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分享] 牛刀:赛维,中国经济弊端的必然反映

牛刀:赛维,中国经济弊端的必然反映

牛刀:赛维,中国经济弊端的必然反映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十多家金融机构与两家地方国企向赛维提供的借款余额高达128.85亿元,其中,期限不高于1年的短期借款高达82.67亿元,这将对基本面严重恶化的赛维形成严峻挑战。赛维债务的爆发,只是冰山一角。

近几年本经济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幌子下,以官商勾结为模式,以基本建设和兴办企业为载体,四处掠夺民财,导致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赛维这种公司,实际董事长为该市的市委书记,名义董事长实际是CEO。这种公司必然是,兴,靠政府,因为政府可以动用财力和信誉,为发展企业进行融资;败,也靠政府,因为大家都要到企业里面分利,必然会破产,留下一堆烂帐,最后,由新一任书记处理。

全国620个三四线城市中,像赛维这样的公司大约有37家(我去年调查的结果),在银行的烂帐已经突破3万亿(去年末的数据)。这种烂帐,在GDP下滑时就会自动现形。也就是说,其他37家类似公司,都将爆发,只是时间而已。

目前中国金融系统已经岌岌可危。我们金融系统总资产113万亿,总负债106万亿,实际净资产只有7.5万亿。我们的烂帐是多少呢?除企业烂账(不包括四十个大中城市企业烂账)有3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是烂帐呆账,因为地方政府永远还不起,很多城市连利息都还不起)12万亿,连带债务4万亿,总共高达19万亿。

房地产烂账也将爆发出来。房地产烂账集中产生在三四城市,鄂尔多斯一城2000亿,加上温州、威海、乳山、义乌、岳阳、长沙、南昌、厦门、海口、太原、运城、临汾、大同、石家庄、安阳、郑州等等烂账不少于7万亿(不包括已经正在断供和将来要断供的房贷约1.1万亿)。乳山甚至提出,把新建住宅炸掉,因为不可能卖得出去,这个城市只有30万人,空置住宅25万套,全部炸掉,直接产生烂账可能到达1200亿。

全部算起来,金融系统全部烂账至少已经高达26万亿,相对7.5万亿的净资产,中国所有银行已经破产。没有哪个国家是这样搞经济的。这种大跃进式的做法,一时轰轰烈烈,实际埋下巨大危机,随时都将爆发。最近,克强副总理反复强调"调结构扩内需",说明这种投资大跃进已经终结,无法进行下去,等待他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清算债务。


[分享] 牛刀:为什么中国经济“跌破8就垮啦”

牛刀:为什么中国经济"跌破8就垮啦"

牛刀:为什么中国经济"跌破8就垮啦"?

——专为中国GDP跌破8而写

一个评论家把中国与好莱坞的惊悚片《生死时速》联系起来,中国就好像一辆装有炸弹的大巴在路上飞奔,而一旦速度小于每小时50英里,它就会爆炸。这个比喻很贴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灾难可能就会发生。大部分新建的基础设施将会毫无用处。过剩的产能将在很多工业存在很多年。房地产泡沫将会破裂,而银行系统将面临大规模坏账。

本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不同就是体制,属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体制,那么,政府是以自己的信誉在背书。很显然,2009年刺激经济计划时政府并没有钱,依靠财政投入根本行不通,只有依靠加大发钞,实行人民币对内的大幅贬值,才能刺激经济。据我的测算,这三年人民币平价购买力已经跌去50%,2009年开始狂发货币,当年人民币平价购买力下降9%,2010年通胀爆发人民币平价购买力下降27%,2011年通胀达到顶峰,人民币平价购买力下降12%,2012年人民币平价购买力依然在下降。也就是说,通过发钞稀释人民币购买力来加大投资。

这样做的风险有三点:一是百姓肯定明白,因为这是向全民征收铸币税,等于强行征税刺激经济,如果大家都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那么,税源就发挥了作用,社会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反之,如果经济出现衰退,或者出现大量贪腐都将资产转移出境,那就不好交代;二是这种投资的效率肯定很低,也会助长腐败,必须有防范,铁道部的惊天大案,湖南交通系统腐败就是这么查处的,但是,这些案件都是冰山一角,怵目惊心的大案比比皆是,只是没有去查罢了;三是必须保证GDP增长8%以上才能平衡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关系,而一旦低于8%的增长系统性的风险就会彻底暴露,经济危机就将引发政治危机。这是一种赌博,赌的不仅仅只是经济也是政治,风险极大。

我经过仔细测算,如果GDP低于8%,后果是:

一是金融系统债务风险全面爆发,仅就昆明一市来说,一年2000亿人民币贷款,利息一年就要100亿元,政府的投资项目根本就没有效益,所以,不可能以利润来还,而昆明财政年年没有盈余,根本无法偿还利息,只有借旧还新。这是一场骗局,根本玩不下去。全国的地方政府其实都是如此,根本无法偿还债务,也根本就没有退出机制,总有一天会引爆。如果每年有8%的增长,就可以依然依靠发钞来还,如果低于8%系统性风险就会爆发。

二是保8与就业相关。我算了一下,如果低于0.5%的增长,全国就会增加失业人员1000万人,其中,有200万是白领阶层;如果低于1%的增长,全国就会增加失业人员1500万至2000万人,其中,有大约500万年轻白领;如果经济像印度一样硬着陆,那么,从7.5%的增长猛然滑落到5%,那将新增失业人员3000万到4000万人。这样,所谓的经济增长就完全是一场庞氏骗局,中国社会就会大乱。

所以,破8以后的中国经济面对的是转型,处理好金融系统的风险问题。从经济的周期性来看,中国面临的是11年至17年的衰退和调整,才有可能复苏。


[分享] 什么是上帝粒子

烧钱的上帝粒子

作者:萧菡 @发现OPS

烧钱上帝粒子

文_萧菡 @发现OPS

原子核发现者、诺奖得主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曾说过:所有的科学,要么是物理学,要么是集邮。

这句名言几乎就是现代粒子物理学家的致命伤——他们穷尽一生,只为发现一种新粒子,而后得以在物理学界获得一席之地。美国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高维空间》一书中嘲讽道:标准模型不是物理学,它更像是集邮——仅仅凭借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就对那些不甚了解的物质进行归类。

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正是"标准模型"所缺失的神秘拼图,因此也成为了量子理论的圣杯。

不能说标准模型是失败的。相反,它太过成功了。过去我们曾以为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是原子,但后来人们发现了质子和中子。通过标准模型,物理学家终于意识到,微观的世界由61种基本粒子构成——除了电子是为人熟知的,另有名称各异的夸克,还有中微子、μ子、τ子、光子、胶子、W和Z玻色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

绝大多数粒子是可以验证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ERN)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简称LHC),通过让接近光速的质子流对撞,4个巨大的探测器记录下撞击过程中四散的碎片以及它们衰变的轨迹,同时寻找新粒子。基于这样的实验,长篇累牍的数据支持着标准模型和背后的量子理论,以至于每次国际物理学会议都"像一枚批准它的橡皮图章"。

加来道雄描绘说,在一次典型的物理学会议上,他留意到半数人昏昏欲睡,讲演者却一张张地展示图片,喃喃细语,证明这些最新数据是如何符合标准模型。

过去的几十年中,没能诞生第二个爱因斯坦。诚然,提出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理论,比通过实验发现某个新粒子难太多。

烧钱无底洞

三年前我有幸去过CERN,那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不久。相比日内瓦满街的雷诺与菲亚特,停在实验室门口的定制版跑车和酷得冒烟的机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科学家的印象。带我们参观的年轻博士,领着美国的工资,住在物价低廉的意大利,日常工作不过是跟踪着瑞士的研究。甚至有笑话说,光CERN就养活了地球上一半的物理学家。

在欧洲经济遭遇重创的今天,拿出具体的研究成果显得异常迫切。要知道,建造LHC不仅花了10年时间,更耗费了47.5亿美元。

据欧洲媒体报道,LHC的运营经费每年高达10亿美元。其中固然有一系列私人赞助商,如英特尔、IBM、甲骨文等科技巨子,但资金来源的大头还是CERN。

2009年的数据显示,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CERN的预算共同贡献了55%,此外还有英国的14.7%,甚至泥菩萨过河的希腊也占了2%。

众所周知,此轮欧债危机遭受重创的有希腊、西班牙,而意、法经济预期变坏,英国陷入双底衰退,欧洲主权国家对这种无底洞似的巨资投入意愿已经大大减弱。

拿纳税人的钱来开玩笑,已经让各国议会压力山大。早在2008年LHC启动时,英国政府的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就质疑,100亿美元的预算难道没有更好的用处——比如应对全球气候剧变与疾病?

金融压力让类似的高成本项目如履薄冰。2011年,当美国伊利诺斯州费米实验室的原子对撞机Tevatron在寻找希格斯粒子的道路上取得关键进展时,由于预算削减,不得不叫停。

然而,任何与LHC相关的物理学家都坚持说,每一个铜板都是值得的。即使现在还无法预言有什么实质性的益处,(就像当年法拉第被嘲笑"电有什么用"),但距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发现近在咫尺,实在没理由放弃。

但在这波经济危机中,CERN还是勒紧了腰带——2010年已经把预算降至31.5亿美元,彼时的调整却不针对LHC。

7月4日,在CERN宣称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后,《福布斯》统计,寻找"上帝粒子"的总成本已高达132.5亿美元。《卫报》评论说,这一发现或将鼓舞欧洲的领导人继续买单。

同时,一些市民却认为是"彻头彻尾地浪费时间、金钱和脑力"。试想,若LHC停机一天,所节省的电力几乎就可以为CERN所在地日内瓦的所有住宅供电了。

互联网上不少人猜疑新粒子的公布与CERN的资金压力有关,但美国物理学家沃伊特(Peter Woit)表示CERN并没有迫在眉睫的预算问题,"据我所知,他们的实验项目中未来多年还能够进行,仅仅是指维持LHC运行,而不是修建新设备或对LHC升级。"

最后,他说自己相信"(CERN)没有为了资金而夸大希格斯玻色子的证据"。讽刺的是,在刚过去的6月,CERN颜面尽失地正式收回了去年9月"中微子超光速"的研究成果——急于求成的心态也许正是造成上述乌龙事件的原因之一。

胜利与悲伤

说到希格斯粒子本身,与CERN官方的乐观相对应,老牌科学杂志《自然》以"物理学家发现了新粒子,但它是希格斯吗?"为题,谨慎地谈及这一发现:有一个很像希格斯粒子的新微粒出现了。

不够和谐的是,ATLAS实验室的当事人之一、物理学家穆雷(Bill Murray)说这种新粒子的衰变与理论预测的希格斯粒子还不尽相同——验证它是不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关键就在于其衰变后产生的粒子。末了,穆雷补充说,现在的数据还很初级。

如果这个粒子被证明真的存在,83岁的希格斯(Peter Higgs)将无可置疑地获得那个迟迟不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爱因斯坦在世,他会为这一发现叫好吗?

可能不会。因为,在爱因斯坦眼中,描述数十种夸克、轻子的标准模型——量子理论的基石,是丑陋的木头,不是广义相对论那样简明而具有美感的大理石;而物理学的至理,绝不是标准模型的完善,而是量子理论与引力的统一——哪怕希格斯玻色子可以完成标准模型的拼图,但标准模型中甚至没有引力的位置——在我们可见的世界里,引力往往比所谓的弱作用力、强作用力更直观。

现代的另一位物理学天才斯蒂芬·霍金,也从没瞧得上希格斯玻色子,他甚至公开打赌说找不到这种粒子(现在他已告诉BBC可能要输掉100美元了)。霍金,仍在研究超弦理论。

《大西洋月刊》报道说,很多物理学家都同意: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将是物理学家的胜利,但对物理学来说却是悲伤。

何谓"上帝粒子"

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一种理论,认为空间里存在一种"希格斯场",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这些基本粒子中,容易碰撞希格斯粒子的就较难加速,反之就容易加速。光子在运动时不与希格斯粒子发生碰撞,因而能以光速行进,质量为零。因此希格斯粒子的根本作用就是赋予物质质量。

按照这个理论,假若我们的组成部分里没有希格斯玻色子,那我们每个人就会像光一样,消失无踪。

1993年,诺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莱德曼(Leon Lederman)在《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The God Particle: If the Universe Is the Answer, What Is the Question? )一书中最早将希格斯玻色子形容为"上帝粒子",从此这一名称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