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

蔡依林爱钢管无惧拉伤瘀青 拒绝参加跳水节目(图)-中新网

 

蔡依林爱钢管无惧拉伤瘀青 拒绝参加跳水节目(图)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4月26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台湾“今日新闻网”

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消息,蔡依林对钢管情有独钟,接下来仍打算持续进修,她认为钢管就是一项运动,没把拉伤、瘀青放在眼里,难道不担心因受伤影响生育?蔡依林表示练习会做好防护措施,直言道:“不会影响到子宫。”且目前没有考虑“冻卵”。

  蔡依林(Jolin)25日受邀出席保险公司庆生会,特地为公益团体独家设计手工饼干,还和憨儿一起下厨做饼干,Jolin笑说:“以后就能为心爱的人准备爱的点心。”难得和孩童合作,会不会激出母性,响应女星“冻卵”举动?32岁的她表示这个念头从来没有进入脑海过,但也透露:“老化就来冻。”

  日前她于高雄演唱会再展钢管舞姿,让大家啧啧称奇,蔡依林透露还想挑战更高阶技巧,如此卖命,妈妈不担心吗?Jolin笑说:“她看完后,就对我说卖搁饿啊(不要学了)。”钢管对她而言就像运动,虽然会受伤但她还是爱,强调练习都有保护措施,顶多只是拉伤,不会影响子宫。

  近来内地跳水节目备受关注,Jolin表示跳水很特别又有点可怕,若对方提出邀约呢?她摇了摇头,“会直接拒绝。”她没惧高症,可是对看不到底的事物有恐惧,跳水引不起蔡依林的兴趣,反而是水上芭蕾让她较为心动。

蔡依林爱钢管无惧拉伤瘀青 拒绝参加跳水节目(图)-中新网

张雨绮试穿梦幻婚纱照曝光 戴墨镜扮酷-中新网

 

张雨绮试穿梦幻婚纱照曝光 戴墨镜扮酷 (1/6)

张雨绮试穿梦幻婚纱照曝光 戴墨镜扮酷

 18日,张雨绮王全安婚礼于马尔代夫低调举办,这对新婚伉俪获得网友热烈祝福。     张雨绮一袭绝美梦幻婚纱也得到广泛关注,这款婚纱礼服带有古典的蕾丝束胸完美呈现张雨绮傲人身材,极为女性化的浪漫风格裙摆如羽毛般轻盈质感,仿佛童话中具有魔力的公主。

张雨绮试穿梦幻婚纱照曝光 戴墨镜扮酷-中新网

越南政改大變革改國號為民主共和國 2013-05 亞洲週刊

 

越南政改大變革改國號為民主共和國 .江迅

越南共產黨執政下的越南,將修憲把國號由現在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並漸與普世價值接軌,承認、尊重、保障人權和公民權,使政治改革再現亮點。越南曾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的經驗,並從實踐中體悟到,經濟體制革新推進到一定階段,必須相應地推進政治體制革新。越共推進政治體制革新,邁出切實步伐,值得改革先行者中國學習。

這是一場令世人矚目的大變革。越南共產黨執政下的越南,政治革新再度出現亮點:當下正熱議憲法修正,將國號更改,由現在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越南民主共和國」,已成大勢而眾望所歸。這次修憲草案的重大內容當數人權:要求國家承認、尊重、保障人權和公民權,新修訂的有生命權、屍體權、隱私權、私有權、福利權、確定民族權等。越共和中共「本是同根生」,中越兩國唇齒之邦而又血淚恩仇。時下在南海(越稱東海)地區,兩國衝突激化,此際,越南國內新一輪政治革新大動作,又會給中共帶來多大衝擊,為人們所關注。
早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在河內巴亭廣場,越南最高領袖胡志明朗讀了《獨立宣言》。他穿著清簡,頭戴硬帽,腳踏塑膠涼鞋,身穿卡其服,雖當時發燒咳嗽,仍精神飽滿,聲線明亮。「越南民主共和國」就是《獨立宣言》中曾使用的國號。越南經歷大半個世紀法國殖民統治,後又經二戰期間日本五年軍事佔領,四五年八月革命成功,越南獨立同盟會決定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獨立宣言》由越盟主席胡志明草擬撰寫。文告表明,在越南共產黨領導下,脫離殖民統治,獨立建國,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政體。始於五十年代而長達近二十年的南北越戰結束後,一九七六年南北越統一,國號改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人權的重視,越南共產黨內部外部始終存在「是否需要繼續標明社會主義的旗號」、應恢復深受人民愛戴的胡志明時期的國號等輿論聲音。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主任阮黃英對亞洲週刊說,最近幾月,全社會都在討論九二憲法修正草案。在一些具體條文上,她和她先生就有不同看法,她贊同修改國名,重視人權和民主。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越南第十三屆國會第四次會議對越南一九九二年憲法修正案草案作了討論,並頒布《關於徵求民意的第38/2012/QH13號決議》,即憲法修正草案。為履行國會決議,國會修憲起草委員會舉辦研討會,聽取國會代表意見,二零一三年一月公布了憲法修正草案,以三個月時間徵求人民和各界意見。
越南九二年憲法的制定,是以八六年「六大」提出革新開放的最初幾年和為實現九一年《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家建設綱領》(下稱綱領)為基礎的。九二年憲法為履行革新開放事業打下政治法律基礎。二十年來,這一憲法保障越南的革新開放事業不時取得成就。如今,在國際格局轉變的大背景下,越南社會與越共都發生巨變。
亞洲週刊從河內當局獲悉,這次九二年憲法修正案的走向大致如下:第一,基於總結九二年憲法及有關法律的落實;基於《綱領》及黨其他的導向和內容;繼承九二年憲法及以前憲法中符合現在國情的條款;補充發展需要的條款,修正真正需要修改的問題條款,明確經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條款,且具有充分群眾基礎、人民一致擁護及符合新形勢的條款。第二,繼續肯定綱領和九二年憲法所確定的國家機構和政治系統的性質和總體模式,國家是屬於人民、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社會主義法權國家;一切國家權力屬於人民;國家的權力是統一的,在立法、行政、司法三領域之間互相分工、配置、監督。第三,繼續肯定越南共產黨是越南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勞動人民及全民族的先鋒隊,遵循馬列主義和胡志明思想,是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力量。第四,發展市場經濟,同步革新,把越南建設成為民富國強、社會公平、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五,尊重和保障人權、公民權……
值得關注的是,修正草案的重大內容之一是關於人權。草案要求國家承認、尊重、保護和保障人權、公民權,草案繼續肯定和進一步闡明九二年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權力離不開義務。同時補充國家革新開放事業過程中所產生的新權力,符合國際社會人權條約,而越南也是簽署國。比如:生命權(二十一條款)、屍體權(第二十二條款)、隱私權(第二十三條款)、私有權(第三十三條款)、福利權(第三十五條款)、確定民族權(第四十五條款)等。
例如,經修改、補充的第十五條:人權、公民權根據憲法和法律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承認、尊重、保護和保障;人權、公民權只在涉及國防、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安全和道德的情況下才受限制。新增加的第二十一條:公民擁有生命權。修改、補充的第二十二條:公民擁有不可侵犯身體的權力,及法律保障生命、健康、名譽、人品的權力;嚴禁一切使用酷刑,暴力、追逼、辱行或其他方式侵犯人身,侮辱他人的名譽、人品等行為;公民擁有奉獻身體器官、屍體的權力,在人身上開展醫學、藥學實驗,實驗首先得經過被實驗者同意。經修改、補充的第二十三條:公民擁有不可侵犯私人生活、個人秘密和家庭秘密的權力,擁有保護自己的名譽等權力;如未經他人允許,不允許搜集、收留、曝光他人的私人生活、個人秘密、家庭秘密等;公民擁有保密自己書信、電話、電信和其他私人資訊作交換的權力。經修改、補充的第三十三條:公民擁有合法收入、財產、房子、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在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本錢或者其他財產的所有權。經修改、補充的第三十五條:公民擁有社會保障的權力……
全國提出二千多萬條意見
對九二憲法修正案的民意徵集,成了越南政治社會一大熱潮,新憲法將於二零一三年秋季定奪。在這場大規模的政治活動中,據四月十七日閉幕的國會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告,截至三月四日,全國共有五十四個省市、十七個部委已向指導委員會遞交有關九二年憲法修正草案民意徵集工作落實情況的書面報告;截至三月三十一日,透過各類型各規模的二萬八千一百四十個會議、研討會、座談會和意見徵求會議,全國各機構、組織、個人,共對九二年憲法修正草案,提出二千六百多萬個意見或建議。這顯示人民特別關注修憲草案,基本贊同憲法修正草案的內容,同時對各條款提出具體意見。
二月二十二日,越南國會辦公廳與越南律師協會聯合舉辦憲法修正草案研討會,來自國會辦公廳、越南律師協會、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的專家學者與會。他們綜觀評估憲法修正草案和完善政治體制;人權和公民權機制;憲法保護機制和司法機制等方面,認為修憲草案已涉及現代立憲主義的價值,反映了越南憲法思維在立憲權、權力分配、權力控制、保憲制度、人權、公民權等方面的發展,也指出需要完善的不足之處。河內國家大學教授吳輝剛認為,為了確保憲法監督活動的獨立性、確保憲法監督活動的有效運行及遵守法治國家原則,修憲草案應另立關於憲法委員會的內容。也有學者認為,該修憲草案應明確關於成立憲法院的規定。國會高級專家陳玉堂教授稱:「憲法草案中所表明的人的權利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在認識和表達方式上取得了新發展。第一個新特點是相關內容納入了第二章,這不單是位置的改變,而是明確人民是制憲的主體。」
一般而言,目前世界上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尚有五個,即中國、越南、朝鮮、老撾(寮國)、古巴,這五個國家都自稱或被視為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由共產黨執政,黨的名稱不一,中國、越南、古巴是共產黨,朝鮮是勞動黨,老撾是人民革命黨。不過,從社會發展趨勢而言,這些國家社會制度或發展策略,已與社會主義漸行漸遠。
二零一零至一二年,中國、越南、古巴、老撾、朝鮮五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都先後召開了新一屆黨代會,總結和反思本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制定符合各國國情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與規劃,並推出一系列新舉措。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同時也是立足於長遠目標,各國執政黨從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執政黨隊伍建設以及本國經濟和政治改革等方面作出新探索。隨著社會主義國家新一輪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化,「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題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亟待解答與創新的時代工程。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是社會主義國家謀求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前提和共同要求。
越南經濟和政治革新已步入深水領域。在經濟方面,越南在過去二十七年的改革過程中,經濟革新成就顯著,但也積累不少問題,且日益顯現。越共十一大報告把這些問題概括為:「經濟發展還不穩定,品質、效果和競爭力低下,按照工業化、現代化方向調整經濟結構進展緩慢,宏觀指標不夠平衡,分配制度還有很多不合理之處。」為此,越共十一大通過的《二零一一至二零二零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提出了進一步深化經濟革新的設想,其中較具創意的是提出了「五個發展」、「三個突破」的觀點。
在政治領域,越共十大以來,越南的政治體制革新明顯加快,引起亞洲各國學者廣泛關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學者陳明凡認為,民主化是越南政治革新的一條主線,越南共產黨總結國內外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選擇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化道路,越南的許多做法和經驗對中國具有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二零一一年一月,越共召開十一大,中國廣西大學學者黃駿說,此次會議標誌著越南革新取得突破性進展,越共十一大召開後,越南今後革新的走向將是堅持革新開放路線,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有效增長及可持續發展,注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越南近年來在民主革新方面所取得的顯著進展,越來越引起世人關注,人們普遍給予很高的評價。越南的民主革新始於一九八六年,經二三十年的努力,越南的民主革新主要表現在:
越南政改步伐遠超中國
越南共產黨已經基本實現黨內民主,強化中央委員會對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的監督,越共在中央全會上實行質詢制度,開創了黨內民主的新形式,提前公布黨代會政治報告草案,實行中央委員和重要領導職務的差額選舉,允許共產黨內有「內部派系競爭」,黨內可以發出不同聲音;越南社會已經初步具有政治民主,國會代表實行差額選舉,國會代表允許非黨員參選,允許自報候選人參選,允許競選,國會代表選舉實行社會監督,國會代表職業化,國會有權對由其選舉或任命的領導人作「信任投票」;越南基本實現依法治國,司法基本獨立;避免「黨大於法」,越共積極推動司法改革,最高法院可審理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的腐敗案件,越共中央完全不干預審判工作,國會代表、政府高官須申報財產,越南出現較為成熟的政治反對黨。今天的越南民主革新有著較深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組織保障,政治體制革新有望向更深層次發展。
中國與越南山川相連,唇齒相依,經歷過「同志加兄弟」的時光,也經歷過反目成仇的歲月,如今中越關係雖走上正常化,卻因南海問題爭端和摩擦不斷,兄弟之情難再。跟中共本是同根生的越共,早在七年前實施差額選舉黨總書記,其中央委員選舉差額更是中共的三倍,當時在中國引起極大反思,中國政治學者一再將越共的黨內民主,與中共作比較。中國政論家、原北京《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當時就呼籲:越南改革值得關注。他說,越南很重視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的經驗,從革新開放實踐中體悟到,經濟體制革新推進到一定階段,一定要相應地推進政治體制革新。越共推進政治體制革新,邁出切實步伐,值得改革先行者中國學習。他批評說,正當越共更堅決更大膽向全面革新大道上邁進時,中國國內卻陷入改革反思與紛爭之中。
當今世界,民主化成為人們共同呼聲。越南再度掀起政治大變革,修憲改國號,強調人權和民主,人們關注,這場政治變革會對北京帶來多大的衝擊波。■

亞洲週刊

越南國情(2012)


人口 8,878 萬
平均預期壽命 75.3歲
城市人口 31.0%
成人識字率 93.2%
勞動人口參與率 77.0%
人均GDP 1,550美元
GDP 1,398億美元
出口 969億美元
入口 1,068億美元
經濟結構︰
農業 22.0%
工業 40.3%
服務業 37.3%

專訪:越南駐香港澳門總領事阮氏雅
越南革新比中國跑得快 .江迅

阮氏雅說,黨重申建立民主的現代化的公民社會。越南正在討論憲法修正,這也是一場民主運動,上層和基層都非常熱烈,這比中國跑得快一些。


當下越南,一場關於修改憲法的民主運動熱點紛呈。越南駐港澳總領事館總領事阮氏雅接受亞洲週刊獨家訪問時說:「民主一直是我們追尋的目標,民主始終是越南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阮氏雅是位資深外交官。她從事外交工作三十二年,大學在越南攻讀國際關係專業,後在澳洲學英語,在美國波士頓獲得國際關係碩士學位。任職香港,是她第四次駐外經歷,之前在聯合國、紐約和倫敦工作。二零一一年五月來到香港。她說:「我之前的駐外經歷在歐洲和美國,香港是一個國際港口,經濟、貿易、金融、醫療、教育,特別是服務業,都是亞洲南太平洋地區的佼佼者,既有美國的文化,又有歐洲的文化,當然還有亞洲的,因此是包容的混合文化。香港離我的家越南非常近,只需一個多小時飛行航程。越南人與香港人有很多共同點,如果不開口講話,很難看出誰是越南人誰是香港人。」
聽說,越南準備改國號了,由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
民主一直是越南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建國以來,民主的不斷完善也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一九四五年我們擺脫了法國的殖民地而獨立後,當時的國家名稱是越南民主共和國。二零一一年的國會,我們黨重申國家的發展目標,希望建立一個民主的現代化的公民社會,要讓人民幸福生活。我們黨和政府非常開放,我們提出一個理念,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如果需要的話,就更改國家的名字,由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我們正在討論憲法修正,這場大討論是一場民主運動,上層和基層都非常熱烈。我們國家早已成立一個委員會,收集民眾意見,中央會集中全部意見,提出新方案。民主已經深入公民、社會、領導等各個階層。
您怎麼看越南的革新對中國改革的影響?
越南在這方面的革新,似乎比中國跑得快一些。我們注意到,中國很關注越南的革新的每一個步驟。當然,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就越南而言,發展不僅僅是政府目標,也是人民的熱切期望。我們希望越南盡快發展成為一個融入世界經濟、金融、科技的國家,因此我們必須加速現代化、工業化進程,早日趕上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步伐。
有評論認為,越南在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早完成制度化的權力代際傳承,始於一九八六年的革新開放,令外界對越南的轉型普遍給予厚望,這樣的評述準確嗎?
面對一九八六年的社會挑戰和經濟危機,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果斷推進革新事業,倡導市場經濟,准許發展私人經濟,加大部署對外開放,正如朋友們所了解的,這一系列革新的結果是,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超額完成了許多早先提出的目標,對外經濟快速發展,進出口市場擴大,投入越南的外資迅速增長,科技、文化的發展有目共睹,越南已擺脫世界貧困國家的境地。越南政治社會穩定,國防安全得到鞏固,實現了一些重要的政治革新,對外關係得到擴大,越南日益積極地參與國際社會的事務。
一些學者認為,從二零一二年底開始,越南當局雖在宣傳上革新口號依然不斷,但事實上革新已顯停滯,您同意這樣的判斷嗎?
越南是否能更上一層樓,完全基於能否堅持二十多年前倡導的革新理念。越共二零一二年召開的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體現越南繼續徹底革新的決心。越南黨、國家和人民正在實踐的憲法修改,是克服當前困難的機遇,實現經濟重組,恢復經濟增長勢頭,為於二零二零年實現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目標而努力。我堅信,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穩固的法律基礎和廣泛深入融入國際社會的經濟,又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越南將在進行革新、建設和發展國家的過程中取得更巨大的勝利。
越南與香港的經貿、旅遊、文化交往的近況如何,二零一三年第一季度呈現什麼新的現象?中國與越南的領土、領海出現爭議,對上述領域的交往是否有影響?
二零一二年,越南和香港雙向進出口總額為四十二億美元,同比增長三成二。其中,越南出口香港三十三億美元,增加五成,特別是越南向香港出口大米份額達三成五,比二零一一年增加百分之五。越南成為香港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泰國。
然而,在今年頭兩個月香港越南雙向貿易僅為十六點五億美元,同比減少百分之九點五。香港出口越南為一點七八億美元,進口越南六點零九億美元。雙方貿易衰減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雖有復甦但不穩定,對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雙方的旅遊、文化、教育合作卻在不斷擴大和發展。
每年有約十萬越南遊客前來香港旅遊觀光和購物,也有相等的香港民眾到越南尋找商機和旅遊觀光。■

我在越南與讀者相遇 .江迅

越南華人約一百萬,八成居於西貢(胡志明市),第五郡是華人區。當地華人閱讀盜版複印的亞洲週刊,每本售價約零點三美元。越南僅存一份華文報紙。


越南胡志明市(西貢)第五郡。四月二十一日,與眾友人結伴步入穗城會館,「慶祝越南民族文化日暨天后寶誕—廣肇鄉親書畫作品成列」正在展出。在他國異鄉,這近百幅書畫充盈著濃濃中國文化味。在展廳大桌邊,意外見一中年華人正在讀亞洲週刊今年第十五期,封面是《朝鮮半島神經戰——韓國嚴防朝鮮地下坑道奇兵突襲》。自己供職的週刊,在越南西貢市的一個角落出現,不只是出乎意料,還帶有一絲滿足感。
我趨前與這位華人聊天。他,陳能明,愛中國書畫,一幅寫燕繪竹的中國畫在展廳展出,「燕舞呢喃歌美景,新篁勁綠展高風」。他手上那本亞洲週刊是當地人複印後裝訂成冊的再製作本,應屬盜版。他說,他讀亞洲週刊有十五六年了,是忠實讀者、鐵桿粉絲。在越南,時事中文讀本極少,亞洲週刊是他每週閱讀的唯一一本中文雜誌,稱這本週刊「觀點鮮明,立場中立,信息詳盡」。我問他,是在穗城會館工作嗎?他指著牆上展覽的中間那幅寫燕繪竹作品說,那是他畫的。
我說,我就是這本週刊的記者,他一聽,一愣。我雙手遞給他一張名片。他突地站起來,雙手接過,看了一下名片,再端詳我,雙眼顯出訝異:「哎喲,我常讀你的文章報道。」我問,能給他拍張照片嗎?他笑著反問,能一起合影嗎?我說,好啊,就站在他那幅作品前。他拿著亞洲週刊,面對相機。同行的香港新華集團屬下新華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華拍下照片。
穗城會館地處阮豸路七百一十號。西貢市第五郡是華人區,俗稱「中國城」,舊稱「堤岸」、「小香港」。這裏是中國移民聚集地。老一輩移民主要來自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為生計漂洋過海。進入「中國城」,猶如到了中國的福建、廣東。這裏的華人已是第三、第四代。全越南約一百萬華人,約八十萬居於西貢市。有越南華人學者對我說,這裏可能是世界上最密集的華人區,平均每平方公里住四千九百多人,人口密度是整個西貢市的八倍,擁擠程度可想而知。區內有不少華人會館和寺廟,穗城會館旁便是早在十八世紀由西貢堤岸華人興建的天后宮。
天后宮是當地華人信仰中心,是西貢市華人廟宇最宏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天后宮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一年)。天后宮正殿是「三宮」式格局,採取中國古代建築方式,磚牆不露縫,有磚雕、木雕、石刻、灰塑、陶藝等,集詩、文、聯畫於一體,廟中楹聯多達二十三副,三十四幅壁畫皆取材於中國典故,外牆脊飾,歷經兩個多世紀依然亮麗。廟內保存著四百多件珍貴文物。
穗城會館是廣東商人所建,因廣州亦稱「穗城」,故取名「穗城會館」。天后宮終年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焚香膜拜。每年正月廟會,有上百萬的華人和越南人參加。越南包容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一個國家尊重各歷史時期不同文化傳統的胸懷。二十年前,穗城會館被越南當局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該廟理事會榮獲越南國家主席頒發三等勞動勳章。
步出天后宮,轉右沿著阮豸路前行。滿街小商舖,處處可見中文字。沿街,一家「榮華顧繡」店鋪門前,一位赤膊漢子坐藤椅上,手持一本亞洲週刊,認真讀著,也是第十五期亞洲週刊,也是複印本。我依然好奇,趨前問他,每期都讀?多少錢一本?好不好看?面對一連串問題,他以疑慮的眼神看我。張建華在旁解釋說:你看的這篇文章就是他寫的,邊說著,邊指指我。那漢子似乎不信,我掏出名片遞上。漢子看了名片笑了,說:他每期必讀,這複印本六千越南盾(約零點三美元)一本,相當於人民幣只是不到二元,正本的亞洲週刊太貴(五美元),也買不到,在西貢要了解天下事,特別是亞洲和中國的大事,就得看亞洲週刊。張建華提議,我和他合個影,他坐藤椅上,顯得十分樂意,還把手上的亞洲週刊展現。
據越南華人學者介紹,自一九七五年四月北越「解放」南越後,由上世紀六十年代創刊的地下報《工人報》改名的《西貢解放日報》,是全越南僅存的華文報紙。越共執政前,西貢有十多份中文報,每個大會館就辦一份報紙,越共執政後,相較於眾多越文報,中文報《西貢解放日報》一枝獨秀。這份報紙在市中心第一郡的書報攤是找不到的,只在第五郡華人堤岸區出售。繁體中文印刷,每日發行二、三萬份,售價一千五百越南盾。《西貢解放日報》最初是黨國政策傳聲筒,上世紀九十年代順應時代潮流,轉為以民生為主導。■

Bruxelles : le Cube, restaurant éphémère, au sommet du Cinquantenaire - RTBF Regions

Le "Cube" revient

Cube 3 @ IT Tower

Où ? IT Tower - Quand ? Du 8 mai au 15 août 2013 - Quoi? Restaurant éphémère - Combien ? 275 € - Web ? www.cube3.eu/

Cube 3 @ IT TowerAprès une première édition à l'initiative d'Electrolux en 2011, le concept de "The Cube" revient à Bruxelles dès ce mois de mai et jusqu'à la mi-août. La nouvelle version de ce restaurant « pop-up » viendra se percher au sommet de la IT Tower, avenue Louise, pour offrir aux gourmands une vue exclusive sur Bruxelles. Le Cube 3 servira à ses convives un dîner la tête dans les étoiles, dorlotés par des chefs étoilé au Guide Michelin.

Vous pourrez bientôt déguster de délicieux mets en profitant d'une vue imprenable sur la capitale à 103 mètres de hauteur. Avec une vue plongeante et exceptionnelle sur l’Abbaye de la Cambre ! Et si la météo le permet, un horizon s'étend jusqu'à la Butte du Lion de Waterloo ou l'aéroport de Zaventem. 

Un nid douillet

En 2013, le Cube 3 a été pensée comme un nid bâti de lattes de bois éclairées dans leurs interstices par des leds. Le concept de nid est chaleureux, enveloppant, rassurant. Un cocon, répondant à une valeur contemporaine, réconfortante comme un bon repas.

La carte du Cube 3

Le retour des beaux jours promet du spectacle au sommet de la "IT Tower" avec le Cube 3 et sa ribambelle de chefs plus talentueux les uns que les autres.  Après Bart de Pooter (De Pastorale **) et Sang Hoon Degeimbre (L'Air Du Temps **) en 2011, de célèbres chefs devraient une nouvelle fois s'activer aux fourneaux du Cube un mois durant pour y proposer chaque semaine un nouveau menu à la carte. Actuellement, le chef de l'Air du Temps a d'ores et déjà confirmé sa participation à l'évènement. 

Les réservations seront ouvertes 15 jours à l'avance (1 mois pour les sociétés et les groupes) et le couvert est affiché à 250 € le midi et à 275 € le soir, vins compris. Le Chef accueillera 24 convives dans sa cuisine...

Bruxelles n'est qu'un début

Après son séjour à Bruxelles, le Cube3 se déplacera à New York, Istanbul, Rome, Tokyo, Shanghai… où il brillera également de tous ses feux sur le toit d'un bâtiment connu.

28 mars 2013

Cube3, prochainement à Bruxelles

Du 8 mai au 15 août 2013, "The Cube" se posera à nouveau à Bruxelles, dans une nouvelle déclinaison.

Après le succès rencontré en 2011 au Cinquantenaire, "The Cube" revient en Belgique, dans une nouvelle version, "Cube3". Le restaurant éphémère se posera cette fois sur le toit de l’IT Tower, avenue Louise, à Bruxelles, un bâtiment culminant à 103 mètres de hauteur et sélectionné pour l’impressionnant panorama qu’il offre sur la ville et ses environs.

Côté structure, Cube3 a été entièrement designé en Belgique. Il se veut plus léger que son prédécesseur et a été conçu de manière à s’effacer entièrement, depuis l’intérieur, au profit de l’expérience culinaire.

L’intention, elle, reste inchangée, à savoir, offrir une expérience gastronomique "totale", orchestrée par des chefs étoilés qui prendront tour à tour les commandes, sous l’œil attentif de Sang Hoon Degeimbre, qui assurera la coordination.

Après Bruxelles, Cube3 voyagera à travers le monde, se posant pour quelques mois seulement sur les sites les plus prestigieux.

On vous en reparle prochainement.

S.Z.

Manger à 103 mètres de hauteur à Bruxelles, c'est possible

laurecalbeau

27/03/2013

103 mètres, une vue panoramique sur Bruxelles et des chefs étoilés. A partir du 13 mai, on pourra grimper au sommet de l'It Tower pour savourer des menus gastronomiques, dans un décor design.

Après le Cube 1 (projet) et le Cube 3 (au Cinquantenaire), le Cube 3 s'installe pour 3 mois sur le toit de l'It Tower.

Une structure organique et imposante, pensée comme un nid bâti de lattes de bois accueillera les amateurs de cuisine fine pour une expérience culinaire éphémère.

L'idée? Un chef invite des convives dans sa cuisine pour leur offrir un moment intense, dans un endroit privilégié.

Pas question de demander sa propre table près de la fenêtre puisque tout le monde mangera côte à côte.

D'ailleurs, pour ajouter un effet sensationnel, la table commune (pouvant accueillir 24 personnes) sera accrochée au plafond puis descendue à l'arrivée des hôtes.

Pour ceux qui n'ont pas trop le vertige, une expérience culinaire à tester. Mais attention au portefeuille: 250 € le midi et 275 € le soir.

     

    2011-------

     

    Bruxelles : le Cube, restaurant éphémère, au sommet du Cinquantenaire

    REGIONS | jeudi 31 mars 2011 à 13h01

    Arcades du Cinquantenaire

    • Ce jeudi a lieu l’inauguration officielle du Cube blanc installé depuis quelques jours au sommet des arcades du Cinquantenaire. Il s'agit en fait d'un restaurant gastronomique éphémère. Aux commandes en alternance : deux chefs belges doublement étoilés pour, promet-on, une expérience unique.
    • Imaginez-vous une structure pentagonale toute blanche d'une cinquantaine de mètre carré. Pour y accéder après être arrivé au sommet des arcades, une passerelle en verre perchée dans le vide. On débouche sur la terrasse avant d'entrer dans ce qui sera, dès ce jeudi midi, la salle à manger du restaurant.  "La partie principale du module est un module sous verre, explique Patrick Nassogne, l'un des concepteurs du projet. Il nous donne la possibilité d’avoir 180 degrés de visibilité sur toute la ville de Bruxelles, il est dans l’axe de l’avenue de la Loi, et a tous les grands bâtiments de Bruxelles en vue puisque nous sommes à 48 mètres. Donc on a une visibilité complète de la ville."

      Une vue qui a résolument inspiré le chef Bart De Poorter du restaurant ‘De Pastorale’ près d'Anvers. Comme son confrère Sang-Hoon Degeimbre de 'L'Air du temps', qui prendra les rênes du restaurant une quinzaine sur deux, il compte bien faire vivre aux convives plus qu'une simple expérience culinaire : "J’ai un plat qui s’appelle ‘Vue sur Bruxelles’, déclare-t-il. Quand on regarde dehors, on a la Tour des finances, on a tous les grands bâtiments, et cela revient dans le plat. Alors le plat, visuellement, c’est comme les bâtiments : haut, différentes structures, différentes tailles."

      Alors bien sûr, il s'agit là d'un événement marketing pour un grand groupe d'électroménager suédois. Mais Dominique Hanson, directeur général du Musée royal de l'Armée et d'Histoire militaire, y voit aussi une belle opportunité pour son institution : "Ça donne un coup de visibilité à une institution qui est en train de se réveiller." Une visibilité et quelques 100 000 euros. Pour le musée, de quoi financer le livre de son centenaire et d'engager un chercheur pendant un an.

      Pour profiter des mets, et de la vue du Cube, il faudra débourser 150 euros pour le repas de midi, et 200 le soir. Par ailleurs, seules 18 personnes peuvent être accueillies par service.

      Le Cube est en Belgique jusqu'au 3 juillet. Il prendra ensuite la direction de la Russie, la Suisse, la Suède, et l'Italie.

      P. Vandenbulcke – N. Nahjari

    Bruxelles : le Cube, restaurant éphémère, au sommet du Cinquantenaire - RTBF Regions

    http://www.depastorale.be/modules/motionmill/index.php?iid=242

    蘋果日報- 美股造好 再惹退市揣測

    美股造好 再惹退市揣測

    【本報綜合報道】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理想,股市亦一片好景,令市場再度揣測美國聯儲局會否提早撤回量寬措施(QE),過去一段時間各地區聯儲銀行行長已紛紛發表意見,對是否應提早退市各抒己見。

    美國《華爾街日報》昨日以頭版報道,指出儲局官員正擬定退出買債計劃的策略。報道指計劃將力保政策的靈活性,並會控制最難以預料的市場預期。而官員亦希望若有方案出爐必須是清晰的,以免市場過度反應儲局下一步計劃,例如避免讓市場認為退市將是一個穩定均速的過程。

    報道又指,官員希望通過謹慎、隨時可暫停的步伐來削減買債規模,並根據就業市場及通脹預期的變化不斷調整買債計劃;但具體政策何時啟動仍在討論中。由於今次報道由一向被視為伯南克「傳聲筒」的記者Jon Hilsenrath撰寫,故此有一定影響力。

    三大指數連升三周
    美國經濟持續好轉,加上市場對於央行刺激經濟的決心,成為上周五美股尾段反覆造好的動力。Google股價升1%,帶動標普500指數上升。全周累計,道指升1%,標指及納指分別上升1.2%及1.7%,已連升三周。

    投資機構Wilmington Trust投資總監Rex Macey認為,美國經濟持續復蘇,加上日本情況亦向好,抵銷歐洲經濟差的負面因素,而環球央行堅持放水刺激經濟,足以支持股市守於高位。但有分析指儲局可能於明年結束QE的負面因素出現,限制指數升幅。「債王」格羅斯則表示,長達30年的債券牛市,很可能已於上月29日完結,因當天美債孳息是紀錄新低,債價則創新高。

    此外,美國政府名義上的債務上限將於本周末觸頂,不過財政部指能通過特別財務安排,令政府到9月才觸及債務上限。料國會兩黨在本周會各自立場作出較清晰的描述。

    上一則: 卸任CEO 馬雲歌舞撐淘寶

    下一則: 周日人物:阿媽教仔 打定唔打?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政法大學副院長遭打壓 微博禁言

    政法大學副院長遭打壓 微博禁言

    在微博上取了「大V(經微博運營方身份認證)」都不安全!國務院信息辦(簡稱國信辦)透過新華社宣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因「轉發謠言微博」,被停止他的發言權。事件引發網民質疑當局做法是進一步打壓網上言論自由,何兵則發表聲明還擊,批評國信辦違法、新華社造謠,並已委託律師準備提出訴訟。

    現年48歲、擁46萬微博粉絲的何兵,被指上周三、四(8、9日)兩次轉發一條來自「蕭山君子」的微博,稱「北大學生不滿辦網站被索好處費而手刃官員」,當局因而停止何的發言權,並註銷蕭山君子的賬號。「何兵」亦在微博上成敏感詞,無法搜尋。

    何兵斥新華社造謠
    何兵昨日發表六點聲明,指轉載「蕭山君子」的微博時,事先不知道內容不實,他亦未收到國信辦任何形式的處罰通知,未送達的處罰在法律上是不存在的,新華社未有向他查證,便發佈法律上不存在的行政處罰、批評他故意傳播謠言,其實也屬於造謠。何兵表示,已委託兩名律師處理相關法律事務,希望法院能依法受理、公開審訊,以行動提高司法公信力。

    「對法學教授耍流氓,結果攤上大事了!」網民批評當局做法是新一輪打壓網上言論行動的序幕,國信辦直接行動、透過新華社公佈,目的是要讓其他支持何兵的「大V」們沉默。

    新華社/新浪微博



    蘋果日報- 預備發表撐習演講 左派學者遭驅趕回京

    預備發表撐習演講 左派學者遭驅趕回京
    內地左派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聲稱,原定昨日上午在河北保定市一個農場發表「為甚麼支持習主席」的演講,但凌晨被特警包圍,並強令他離開保定、返回北京。

    張宏良在微博發佈消息稱,原定昨日在保定市定興縣昌力農場宣講「為甚麼支持習主席」,凌晨1時多賓館被特警包圍,強令立刻離開保定市,要求天亮再走都不行,交涉到近3時被迫離開,進入北京地界已是凌晨5時,「感覺如同被外國驅逐回國一樣,不明白保定為何如臨大敵?」

    內地近期左派、右派交鋒激烈。自由派學者茅于軾月初到長沙準備演講時,遭遇左派大規模示威、辱罵,當局並未取締。張宏良聲稱被驅趕回北京後,左派人士紛紛質疑保定當局行動違法,但也有網民指:「這次要不是張宏良遇到這事,他們是不會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

    新浪微博/中華網

    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副區長江中詠被踢爆子承父業,2011年接替其退居二線的父親江俊驅出任揭東縣副縣長。輿論炮轟官員世襲制之際,揭陽市委宣佈,撤銷江中詠揭東縣副縣長、揭東區副區長(2013年揭東撤縣設區)任職決定,按辦事員職務重新安排工作。

    六年三次「破格晉升」
    網民早前披露,江中詠六年連續三次「破格晉升」,2011年27歲就被任命為揭東縣副縣長,而江俊驅剛由副縣長轉任縣政協副主席。

    揭陽市委組織部前日表示, 2007年3月,揭東縣炮台鎮黨委任命江中詠為鎮團委副書記時,距離其任辦事員才4個月,而《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規定:晉升科員職務應當任辦事員三年以上。

    當局將成立工作組,調查江中詠任職違規有關情況,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新華網


    豆漿怪獸長腫瘤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豆漿怪獸長腫瘤

    有位朋友聽說黃豆對身體好,於是便做了黃豆怪獸:每一天、每一餐都喝大量豆漿,還吃很多豆腐、豆乾、豆皮等等豆製品,一年後竟然長了腫瘤,他覺得自己很冤枉,不是說吃黃豆好嗎,怎麼還得了腫瘤?但這個答案不是很明顯嗎?即使是仙丹,把仙丹一日三餐當飯,也一樣會吃出人命。
    黃豆的脂肪屬於不飽和脂肪,可以為人體補充植物蛋白,增強免疫力,比起同樣份量的牛奶,黃豆的糖指數更低,且因為是寡糖,容易被人體吸收,黃豆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異黃酮)對女性有保健作用,含有的大豆低聚糖還能改善腸道益生菌的環境等等。但是,注意:1,高劑量的植物性荷爾蒙(異黃酮)不但不能預防乳腺癌,反而還有刺激癌細胞增生的可能。2,過量食用黃豆或黃豆製品會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最高可達90%。
    有女性因為過量食用黃豆和黃豆製品,20歲左右就出現經期混亂、憂鬱和熱潮紅,醫生把各種症狀當成「經期症候群」,誤診了很多年後,最終免疫系統崩潰,患上腫瘤。
    成人每日飲用豆漿份量不要超過兩杯,每週喝1至2次即可,要喝無糖的。豆漿性寒,可以加入2、3片薑。若患胃炎、急性胰腺炎,發病期間不要服用豆漿,避免刺激胃酸和胰液分泌。在豆漿裏加雞蛋、加紅糖並沒有好處,反而會妨礙營養被身體吸收。中式素齋中一切加工過的豆製品都是不良食品。超市中大部分的豆腐都非傳統做法,已經沒有吃的必要。

    豆漿怪獸長腫瘤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中國飲食業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中國飲食業

    五月了,本來說好來香港找我的那個上海餐飲業取經團不知還來不來。
    兩個月前接到一個上海餐飲業負責人的電話,說要組織一個代表團來香港取經。這個取經團跟以往不同之處,是想專門來看看香港飲食小店舖,尤其是些樓上食店,因為他們覺得香港這些小店小舖做得很成功,有借鑑之處。
    這是因為,上海許多金碧輝煌的大飯店都快做不下去了。
    大飯店做不下去是因為習主席上台後厲行節約風氣,官場胡吃行為由是急煞車,許多官員避風頭,都不敢上大飯店胡吃海塞了,或者吃喝轉入地下,自己搞私房菜偷偷樂。於是本來晚晚包房裏山珍海味豪情不再,各大飯店生意一落千丈,由賺轉蝕,眼看打熬不住,窮則思變,便打起由大轉小,由正規軍變游擊隊的主意了。
    其實,現在才是真正體現上海市民消費能力的時候,之前全是虛火,但這把虛火旺燒了那麼多年,一年燒掉國庫九千億,如今不過稍為熄一熄火,但火星子總有的,不定何時,風頭一過,春風又起,星火燎原,這批「飲食才俊」又死去活來了。

    中國飲食業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感受」難捉摸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感受」難捉摸

    新班子執政不順,「行政會議」裏一定有很多離心份子,將梁特首「政策提交之前應充份評估內地反應」的指引,向蘋果日報爆了出來。
    這樣一來,就大亂了。首先,所謂「內地反應」、「內地人民感受」,是大而抽象的課題,「內地」有二十多省,廣東的反應,跟四川不一樣。大陸基層市民的反應,又與北大教授孔慶東之類的中國知識精英不同。大陸以前溫家寶為首的國務院,又與「烏有之鄉」的毛左,感受和立場,勢成水火。你梁特首叫香港的政務官在提交政策前評估「內地反應」,慘過叫一個新上場的瞎子替一個三百磅的大肥佬按摩穴位。
    對於香港,「內地反應」你除非不「評估」,一「評估」起來,你梁班子就完蛋了。譬如梁班子「嚴打雙非」,是傷害了大陸億萬孕婦及其肚子裏的嬰兒的感情,兩罐限奶令,也沒有顧及「環球時報」社論以下許多中國消費客的感受。增加額外印花稅,阻撓中國「內地」業主來香港買樓,更沒有顧及中國高官及其小三、大量有錢人的自尊心。最後連撥款一億捐地震,中國官方喉舌說:「國家不缺你這一億元」,也是嚴重錯估了大陸的尊嚴。
    怎樣評估「內地反應」?許多「內地同胞」對於香港為什麼要實行「兩制」,早已滿懷怒火──「內地」一黨獨裁,香港三權分立;「內地」可以在地鐵車廂大小便,香港卻要罰款。香港這個城市之存在,已經一天比一天觸痛了「內地」大量草民和五毛眼紅的神經,要「內地」心理平衡,香港最好陸沉,七百萬人,包括月薪三五十萬的梁班子高官,一起與香港這座漢奸洋奴和港英餘孽的罪惡城沉到海底。
    「內地」的感受,捉摸不定,像女人月事前後的情緒:人民日報今天還罵你香港人「抗捐」,兩三天後就說香港人「疑捐」,還是有道理的,我們自己要「反思」貪腐。事前完全無法評估,事後,你搞砸了,他會記下帳,記恨你到永遠。
    評估「內地感受」,當然無可厚非,但梁班子的行會人員,說了一句「你煮咖喱,鄰居不喜歡咖喱味道,也不可以的啦」,就沒有能力事先「評估」香港印度人的感受,以致印度人大罵梁班子「種族歧視」了。「內地」的問題,你怎評估呀?可是比煲咖喱的氣味更複雜千倍呢。

    「感受」難捉摸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新婚6日 賤男殺妻遊世界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新婚6日 賤男殺妻遊世界

    英國36歲賤男斯塔巴克(Jamie Starbuck),2010年4月歡天喜地迎娶44歲女子黛比(Debbie),豈料六日後他就將妻子殺掉、肢解兼燒屍,拿了她65,000英鎊(77.5萬港元)遺產,在31個月內環遊世界。
    斯塔巴克殺妻不足一個月,就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去荷蘭阿姆斯特丹,之後31個月內去了32個國家,足迹遍佈六大洲。其間,他盜用妻子的電郵給娘家「報平安」,表現得興奮。
    直至去年,黛比有好友覺得不妥報警。警方調查後,發現黛比的護照早已過期,而她銀行戶口內的錢就被轉賬至斯塔巴克的戶口,最後更證實他花了妻子約65,000英鎊環遊世界,今年1月在他由巴西飛抵倫敦希斯路機場時將他拘捕。法官形容他的所為「荒唐兼無人性」,判他終身監禁,至少入獄30年後才可申請保釋。

    新婚6日 賤男殺妻遊世界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提分手被捅8刀 女友做愛保命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提分手被捅8刀
    女友做愛保命

    「我把你弄死後我也死!」一對來自安徽、在江蘇無錫打工的情侶,因為女方家人嫌男子沒錢,強烈反對、棒打鴛鴦。姓張的男子受不住這刺激,竟然拿出利刀狂捅提出分手的女友八刀,女友眼見小命不保,向張說:「跟我做……給我……」張與渾身是血的女友歡好後將她送院,保住她的性命。

    女友:只是行為偏激 不恨他

    女子家人事後報案,張被控故意殺人罪,判囚六年,竟說法律太殘酷,坐牢後會好多年見不到心愛的女人。被刺傷女子則表示,前男友只是行為偏激,不恨他。
    北京《法制日報》

    提分手被捅8刀 女友做愛保命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27歲恨嫁白領 穿婚紗上班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27歲恨嫁白領
    穿婚紗上班

    內地不少民眾選擇在五一假期「拉埋天窗」,北京昌平一名女白領疑受這氣氛影響,突然恨嫁,日前穿上婚紗上班,她的下屬將這一幕拍下並放到微博上,更在網上發現她的「恨嫁日記」。

    多次相睇 「還是很樂觀」

    現年27歲的女白領在日記中稱,她曾在家人安排下多次相睇,但隨閱歷增長,令她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容姣好、身材均勻的她稱,到目前她「還是很樂觀」,相信白馬王子一定在等她。她的下屬則稱女白領一直都是男同事的女神,但如今要急於結婚,讓人欷歔。
    新浪微博

    27歲恨嫁白領 穿婚紗上班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恨嫁女上司”穿婚纱上班 或因受结婚潮刺激(图)

    2013年05月11日 07:05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6人参与0条主评论 1条评论0条总评论

    穿婚纱上班的女子并不知道自己被同事偷拍

    微博截图

    原标题:“恨嫁女”穿婚纱上班

    本报讯 日前,网友“Tablelai”发布的微博:“女上司今天居然穿婚纱上班,不是五一受结婚潮刺激了吧?”在微博中,“Tablelai”还附上了女上司穿婚纱上班的照片和她在网上写下的“恨嫁日记”。有网友分析,“恨嫁女上司”可能是受到五一结婚潮的刺激,无奈采取极端行动——穿婚纱上班。针对“恨嫁女”从公司男同事的“女神”到如今急切恨嫁的这一变化,网友在唏嘘的同时不免也对其遭遇产生同情。有网友评论道:“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过还是希望她能有好运吧。” (宗和)

    安全套留陰道16日  女碩士生投訴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安全套留陰道16日 
    女碩士生投訴

    ■女事主展示曾遺留在其陰道內的安全套。

    【本報訊】27歲女子上月與男友親熱後,男友發覺所用安全套離奇失蹤,以為掉落床罅不了了之,豈料女事主隨後感到腹部痛楚,原來那安全套一直留在其陰道內,直至16日後月事到才隨經血流出,她質疑該款安全套設計有問題,向生產商投訴及要求停售。生產商形容事件罕見,並強調其產品符合國際生產標準及通過嚴謹測試。

    與男友交歡後感腹痛

    報稱正攻讀碩士課程的阿詩(化名),上月5日,她購買了一盒12包裝的安全套,翌日偕男友到內地遊玩,其間在一間按摩場揼骨兼過夜,當晚兩人情到濃時在按摩場房間交歡,阿詩自稱她替男友戴上新買的安全套,但完事後男友卻發現該套不知所終。初時他們以為該安全套跌落按摩床的大窿裏面,但開燈查看都未能找回。阿詩稱她到洗手間自我檢查,沒有發現異樣,之後便不了了之。阿詩返港後不時感到腹部隱隱作痛,她還以為是胃痛,至上月21日她月事來潮,其間經血流出時竟同時發現那消失了16日的安全套,她第一個反應是:「唔係嘛,咁都得!」
    阿詩指問題出在安全套身上,於是致電生產商公司投訴,該公司其後安排婦科醫生免費替她檢查,醫生取了其下體樣本化驗,她說化驗報告顯示並無大礙,但不願透露報告詳細內容。
    阿詩稱,其男友使用該牌子安全套已有6年,亦知道安全套的正確使用方法,她說:「用安全套係為咗避孕同防菌,但係留喺體內可能有菌發炎。」阿詩謂曾要求生產商將有關安全套落架停售,但公司只說可以贈她2,000元產品禮券,阿詩拒絕接受。
    該安全套生產商發言人表示,該款安全套推出市面五年,在港首次發生此罕見事件,公司得悉事件後曾要求事主提供該「出事」安全套做化驗,但遭對方拒絕。發言人又稱,該款安全套一年全球生產數量超過5,000萬個,不良比率低於0.0001%;又強調產品均符合國際生產標準。

    易染菌發炎或懷孕

    【使用不當】婦產科專科醫生羅致廉指出,安全套遺留陰道並不罕見,主要因使用不適當,完事後沒即時取出,當陽具變軟便容易滑落陰道內,女性倘發現安全套遺於體內,應立即找醫生,若果遺留陰道過久,可能感染細菌發炎。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有關情況很常見,她曾多次幫女士取出遺留於陰道的安全套,由於有關精液或已倒流體內,有機會令女方懷孕,所以一般都會開避孕藥給病人。她認為,安全套遺留陰道內超過半個月確實相當罕見,一般情況下,安全套遺留陰道內,下體會有點痛楚,如果發炎更會痕癢。
    她認為,戴安全套要包住整個陽具,切忌只蓋一半,否則容易甩脫,另外射精後要及時把陽具連同安全套一起抽出,並且不要使用尺寸過大的安全套。
    《蘋果》記者

    安全套留陰道16日  女碩士生投訴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決不認子 子尋亦舒40年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決不認子 子尋亦舒40年

    ■這幀老照片,是蔡邊村在香港翻箱倒櫃後找到與親母亦舒唯一的合照。

    【本報訊】一個堅持斷絕關係的母親,一個滿肚疑惑的兒子。這個不認子的非常母親,正是知名愛情小說家亦舒。旅居柏林的蔡邊村,是亦舒19歲時與前夫畫家蔡浩泉誕下的愛情結晶。才子佳人的婚姻只維持短短三年。「曾幾何時,母子二人竟是那樣親密」,鮮為人知的一段母子情緣,一張陳封抽屜的黑白親密合照,揭示兒子40年的尋母心路,也將文壇才女遺忘的傷口,無情揭開。記者:呂麗嬋

    「最後一次見母親,是11歲那年。那天母親買了機械人給我,一起看了電影《007》」。這是紀錄片《Mother's Day》(《母親節》)的對白。影片上月在德國「注意柏林」(Achtung Berlin)影展公映,旋即轟動香港及海外華人圈子。全因這個在香港、柏林及溫哥華三地拍攝的「尋母故事」,執導的正是亦舒30年來拒絕聯絡的親生兒子蔡邊村。這段亦舒人生之中「不想記起」的歷史,要由40年前說起。
    「我同浩泉係沙煲兄弟,五個老友租咗北角錦屏街一個400呎單位寫小說,亦舒嗰時住喺濱海街,好近,上嚟探班,浩泉係出版社主編,寫嘢、畫插畫一手包辦。佢對亦舒好冷淡,亦舒份人好好勝,你越唔睬佢,佢越要引你注意,嗰時……係人都知亦舒追浩泉」。78歲的本港著名詩人蔡炎培,見證二人由相知相交到視如陌路,不勝欷歔。

    「44歲的我,去尋找已65歲的母親,並不算太遲,因為,我有一籮籮問題要問她。」

    內斂但才華洋溢的窮書生,遇上主動美貌的才女,驟眼看來,倒有幾分像亦舒筆下的愛情小說。蔡炎培回憶道,沒多久二人已打得火熱。六七暴動香港時局動盪,二人卻在父母反對下閃婚,「喺尖沙嘴樂宮擺咗一圍,圍內朋友食餐飯」。翌年亦舒懷孕生子,兒子取名邊村,正是蔡浩泉番禺家鄉的名稱,「佢哋兩個帶埋仲係手抱嘅阿村上嚟《明報》探班,我仲記得亦舒一身麻衣紗褲,好飄逸」。
    可惜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只維持了短短三年,兩口子婚後常為錢銀爭執,性格剛烈的亦舒堅決求去,二人的獨生子邊村歸蔡浩泉撫養。最初幾年,亦舒仍會間歇探望,但隨着浩泉另娶,亦舒狂戀明星岳華,不願再與前夫再有任何瓜葛的她,乾脆連親生兒子也斷絕來往,徹底將一段不願記起的人生歷史刪除,作品隻字不再提兒子。故此,除了部份老讀者,很多人也以為她只有一個獨生女兒。
    離婚後,蔡邊村與父親相依為命,一度失業賦閒在家的蔡浩泉,後來找到一份在報館返夜班的工作。為口奔馳,邊村自幼稚園開始,已交由祖母照顧日常生活,父子二人同住一屋卻不常見,靠便條溝通,但感情卻很好。蔡浩泉在自己的專欄,也不時提及與兒子的生活趣事;而蔡邊村在父親患癌期間,也回港陪伴在側,並在父親病重時,拍下《老蔡的電影》紀念父親。

    ■44歲的蔡邊村,旅居柏林逾20年,既是畫家也是導演。
    ■亦舒與蔡浩泉的婚姻只有三年。
    ■蔡邊村陪伴患癌父親蔡浩泉。

    89年,因為父親而愛上畫畫的蔡邊村,遠赴德國讀藝術,一留20年,數年前與女友誕下女兒,初為人父的喜悅,令他重新思索一段早已淡出生命的母子關係。
    「44歲的我,去尋找已65歲的母親,並不算太遲,因為,我有一籮籮問題要問她」。曾經親密,為何疏離?親母在她的專欄不時流露對異父妹妹的愛溢之情,自己也是母親所出,為何卻像透明人?初為人父的蔡邊村,反思與母親由親密到不相往還,滿肚疑團。「寫信給母親也石沉大海」。他不明白,為何親母連見自己一面也不願意。面對人生憾事難以釋懷,人到中年的他決定主動尋找答案。
    「你好,是我。蔡邊村,你的兒子」。在影片內,鏡頭對準他的面孔,他想像着與母親「相認」的一刻。只是,長大了,也許總得學習面對人生各種遺憾,與蔡邊村合作拍片並成為好友的創作人陳思宏,看過影片後這樣寫:「(影片中)亦舒找到了,但亦舒依然是亦舒,那位無數人崇拜的作家。她沒有變成蔡邊村的母親。」反覆練習的自我介紹,在溫哥華的街頭,遇上了,卻終歸派不上用場。

    ■蔡邊村女兒Odessa,也就是亦舒的孫女。
    ■亦舒小說《情結》由蔡浩泉負責畫封面。

    「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也許,就如亦舒寫過的一個短篇《媽》,是一個關於年輕人尋找母親的故事,小說裏有這樣的一句話:「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40年的愛恨糾纏,已為人父的蔡邊村,似乎仍找不着答案。
    始終不認子的亦舒,努力「遺忘」,但一張陳封抽屜的黑白親密合照,還有不能割斷的血緣關係,卻引牽天南地北的母子,欲斷不能斷。

    決不認子 子尋亦舒40年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為了兒女 再苦也是甜 - 20130512 - 蘋果日報

     

    為了兒女 再苦也是甜

    ■Sovannary及Shek與一對孖仔生活樂也融融。李忠浩攝

    【母親節專版】
    【本報訊】孝順子女今日和母親慶祝,但一些孩子早逝的母親,卻百般滋味在心頭。兒子腦幹死亡、願意盡捐孩子七種器官的母親,今天回味的,是孩子生前為她煮番茄炒蛋的味道;同志戀人堅持生育下一代,今日擁抱孖仔甜到漏;沒母親照顧的小女孩,也得到寄養姨姨的「母愛」;而自閉兒的母親,最希望政府辦好融合教育;孝順天經地義,有時,也是創業商機。
    記者:梁德倫 陳凱迎 倪清江 潘柏林 呂麗嬋

    女同志:孖仔是神的恩賜

    不足三歲的Christoffer和Shepherd是孖生兄弟,來自不一樣的家庭──他們有一對同性戀媽媽。兩兄弟雖只有「媽咪」和「媽媽」,但兩位同是基督徒的母親Sovannary和Shek說,兩名兒子是神的賜予,這個不一樣的四口之家依然幸福。
    兩歲九個月大的Christoffer和Shepherd,是Sovannary於美國透過科技生殖所生,兩個兒子的名字都有特別意思。Shek說,一般同性戀者除透過科技是不可能有下一代,即使用了也不一定成功,「所以我哋都覺得可以懷孕係神嘅安排,Shepherd係牧羊人,即係教義內教導真理嘅人;Christoffer可以拆做Christ Offer,即使神賜畀我哋嘅小朋友」。Sovannary和Shek多年前在華爾街一家銀行工作,其後正式交往。Shek從小到大一直想有小朋友,「我同佢拍拖第二日已經講明一定要有小朋友,佢都認同之後先繼續一齊落去」。她們不諱言決定接受人工受孕前,身邊最好的朋友也勸阻,「但我哋如果當初真係揀咗一個路人嘅指引,家一定好後悔,因為只要真係好想有一個家庭,即使係LGBT都可以嘅」。為她們進行人工受孕的醫生,也是一名同性戀者,並有下一代,為她們帶來鼓舞。

    「家庭組成可以多元化」

    Sovannary表示,家人一直反對她的同性戀傾向和懷孕,直至她有產後抑鬱症,父母開始關心她們的情況,加上Shek的父母態度一直開放,雙方家長溝通後逐漸接受,「家我哋帶埋兩個小朋友去家庭聚會、食飯,大家都已經冇所謂」。
    Shek說,她們在孖仔幾個月大時,舉家回流香港,因家人都在這裏,希望小朋友可與長輩有更多接觸。她早已預期在香港會遇到更多歧視問題,「所以我畀佢哋讀對同性戀者係友善嘅國際學校,學校係好清楚我哋嘅家庭背景」。外國早已有兒童書籍講解家庭的組成可以多元化,「唔同種族、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都可以組成家庭」。
    這兩個不一樣的母親,坦言兒子的出世影響很大,「每日做完嘢返到屋企,見到佢哋就會好開心,佢哋係上天賜畀我哋最珍貴、最特別嘅禮物」。

    ■阿May七年前盡捐因交通意外逝世兒子的器官,幫助20名病人。王子俊攝

    盡捐兒器官惠及20病人

    一道番茄炒蛋,是阿May兒子生前慶祝母親節時煮得最好的一道菜,酸中帶甜,也是思憶滋味。一場交通意外,阿May兒子頭部重創腦幹死亡,她和家人決定盡捐兒子心、肝、腎及眼角膜等器官,惠及20名病人。阿May說:「至少佢(兒子)嘅心跳冇停過,佢雙眼亦睇緊呢個世界。」
    06年一個下午,時任保母車司機的阿May,放工後接小女兒回家,望向對街馬路,發現街坊聚集,她走近一看,駭然發現當時14歲的兒子被車撞倒昏迷,「最初唔知原來咁嚴重,佢表面冇乜傷痕」。阿May憶述七年前這經歷時,語氣雖平靜,卻已眼泛淚光。

    「可能係上天畀佢嘅責任」

    原來兒子頭部被撞致腦出血,送院後立即開腦施手術,術後頭部腫脹,躺在病床身上插滿儀器,「我第一句就問醫生:『佢痛唔痛苦?』我最緊要係佢唔辛苦」。留醫翌日,醫生進行兩次測試,證實兒子腦幹死亡。經院方解釋後,阿May與家人決定盡捐兒子有用器官,家人逐一與他吻別。
    負責向阿May解釋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唐婉芬說,當日阿May一家的表現,不只感動了她,連鄰近病人的家屬看到,也願意放手捐出逝世親人的器官。阿May兒子生前為跆拳道黑帶,身高約六呎,身體健康,他的心、肝、肺、兩邊腎、一對眼角膜、皮膚和長骨,均適合移植。「呢個可能係上天畀佢嘅責任,遇上交通意外佢嘅器官都仲咁完好,可以幫到其他人。」阿May說。
    熱心助人是阿May母親傳下來的家訓,「要幫人就要做啲直接幫到人嘅嘢,唔會淨係捐錢」,捐出兒子器官也出自一份想幫人的心意,叫她最安慰的是在喪禮上看見兒子捐出器官後,遺體外觀並無不同。失去愛兒的阿May傷心欲絕,一度求助心理醫生,「住唔返原來間屋」。她最難忘兩個孩子為慶祝母親節曾親自下廚,兒子離開後,妹妹填補了哥哥的空缺,阿May也將思念放在內心深處,「希望用生命影響生命,鼓勵更多人捐器官幫人」。
    唐婉芬說,自96年至今只有三宗能盡捐七種器官的個案,家屬最不願捐出死者心臟,「佢哋覺得留住個心,死者會永遠記得自己」。

    為了兒女 再苦也是甜 - 20130512 -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