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陈希同亲述六四风波,感叹与薄熙来、陈良宇命运相似 | 中文主页 | Chinese

 

2012年 5月 28日

陈希同亲述六四风波,感叹与薄熙来、陈良宇命运相似

记者: 燕青 | 华盛顿

陈希同亲述》一书封面

图片来源: 新世纪出版社

陈希同亲述》一书封面

由前中国总理赵紫阳幕僚鲍彤之子鲍朴担任出版人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5月28日发行新书,详述了资深研究员姚监复撰写的一本与陈希同的对话录,题为《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
陈希同是前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98年7月被中国政府判处有期徒刑16年,2004年获得保外就医。姚监复先生星期一(五月28日)在北京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陈希同目前在北京昌平的一所疗养院里面“保外就医”,和他太太住在一起,和家人会面没有问题,但是不能见外国人,也不能出北京。
*与陈希同对话始自2011年1月*
姚监复先生说,他是从2011年1月起,开始和陈希同面对面地进行对话的,总共有十几次,每次对话之后,陈都要亲自将笔录看过,并表示有一些地方要修改一下,以便完全准确。姚监复先生说,他和陈先前有君子协定,即“对话”在2011年不能出版。姚先生讲,陈不希望书在2011年出版的一个原因,是希望他的申诉(希望中共对他的判决重新审理)能够有一个答复,不过,姚监复先生说,陈的申诉已经两年,至今也没有任何下落。姚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现在已经是2012年了,而且考虑到他本人已经80岁(陈也已经80多岁),恐怕没有时间再找历史学家坐下来核实那一段历史之后,再将内容公诸于众了。
*陈希同是坦白的*
谈到对陈希同的印象,姚监复先生说,陈“是坦白的”,“跟我讲话是诚实的,但是对问题的认识不一定(一致)”,而且“我想他也相信我。”
姚监复先生对美国之音表示,他的姐姐钟鸿曾经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并且著有回忆录《半支莲》,姚是通过这样的关系,认识陈希同的。
*陈在六四期间照本宣科*
在和姚监复的对话中,陈希同表示,邓小平是六四事件的最后决策者,而他本人1989年6月30号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发表的有关六四事件的报告,以及从他口中说出的、将六四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暴乱”,其实都是他按照上面交给他的稿子逐字逐句念的,他本人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碰过。
陈希同表示,六四事件假如处理得当的话,一个人都不应该死,而事实上,那天死了好几百人;他说:“作为市长,我感到难过;现在很多事情还不清楚,我相信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
*何其相似乃尔*

姚监复与陈希同对话

图片来源: 新世纪出版社
姚监复与陈希同对话

在和姚监复近期的对话中,陈希同还谈到了薄熙来的命运,感叹京、沪(陈良宇)、渝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其遭遇“何其相似乃尔!”
新世纪出版社的出版人鲍朴星期一(5月28号)在香港通过电话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出版这类书籍,是为了给历史留下一些真实的材料。他同时表示,“但是我必须说,当事人的回忆,并不等于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材料,这些一手材料,可以说是历史研究的起点。当事人有当事人的出发点,而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盲点(blind spot)。在相关的档案没有开放之前,我认为,当事人的回忆,可以说是历史研究的最好的材料。”
*鲍朴:回忆录普遍的“盲点”*
说到“盲点”,鲍朴说,每个当事人都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出发的,这中间,有他看到的东西,有他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赵紫阳的回忆,别人在他身后背着他做的一些事情,他怎么能知道?同样地,陈希同,他位居北京,上面的一些情况他可能并不了解。”鲍朴说,所谓的“盲点”,还包括当事人在讲话中、在回忆录的对谈中所做出的选择,即当事人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出发点,愿不愿意完全坦承过去的经历这个因素。鲍朴说,基于这些“盲点”的存在,完全依靠第一手材料、即完全建立在当事人阐述的基础上的历史,就不乏失之偏颇的可能。鲍朴说,中西方政治人物在撰写回忆录过程中,失之偏颇的因素都同样存在。
中国问题资深研究员、目前任教于加拿大的吴国光教授在写给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这本陈希同对话录的前言中说:“这是又一份来自一九八九年北京天安门事件直接见证人的历史呈词。本书的重要性,尽在于此,不言自明。”

相关文章
  • 《陈希同亲述》一书封面
    陈希同自称非六四镇压主推手 出书受欢迎

    在六四事件23周年到来之际,六四事件期间担任北京市市长的陈希同日前在香港出书,称在当局镇压学生时自己只是被动地在执行最高层的指示。亲历八九民运的人士称不能接受陈希同的辩解,但欢迎他以出书的形式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六四事件。

网友评论  (32)

排序方式 最新到最旧 | 最旧到最新

    • 无眠 中国 2012年 5月 29日

      都是一群SB,没GD,没你们的今天

    • 维基揭秘 CHINA 2012年 5月 29日

      无非专制强权法西斯中共档内特别是高层内斗、内讧、争权夺利、推卸责任的那些事。

    • 我是税务员 和美国相差12小时 2012年 5月 29日

      陈希同其实没有贪污什么东西,完全是政治斗争牺牲品,陈良宇也很怜。薄熙来调子太高惹祸,自己也不干净,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陈希同亲述六四风波,感叹与薄熙来、陈良宇命运相似 | 中文主页 | Chinese

2012年 5月 29日

陈希同自称非六四镇压主推手 出书受欢迎

记者: 黎堡 | 香港

《陈希同亲述》一书封面

在六四事件23周年到来之际,六四事件期间担任北京市市长的陈希同日前在香港出书,称在当局镇压学生时自己只是被动地在执行最高层的指示。亲历八九民运的人士称不能接受陈希同的辩解,但欢迎他以出书的形式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六四事件。
目前仍在服刑期的前北京市市长和市委书记陈希同去年向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部下、前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监复叙述了自己在1989年当局镇压学生民主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自己1990年代末被免职、被判刑的看法。作为记录者,姚监复将陈希同的叙述整理成书,日前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书名是《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
1989年春天,改革派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在北京逝世,引发北京高校学生参与的一场学潮,并发展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学生民主运动。6月4号清晨,戒严部队在天安门广场和北京大街上武力驱散抗议学生和民众,导致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人死亡。

*陈希同否认扮演镇压六四主要角色*
今年82岁的陈希同在书中称,在当局镇压学生行动中,邓小平是决策人,自己只是中共最高层的傀儡,并不是戒严指挥部总指挥,也否认自己曾夸大学生运动对政权的危害以此误导邓小平快速镇压学生。
他还说,1989年6月30号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六四事件报告是中央最高层交给他念的稿子,不是他本人的话。这份报告是迄今为止中国当局就六四事件公布的唯一一份官方报告,报告将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暴乱,尽管官方后来称六四事件为1989年春夏之交的一场政治风波。
曾经亲身经历戒严部队在天安门广场清场过程的历史文献学者吴仁华说,陈希同称自己不是戒严指挥部总指挥的说法比较可信,因为当时他的职务是国务委员和北京市市长,连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是,指挥不了20万人的戒严部队。但吴仁华认为,陈希同远远不只是中共最高层的傀儡,他还是镇压行动的主要推手之一,对血腥镇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亲历者:陈希同是镇压学生主要责任人之一*
吴仁华说:“我阅读了很多有关六四的资料,包括北京市委办公厅编的资料,都说明他不是一个傀儡,他是一个主要的责任者。从学潮一开始,他就(派人)在学生大字报里断章取义收集东西,甚至派人去贴大字报。他们不断地把这种东西送交给李鹏,然后由李鹏提供给其他的中央领导人。非常明确,就是要采取镇压的方式,要坚决把学潮压下去。”
另一位亲历六四事件的民主人士陈子明也不接受陈希同的说法。他称陈希同为当局镇压学生的主要帮凶。
陈子明说:“陈希同处在处理这个事件的关键位子上。陈希同以前做的很多事情,甚至涉及到我的事情,我也都有所目睹和耳闻。比如北京市委对我们这批人的一些报告,内部的东西,我们后来也听说过。他们一贯打报告,内参什么的,都是片面的,只摘取他们所需要的部分,他们从来不反映事情的全貌。只要有一个人说打倒共产党,他就可以说这个运动就是打倒共产党。陈希同给邓小平提供信息时也延续了这种一贯做法。”
*陈希同、李鹏出书被指有积极意义*
前国务院总理李鹏被指是在六四事件中当局血腥镇压学生的主要责任者之一。据信,李鹏曾在2004年完成一本名为《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的书稿,也为自己在六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辩解,并将镇压学生的主要责任推给邓小平。香港新世纪出版社两年前曾打算出版这本书稿,但后来以版权问题为理由撤销了出版计划。许多人当时猜测中央高层向李鹏施压,要求他不要出版这本书。
目前旅居美国洛杉矶的吴仁华说,作为专门研究六四事件的历史文献学者,他欢迎李鹏、陈希同等六四事件的关键参与者出书,以便人们对事件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真相。
吴仁华说:“对于我们这些历史学者来讲,特别象我这样的专注于研究六四真相的学者来讲,当然这是正面的,包括李鹏的六四日记。不管它里面有多大的问题、多少水分,但至少可以从这些不同的人对当年的回忆和记录的资料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信息。”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人鲍朴表示,陈希同是六四事件的一名当事人,他有权为自己辩护,别人也可以再去考证他的话。鲍朴星期一对美国之音说,在官方没有公开六四事件有关档案之前,当事人的回忆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并非完全真实但很有价值的材料。
中国政府一直拒绝公开当年镇压八九民运的官方档案,同时严禁有关六四事件的讨论。当局称对上世纪那场政治风波早有明确结论,坚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四功过 听众评说 | 中文主页 | Chinese

 

2005年 6月 04日

六四功过 听众评说

记者: 萧敬 | 华盛顿

16年前,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六四运动,几十万民众涌入天安门广场,要求中国实行民主制度,但遭到当局的武力镇压。美国之音的一些听众在来信和电话中表达了他们对六四事件的看法。
*赞扬民运之声*
江西一位姓杨的听众朋友在来信中说,天安门广场16年前那种可歌可泣的悲壮场面,他至今还是记忆犹新。他这样写道:
“我今年50多岁了,当时正当壮年,也参加了游行。当时那么多人,情绪都很激动,到处都是旗帜。大家的想法非常单纯,就是反对官员腐败,要求实行民主制度。到广场的人不光是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工人、干部、职员,干什么的都有……政府镇压六四,我认为是个错误。要是实行民主,中国的情况会好很多。”
广东一位姓谢的听众朋友在来信中是这样说的:“六四就是一面旗帜,也是纪念碑。以后人民想起来,就会看到六四不是动乱,不是反革命。(六四)和五四一样,是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当时的情况太感动人了,连小偷都不偷东西了……”
*支持镇压之言*
内蒙古一位姓车的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他认为当局镇压六四是有道理的。他是这样说的:
“如果按照我的立场,我觉得六四镇压是对的。苏联是很好的教训。我觉得,如果不把六四镇压下去,现在中国的经济等方面会很落后的,可能还不如俄罗斯。”
在这里,我想做一点说明。在我们得到的听众反映中,只有这位车先生认为应当对六四运动采取武力镇压手段。
*缺乏民主,得不偿失*
辽宁于先生在电话中发表的见解,恰好反驳了车先生的观点。于先生是这样说的:
“中国本来应该出现向民主的转变,这样一来,中国为没有民主所付出的牺牲太大了。虽然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认为,成绩不如失去的多,失去的更多。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他本来有能力拿一个世界冠军,但实际上他只在县城里拿了一个冠军。”
*痛不忍忆*
辽宁的刘先生说,近来人们不经常提到六四,这是因为人们不忍回顾那段历史。他是这样说的:
“对于六四,都觉得是一个非常惨痛的事情,都不太愿意去回忆六四。一旦回忆六四,情绪就会非常低沉、压抑。所以说,六四这个词语,在大陆可以说是一个忌讳,都是极力避免谈六四。当然,并不是淡忘六四。六四是大陆老百姓不愿再揭起的一块伤疤,这块伤疤到现在还在流着血。”

六四功过 听众评说 | 中文主页 | Chinese

2005年 6月 04日

中国人难忘六四

记者: 张光华 | 北京

今年是六四事件的16周年,至今还有许多人对这个时刻记忆犹新。6月4号就像是一段被上好闹钟的历史,每年到这一天就会自动报时,提醒人们在1989年6月3号夜晚,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发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事件,中国政府动用军队坦克镇压学生,到6月4号清晨,抗议活动的中心天安门广场被军队占领。镇压的场景被很多当时在场的人士和外国的电视观众所见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六四”事件。
对于在那次事件中死难者的亲属来说,六四这个日子更是悲恸难熬。“天安门母亲”组织成员5月28号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公开信,呼吁政府向六四死难者道歉。
*期待解开六四心结*
亲眼目睹这个事件的一位北京市民认为,知道六四的人并没有忘掉这个事件,而且期待中国最高当局能够公布真相,给于平反,解开六四这样一个心结。
这位市民说:“作为掌握最高资源的中共当局完全有理由被期待用一个哪怕是尽量和缓、尽量稳健的步伐来引导各种各样的民意向这样一个方向去逐渐的探讨,他们应该让世人看到,他们是可以对话和沟通的,并且他们具备领导这样一个国家的胸襟和能力。我们特别不希望出现89年那样的事情,特别不希望中国的这种稳定和秩序被雪上加霜。”
*大是大非不会混淆*
经历过六四的另外一位人士指出,六四的大是大非是非常明显的,经历和知道的人是不会忘记的。
这位人士说:“我是经过89的,我自己亲身所接触的人,包括工人农民,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六四,不会在大是大非上发生任何犹豫,这是中国人一种基本的良心基础。这是普遍存在的,对这一点我们不要抱任何怀疑。”
六四事件已经过去16年了,在这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出口国;中国在1988年人均国民收入是320美元,而2004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
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财富论坛上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巨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手机消费国;住房、家用轿车和国内外的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经济上中国飞速发展,然而六四伤痕仍在,至今中国政府还没有提出一个正式的解决方案。家属的请愿,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一直悬而未决,六四事件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这些都提醒着人们对这个事件的思考。
*六四不是不可逾越的关口*
经历过六四的那位人士表示,六四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建议要先建立一种官方和民间良性互动的通道来推动大局的有序发展。
这位人士说:“六四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关口,不是说必须先为六四平反然后才能开动、推动政改。在任何地方没有写着这条天条。我们这代人完全有智慧通过我们的力量、通过渐进有序和公开合法的方式把民间社会团结起来,推动政治改革的发展、以及最后解决六四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感到不知真相*
对现在许多大学生来说,16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是一个很遥远和模糊的事件。在北京的一名大学生表示,1989年的时候他还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说,所以对那个时候的事情他们这代人其实知道的并不是很多,至少从正式的渠道上知道的不是很多。
这名大学生说:“可以很坦率地说,除了北京人以外,其实真正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也是通过官方的渠道知道的,所以其实他们可能也会有误差,除非你是真正确实经历过所有这些事情,所以即便有时候我们跟长辈讨论这些事情,有时候得到的结论也不是说非常有见解,你会觉得可能能够给你更多思考的这种意见。”
还有一名大学生表示,1989年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学生,他所听到的消息都是从间接的渠道得知的,因此他不能够判断这个来源是否准确。
这名学生说:“八九事件毕竟是关于政治方面的话题了,那时候当时我年纪也比较小,一些印象都是在后来高中、大学跟同学谈,断断续续地了解一些情况。我自己也不想对那件事情做出什么额外的判断。”
*民主化过程需要妥协与和解*
另外一名经历过89的人士认为,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赵紫阳1月17日在北京去世,是一个告别了六四的时代,这也意味着一个中国民主化加速进展的时代的来临。他还认为,未来是一个维权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中有中国民主化过程里所需要的妥协精神与和解的姿态。经过和平转型,六四问题也就能够获得最后的解决。
这位人士说:“第一个是主体,谁是这个转型运动中的主体呢,就是89一代,就是1989这十几年整个中国自由主义在这里边这种深厚的观念和实践积累。第二,很重要的一点是新的中国政治的心态。它和以前那种对抗政治不一样,现在是一个维权政治,维权政治里边有对抗、有妥协。”
他还表示,中国政治改革的各种问题,包括六四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来推动。

義大利式布丁 Panna Cotta

0680.jpg

也有人稱它為義式布丁,
是一種不含蛋、不用熱烤的甜點。
材料就是牛奶、鮮奶油、糖、吉利丁和香草精而已。


吉利丁的用量可以調整,
因為每個人喜歡的軟硬程度不同。
大家可以先試試每100ml的液體加1.5g左右的吉利丁,
若是喜歡軟一點的可以減少;
不過如果減少吉利丁的用量,最好不要脫模再吃,
可以選擇漂亮的杯子或小碗當容器,直接用湯匙挖著吃比較理想。


0629.jpg

我用的是吉利丁片,比吉利丁粉好用又容易溶化。
先裝一盤冷水,把吉利丁片放進水裡,記得要讓它整片都浸到水;
水盤不夠大的話吉利丁片會稍微黏在一起,不過並沒有太大關係。


0636.jpg

牛奶和鮮奶油的比例也可以自己調配,
一般用1:1就可以。
怕油膩的話可以多加些牛奶、少放點鮮奶油。


把牛奶和鮮奶油的混合液裝進小鍋裡,開小火慢慢加溫(只要溫溫的就好,千萬不要煮太熱甚至是煮滾了);
接著加糖,甜度也是自己可以調整的。
我大約是每100ml的液體加個一大匙糖(15ml);
不想吃太甜的話可以一小匙、一小匙慢慢加,
邊試試味道比較不會失敗。
但是要記住冰過變成果凍狀之後吃起來甜度會稍稍降低一點點,
液體還熱熱的時候嚐起來會比較甜。
然後加進幾滴香草精,攪拌均勻。
只要確定砂糖都溶化了就可以,不要加熱過度以免油水分離。


0648.jpg

吉利丁片泡軟之後擠掉水分,
(萬一沾黏在一起也沒關係,把它撕開來就好)
加進溫熱的溶液裡稍微攪拌一下馬上就融化了。

倒進容器裡,去掉表面的泡沫,
稍微放涼之後包上保鮮膜或鋁箔紙再冰起來。
如果還熱著的時候就放進冰箱的話,
我會在鋁箔紙上用叉子戳幾個洞,
讓熱氣可以散出來,以免蒸汽凝結成水滴下去,表面可能會坑坑疤疤的。


0653.jpg





鋁箔紙需要戳洞的話不要直接在杯口上戳,
以免鋁箔屑屑掉進杯子裡;
可以鋪一條毛巾、放上剪好的鋁箔紙,在中間的部份用叉子戳幾下就可以了。
把杯口包好,小心放進冰箱冰著;
過幾個小時凝結之後,用水果或是果醬裝飾一下就可以上桌啦~


4616.jpg

maowan at August 19,2007 22:31


La production d’iTV aurait commencé


via Byline

Selon plusieurs sources travaillant dans les chaines de production de Foxconn, le fabricant chinois aurait débuté la production des fameuses iTV, les télévisions d'Apple.

En rumeur depuis des mois, si pas des années, l'iTV pourrait bien devenir une réalité dès la fin 2012 si on en croit cette nouvelle rumeur provenant des chaines de production de Foxconn. D'après plusieurs sources, Foxconn aurait débuté la production d'une série de modèles d'essai qui devraient permettre à Apple de déterminer s'il souhaite aller plus loin ou laisser tomber ce marché.

Pour rappel, l'iTV serait une télévision à écran plat contrôlable aussi bien par Siri qu'avec une télécommande traditionnelle, bénéficiant d'une finition en aluminium et tournant sur iOS. Bien sûr, il va de soi qu'aucune de ces caractéristiques n'a été officialisée, et qu'il s'agit davantage d'une extrapolation sur base des rumeurs que d'informations factuelles. Notez cependant que si la plupart des analystes estiment que l'iTV devrait arriver sous cette forme dès la fin 2012 / début 2013, certains n'hésitent pas à affirmer que l'iTV sera bien plus qu'une simple télévision…

On en parle sur le forum.

[ Source : BGR ]



Sent from my iPhone

民工討欠薪被殺惹眾怒 溫州爆騷亂砸政府 - 20120529 - 蘋果日報

 

民工討欠薪被殺惹眾怒
溫州爆騷亂砸政府

Initial Image

當局派出特警增援並封鎖周邊道路。

浙江溫州瑞安市仙降鎮昨天發生騷亂,鎮政府被砸,院內所有車輛被掀翻甚至焚毀,大批防暴警出動封鎖道路,施放大量催淚彈並拘捕多人。事件起因是一名19歲湖南民工追討千元欠薪被當地企業老闆用鐵棍打爆頭死亡,死者家屬招集老鄉往鎮政府請願被打,演變騷亂。

湖南芷江籍19歲少年楊志,曾在仙降鎮四甲一個箱包配件廠打工,本月12日他向該廠老闆徐某討取1,070元欠薪時,雙方發生口角,徐用鐵棍敲打他的頭部,令他當場爆頭、腦漿流出,搶救至26日不治身亡。楊志父母前日印刷了一張海報貼在當地街頭巷尾,要求當局嚴懲兇手,並邀朋友老鄉昨日一同前往鎮政府聽候政府答覆。
昨早9時家屬手捧死者遺照,在數以百計同鄉及外地民工簇擁下到了鎮政府討說法。據目擊者形容,官方一早佈下防暴隊,官員不但沒有接見,有的還在嘻皮笑臉,請願者被惹怒了,開始推鐵門,防暴隊衝出來打人,有民眾說:「他們防暴隊見人就打,都不拿我們外地人當人看。那個慘啊。看的我都火了。還有沒有天理啊!」憤怒的民眾開始用石頭和啤酒瓶反擊,其後更衝進鎮政府大院掀翻所有停泊的車輛,最少兩輛車被縱火焚燒。警車和消防車到場也同樣被砸爛玻璃,高峯期圍觀聚集的群眾號稱上萬。

眾人推翻鎮政府院內車輛表達不滿。
互聯網

防暴警在鎮政府門外與民眾對峙。
互聯網

消防車也難幸免被砸。
互聯網

警放催淚彈波及幼稚園

當局迅速派出數百警力支援,封鎖周邊道路,並施放大量催淚彈驅散群眾及拘捕鬧事者。幼兒園老師稱:「好恐怖啊,煙霧彈連我們幼稚園都被波及到了,嗆的眼淚直流。」有居民稱:「來了很多警察啊,人山人海,在封鎖道路。」直到下午道路仍未解封,大批員警戒備。瑞安縣宣傳部門通報這起「聚集事件」造成辦公樓部份窗戶玻璃、汽車受損,引起數百群眾圍觀,起因於一名外來務工人因工資結算糾紛與他人發生衝突被打死。
《蘋果》記者

民工討欠薪被殺惹眾怒 溫州爆騷亂砸政府 - 20120529 -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