束习。但这决非容易实现的目标。

十七大“争储”失败后,胡温很快制订了新的战略布署。要点是祭出三招:一,布局“从地方包围中央”。鉴于十七大“争储”失败的事实,胡温预估了十八大“争常”也处于弱势的可能性,将重点放在争取地方的人事安排上,用意还是提前卡住十八大政治局、中央委员会这两级的位置。胡接受自己被江系6常委钳制的教训,有意当十八大常委仍处于劣势时,争取将一些问题放到政治局会议或中央全会上来解决。

二,由温站在台前高声鼓噪政改,扰乱主持局面之江系所确定的接班秩序和人事布局。

三,在一段时间内,制造了“胡温闹翻”的假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迷惑对手,降低其警觉心。二是胡、温各处一端,可以分开接纳和利用不同的资源,胡利用左翼,温利用右翼。不久前,胡在军中用刘敲徐,就是成功一例。三是胡、温表面分开,更有利于胡的安全,从而也保证了包括温在内的整个派系安全。

由于江的身体状况,可能也由于“换储”消耗了较能量,面对胡温的犀利三招,江系颇为头痛,大感应对不易,一时间竟被迫转为守势,以至于连习近平入军委也被耽搁,令海内外猜测纷纷。后来,习入军委的问题虽得到解决,但如何应对胡温,是硬来还是软对,仍然煞费思量。恰在此时,重庆的薄熙来异军突起,以“唱红打黑”独树一帜,隐隐然有制衡胡温“政改”之力。于是江、薄二系开始靠近。

有评论认为,薄入政治局是江之恩惠,江是为报薄一波当年的扶助之情。这当然是颠倒之说。以薄熙来之能力、表现,若非有人刻意打压,十七大后成为副总理应属顺理成章。由于胡温的力阻,而江亦不愿见薄十八大有“入常”之势,从而干扰将来习近平主导局势,江、胡遂达成协议,薄被发配西南——确实,老薄曾经有恩于江,但当年邓小平为保江之权位稳固,就连屡立汗马功劳的“杨家将”也被拿下;为了习接班后的稳定,江心中又岂会放不下如此恩泽?

没想到薄熙来这人争气,不但没因此消沉,反而在重庆搞得风生水起,能人所不能。在胡温三招连逼的攻势下,江系“两害相权取其轻”,纷纷到重庆为薄助威、助势,将其摆到台前,抵挡胡温的政改攻势。此时,江系应该对薄熙来“入常”已有所承诺,同时他们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有望打破后胡压制的十八大布局构思。那就是一种左中右三足鼎立,左右相互牵制,习近平居中主导的平衡格局。

但是,胡温并没有听应这种局势形成,王立军事件改变了一切。由王立军暴出的软肋,使薄熙来从强大变为了脆弱,不但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且成为江系的累赘和可能遭受打击的缺口。同意薄熙来下课,对江系来说显然不是容易的选择,因为同行一段路后,利益也必然会有所交集,此时切割,已大为不易。如果不是王立军的证据实在有力而且被查实,相信江系不会轻易妥协。让张德江到重庆,这是胡温的让步,表示事态的处理部分将由江系主导。重庆官场原来被薄压抑的一些人所反映的情况,“重庆模式”操作的一些内幕,还有重庆掌握的中央、地方其他一些大员的材料,这些东西是掌握在胡系还是江系的手中,后果将大不一样。经此一趟加分后,张德江“入常”已无悬念。

但是,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在王立军口中。有王立军源源不断地提供弹药,最后中枪的,绝不只一个薄熙来。由于与薄系利益攸关的大多是江系,由于王立军可以提供相对过硬的证据,此次江系面临的震荡,将远甚于赖昌星案。掌握了王立军,胡系就可以将枪口延伸到江系大将的身上,或者持枪威慑,或者进行点射。

在十八大前夜突然爆出的王立军事件,对于胡系有着翻盘意义,就此“重签封神榜”也非梦想。这种好运并非天助,而是人谋。从选择辽宁铁岭公安局作为突破口,即可见胡温布局之深远。更重要的是,这是十八大前的封神大决战,胡温选择薄熙来作为第一个打击目标,可谓算无遗策,妙到毫厘——薄现在虽与江系共抗胡温,却毕竟并非江系,他与江系也非没有嫌隙。先打薄,不会引起江系的警觉,有利于前提布局。在这种相互牵制的战场上,能否完成前期的布局,是成败的关键。由于薄对重庆之外发生的事鞭长莫及,而江系一些人则觉得事不关己,可能还有人幸灾乐祸、乐见其成,甚至不乏在一旁添油加柴,等到火势燎原,延烧到自己阵营后,则大势已成,追悔莫及。

从十七大“换储”后起,胡温已组织多次进攻,屡次皆有所斩获;江系则被逼一退再退,虽然江泽民强行抱病露面数次,也只能守住基本地盘。究其原因,胡温长于谋划、布局深长细腻还在其次,关键是或者由于长期被压制,或者由于被逼已失去太多,胡温有一股敢于决战、不惜破釜沉舟的狠劲。江系却缺少这股狠劲,作为既得利益优势的一方,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加上作为核心的江病情不稳,军心亦失锐气,终于由十七大的一番大好局面,被逼到了今天退无可退的窘境。毫无疑问,胡温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最终“换储”或者掌控十八大的主导权。为达此一目的,他们必定会不断扩大由王立军事件而形成的优势。任何与王立军一事有关、与重庆有过利益纠葛的人,都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笔者上文说的“薄熙来下课”只是大戏开幕,原因就在这里。

三足鼎立中左足被削去后,余下两足已不能实现平衡,只能逐渐向右倾斜。除非江系还能另外补上左足,或者是再奋勇削去右足,只剩下一足独立。在主动倒薄后,短期内再补全左足已无可能,要走出困境,避免翻盘,唯一选择是不惧正面决战,予胡温以重重一击。要重击胡温,目标是明确的。胡锦涛本人浑身铁布衫、金钟罩无懈可击(由此可见胡“未算胜先算败”的过人之处),李克强露出的破绽也不足以重创,唯有温家宝,一直站在前台吸引火力,是最易受攻击的目标。

可以说,温家宝是自蹈险地。自从胡温力主拿下薄熙来起,就使江系有关人员在一支名为“王立军”的枪口下再无遮挡,只能选择退让或是中枪。而作为整体,江系这一步一退即不可收拾,已是退无可退,只能奋起还击,不惜背水一战。要还击,必须选择胡系最易受伤的软肋,这个软肋就是温家宝。因此,从薄熙来下课的一刻开始,温家宝也陷入了随时可能遭袭的危险之中。

要击倒温家宝并不难,完全可以复制“薄熙来下课”事件。薄熙来下课,王立军出事是关键。对于有心人来说,王立军事件的真正价值是,给了他们一个名正言顺地调查薄熙来的机会。中共官场的现状是,谁都经不起查,一查,不是这方面有问题,就是那方面有问题。没有经济问题,可能有作风问题;没有作风问题,可能有政治问题;没有政治问题,可能有工作方法问题……中共桌面上的官场准则,是谁都不可能在桌下严格遵守的,区别只在查与不查而已。对于那些根基深厚、利益攸关方网络密布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启动调查程序。王立军案却为调查薄熙来提供了一个大义凛然、甚至是“不得不查”的借口:影响都到国际上去了,不查能行吗?王立军提供的证据这么硬,不查能说得过去吗?——江系最后不得不妥协,概因为此。

可见,要出重拳击温,首先必须找到一个“不得不查温”、让胡也无可庇护的借口。这样的借口也是现成的,大家都知道。无论查还是不查,它都在那里,显而易见。

从现在开始,温家宝危险了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明鏡独家报导:薄熙来一席话惊动中南海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评论:明鏡独家报导:薄熙来一席话惊动中南海

2012-03-18 14:38:12

何頻同志晒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就认为美国的问题是民主.
美国的问题恰恰不是民主, 而是美国新极权主义, corporate America, 就是這些跨國公司,企業美國利用”新极权”佔有了社会90%的政治,经济资源. 美国,欧洲早就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 西方政府干涉市场, 在经济活动中充当社会主义形式的”极权,垄断”的角色,让這些跨國公司垄断,垄断,疯狂的垄断政治,经济资源,让本来可以上位的小公司反而被”市场”抛弃.
政府干涉市场的行为以及社会主义的政府职能恰恰就是极权的来源. 极权是西方以及中国不公平问题的病根. 极权导致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导致社会的政治腐败,经济腐败.

引用 | 回复 | 支持(0) | 反对(0)

明镜网IANA网友

2012-03-18 19:08:21

薄熙来居心叵测,鼓动社会“大洗牌”动乱,明确否定改革开放。而不惜把国家扔进灾难里。此人应该绑缚菜市口,砍头示众。

引用 | 回复 | 支持(0) | 反对(0)

明镜网加拿大网友

2012-03-19 02:07:01

菜市口刚腾出地方来

引用 | 回复 | 支持(1) | 反对(0)

明镜网美国网友

2012-03-20 10:14:40

薄熙来的漂亮话说了不少,就象当年的毛泽东。消灭地主,分田地,农民富裕起来了吗?公私合营没收资本家资产,工人富裕起来了吗?据文革时下乡红卫兵所见,就连革命圣地延安的农民,生活贫困至极,还不如解放前。工人农民之间,城乡之间,城市贫民与城市官僚之间,官僚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生活差距有如天上地下,这就是毛泽东的合作化和国家官僚所有制的所谓共同富裕道路。薄熙来还想用劫富济贫,没收民营资产,分富人的蛋糕这一套所谓共同富裕口号蛊惑人心,否定改革开放路线,把国家倒回到毛时代的国家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他不过是为他自己升官发财当毛式独裁者铺路而已,红色革命口号再响亮,还能骗了谁?

明鏡独家报导:薄熙来一席话惊动中南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囫囵

热度21票 浏览1397次 【共4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18日 14:10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2012年2月2日,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扩会议上讲话。他特别指出: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薄熙来说,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重庆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老百姓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贫富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百姓有急用却没钱花、不敢花;这样矛盾的消费状态,经济自然会大受影响。
    薄熙来说,过去30多年,低成本劳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将带来道义上的后果。过去中国人均GDP七八百美元,现在已是几千美元了,还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说不通。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力搞加工贸易,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进步,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走不动了。
    薄熙来说,三个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我党的执政基础是工农大众。90年来,广大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就是因为我们党一直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首先就要在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要注重劳动的价值。如果任由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人们自然会怀疑党的政策,随之人心涣散。存在决定意识,分配决定生存条件。这些年一些国家的群体性事件、以至动乱,背后的原因不少是贫富差距过大,值得我们反思。
    薄熙来说,我们提出实现共同富裕,马上有人讲,这当然好,但急不得,要等到经济实力做大才能解决,现在还不是时候。还有人讲,抓“共同富裕”会影响效率,贫富差就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你共富了,就没动力了。还有人讲,低工资正是咱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能丢,否则会造成资本外流。甚至有人批判:你这是走“回头路”,是要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薄熙来说,尽管自作聪明的人很多,给重庆扣大帽子的也很多,但解决差距的问题还是不能等,如果真正到了“两极分化”,那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到那时候,有了10%或者20%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们属下的跟班和“精英”,你在去和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去解决了。
    薄熙来说,单靠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欧美搞市场经济二三百年了,可谓十分成熟了,但到现在也没有自动修复。从几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国看,德国70%最贫穷的人口只拥有财富总额的9%;英国10%最富有的家庭占据私人财富的44%;美国20%的富人占有50%的财富,而千分之一的顶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国10%以上的财富。这能说明市场可以自行修复吗?
    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出现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它们并非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出现分配不公,加上灰色、黑色收入差距,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家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调节。
    薄熙来说,有些人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大锅饭”,而现在一些人住豪宅、开跑车,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发愁;另一些人却为生计四处奔波。把“共同富裕”和“大锅饭”相提并论的人,看来需要做点最基础的社会调研和道德。事实证明,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不能干,就看想干不想干。毛泽东主席讲过:“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薄熙来说,有些人担心,追求共同富裕会耽误发展,主张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其实,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 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群众感叹:“三十好几难拜堂,只因至今没买房。”当年,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现在坐江山,就要给老百姓盖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盖好了房子,老百姓心里踏实,社会自然就稳定。重庆大规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园式的,生活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励我们,说这是“一大善举”。
    重庆要建开放高地,还要建道德高地,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薄熙来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越性。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私人占有、两极分化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落后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充满朝气和正义和先进的文化,所以是先进的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薄熙来说,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说到底,和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共富。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不但没有和谐,还会问题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薄熙来彻底发飙:对贪官污吏说出了这样的话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薄熙来指出,腐败大案要案让人警醒,而“小贪小腐”面宽人多,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认为,小牟私利、法不责众,所以收红包,拿购物卡,“捞外快”,打“业 务牌”,曲线敛财;一些权力部门的干部,变着法子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强调,腐败往往有个量变到质变,渐进到突变的过程。无 论对“大贪”还是“小腐”,我们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薄熙来说,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薄熙来还给这些人“画像”: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 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 “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 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 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薄熙来指出,脱离群众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的干部,心思不在群众,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不屑于跟群众打交道。去年的“大下访”和今年“大走 访”,接到1.8万个积案,80%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还有一些干部,长年“走读”,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 城,根子不在基层,这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薄熙来说,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有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 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反躬自问,有没有 这些问题?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提得起来”,市委一定要多用、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
    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薄熙来说,革命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去为人 民办事,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反之,你文化再多再高,背离了这个宗旨,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次“打黑除恶”,群众寄来1万多封举报信,80%是实 名举报,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胜负、政权兴衰,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
    不要像那些腐败分子,不识文化瑰宝,只认金银财宝
    薄熙来说,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 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
    改革由“跟跑”到多项“领跑”,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的改革也由“跟跑”到多项“领跑”。改革是具体的,比如,我们率先在全国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住房供给“双轨制”,率先大规模建 设公租房,率先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率先开展了“地票”交易。我们还推行林地、宅基地、承包地“三权”抵押贷款,带动 农民增收200多亿元;出台了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体系,扶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现已创办微企5万户,带动35万人就业。改革领域的一系列 重大突破,为山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薄熙来说,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方面天高地广,大有可为。对已有的改革措施,如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等,要继续深化、完善,还 要在医疗、教育、财税、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咱重庆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先行先试的独特条件。各区县、 各部门都要开动脑筋,拿出一两项有创意、有价值的改革举措。把各个区县的创意拢一块儿,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为主到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实现了总体升级
    薄熙来说,重庆的又一重大变化是,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为主到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实现了总体升级。近几年,我们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 备制造、化医、材料、能源和轻纺7大支柱产业,改变了过去汽车摩托车“一枝独秀”的发展格局。市属国有资产从5850亿快速增至1.5万亿,仅次于京津 沪。民营经济总量从2385亿增加到5000多亿,翻了1番多。国进民也进,在快速和优质增长中,结构也是合理的。这使发展更有后劲、更有活力,我们也更 有底气。
    我们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中央的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协力同心,也不能忘记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功劳
    薄熙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中央的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协力同心,也不能忘记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功劳。锦涛总书记作出 “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家宝总理多次听取重庆工作汇报,亲自推动形成“3号文件”。邦国、庆林、长春、近平、克强、国强、永康等中央领 导同志,均十分关心重庆,给予很多鼓励、指导和具体的帮助。中央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全国人大、政协的领导,都多次来渝,给予很多关心和宝贵的支持。国 家各部委也倾力相助,与重庆签署了74个部市合作协议。山城人民对这些念念不忘,感念于心。
    薄熙来说,一个地方的发展就如一场“接力赛”。直辖以来,德邻、国强、镇东、汪洋4位书记,海清、叙定、鸿举3位市长,一茬儿接着一茬儿干下来,为重庆发展“费尽移山心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我们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历任老领导的辛勤工作,尤其离不开直辖以来历任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 年来,市政府有能力、有创意,而且勤奋务实,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全面贯彻民生导向的发展思路,成效显著。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参与,开展“人大代表在 行动”、“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组、宣、纪、统及各部门都有诸多创新之举。驻渝部队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工青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也发挥各自优势, 助推中心工作。40个区县有如40只“小老虎”,虎虎有生气,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抓改革、促开放,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惠及 了千家万户,使许多家庭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安居乐业。咱山城人民肯吃苦、能干事,只要按科学发展的路子走下去,前途会更好!
    我们不是为发展而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普遍地改善民生,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
    薄熙来说,重庆能有较大发展和进步,关键在于走了民生导向之路。这几年,市委开了8次全委会,每次都关乎民生,特别是三届四次、七次、九次全会专题研究民 生,提出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民生10条”和“共富12条”,就是要通过改善民生,来拉动内需、增加消费、牵引改革、促进发展。回过头来看,走民生 导向之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越走路越宽,心里很踏实。
    薄熙来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小平 同志讲,“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实现全国各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 裕、共同繁荣。”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要造福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民生导向,改善和 保障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和方向。除此而外,不可能、也不会有其他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 为发展而发展,我们是为民生而改革、开放和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普遍地改善民生,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正因为这样做了,我们才倍感方向明、干劲足、办 法多,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过程,还是发展的动力
    薄熙来说,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我认为,只有坚持民生导向,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发展的原动力。如果群众看着领导干部不干实事,整天想着升官发 财,他怎么会有积极性呢?反之,当干部群众看到领导干部从早忙到晚,周末也想着工作,全力以赴地干,发自内心地改善民生,为老百姓谋福利,他们就会产生强 烈的共鸣,就会想,这个党,这个政府真为我们着想啊!这样,就会在全市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自然就会大有成效。
薄熙来说,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看,生产力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怎样把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 起来?说到底,还是要坚持民生导向。围绕民生抓发展,大家都有盼头,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起来了,三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起来了,生产力自然就会大发 展。反之,如果劳动者辛辛苦苦地干,得到的实惠却不多,年复一年,生产积极性必然受挫,企业的效益也会随之下降,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
    薄熙来说,有些人认为,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但并未看到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想,总要先把经济发展起来,才能提高百姓的生活啊。这看似有 理,其实行不通。你怎么把经济发展起来啊?说到底,还得靠百姓,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还得靠改善民生啊。所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的。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过程,还是发展的动力,如果一定要等到发展起来再研究分配、改善民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重庆这些年之所以能 高歌猛进,经济能实现跨越发展,就是因为坚持了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比如为中低收入者盖公租房,发展微型企业,每年市级预算用于直接民生的支出比重在 50%以上,百姓普遍受惠,当然就能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民生导向,才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培育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薄熙来说,只有坚持民生导向,才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培育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其中的消费 往往被忽略。不少地方重投资,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而实际上,消费也很重要,搞好了,就有了内需;市场也随之活跃,就能吸引四面八方的客商来投资兴业。反 之,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贫富差距拉大,那么富人虽然有钱,但人口数量少,消费总量有限;穷人想消费却没钱,从而导致市场萎缩,产品滞销,产能过剩, 企业也就少了用武之地。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哪个地方消费水平低下,经济地位也会随之下降。
    薄熙来说,正在西方蔓延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说起来,欧美的经济产出已经不小了,但只靠那少数的富人去消费,就是可劲儿吃,可劲儿花,也终究是有限的;广大百姓有需求,渴望改善生活,却没有财力;最终是市场萧条,大量企业停工或破产,酿成经济危机。
    重庆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民生,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0个百分点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通过实施“民生10条”、“共富12条”,一是促进了消费,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两翼万元增收”、发展微型企业、地票交易,累 计拉动消费4000多亿元。二是增加了就业,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可以新增就业岗位550万个。三是拉动投资,“五个重庆”累计投入1.3万亿,“民生 10条”累计投入3000亿,“共富12条”还将投入1.1万亿,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0个百分点。改善民生是打基础、练内功、利长远之举,重庆地处内 陆,有可能成为内陆的消费高地,从而提高重庆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利于长远发展。
    通过民生导向,还可以带动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业、节能环保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四是促进社会和谐,降低维稳成本,最终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咱重庆的同志,正在进行着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探索,一是我国西部能不能成为开放的前沿?二是共富之路能不能走通?能否实现“经发” 与“共富”的双赢?第一个探索,我们正致力于在西部地区建成一个能大量吸引外资,而且“引进来”、还能“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开放高地。改革开放 30多年了,过去的开放高地都在沿海,一提西部,人们往往想到山高路远,“扶贫帮困”。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改革开放头30年看沿海,沿 海各省市发挥得很好。未来30年,在广袤的西部,也需要出现多个开放高地,这对于深化全国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开发,而重庆 正在进行的探索,给了中国经济界很多积极的信息。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应当成为西部一个开放的高地。
    薄熙来说,第二个探索,民生导向拉动经济发展之路能否走通?在经济快速优质发展的同时,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发展状态和理想境界,古今中外还没有过。西 方经济发达,但是两极分化。我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实现共同富裕,那就圆满了,就不仅是对 国家和人民的贡献,还可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即不是只有欧美模式才能把经济搞上去;走社会主义道路照样行,如果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实现 了共同富裕,就是一条科学、正义的发展之路,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意义,对人类也是个有益的贡献。
    薄熙来说,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过科学论述,概括地讲,就是共同富裕。尽管这条路还没有先例可循,但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既定目标。 咱重庆这些年就是在这条路上努力探索,一方面经济加快发展,一方面降低基尼系数,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业,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较快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在不 断提升。尽管道路曲折,可能会有阶段性反复,但只要下定决心,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把“民生10条”、“共富12条”件件落实到位, 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薄熙来说,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我们要认真领会并 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民生10条”件件落实到位,把“共富12条”全面铺开,一项一项抓好,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薄熙来最后强调了岁末年初的几项工作。一是关心关爱群众。各级各部门要更加关心百姓冷暖,落实好“三项制度”,勤走结对的“穷亲戚”。不能大而化之,要把 好事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二是稳定安全。元旦、春节将至,要特别注意建筑工地、烟花爆竹、地质灾害、交通事故、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安全,严加防范,慎之又 慎。三是清廉过年。要追求高雅、文明的过节方式,过好“廉”关。
    “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庆发展快中见好,经济增速上升到全国第一位,五大经济指标增速也位居全国第一。良好的发展势头,源自于五方面的工作推动
日前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全委会,专门通过一个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强调要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
    重庆要打造共同富裕的城市,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着具体可操作的规划。到2015年,重庆要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不足30%,提至50%以上;
    二是将全市30%左右的中低收入城市居民置于保障房覆盖之下,让更多的人从“房奴”中解放出来;
    三是新增就业岗位330万个;
    四是以政府补贴方式新建15万个微型企业,以创业推致富;
    五是让千万农民成“有地市民”和有产阶层。到“十二五”末,重庆基尼系数要由现在的0.42缩小为0.3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现在的3.3:1缩小到2.5:1。
    重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地大力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很有现实针对性。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就指出:“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他强调:“即 使51%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49%,也就是6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只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DP突破4000美元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共同富裕显得尤其紧迫。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达4000美元是社会矛盾比较凸显的时期,特别是贫富悬殊所引发的“仇富”情绪可能会酿成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国际共认标准,基尼系数的合理范围应控制在0.3至0.4之间。超过0.4,社会利益矛盾会明显增多。
    目前欧美与日本的基尼系数普遍控制在0.24至0.36之间,而据专家研究,2010年中国实际基尼系数已超过0.5,可见我们已经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关 口与节骨眼上,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勇敢闯关。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财富积累,中国也已基本具备了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富人,但应看到,大多数群众仍处于温饱或贫困状态。如果贫富悬殊越拉越大,显然社会 就难有和谐,经济发展的快车也会戛然止步。正是基于对这种深层次矛盾的忧患,重庆扎扎实实推进共同富裕,很睿智,具有风向标意义和价值。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重庆做法也可供借鉴。首先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做蛋糕很重要,是前提与基础,蛋糕做大了才有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但分 好蛋糕也很重要,蛋糕分得公平、合理,才能激发群众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蛋糕也才能越做越大。二者应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目前国家财政的 蛋糕已经很大了,打造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应提高国民收入所占蛋糕之比例,尤其公共财政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众倾斜。
    其次是教育、动员、引导富人多尽社会责任。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锅饭”,更不是“劫富济贫”或者限制富人,但强调先富帮后富,富人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必要 的。在发达国家,富豪们普遍奉行这样的人生信条:“守着金钱财富去死是可耻的”。所以,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比较之下,淡漠公益是中国许多富人的道德短板,亟待修补。如果富人们普遍热心公益事业,对缩小基尼系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大有裨益。
西方震惊:薄熙来对西方国家说出了这样的话
    薄熙来说,人生在世,转眼就到退休。青年人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多读些经典,从中汲取营养,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只是习惯性地上网、看电视,不加选择地去看书报杂志,虽然也能接受不少信息,其价值含量是有限的,而一般信息是不能代替经典的。
    薄熙来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做些事,一定要抓住记忆力最好、理解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青年时期,多读经典,广泛汲取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毛主席青年时代 在长沙,常常在湘江之滨,橘子洲头,岳麓山上,“独立寒秋”,静心思考中国革命的大事;同时又废寝忘食,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理论 功底。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在延安也静下心来,就着窑洞的灯火写出《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堪称读经典、写经典、用经典的典范。
    薄熙来说,读经典一定要选好书。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四大名着、唐诗宋词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马恩着作,博大精深,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我 国领袖的文选,也是深入浅出,从思想到语言都十分精彩。这些书要好好读,反复读,有些段落还要背下来,随时可用,受益无穷。一些人提倡包容性、多样化,但 再包容、再多样,也不能没了“主心骨”,迷失了方向。一定要努力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主干挺拔才能根深叶茂。
    资本主义少部分人坐享其成,大部分人勉强度日,最终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薄熙来说,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有个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尽管外表光鲜,实则危机四伏,贫富差距已经很大。资本主义少部分人坐享其成,大把大把捞钱;大部分人却苦挣苦熬,勉强度日,难道人 类总能容忍这样显而易见的不公吗?!这种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中的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并不可能靠自我完善加以修补,从而实现长治久安,最终将导致严 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中国应该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在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通,走成功
    薄熙来说,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静下心来想一想,只有社会主义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要求共同富裕。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更是跃马扬 鞭,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说明共产党是有本领的,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这也最直观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 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说教,而是有效的社会实践,是使中华民族强大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道路。毛主席曾讲,中国应该对人类做出 更大的贡献,现在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通,走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都鲜明地提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前不久,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共富12条”,就是 为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这些措施条条实打实,沉甸甸,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将其全部落到实处。如果我们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能够真正把基尼系数降 下来,把区域差别缩小,那咱重庆就是对全国发展的大局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搞改革开放,诚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 裕,而不是两极分化。那种社会从历史、从宏观来讲,走到一定程度都是撑不下去的。只有社会主义始终追求共同富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全民的生活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有后劲,未来不可限量。
    薄熙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论在文化上,还是思维理念上,都可提炼出地 久天长的精华,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比如“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话感人至深,影响古今,魅力无穷。继承这些思想文化,我们就有力量和智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中也有些负面的东西,我们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既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善于创新,敢想敢干,敢作敢为。
    薄熙来说,这些年,市委、市府提出了一些新的工作,受到社会关注,但也有些议论。比如“打黑”、“唱红”,又如“共富12条”,总有些说三道四的。我的想 法是,只要于民有利,我们就要旗帜鲜明,敢于坚持,敢于碰硬,认准的就干,而且要努力干好。现在有些干部,倾向于回避矛盾,还喜欢说“和气是福”,主张 “少招事”。大家想一想,我们的革命先烈为了追求真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今天我们也要为人民拿出追求真理的勇气,直面矛盾的胆识。希望我们 高校的老师、同学坚定不移跟党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全市人民一道,迎接挑战,努力拼搏,把我们钟爱的重庆建设好。
    重庆的发展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新鲜、生动的教材
    薄熙来说,重庆是一个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市府艰苦创业,为重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年,我们在抓“唱红打黑”、精神文明建设 的同时,经济建设也没有停步,取得了新的进步:GDP增速连续3年保持15%以上,去年达到17%;财政收入去年增加49%;利用外资由2007年10亿 美元升至去年的60亿,今年可达80亿;对外投资还实现了50亿美元。我看重庆人很能干,且还有潜力!现在我们改善民生、拉动内需,走民生导向的发展之 路;政府正不断探索,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内陆开放高地和两江新区的建设也已全面展开。这些实践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新鲜、生动的教材。我们期望高校的师生能充分了解重庆的变化,并努力融入到这个令人心动的发展洪流中去。

明鏡独家报导:薄熙来一席话惊动中南海 - 明镜网 :独家,才有影响;包容,才能普世

网易新闻分享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山西打黑功臣建黑帮争夺煤矿」,与你分享。

  一场中学同学聚会,患有抑郁症的关建军享受着平日里难得的放松。

  他让几个同学打开自己带来的烟酒,可一个男同学说出的玩笑话,让他表情紧张了一下。

  同学说:"建军啊,网上有人说你是'阳泉黑社会老大',你知道吗?"

  关建军苦笑了一下,答道:"那你给我出本书,讲讲我的故事啊。"

  当时是2009年冬天,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巡警大队队长关建军,正经历着从警10年来最大的漩涡。

  漩涡制造者是姜学斌。3年前,"姜氏兄弟"案发,被媒体称为"阳泉打黑第一案",姜学斌入狱。而关建军正是姜案的举报者,并配合专案组对姜学斌涉黑团伙进行抓捕。

  2009年,姜学斌提前出狱,将关建军举报至山西省公安厅督察总队和刑侦总队。姜学斌举报称,关建军涉黑,开赌场,手中有10条命案。

  漩涡终将关建军吞没。2010年5月11日晚,关建军与几个同学吃饭喝酒直至凌晨,"他很高兴,没有任何征兆。"次日早晨8点多,在阳泉郊外的一处住所,酒醉酣睡的关建军被专案组民警推醒。

  曾经获得山西"打黑除恶"二等功勋的关建军落马。举报者被举报,打黑者被打黑。

  历经半年侦查后,山西省公安厅公开通报称,打掉以关建军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冻结、查封的资产高达近4亿元。

  据悉,经缜密侦查,专案组发现80余名组织成员,抓捕56人;提取、收缴凶器,各种砍刀、刺刀100余把,镐把、钢管等作案工具70余根,仿六四钢珠枪7支、猎枪1支、弩3支;收集、整理其涉嫌违法犯罪的书证、物证一千余件;抓捕了56名涉案成员,查明该组织10余年来违法犯罪案件46起,冻结该组织资金2.5940亿元;查封该组织在北京等地价值1亿多元的房产27套;扣押车辆30余部,其中关建民的一辆劳斯莱斯轿车价值840余万元。

  加上两次补充侦查,专案组侦查阶段耗时11个月,查明该组织十几年来在阳泉长期为恶,坐大成势的经过。他们大肆开设赌场,垄断娱乐业,收取保护费,霸占煤炭资源,敲诈勒索、非法拘禁,严重影响了阳泉社会安定,侵害了百姓安全。

  2012年1月19日,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阳泉"关氏兄弟"犯罪团伙宣判,认定关建军等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名成立。检察机关指控关建军的15项罪名,最终被认定了5项。为首的关建军、关建民、王红玉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20年、10年。随后,关建军、关建民、王红玉均表示上诉。目前,案件已移交山西省高院审理。

  一审庭审中,控辩双方曾就关建军等人是否构成"涉黑",争锋激烈。如今,这依然是二审绕不开的话题。

  关家兄弟

  山西阳泉,灿烂的阳光也无法驱散城市中笼罩的灰霾。

  面临经济转型阵痛的"小上海",显得无比落寞。阳泉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亲手创建的第一座城市。其地下的煤炭经历了连续100多年的开采后,这个原本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渐渐枯竭。

  出阳泉市区,一条柏油大道直通山顶,那里有着远比市区清新的空气。关建军创立的阳泉市犬业协会基地便坐落于此。

  关建军习惯称这里为"狗场"。一扇高5米的红色大宅门将狗场与外隔绝。在这里,关建军养狗、放鸽子,并建了两幢两层楼的房子,装修后用于居住。

  检察机关曾指控其狗场征地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属"未供即用"违法占地。

  山西警方组建"5·6"打黑专案组,在这里将关建军抓捕。阳泉市公安局则在现场数个房门和橱柜上贴了封条。

  祖籍河北正定的关建军,现年43岁,其人生的故事大都集中于山西阳泉。

  关建军上学爱打架,初中毕业后便在阳泉运输公司当司机。1988年,关建军以合同警的名义进入阳泉市城区公安分局,给局领导开车。此时,其父任该局副局长一职。

  1995年,关建军被提拔为城区分局下站派出所副所长,是年不到26岁。之后,他调任上站派出所副所长,分管阳泉市区最繁华地段的治安工作。

  也就在此时,关建军的弟弟关建民,开始从卖熟牛肉、零配件等行当转到了娱乐行业。

  关建民此时认识了姜学斌。姜为阳泉本地人,从经营拉面馆起家,后投资酒店。"当时论名头,姜学斌比关建民要响得多。"

  关建民与姜学斌一度关系不错,曾短暂合作开游戏厅。1997年,关建民开始涉足赌场,生意日益红火。在一审判决书中,关建军兄弟均被认定犯有赌博罪。

  山西警方"5·6"专案组组长刘金祥曾向媒体介绍称:"开赌场是关建军团伙的主要敛财手段。不仅关氏兄弟开,他们的成员也开。"

  巧合的是,关建军任职派出所副所长时,负责抓赌工作,而且"工作成绩优异"。这些优异的成绩则成为其日后火线提拔为城区分局巡警大队长的铺垫。

  兄弟俩性格迥异,关建军工作时脾气火暴,而关建民沉稳内敛。两人一明一暗,阳泉当地人更习惯称他们为"关家"。

  有熟知阳泉娱乐产业的知情人称,"后来,市区几乎所有赌场或多或少与关氏兄弟有关。"

  此后,姜学斌经营桑拿洗浴、酒店等,关建民也先后经营歌舞厅、洗浴中心。关建军案发前,阳泉当地最好的两家洗浴场所,一是姜学斌经营的"万水千山",另一个便是关建民的"南苑天露"。

  打造"自己的队伍"

  2000年,关建军顺利升任城区分局巡警大队长,立即展现了过人的管理才能。

  据关建军亲属所写的一份材料显示,关初到巡警大队工作,只有六七个人,加上七八个协警,远远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强化队伍管理,经请示分局领导,辞去了原有的临时协警,在社会上重新招聘了10余名退伍军人及警校毕业生补充警力。

  关建军以个人名义找到党校同学赞助了两万元,购买了警服及警械用品,开展了工作。

  此前,关建军开始与人合伙养过十几辆大货车,从事煤炭运输生意。几年下来,积累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法院判决书中描述,在运煤过程中,刘志勇曾欠关建军钱,后被关建军指使他人拘禁,写下"欠关建民10万元"的欠条后被释放。这最终让关建军被判非法拘禁罪。

  此后,关建军又饲养了几百只名贵犬物,与他人合伙建起了狗场。

  工作之外挣来的钱,关建军将一部分用在了警队,他先后垫资购买桑塔纳、摩托车、电瓶车等警用车辆,给警队使用。"论装备,巡警大队在阳泉公安系统里算最好的。"一名关建军下属的协警说,"这是关建军在打造'自己的队伍'。"

  2003年前后,各种"压力"让关建军患上抑郁症。"与朋友吃饭时,他只顾一个人喝茶,不与其他人说话。"他的一名同学说,"只有见到老同学,他才会彻底放松下来。"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公安部门不再执行罚款任务,协警工资及日常开支变得更加困难。

  上述协警告诉记者,向阳泉各大小娱乐场所收取一定的费用,亦是维持巡警大队人员工资、开销的重要渠道。

  而在各项治安工作中谋取私利,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一审判决书显示,阳泉吸毒人员张红卫被抓,要求强制隔离戒毒两年。他的朋友向关建军行贿6.8万元,遂被释放。这也成为法院认定关建军受贿罪的依据。

  即便如此,关建军与开着"万水千山"的姜学斌并无多少交集。"万水千山里有客人打110报警,巡警也进不去,他们会有人阻拦,并称,他们自己可以处理。"该协警说,"因为姜家有亲戚在阳泉市公安局任主要领导。"

  事实上,关建军与姜家的冲突,源于王红玉被检察机关指控的"涉黑"组织第三被告人。

  小时候,王红玉与关建军两家相距不过百米,王红玉经常跟着关建军在外玩耍,关建军是他眼中的大哥哥。

  王在庭审时介绍,姜学斌曾欺负过自己。王红玉的父亲曾在姜学斌的赌场欠下债务。发生矛盾后,姜学斌在阳泉市城区法院状告王红玉,诉求后来被法院驳回。

  据王红玉当庭讲述:法院驳回姜的诉讼请求后,姜学斌强迫王红玉的父母搬迁,强占了王父母的房子,王、姜二人就此交恶。

  2003年,王红玉开始举报姜学斌。期间,王红玉找到关建军,希望他能出手相助。

  随后,一份材料通过关建军之手,转交给王红玉。

  2005年5月13日,公安部高层在一封由中央纪委三室转来的群众举报信上做了批示。随后,公安部派员来到山西阳泉,对举报信所反映的姜学斌及其团伙涉嫌犯罪问题,进行暗访,并将暗访情况以及部领导有关批示转给山西省公安厅。

  当年,山西省公安厅成立"6·13"专案组,立案侦查"姜氏兄弟涉黑案"。当时,关建军曾配合"6·13"专案组,参与了对姜学斌团伙的抓捕行动。

  煤矿争夺战

  "姜氏兄弟"案发之初,媒体将该案称之为"阳泉打黑第一案",并称"姜氏兄弟黑恶势力危害九年,今朝被捕"。

  这一幕与"关氏兄弟"案发后类似。2010年12月16日,山西省公安厅高调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开通报称,关建军涉黑组织十几年来"开设赌场、欺压百姓、巧取豪夺、大肆攫取国家资源"。新华社和山西本地媒体以及央视新闻频道,对该案均做了详细报道。

  2006年8月8日,"姜氏兄弟"一案在山西大同中院开庭。

  4个月后,大同市中院经审理认为,检察机关指控证据不足,"姜氏兄弟"组织不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故不能认定其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姜学斌最终被判刑6年半。

  2008年,姜学斌提前出狱,关建军无疑是他的眼中钉。

  资料显示,2009年7月,姜学斌正式来到山西省公安厅督察总队,举报8年前曾举报过自己的巡警大队长关建军。姜的举报称:关建军涉黑。

  当年9月,姜学斌再次举报。接受姜举报的单位变成了山西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姜学斌举报称,关氏兄弟手中有10条命案,并涉嫌开赌场、打砸,希望公安机关查证。但在一审判决书中,关于命案的表述,无迹可寻。

  实际上,让关氏兄弟越陷越深的,是煤矿经营上的纠纷。

  2004年之后,国内煤炭市场日益升温。此时,关建民开始进入煤炭行业阳泉当地真正的淘金场。

  在煤矿这个全新的领域,关家依靠的人是许建军。许建军是阳泉市犬业协会会长,与关建军熟悉。而许建军依靠的,是他曾任阳泉市煤炭局局长的一个亲戚。

  2007年底,关建民与许建军等几名股东,以10年1亿元左右的价格,合伙承包经营了山西昔阳北坪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坪煤业)。2009年7月,关建民等股东将该煤矿的承包权出让给华通路桥集团。

  关建民由此暴富,"他从中赚了1个亿。"关建民的一位亲属告诉记者。

  但其中因在土方工程中垫资和赔偿款等原因,福建商人黄亦弟拒绝退出,双方发生纠纷。

  2009年4月29日,"4·29" 暴力冲突事件发生。检方指控称,关氏兄弟案的多名被告人,于当晚参与了对黄亦弟公司的打砸,最终迫使黄退出北坪煤业工地。2010年春节后,黄亦弟赴北京开始举报关建民等人。

  北坪煤业所在地的北南沟村村民,在关氏兄弟落马前后也加入举报阵营。该村村支书吴岳林,也是北坪煤业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2009年因涉嫌"吸毒"被阳泉市警方抓捕,被送入戒毒所。

  吴家人称,这是关氏兄弟团伙为争夺煤矿故意陷害。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与王红玉有煤矿纠葛的当事人、山西商人李永军的家属,也赴京控告王红玉及关氏兄弟。

  于是,在山西警方日后发布的信息中有这样的字句:2009年7月,多条有关关建军等人违法犯罪的举报线索,从不同渠道汇集到山西省公安厅,公安厅调查组急赴案发地阳泉明察暗访,获取了关建军等人的部分犯罪证据。

  2010年5月6日,山西省公安厅成立"5·6"专案组,对关氏兄弟一案立案侦查。5月12日,关建军被捕。同日,关建民在上海被捕。

  此案得到了包括中央和山西省领导的多次批示。该案亦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

  侦办期间,2010年4月刚刚履新的山西省公安厅厅长杨司,曾四赴阳泉指导督办,以示重视。此后,阳泉市公安局副局长梁华奎、平定县公安局局长丁福光被纪检部门调查,二人被指为"关建军团伙保护伞"。

  法庭内外

  关建军被捕后,羁押在看守所一年多,除律师外无人得见。

  2011年10月25日上午,"关氏兄弟涉黑案"在山西省长治市中级法院开庭。当日,戴着脚镣手铐的关建军走上被告席,与20多名被告人一同出庭受审。原本身材发福的关建军瘦了一圈,他的双手抖得更为厉害,连起诉书也翻不开。

  此前,"5·6"专案组共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43人,涉及49起案件事实,涉嫌罪名24项。案件历经两次补充侦查,法院延长两个月的审理期限。庭审时,检察机关的指控人数降至25名,罪名缩减至包括"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受贿罪"等15项罪名。

  其中,关建军与弟弟关建民、好友王红玉被控"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另有10人被控"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庭审持续了6天,控辩双方争论焦点聚集于"是否涉黑"。

  检方指控称,关氏兄弟"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百姓,称霸一方","其行为已严重破坏了当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治安秩序",故应以涉黑追诉。

  但辩护律师王九川、柳波认为,被告人根本不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该案只是把一些零散的事件拼在一起,作为证据出示的不少口供和说法,也都带有猜测性和评价性,缺乏明确具体的事实。其中一些事实已经法院审判、判决已生效,属于重复追究。

  而法庭之外,角力亦未结束。

  2011年11月14日,北京部分刑法、刑事诉讼法专家就山西关建军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案进行论证。

  参加本次论证的专家有王敏远、卢建平、阮齐林、陈光中、陈兴良、张泗汉和樊崇义7位教授。

  专家意见书认为,指控关建军等人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缺乏充分、具体的犯罪行为事实支持。指控关建军涉嫌的其他犯罪行为,包括受贿、非法拘禁和其他违法犯罪事实3起,是个人孤立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具有"有组织"犯罪特征。

  2012年春节前,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判决书长达129页。

  法院经审理认为,关建军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非法拘禁罪,赌博罪5项罪名成立。

  法院同时对检察院起诉的另外10项关建军的罪名,不予认定。

  法庭内外喧嚣,阳泉郊外山顶一片寂寥。在关氏兄弟曾经的住所里,泳池已经干涸。往常热闹的狗场,只是偶尔传来一声狗吠。



原地址:http://163.fm/OV7ljJt


发自我的 iPhone

精彩推荐:苹果内部需要有人对差劲的设计说“不”

推荐一篇精彩文章: 苹果内部需要有人对差劲的设计说"不"

最近,一位苹果前工程师迈克尔-马格里斯(Michael Margolis)发表的一条推特谈到,"苹果公司内部现在已无人对差劲的设计说不了。"马格里斯指的是新一代苹果TV的设计,该产品本月初同全新 iPad一起出现在了苹果的发布会上。马格里斯宣称,早在5年前乔布斯就否决了苹果TV的这一设计方案。

不管什么时候,每当用户界面被改动,一些老用户都会不太喜欢。但目前有许多砖家却认为这一全新设计是明智之举,因为这可以让苹果TV的风格和其他产品统一起来。投资者有这种观点真是让人非常吃惊。不久前,人们还非常担心乔布斯离世之后苹果的未来,股票市场也常常会因为乔布斯病情的传言而起起伏伏。

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人们对苹果在后乔布斯时代的担忧就消失了,媒体上也很少能见到相关报道。苹果总是对外宣传,史蒂夫-乔布斯在世时创建了一个非常高效的管理团队,苹果的发展态势也非常稳健,不再是仅仅依靠乔布斯的天才智慧去不断推高股价。

事实看上去的确如此,在乔布斯离世之后,苹果成功推出了iPhone 4S和时下的全新iPad。但毫无疑问,这些产品是在乔布斯在世时顺利研发的。
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新月异。早早晚晚,乔布斯给苹果留下的遗产就会被丧失殆尽。到那时,苹果将面临真正的考验。股票市场上的成功容易让人感到飘飘然,正如巴菲特所说,"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文/腾讯科技

http://news.ipadown.com/6845


发自我的 iPhone

精彩推荐: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推荐一篇精彩文章: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近几年以来,果粉数量不断增加,iPad、iPhone等产品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不可缺少的随身伙伴,因此苹果配件市场也就随之火爆起来,各路产品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创意赢得果粉们的青睐。

    iPad音箱是苹果配件中新兴的一类产品,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数量还不是特别多。最初生产iPad音箱的经验都来源于较之相对成熟一些的iPhone音箱,很多产品只是将接口部分的底座面积进行扩大,iPad仍然像iPhone那样插在上面。经过一段时间发展,iPad不同于iPhone的使用方式逐渐显露,iPad音箱也随之发生改变。


一秒钟变电视 Qade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一秒钟变电视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

    关于iPad音箱的创意一点都不比iPhone音箱少,本文我们将要介绍的这款产品就很有个性,来自Qaeda凯达品牌的神器Q5,这款音箱被设计成了复古电视的造型,而iPad在其中充当屏幕,对繁忙都市中没时间看电视的朋友,或者是蜗居里没有电视的人们来说,这个音箱从造型上似乎就能为我们解决点问题,而事实上,一秒钟变电视才是它的强项。

 

    音箱整体外观风格十分醒目,红色外壳非常张扬,表面类似鳄鱼皮的纹路也比较有个性。箱体体积适中,需要一个独立空间进行摆放,不过并不算庞大。音箱前面板设置有两个2.5英寸中高音单元,4英寸低音单元朝向箱体后方。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正面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侧面和背面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低音单元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单元及接口、旋钮细节

    音箱侧置倒相孔,能够一定程度提升低频表现。音箱前置音量调节旋钮,旋钮可以旋转控制音量,向下按为电源开关。旋钮可以拥有段落感的无线调节。音箱接口设计在箱体背面,其中包括电源适配器接口和3.5mm音频接口。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iPad连接线、支架和附件

    音箱最外层的面板通过磁力与主箱体吸附,可以取下,在后面完成iPad的安装工作。箱体主体的前面板左侧设计有苹果专用接口,另外侧面搭配有支架,同时底部也搭配有iPad支架,产品分别为iPad和iPad2附赠了不同厚度的支架,另外附件还包括电源适配器。

 

我们选择iPad作为测试的音源设备,首先要将音箱和iPad成功连接。首先取下磁力前面板,然后根据iPad类型安装相应的底部支架和侧置支架,之后将iPad固定在支架上,并且插上数据线,连接过程就完成了。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取下磁力前面板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安装底部支架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连接iPad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安装侧置支架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连接成功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组建成功

    最后调整好iPad的位置,同时将磁力面板盖好,打开电源开关,就形成了上图中的状态,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产品体验及测试了。

 

如果iPad处在Wifi或3G网络下,那么用户可以借助音箱做很多事情,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都没有问题,只要是不需要重力感应的应用,我们都可以在连接音箱的状态下完成。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看电影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玩游戏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看杂志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听音乐

试用感受:

    在使用音箱的情况下首先解决了我们手持的问题,缓解疲劳。音箱额定输出功率为30W,并且搭配4英寸低音单元和2.5英寸中高音单元,低频表现比较理想,量感较为突出,并且有一定的下潜水平,声音厚度不错,在低频方面提升比较明显。中高频方面,整体听感不错,人声部分密度稍显不足,声音略有凹陷,细节部分表现中规中矩。高频部分则缺少一定延展性,其他部分没有问题。由于音箱采用一体式设计,在横向声场方面稍显不足。

 

一秒钟变电视 Qaeda另类iPad音箱评测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

评测总结:

    Qaeda凯达这款iPad音箱结合了iPad的日常应用习惯进行设计,"复古电视"的设计思路能够让用户在看视频时别有一番滋味,创意的使用方式也容易获得果粉的认可,相信iPad用户对这款产品会产生一定兴趣。另一方面,产品可以放在客厅,也可以在书房桌面环境使用,适用范围还是很广的,但是如果能给产品搭配基础功能的遥控器就更好了。。目前这款产品报价898元,感兴趣的iPad用户不妨到实体店实际体验一下。

    另外,凯达已经在此款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增加了拥有蓝牙传输的版本,能够支持iPhone或者其他手机,新品预计在圣诞节前后上市,感兴趣的用户不妨关注一下。

优点:使用方式新奇,解决手持疲劳问题,音质提升明显。

缺点:中频细节稍显不足,没有基础遥控器稍显遗憾。

适用环境及人群:客厅、书房桌面等环境;iPad用户。

Qaeda凯达 神器Q5 iPad音箱:698-898元

 

联系人:陈生

联系电话:0755-23411380-8008

网址:http://www.i-qaeda.com

 

 

 

 

http://news.ipadown.com/4693


发自我的 iPad

精彩推荐: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推荐一篇精彩文章: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还记得一年前,设计师Scott Wilson进行的那场"奢华iPod Nano表带开模募捐"吗?经过数月的积累,Scott Wilson筹集齐了100万美元,现在,他带着升级版iPod nano表带LunaTik Lynk回来了。

全体

如果你没听过Scott Wilson的鼎鼎大名,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另外一些东西一定会让你觉得更熟悉:轻薄版Xbox360,Kinect感应器,还有戴尔Venue Pro......

OK,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LunaTik Lynk。LunaTik Lynk有两种型号,一种是坑爹的售价129.95美元的银色版本和更加坑爹的139.95美元的黑色版本。没错,作为一款nano表带来说,这个价格足够贵,因为这几乎是一部16G的第六代nano的售价。但Scott Wilson承诺,LunaTik Lynk的设计绝对值回这个价格。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既然是iPod做的表盘,显示方式当然是随心所欲...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LunaTik Lynk外观采用了相当低调的黑色哑光喷漆,使用了航空级别的铝材,经过机械成型方式加工而出。然后,Scott Wilson和他的设计小组们选用了物理蒸汽沉淀的方法,保证这层哑光黑不会因为时间而磨损。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和皮肤接触的里层则是使用不粘的硅酮,同时这层硅酮也基本上固定了表链的各个零件的位置。这款表带的重量和这层硅酮令表带基本上不会和你的汗毛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或者像传统金属表带那样滑来滑去。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实际上这款表带相对于这个价钱来说有一个缺点:太轻了,即使将nano插进哑光铝支架里面的时候依然令人感觉太轻了,这多多少少令人觉得这款表带没有外观看上去那么高级。

表带

LunaTik Lynk表带在第一次打开盒子的时候并不是已经组装好的,需要用户经过简单的组装才能使用。组装的过程很简单,就算是第一次也只需要大概5分钟就解决,并且表带也附送了相应的工具。

组装

除了工具以外,LunaTik Lynk还附送了一些额外的表链组件,不过你如果要对表链进行延长或者缩短的话需要自行准备一根针。至于使用的时候nano怎么摆则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虽然应该没什么人会将nano的屏幕朝里)。一般来说比较推荐的方向是将按键朝手指,接口朝手肘,这样操作起来会比较轻松,也就是一般nano手表的放置方式。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当时尚遇上时尚:奢华iPod表带LunaTik Lynk终于登场

目前的nano表带市场已经是百花齐放的状态,LunaTik Lynk算是除了传说中的镶钻iPod表带以外最精致豪华的设计了(当然也是最贵的,但是看在据说不掉色的航天铝材质前面你就认了吧)。无论如何,小编觉得它的设计已经值回了票价。

组装
据说要低调中来点冷艳才够来福士,LunaTik Lynk的设计算是命中了G点

http://news.ipadown.com/4447


发自我的 iPad

精彩推荐:苹果欲借免费纳米SIM卡技术控制行业标准

推荐一篇精彩文章: 苹果欲借免费纳米SIM卡技术控制行业标准

最终可能成移动设备新的SIM卡标准的苹果纳米SIM卡技术距离获得批准也许只有一步之遥。据美国专利博客FOSS Patents的作者弗洛里安 穆勒(Florian Mueller)引述可靠的知情人士的话说,苹果在上周发给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信函中中称,如果苹果的纳米SIM卡技术获得该协会的批准,苹果将向移动设备厂商免费提供这项技术的专利。

这与移动领域的其它许多重要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些技术仅向付费的企业提供。

不过,据穆勒称,苹果还提出一项警告。为了让苹果不收取移动设备厂商需要的纳米SIM卡技术的专利费,这些公司必须采用苹果的技术作为行业标准并且以对等的原则提供同样的合同条款。

http://file.ipadown.com/uploads/news/20120327002506556.jpg

《金融时报》上周报道称,苹果、摩托罗拉移动、RIM和诺基亚都希望自己的技术成为纳米卡标准。纳米SIM卡比微星SIM卡更小,但是,有额外的空间包含更多的功能。

苹果到目前为止已经赢得了更多的大型欧洲运营商的支持。但是,苹果的竞争对手称,应用苹果的技术会给苹果太多的控制权,从而损害这个行业。为了大幅度提高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中的投票权,苹果已经向这个机构注册了6个欧洲子公司。拥有80亿欧元以上收入的子公司允许最多有45票。考虑到苹果的财富实力,苹果会很快超过诺基亚拥有的92票投票权。

决定哪一种技术为纳米SIM卡标准的投票将在本周晚些时候进行。哪家公司胜出将取决于哪一家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运营商和行业内部的厂商。苹果的免费建议足以达到这个目的吗?

苹果未对此消息置评。 

http://news.ipadown.com/6812


发自我的 iPad

精彩推荐:消费者对拥有新iPad"完全没兴趣"的六大原因

推荐一篇精彩文章: 消费者对拥有新iPad"完全没兴趣"的六大原因

毫无疑问,某些消费者是苹果产品的粉丝。甚至当他们决定 "退出"iPhone而转向Android和Windows设备时,他们仍然无法完全摆脱iPhone。部分原因是与其工作有关系,但在某些事情上,iPhone确实处理得令人难以置信得好。iPad上市销售第一天,Drew Olanoff在Apple Store外面排队12小时之后终于抢购到了一款iPad。他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以为可以用该设备来做的所有事情。

Drew Olanoff曾在GOGII工作,Gogii开发的textPlus是第一代iPad推出的标题之一。因此他很高兴能作为一名用户来体验该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事实证明,iPad并不能像一些消费者所想的那样能做任何事情。当iPad2出炉时,摄像头对消费者具有新的吸引力,但部分消费者并没有因此购买。后来,iPad3问世了,一些消费者根本没有兴趣了。

一名消费者表示:"我刚搬进一家新公寓,尚未打开的包裹里面就有一款iPad,这不是因为我认为iPad不是一款伟大的设备,但确实不是一款适合我的设备。"这名消费者陈述了6大原因,如下:

一、 整天在电脑上工作。

由于工作需要,这名消费者需要经常打字,他的主要设备是MacBook Air,他对这款这款设备应用自如,对该设备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因此对新款iPad没有需求。

二、 不玩游戏

这名消费者所玩的唯一游戏是愤怒的小鸟,尤其是在等火车或在机场上用来打发时间,而其Android或iPhone十分方便玩游戏,甚至能使其上瘾。除此之外,他不玩别的游戏,因此iPad新功能对他来说并没有价值可言,他称新款iPad是"图形强国",但不是他想使用的东西。

三、仍喜欢看物理书籍

这名消费者喜欢读书,尤其是物理书籍。他说:"iPad上书籍的界面绝对华丽,这使我忽然想到能得到比亚马逊Kindle更好的视觉体验,但如果我开始读数字书籍,我仍会选择Kindle。"

四、是一个电影迷

这名消费者喜欢看电影、评电影、写电影。但他不会使用应用程序来看电影或电视节目,而是喜欢与人面对面讨论电影的细节,而且十分不喜欢在小屏幕上观看电影。尽管iPad拥有比iPhone更大的屏幕,但对他仍没有吸引力。

五、不需要"在中间"的设备

对苹果爱好者而言,卖点在于iPad是一个"在中间"的设备。这名消费者表示:"或许我是老了,我发现我需要一些无联络的时间,所以在我不用电脑或手机的时候,我并不需要其他设备来填补这一空白。"

六、不讨厌

这名消费者还表示:"许多朋友对我没够预购新的iPad感到很吃惊。起初,我也很惊讶。毕竟,我是苹果粉丝,爱苹果所创造的一切产品。当提到iPad时,我觉得苹果并不能通过添加单一功能而使我产生购买意向。当然,我并不讨厌这款设备。我想象的iPad将仍然是一个有趣的东西,但并不是我真正需要的设备。"

本文作者是The Next Web撰稿人Drew Olanoff。 

http://news.ipadown.com/6813


发自我的 iPad

刑诉法修订较量10年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称"刑诉法")迎来它制定以来的第二次修正。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对刑诉法半数以上的条文进行了修改,是实实在在的一次"大修"。自2003年全国人大第二次启动修改计划,距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之辩,十年之争,甚或搁置,修法之难可想而知。

  刑诉法素有"小宪法"之称,它跟每位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息息相关,是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关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保障人权"被写入刑诉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

  自1979年制定以来,我国的刑诉法只在1996年做过一次修改。而在首次修改的七八年后,民间就一直呼吁再次修改刑诉法。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治与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刑诉法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近年来,呼声更加强烈。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躲猫猫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一系列案件,不仅凸显司法理念的滞后,更反映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

  但刑诉法的重要性要求的"长期论证"和"小宪法"大修的紧迫性却很难兼顾。在保障人权、刑讯逼供、公民沉默权、管辖范围等诸多方面,立法部门、学者、律师、实务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争执不休。修法难——它不仅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权衡,也是权力与权力的博弈。

  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十年较量

  这次"意义重大"的修法,经历的时间是漫长的。从2003年被纳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规划以来,刑诉法的第二次修改经历了整整10年。这是一次颇具代表性的"开门立法"的实践。立法部门不下十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学者、律师、实务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意见,并最终采纳了一部分意见。

  这一次,由民间提交的修法建议稿一共四本,其中三本由学者完成,一本由律师完成。这也是我国律师首度以这种方式参与修法活动。

  在《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过程中,四位学者代表和律师代表还原了历次修法讨论的过程。这当中,有面红耳赤的争吵,有消极的回避,有高层的调停,还有权衡利弊的妥协。

  "分歧点很多。但分歧是很正常的,各个部门的需求、利益差别很大,任何一个国家立法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毕竟各方面的利益、关切都提出来了,争论、吵架本身就是好事。"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田文昌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各方都谈不拢,怎么改?

  今年82岁的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主任陈光中对这段历史颇为熟悉。陈光中被称作"新中国刑诉法奠基人之一",1996年刑诉法修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下称"全国人大法工委")便是委托他来组织小组设计建议稿。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将刑诉法修正纳入立法规划后,我记得召开了两三次座谈会。当时全国人大法工委分管刑法的副主任是安建,郎胜(现任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当时是刑法室主任。学者和立法部门的意见相近,但和实务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的分歧很大。"陈光中对《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学者的着重点在于程序正义、保障人权。立法部门也希望改革力度能大一些,要修法,不能没有进步。但实务部门比较注重破案,注重证据的收集,涉及到他们的权力受约束,总是持反对态度。

  "比如,禁止刑讯逼供、非法证据排除、沉默权,一旦提及,没有一个赞同,根本就谈不拢。"陈光中说,"甚至,安建最后都反问他们,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应该改,怎么改?"

  由于各方意见"谈不拢",再加上"上面没有有力的倾向性的支持",这件事情就被暂时搁置了。

  "我印象中,就是2006年开了一些讨论会。后来,拖一拖,很快就2007年了,十七大就要召开了。由于各方认识很不一致,条件很不成熟,法工委也觉得很为难,很难有什么进展,后来就主动向领导汇报,说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建议搁置。"陈光中回忆说。

  2008年做了个铺垫

  2009年初,全国人大法工委正式开始着手刑诉法修改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

  "但这次重启修法并不是从2009年才开始,前面有个铺垫。"陈光中指出,重启修法有一个很好的契机——2008年的司法改革。

  十七大之后,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任组长,成立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08年,中央政法委下发《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一场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启动。

  "当时也找学者开了几次会,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要点,一共是60点改革项目,虽然不全是关于刑诉法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最后要通过刑诉法的修法来解决。"陈光中说。

  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成果",就是"两个证据的规定"——《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非法证据排除",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是之前的讨论中,对公安机关提都不能提的。"陈光中说。

  有了2008年司法改革做铺垫,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意见,和立法部门、学者、律师的意见,逐渐在趋同。"再加上佘祥林、躲猫猫、赵作海等案的发生,公安机关压力也很大。"陈光中说。

  公民沉默权之争

  一些在1996年修法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次修法中得到体现。但这背后是无数次权利的权衡以及智慧的较量。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被写进新法第五十条——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曾激起舆论强烈反弹的审理过程中的刑讯逼供手段。

  "这一条衔接的是《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第三项,不得强迫任何人做不利于自己的供述,或证明自己有罪。鉴于我国已经签署该公约,而且宪法2004年也写入了'保障人权'的原则,所以刑诉法应当体现这样一种精神。"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说。陈卫东是全程参与本次刑诉法修正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

  对这一条,公安机关反对的意见比较大。"因为审讯破案仍然是传统的破案方式,'撬开他的嘴巴',因为犯罪嫌疑人最清楚自己干了什么,你要不开口,我就迫使你开口。"另一位参与本次修法的学者、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敏远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这确实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进步。但几位专家纷纷表示,与此相关,还留下了一个遗憾——"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很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矛盾。现实中,很多因刑讯逼供而引发的冤案,正是基于嫌疑人、被告人有'如实回答'的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一次,立法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写入新法,是一个重大突破,为不供述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绝不能因为嫌疑人、被告人不供述就加重处罚,应当实现坦白从宽、抗拒不从严。"田文昌说。

  "不如实回答,从法律上,只是没有从轻从宽的情节而已,但不等于要从重,或者说他没罪判决他有罪。那'如实回答'这个义务规定它干什么呢?除了在现实生活中,为某些侦查人员提供加大审讯力度的借口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吗?"王敏远说。

  香港电影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台词:"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在大陆,很多法律界人士也在呼吁维护公民的"沉默权"。但这种呼吁在公安机关那里遇到了抵制。

  一般认为,犯罪嫌疑人的配合是破案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配合公安机关主动说明情况,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地破案。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参与修法讨论的人士回忆,公安机关对"沉默权"的提法态度很明确:"沉默权,我们很赞同,但是现在条件还不成熟,我们的公安干警素质还没那么高。""再说,他们就急了,常常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如果再揪住这个话题不放,他们干脆就派司局长,甚至处长来参会,摆明了不想跟你们玩了。"

  "'撬开他的嘴巴',这种传统的破案方式没有改变,想要杜绝刑讯逼供,是非常困难的。法律对此要起到推动作用,但破案方式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显然是比法律条文的修改更加艰巨的任务。"王敏远说。

  田文昌说,"两种方式可以遏制刑讯逼供,一种是全程录音录像,一种是审讯时律师在场。'律师在场'现在未能被写进刑诉法,录音录像写进去了,但到目前为止,在我经历的案件当中没有一次播放全程录音录像。"田文昌说,"更严重的是,对非法证据,律师提出异议、拿出证据后,法庭将这部分证据排除了,但是稍后,控方又拿出同样的证据,说这次不是非法获取的,更可笑的是法庭居然采纳了。"

  "技术侦查"合法化不易

  "技术侦查"首度公开曝光,并被纳入到刑诉法条款中,这使得侦查机关又拥有了一种合法的特殊侦查手段。

  "这样的方法在我们过去破案中也一直有采用,但要将其写入法律条文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陈卫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全国人大法工委拿出一个三十五条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这个草案中没有提到技术侦查、秘密侦查这些特别侦查措施的规定。陈卫东看到后就找到法工委,表示技术侦查现在已经成为警察侦查破案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像毒品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不靠技术手段是无法破案的,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通用的手段,都有立法规定,为什么我们不规定?

  全国人大法工委答复的意见是,技术侦查,有其敏感性,建国初期毛泽东就说过一句话,秘密侦查不能用于党内,不能用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国多年来,我们对这种措施讳莫如深,只能做不能说,写入法律更不可想象,这次刑诉法修改这个问题已经注意到了,这是需要研究的时候,而不是立法的时候。

  陈卫东又找到技术侦查的实施机关——公安部法制局。"当时公安部法制局局长是柯良栋同志,我说,'柯局,技术侦查是为公安增添一种新的侦查手段,法制局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不说话?'他说,'卫东老师,我跟你的观点一样,但是领导有顾虑。这样,你写文章,我给你报领导'。"

  之后,陈卫东所写的《秘密侦查合法化之辩》全文刊发在2007年第13期《公安内参》上。

  "有关领导看到后,决定将其纳入到刑诉法中来。"陈卫东回忆说,2011年七八月份,公安部技侦局领导和一些工作人员与他的团队一同前往上海、武汉、咸宁,进行技术侦查立法的调查。

  "技术侦查是一个保密的工作,过去对外谁都不公开,我们之所以能够去,是公安部主管部长亲自批准同意的。我们到了下面,这些同志给我们观看整个技术侦查的措施、手段,我看了非常震惊,技术侦查威力无比。"陈卫东说,"通过立法,由政策技侦走向了法制技侦。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技侦案件的犯罪、技侦的手段、技侦的审批程序,以及技侦获取证据的效率,有助于我们今后把这样一种措施规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使它能够合法依法来解决。"

  !

  权力部门争夺管辖范围

  立法的过程也是一场博弈,不仅发生在学者、律师与实务部门之间,还发生在不同的权力部门之间。

  在第一次刑诉法修正时,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之间就发生了关于管辖范围的争论。"这是当时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其中,把检察院的职责案件划出来一大块给公安,检察院不干,争论得很激烈。经济犯罪、税务犯罪,原来都由检察院立案管辖,现在就保留检察院职务犯罪这一块,其他差不多都划出去了。这涉及到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的重大调整,除了法工委协调之外,还要高层领导来决策。"陈光中说。

  1998年1月1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共同颁布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界定了各部门之间的管辖权问题,规定了不在职权范围内的要移交其他机关办理,并且规定,任何不符合刑诉法关于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文件一律无效。

  这一次修正刑诉法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技术侦查措施,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批准没问题,但谁来执行?检察机关还是坚持他们自己来执行。但有的机关觉得公安机关来执行比较合适,最后,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决定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交有关机关执行。"陈光中回忆说,最高人民检察院为此还单独召开座谈会,以期获得学者和各界的支持。

  "给你的权力多了,给他的就少了,所以,刑诉法修正,也是一次实务部门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博弈。"陈光中说。

  "保障人权"的遗憾

  2011年11月18日,刑诉法修正大规模征求意见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规格也提高了,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联合主办,全国人大法工委主任李适时主持。中央政法委一位副秘书长列席会议。

  学者、律师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会上,与会者面前就是草案,他们被要求立即发表意见。"我们抓紧看,看哪里没改,赶紧提。"陈光中回忆道,"我当时提了8条意见,现在很多都采纳了,但仍有遗憾。"

  "比如,'保障人权'条款,我从2003年就开始提,写文章、接受媒体采访、开会,每回必说。一些专家学者也支持我。我还找郎胜同志说,保障人权要写不进去,不太好交代。他当时就给了肯定的答复说,我们会考虑的。没想到,写到第二条里面去了。第一条是立法宗旨,第二条是任务,意义是不一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任务包括很多项,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其中的一项任务,降低了它本应享有的提纲挈领的重要地位,削弱了其核心价值。"陈光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立法部门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刑诉法第一条中"保护人民"条款不能拿掉,这样"保障人权"就写不进去;第二,刑法还没有把"保障人权"写进立法宗旨。

  陈光中认为,"保护人民"有理念上的准确问题。人民包括不了所有的国民,尤其犯罪分子很难被包括进去。至于刑法还没有把"保障人权"写进立法宗旨,先改刑诉法、再改刑法,这样的先例很多。

  "漂亮的条款写上了,但能不能操作呢?此次修法,令人遗憾和忧虑的是,虽然在法律原则上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问题,但由于在具体条文中缺乏对这些原则的保障性条款,致使这些原则难以得到落实,甚至会流于形式。公权力过强,会导致司法审判公正性受到质疑。"田文昌说,"我国的法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一直呼吁在这个阶段,要尽量减少司法的灵活性,因为当公权力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弊病的时候,一旦给它一些缝隙,它就可能会生长、扩大。当整个社会法治体系、公民意识都很完善、严谨的时候,再逐步增加司法的灵活性。"

  律师辩护风险能否降低?

  在律师界就有一句话,律师以办理非诉讼案件为荣,以办理诉讼案件为耻,办理诉讼案件以办理民商事案件为荣,以办理刑事案件为耻。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你是没有本事,没有能力才办刑事案件。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牟平披露了一个数据,北京两万起刑事案件,只有500起案件有辩护人,辩护率为2.5%。

  田文昌,被业界誉为"中国刑辩第一人",但因其代理的一些贪官、奸商案件影响重大,也有"中国四大腐败帮凶律师之首"的称号。除了田文昌,另外三位都已经获罪。作为律师代表,他从辩护角度提了很多意见。

  他最关注的是律师辩护的风险问题。田文昌从1996年就开始呼吁取消刑诉法第三十八条,即"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田文昌说,自1996年刑诉法第一次修改增设第三十八条以来,与之相对应而增设的刑法第三百零六条导致了律师执业环境的急剧恶化。全国范围内若干律师因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的规定在辩护活动过程中不断被抓,以至于近年来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比率持续下降。

  "从1996年以来,我们有统计的律师被抓就有200多人,没有统计的就更多了。"田文昌说,以北京律师为例,1990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2.64件,2000年人均0.78件。尽管没有最新的统计数据,但应当是继续下降的。

  "这次,在我们的坚持下,先后做了两次比较大的修改,但是我们认为还是要彻底取消。"田文昌说,"法工委一位领导跟我说,第三十八条改了。一看改的内容我对他说,我只能感谢您一半儿。"

  此次刑诉法修正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问题,而且对追究律师责任也设置了两道防线:第一,要由律师承办案件侦察机关以外的侦察机关来办理,实行回避制度;第二,要及时通知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

  田文昌表示,"从当事人委托律师开始,我们希望把委托权的范围扩大,从亲属扩大为亲友。现在流动人口这么多,联系亲属可能有困难,找同事、朋友代为委托可能更容易。会见权,现在除了三种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恐怖活动犯罪的案件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基本得以解决。但我还是建议将"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删除。在侦查中可以怀疑数额有几百万元,的确重大,但最后查明可能只有几万元。律师的调查权也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向被害人一方证人调查,要经过检察机关和法院允许,这又对律师的调查权加了一个特殊的限制。"

  技术侦查

  是指以技术设备为载体所进行的秘密获取信息的手段,包括监听、监视、监控、秘搜、秘取、秘录、截取计算机信息、利用设备进行定位等等。它与秘密侦查(以人为载体所实施的秘密获取案件信息的侦查手段)统称为特殊侦查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

  第二次修正第三十八条

  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二条,修改为:"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辩护人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辩护人是律师的,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六条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刑诉法大事记

  上世纪50年代

  启动刑诉法起草

  新中国考虑制定刑诉法,但"反右"开始后,该工作停止。

  上世纪60年代

  再次启动

  第二次启动很快再次停止。

  1979年

  刑诉法制定

  1979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下,刑诉法起草工作第三次启动,并在当年顺利通过。

  1993年

  第一次修正开始

  1993年前后,一些学者呼吁修正刑诉法。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牵头,开始刑诉法修正建议稿的撰写,起草班子开始国内外调研。

  1994年

  建议稿出炉

  1995年

  征求意见并列入立法规划

  诉讼法研究会在厦门开年会,听取学者、相关部门对于修法的意见。刑诉法修正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过程。再举行大规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

  1996年

  刑诉法首次修正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2003年

  再修正纳入十届人大立法规划

  民间关于再次修正刑诉法的呼声日益升高。2003年12月,刑诉法修正纳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但由各方人士意见不一致、条件不成熟而被暂时搁置。

  2009年初

  研究刑诉法再次修改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全国人大法工委从2009年初开始着手刑诉法修改方案的起草工作。

  2011年8月

  刑诉法修正草案初审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和有关方面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1年10月

  修正草案征得7万民意

  截至2011年9月31日,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征集到78000条建议。

  2011年12月

  修正草案二审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再次审议。会议决定将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2012年3月

  修正草案通过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

  陈光中:步子再大点,会修改得更好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主任 陈光中 | 口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 采访整理

  1993年在法大建班子

  对我来说,立法人生最关键时刻是从1993年开始。就在这一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我成立一个班子,起草刑诉法修改建议意见,供他们做参考。

  为什么找我?当时,我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会长。我们开完年会之后,向中国法学会写要报。我和我的学生王洪祥(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联合写了一篇文章,把修改诉讼法的意见反映上去了。

  这份要报当时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管立法的副委员长王汉斌看到了。他赞赏、支持我们要修改刑诉法的想法,至于如何修改,他也比较赞同我的看法。他作了批示。全国人大法工委就主动跟我联络。

  在全国人大法工委给我的书面委托中明确写道:不要找各学校集合在一起,观点不一致,领导不集中,就在中国政法大学来做这件事。我记得,当时我们学校几乎所有搞刑诉的教授、老师都参加了。

  1993年10月,这个班子开始工作,一方面调查国内的情况,另一方面赶快组织一个小组到国外大陆法系的国家进行调查。我任这个考察小组的组长,时任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的李辅成任副组长。我们重点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三个国家走了一圈。回来后就开始逐条研究。

  1996年的进步

  1994年7月,建议稿出来了,我们向法工委汇报。法工委听了我们一天的汇报,之后又参考实务部门的意见,综合法工委自己的意见,拟出了刑诉法修正案草稿。后来,我们统计,在1996年那次修正中,我们的建议稿约有65%的内容被采纳。修正案草稿出来后,经过了数次修改。

  1995年,诉讼法研究会在厦门开年会,也邀请法工委有关同志参加,听取学者对于修法的意见。时任法工委主任的顾昂然亲自带队,法工委刑法室的同志几乎全部都参加了。他们把修正案草稿拿到年会上,发给年会代表。于是,年会就变成征求意见会了。那次年会,高校同研究单位的学者多一些,但也有来自实务部门的同志,"法检公"都有。

  最后,刑诉法修正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立法部门又召开了一个大型的、上百人参加的座谈会。"法检公"、安全部、司法部、律师、学者都参加了。一些地方立法委员会也派人参加了,如时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沈德咏。

  那次座谈会是分四个大组,学者同实务部门混合编组,谈了两三天。最后半天是开大会,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大会发言的时候,王汉斌亲自参加。

  座谈会后,王汉斌叫秘书把我带到会客室。他问我还有什么想法,我指出了草案里还没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疑罪从无",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应当作无罪处理。这个在当时实行虽然有困难,但是国际通行的,应当写进去;二是法庭审判应设"简易程序",正规程序和简易程序配合,以节省人力物力。后来这两个问题,在1996年的修正案里都重新规定了。

  座谈会之后,就是高层研究、商量、协调的时间。一个比较大的争论涉及到收容审查的取消。收容审查是一种行政性强制手段,对强制措施程序化冲击很厉害。当时,收容审查是个大口袋,人搞进来,抓到证据就逮捕,抓不到证据就放人。我们主张收容审查的取消,法工委也同意,但对公安机关的工作要花很大力气。最后,在1996年那次修法中,收容审查制度被取消了。

  "三个倒退"挽回了一个

  1996年3月17日,刑诉法首次修正高票通过。国内国外没有太明显的杂音,但有实务部门觉得,思想太解放了,步子太快了。比如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他们始终觉得12小时脱离实际,其实是符合国际通则的。今年的修法,就又增加了一条,"案情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此次刑诉法大修,是在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全国人大法工委初步设计了条文,先征求实务部门的意见,然后又找学者座谈。从2011年春节前开始,紧锣密鼓座谈了三次。实务部门和学者在一起座谈,每次参加的有二三十人。五月又开了一次会。我的感觉是,座谈会上虽然也有分歧,但共识点扩大了。8月常委会一审后,11月18日又开了一次。这样我前后参加了五次座谈会。

  3月8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会,听取《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我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肯定进步的同时,发表了三个意见:

  第一,证人是否出庭,法院说了算。修改前的表述是:"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或者"二字,我觉得很好。但最终稿删掉了"或者",便发生了明显倾向于司法机关的变化,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证人才出庭作证。无论法院决定证人出庭与否,都将是合法的。这就容易导致有的地方司法机关选择性传唤或者不传唤证人出庭。

  第二,是这次修法中我最不满意的一点。关于法院一审和二审的宣判时限,新增加了一句,"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特殊情况,什么情况?没说。批准,什么时候批准?一年、三年、五年,只要批准,都是合法的。据说,个别情况,比如涉及到外交,不好审理,就先放一放。但是现在的修正案没有规定案件类型,是很模糊的。

  第三,草案中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可以讯问被告人"。"可以"讯问被告人应改为"应当"讯问被告人。

  第三个建议最终被采纳。我提的这"三个倒退"算是解决了1/3吧。

  期望司法解释弥补漏洞

  综合来看,我始终认为,这次修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修改了超过一半条文,比我们预期的改革力度要大,有不少亮点、出彩的部分,特别是法律援助这一块。但我仍有遗憾,如果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大一点,改革的力度再加强一点,可能修改得更好。

  我个人的观点也被立法部门采纳了不少。从我个人来说,过了80岁,说心里话,参与修法也就这一次了。16年改一次,我赶不上下一次了。这一次,我尽我最大努力,凡是我认为要做到的,我都一定要做到。会上发言、会下复议、发表文章、记者采访、网上发表,我都说。我要争取弥补,能弥补一点算一点。

  比如,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如果不作解释,原来我们希望解决证人出庭难的期望,有可能化为泡影。现在我们证人出庭作证率,全国平均数不到1%,我很着急。

  今后的当务之急,我认为是联合或者分头搞司法解释,把修法的精神正确地贯彻下去,把某些漏洞弥补起来,即使不是漏洞,也要给它细化,更好地执行下去。

  如果刑诉法再修订,该如何改?

  "审讯"条款仍需改进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也切断了刑讯逼供的原动力,使得讯问人员意识到,刑讯逼供不但无法获得任何利益,相反还可能因此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追究。但规定至此,就算完整了吗?

  王敏远:审讯时律师应在场

  除了预防性措施,还有事后的处置措施,如果发生刑讯逼供,法院要启动相应程序来审查,对审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刑讯逼供,本次修正也有不完整与欠缺。比如,一直呼吁的"审讯时律师在场权"没能得到解决。审讯时,律师在场,相对而言会是一个比较彻底的、程序上的遏制方法。

  田文昌:审讯应当全程录音录像

  到目前为止在我经历的案件当中没有一次播放全程录音录像。第一种情况,办案机关说没录,律师没办法。第二种情况,说录了,就是不播放,律师也没有办法。第三种情况,更可怕,是断章取义截取录音录像的一部分,比如已经将犯罪嫌疑人制服、让他背的内容。这种打擦边球、钻空子的做法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有副作用。

  为什么"辩护率低"?

  此次刑诉法修正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问题,对追究律师责任也设置了两道防线:要由律师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来办理,实行回避制度;要及时通知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但刑诉律师的"地位"仍待改进。

  陈卫东:刑诉律师为什么"地位低"

  辩护率低,说明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绝大多数没有获得律师帮助。

  第一,律师从事刑事辩护工作困难重重,处处受阻,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

  第二,风险大,很多辩护律师自己最终成为被辩护的对象,成为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作用小,律师的辩护意见,司法机关经常不予理睬,通常在判决书中也不对辩护意见进行分析。这使得律师觉得自己工作得不到承认。

  第四,经济利益,有关部门严格限制律师辩护收费的标准,一起刑事案件只能收几万元,而经济案件很多能收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代理费,是与涉案金额挂钩的。

  "证人出庭"还应再改

  调查显示,证人出庭率全国平均不到1%。此次刑诉法修正后草案规定,"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最终公布的刑诉法修正案,删掉了"或者"二字。在众多学者律师眼中,这是"退步"。

  田文昌:关键证人不出庭,其证言不能做定案依据

  在证人不出庭的情况下,法庭质证就是一个形式,几十年来对纸张质证,对若干本卷宗里的证人证言来质证,只能是控辩双方在咬文嚼字。这个问题非常突出。这次刑诉法修正案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有时不是证人不愿意出庭,而是检察院、法院不想让他出庭。主要是怕出现意外,比如证人取得证言的过程有问题、有瑕疵,一旦出庭,会经受不起质证。都不敢让证人出庭接受质证,就敢给犯罪嫌疑人定罪,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其实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关键证人不出庭,他的证言不能做定案依据。我们一直在呼吁,但至今未得到解决。



原地址:http://163.fm/4aUT2lg


发自我的 iPhone

英要求中国彻查一英国人死因

  一个名叫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的英国人,在其死亡近半年后,突然成为了关注焦点。3月26日,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海伍德在生前或涉入王立军事件。

  位于伦敦的英国外交部新闻办公室发言人26日上午向本报确认,尼尔·海伍德于去年11月死于重庆,而英国政府最近已向中国提出重启调查其死因的要求。

  "我们向中方提出希望重新调查,是因为收到了在重庆的英国人圈子的反映,他们认为此前公布的对其死因的调查结果存在疑点",这位发言人解释称。

  《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表示,去年11月,海伍德被发现死于所住的重庆一家酒店。当地有关部门随后宣布他死于酒精摄入过量,并将其遗体火化。但此后海伍德的友人向英国驻华使馆提出疑虑,指出他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

  而据本报记者调查,海伍德生前在华的工作经历存在诸多疑点——其经常使用"独立咨询顾问"的身份,在中国毛遂自荐充当中英商贸和经济活动的顾问角色,但目前并未有可供查证的突出业绩。

  另外,海伍德生前至少在两家企业担任过"非执行董事"的职位,但其中的一家公司现任高管向本报确认,该职位是海伍德此前通过向该公司"建议"而获得的,而并未通过严格的任命程序。

  豪华跑车驾驶者

  与尼尔·海伍德同处在华英国人圈子的胡润(Rupert Hoogewerf)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他与海伍德最后一次接触,恰好就在其死亡前不久。胡润因从1999年开始编制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而被广为所知。

  2011年11月1日,尼尔·海伍德参加了由胡润公司所组织的"生活奥斯卡"活动。据公开报道,该活动由音乐、美酒、价值连城的拍卖会所组成。在出席该活动后的同月,海伍德即被发现死于重庆。

  据本报记者调查,海伍德此前还至少参与过一次由胡润公司所组织的活动。2011年6月9日,海伍德出席了胡润百富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高端人群洞察系列交流会",并与胡润合影。

  据胡润百富官方网站显示,海伍德是以"阿斯顿·马丁北京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这次活动的。然而据一位要求匿名的、接近海伍德的在华英国人表示,该头衔或被夸大。

  "今天早上刚知道海伍德去世的消息,"该消息人士对本报称,"我知道他跟阿斯顿·马丁公司是有关系的,但不是他们的员工。"

  而据《华尔街日报》援引阿斯顿·马丁北京公司人士的话称,"海伍德并没有直接受雇于该公司",本报记者26日亦已联系该公司试图获得进一步的消息,但截至发稿时,该公司未有任何回应。

  不过据知情人士称,海伍德生前在多个公开场合仍十分高调地驾驶着一台阿斯顿·马丁跑车。

  "海伍德此前在中国参加过英式赛艇比赛,他开阿斯顿·马丁跑车参加比赛,但据我所知,车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他,而是阿斯顿·马丁公司的公务用车,"上述接近海伍德的人士对本报透露,"阿斯顿·马丁跑车是英国最著名的汽车品牌,所以我们英国人都挺喜欢这个品牌,由此也对他很感兴趣。"

  "他的为人还是可以的",这位消息人士补充称,但他拒绝描述海伍德生前的详细情况。

  毛遂自荐者

  同样对海伍德的言行谈吐表示肯定的,还有北京华灵四方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华灵四方")总裁沈伟。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提供咨询,以及投资咨询。

  "我们是搞这行的,通过聊天,发现他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不错,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更多地验证他的履历,"沈伟称,"他在谈吐各方面还是挺好的,我认为优秀。"

  而海伍德此前在华灵四方所担任的职务,与其在阿斯顿·马丁北京公司的职务相同,皆为"非执行董事"。对此,沈伟透露,海伍德在华灵四方的这个头衔,是他"建议"华灵四方给他的。

  "当时我们互相有合作的意愿,就涉及到怎么挂他的名,他说可以挂非执行董事。我们理解这个头衔就像国内的名誉会长,所以他并不从我们这边领工资,"沈伟表示,"我们跟他只是存在一种松散型的合作模式,他跟我们也没有劳动关系。"

  沈伟进一步对本报透露,当年尼尔·海伍德是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才与华灵四方取得联系。"我们公司有个英文网站,他通过网站上的联系电话找到了我们,并希望以独立咨询顾问的身份寻求与我们合作。"

  华灵四方当时正开拓帮助中国企业在英国上市的业务,海伍德的毛遂自荐,使沈伟认为他对该公司在此业务领域可能有所帮助,于是双方达成合作意愿。此后,英国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中国企业在英国上市的道路,已变得不切实际,这也导致华灵四方失去了跟海伍德的联系。

  "后来没什么好的机会,我们与他就不再联络了,他在我们公司也没有推动过成功案例,"沈伟称,"实际上他只来过公司一次,后来至今三年多都没有来过。他广义上是公司的合伙人,但咨询公司有成百上千个合作人也不稀奇,那都是松散的联系。"

  事实上,海伍德在阿斯顿·马丁北京公司和华灵四方担任过非执行董事外,其在中国的其它活动,显得较为闲散。

  据国内媒体中国网报道,2011年4月,海伍德甚至还陪同英国美术评论家莱昂纳·萨默斯女士,来到画家张大千再传弟子高歌的个人美术馆参观,并留下了三人的合影。

  死亡发酵

  2011年11月,尼尔·海伍德在重庆死亡后,死讯一度并未引起外界的关注,甚至其生前合作过的华灵四方公司,亦不知其已死亡。直到今年2月,他的死亡随着王立军事件的发展而随之发酵。

  英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向本报表示,英国政府已经要求中国当局重新全面调查尼尔·海伍德的死亡,并提出案件的疑点,但此事在中国境内发生,英国无权干预中国司法过程,不过他拒绝告诉记者英国具体与中国哪个部门进行沟通。

  此外该名发言人还表示,他已看到对于尼尔·海伍德的死与中国的政治动态的猜测,不过他拒绝就此进行评论。对于海伍德之死存在哪些疑点,以及海伍德生前在中国的工作经历等,该发言人表示,这是一起领事事件,涉及到他的亲人因而非常敏感,他不能向媒体透露信息。但他同时确认:"是英国政府向中国提出重新调查的要求,而非海伍德的亲人。"



蘋果日報 - 20120327 - 國際 Z世代:認識一下普京的辣招

 

國際 Z世代:認識一下普京的辣招

2012年03月27日

不知是因為梁振英的頭號戰將張震遠當了俄鋁主席還是因為梁先生本身「狼」氣十足,近幾天不少評論都拿普京跟梁先生作類比,有的甚至指梁先生可能成為香港版「普京」!
梁先生會不會學普京的鐵腕管治,有沒有能力成為港版普京現階段還不能確定,也許他其實更「狼」也說不定。若果要有點心理準備,大可以看看剛出版的一本普京傳記:“ The Man Without a Face”。作者是自九十年代中開始採訪俄羅斯變局的資深記者 Masha Gessen,她不但多年來一直有報道、評論普京的施政,更親身嘗過苦頭。
2000年 5月 7日,普京正式就任總統,那時俄羅斯境內大部份是私營傳媒包括電視台及報紙,不少對普京的強硬政策有這樣那樣的批評,包括 Gessen工作的 Media-Most集團。到第二天, Media-Most的大樓突然來了一批戴上黑色頭套,手持自動步槍的特警。他們二話不說衝進大樓的辦公室,粗暴驅趕記者、職員,又肆意把文件放在紙箱。騷擾好一陣子後才收隊並把文件帶走。事後傳媒及舉國大譁,質疑政府的做法;普京政府不同部門對此提出了幾個不同的說法。一時說這家傳媒機構有稅務問題,一時則說公司的內部保安人員有違法行為;有一回更說公司非法監視員工私隱,所以出動特警處理!
不過,這次突擊搜查只是序曲。普京政府對所有不聽政府指揮的傳媒集團都看不過眼,都要肆意整頓,先是令它們噤聲,然後是逼東主出售股權,收歸國有。突襲後一個月左右, Media-Most的老闆,敢言的富豪 Vladimir Gusinsky被捕,三天後他被釋放,然後立即出國,從此不敢再踏足故土,傳媒王國也瞬即土崩瓦解。
過不了多久,其他獨立傳媒一一被教訓,被收購,所有大電視網絡則被收歸國有,成為政府特別是普京的御用宣傳工具,為他塗脂抹粉,包括營造「打虎英雄」的形象。
更可怖的是,打壓傳媒,控制言論只是普京鐵拳管治的小部份,其他「辣招」、「揦鮓招」明天再談!

蘋果日報 - 20120327 - 國際 Z世代:認識一下普京的辣招

蘋果日報 - 20120327 - 獨自舉火把穿越山區女童走 20公里上學去

 

《小耀珍求學路》<br/>清晨 5時 39分,小耀珍在門口與父親告別。互聯網

 

    《小耀珍求學路》
    清晨 5時 39分,小耀珍在門口與父親告別。互聯網

    獨自舉火把穿越山區
    女童走 20公里上學去

    2012年03月27日
    • 一支火把、五小時獨行 20公里山路。當城市繁華夜幕燈光點點的時候,內地大山深處一些小學生,仍需用火把點燃求學路。湖北利川市團堡鎮大洞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姚耀珍,每周都要獨自舉着火把,花五個小時步行 20公里山路上學。一趟要 15元車費的巴士,對於她卻是奢侈的。 11歲的她說:「我不怕走路,家裏錢不多,要留着給兩個弟弟上學用。」
    小學女夜半獨行山路 為慳家
    3月 19日,早上 4時 30分,窗外還是一片漆黑, 11歲的小耀珍從睡夢中醒來,打水洗漱後,開始在灶前燃點烤乾的杉樹皮做成的火把。小耀珍所在的學校提供住宿,每逢周末她回家拿生活用品,周一再步行回學校上課。

    《小耀珍求學路》<br/>5時 51分,火把微弱的光照不了多遠,小耀珍小心向前行,避免跌倒。互聯網

    《小耀珍求學路》
    5時 51分,火把微弱的光照不了多遠,小耀珍小心向前行,避免跌倒。互聯網

    《小耀珍求學路》<br/>6時 34分,天邊泛起亮光,小耀珍在路邊石頭上仔細地把火把熄滅。互聯網

    《小耀珍求學路》
    6時 34分,天邊泛起亮光,小耀珍在路邊石頭上仔細地把火把熄滅。互聯網

    步行五小時

    《小耀珍求學路》<br/>走了 5個小時終到了學校,小耀珍開心地笑了。互聯網

    《小耀珍求學路》
    走了 5個小時終到了學校,小耀珍開心地笑了。互聯網

    背上沉重的書包,父親姚相平送女兒到家門口,叮囑了幾句,小耀珍便舉着火把,在寒風中獨自上路。走出家門便是一段上山的小路,幾天前的一場大雪,使路面泥濘不堪。耀珍舉着火把,步步為營地前行。
    火把亮光微弱,需要不時吹一吹以保持燃燒。走了一個多小時,天邊泛出亮光,小耀珍在路邊的石頭上,仔細地將火把熄滅。
    兩小時的崎嶇山路走完後,是依山而建的水泥路。近年內地不少農村都修了水泥路,開通巴士,山區的孩子都開始坐車上學,但對於家境窮困的小耀珍,一程 15元的車費仍是奢侈。懂事的她寧願自己走五小時上學,把錢省下來給弟弟上學。問她一個人怕不怕,她說:「再過一年多,弟弟也要到中心小學讀三年級,那時在路上就有伴了。」
    對於女兒求學路艱辛,姚相平昨日接受《蘋果》記者電話採訪時既心疼也內疚地說:「沒辦法啊!他媽媽頭腦又不好,家裏三個孩子,沒甚麼收入,就靠拾點山貨賣錢。」問到為何不向政府求助,他說:「政府?山區裏的事情他不管的。」
    小耀珍的事見報後,當地鎮書記承諾幫助解決車費,但這只是杯水車薪,姚相平說:「孩子就是想多讀點書,我們家裏困難,讀不起。」
    《湖北日報》/《蘋果》記者

     

    蘋果日報 - 20120327 - 獨自舉火把穿越山區女童走 20公里上學去

    蘋果日報 - 20120327 - 中共為政改試水溫 網上悼趙紫陽解禁

     

    中共為政改試水溫 網上悼趙紫陽解禁

    2012年03月27日
    趙紫陽見光 平反六四有望?

    繼八九六四的文字圖片驚現百度搜索網後,隨着清明節臨近,內地互聯網更出現大量悼念因六四落馬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網站和網頁,「趙紫陽網上紀念館」紛現,吸引網民留言悼念,追憶往事,當局視而不見。
    有紀念館日悼趙者多達數千,籲平反歷史留言不絕。有學者指,當局對六四話題有限度開禁,是想測試民情,為傳說要推行的政治改革試水溫。

    「總有一天你會沉寃得雪」

    家祭網的趙紫陽紀念館,每日多達 2,000人點擊。

    家祭網的趙紫陽紀念館,每日多達 2,000人點擊。

    《蘋果》記者發現,紀念趙紫陽的網站、網頁最近在內地互聯網大行其道,打正「趙紫陽網上紀念館」者數以十計,可隨意登入瀏覽、悼念和留言,而這些網站 IP顯示服務器都在內地,如杭州同懷網、瀋陽家祭網、北京地球城、中國陵網、安徽的紛雨等。網站不但收藏趙的歷史相片,更允許網民留言,發表感想。
    網民留言中不乏過去被視為「敏感」的語句,如「自古忠良命多舛」、「總有一天你會沉寃得雪」、「歷史是人民寫的,公道自在人心」、「政治變革的前夜,更懷念您的聲音」、「你不肯同流合污,人民忘不了你」、「有的人活着,但已經在人民的心中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等。

    網上紀念館人氣旺

    網民在紀念館悼趙紫陽的留言越來越大膽,挑戰當局神經。互聯網

    網民在紀念館悼趙紫陽的留言越來越大膽,挑戰當局神經。互聯網

    家祭網負責人昨對《蘋果》坦承,趙紫陽紀念館已開了兩年,過去一直低調,不時會有公安網警致電警告要「把緊點」,但最近幾個月已沒人管。
    負責人稱,趙的紀念館最近人氣特旺,每日至少有 2,000至 3,000的點擊量,留言數以百計,「網民愛怎麼說怎麼說,我們通常不刪帖。」
    據悉,位於河南滑縣的趙紫陽故鄉,趙親友自建的紫陽故居紀念館亦開始越來越多民眾前往參觀,當局也不阻攔,但之前只要有外地人入村即遭公安截查。
    北京獨立學者張耀傑指,盛傳中共要在十八大後推動政改,並傳正考慮從六四這個最大的包袱入手,「也許互聯網放鬆對六四相關信息的管制,是他們故意放風,測試民情民意吧!」《蘋果》記者

    蘋果日報 - 20120327 - 中共為政改試水溫 網上悼趙紫陽解禁

    內地互聯網對六四和趙紫陽話題大開禁,引起外界關注。

    內地互聯網對六四和趙紫陽話題大開禁,引起外界關注。

    盡論中國

    加入rss

    盡論中國:江胡習怎麼看文革?

    2012年03月27日

    溫家寶公開警示文革重演及在高層會議中提出重新評價「六四」後,內地網絡的一些動態可圈可點,包括百度放寬了一些搜尋敏感詞的屏蔽,趙紫陽的網上紀念館被解封等。但是,以中共的政治現實來看,當局要全面否定文革、要着手平反六四,恐怕要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代領導核心達成共識才行得通。

    智囊舊文章被指挺改革

    江、胡、習自然不會急於公開表態,其智囊的態度就成為各界追蹤的熱點。近日流傳最廣的文章,當數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文革」反思與政治體制改革》一文,其論點與溫家寶在記者會上宣示的一模一樣:中國只有推行政治改革,實現高度民主,文革的悲劇才不會重演。由於王滬寧曾為江澤民、胡錦濤智囊,現職又屬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少人以為這是中共高層支持溫家寶的表現,自由派高聲喝采,左派「烏有之鄉」則怒斥為「亂國之筆」。
    其實,王滬寧的這篇文章是他擔任復旦大學教授時的舊作,發表於 1986年的上海《世界經濟導報》。多數網站轉載時不提背景,又以此去揣測江澤民、胡錦濤對溫家寶的支持度,結果難免與事實大相逕庭。據說,江、胡對十八大的人事安排仍鬥得難分難解,他們根本不願此時有人在黨內外挑起政治路線的紛爭。甚至有傳聞指,胡錦濤因此批評了溫家寶。

    溫提平反六四爭取支持

    溫家寶挑起平反六四之議,無疑搶佔了道德高地,有助他爭取民間及海外輿論支持,有助他在權鬥中爭奪發言權。但是,江、胡都是鄧小平指定的接班人,也可以說是六四的政治受益者,要他們主動平反六四,無異於與虎謀皮。問題在於,習近平持甚麼態度?
    習近平因父親習仲勛在文革前已被打倒,文革時被剝奪了擔任紅衞兵的政治權利,迄今未見他對文革、六四公開表態。但儲君身份決定了他必然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過接掌大權後,他最有動機去平反六四,因有助他建立聲望及擺脫前輩的掣肘。
    電郵: China@appledaily.com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