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

常吃大蒜能强身健体吗? 方舟子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被视为保健领域的国际权威,国内推销保健品的就爱打它的旗号,在网上散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食品"之类的虚假信息。甚至某些在媒体上很活跃的"食品专家"也这么说。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名单的"保健食品"中,必然有大蒜。比如一个"食品专家"(朱毅)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为了健康每天吃大蒜,因为大蒜的抗菌、抗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另一个"食品专家"(云无心)甚至开出了定量单子:"世卫组织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2到5克鲜大蒜,对于健康具有积极作用。2到5克鲜蒜,大致相当于一瓣,其中含有2到5毫克大蒜素。如果接受不了鲜蒜的气味,那么0.4到1.2克大蒜粉、2到4毫克大蒜油、0.3到1克大蒜提取物,也大致相当。"
  看到如此断然截然、详细定量的推荐,你即使平时不爱吃大蒜,也不得不每天捏着鼻子大吃特吃起来。但是这乃是"食品专家"对世界卫生组织文献有意无意的误读。世界卫生组织从来就没有推荐过为了健康每天食用新鲜大蒜。那么那个定量单子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项目曾经帮助新独立国家(即前苏联)出过一部常用草药药典,里面收了大蒜,有上述那个推荐剂量。也就是说,如果要把大蒜当草药用的话,可参考这个剂量。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推荐大家为了健康每天去吃大蒜。否则,那部草药药典共收了人参等29种草药,每种草药都有推荐剂量,难道世界卫生组织是在建议为了健康每天都要把29种草药吃一遍吗?
  大蒜自古以来就被当成包治百病、具有神奇魔力的灵丹妙药,东西方都是如此。到了现在,大蒜的神秘光环基本消失了,但是其保健功能的说法仍然在流传,也有不少保健品公司在推销大蒜保健品。这些说法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大蒜能抗菌。大蒜的刺激性味道来自于蒜素,这是大蒜细胞破裂时释放出来的,是大蒜保护自己不被动物吞噬和微生物侵害而进化出来的特殊物质。蒜素具有抗菌作用倒不意外,也有些体外实验证明它能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但是在体外能抗菌不等于吃了它就能抗菌。例如,酒精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是喝酒能够抗菌吗?不能。
  所以,即便大蒜能抗菌,最有效的也只是抗口腔里的细菌。的确有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含有大蒜提取物的漱口水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是这样的漱口水恐怕没有人会去用它,因为它反而会让口臭加剧。有"食品专家"称,蒜素是一种"抗生素",吃了大蒜能够消灭体内的有害细菌。蒜素进入体内后是否还能抗菌,并无证据,即使它能在体内抗菌,也不可能只特定地抗有害细菌,有益细菌也会被抗掉,而且长期服用也必然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只抗有害细菌而且不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每天生吃大蒜全发出蒜臭味,别人不敢接近,倒是可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难道是这么抗菌的?
  关于大蒜保健功能的第二种说法是说它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些小型的短期临床试验表明吃大蒜在降低血脂方面有微弱的效果,但是也有较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表明没有任何效果。例如2007年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持续了6个月,发现每天吃4克鲜蒜或等效大蒜制剂,对降低血脂并没有效果。
  关于大蒜保健功能的第三种说法是它能预防某些癌症,特别是结肠直肠癌。这个说法主要是据于一些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小规模临床试验。但是也有更大规模的研究不能支持这种说法。例如根据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对76208名女性和45592名男性跟踪2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吃大蒜与结肠直肠癌发病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同一年,美国癌症学会流行病研究项目也发布报告,对42824名男性和56876名女性跟踪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吃大蒜能稍稍降低女性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降低5%),却稍稍增加男性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加4%)。
  总之,目前没能证实吃大蒜具有什么保健功能。如果有吃大蒜的嗜好,把它当作调味品吃吃,固然无妨。但是如果是把大蒜当成保健食品大吃特吃,甚至花大钱去买大蒜保健品来吃,希望恐怕是要落空的。而且吃大蒜是有副作用的,最明显的副作用当然就是令周围的人敬而远之的蒜臭味。很多人以为吃完大蒜后刷牙或嚼口香糖就可消除臭味,其实不然。大蒜里的气味物质消化后变成一种不能再消化的气味物质烯丙基甲基硫醚(AMS),被吸收进血液,输送到全身,经呼吸、汗液、尿液散发出来,要过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散发完。所以吃完大蒜后不仅是口臭,呼吸和全身都会有持续的臭味。
  2013.7.24
(《新华每日电讯》2013.7.26)

蘋果日報- 口號治港 - 陶傑

口號治港 - 陶傑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忍無可忍,終於強勢反擊,自辯「審慎理財」,符合基本法,天公地道,並指摘不該因為政府有點錢,「就天馬行空地想出一些未經審核、模糊不清的口號式措施」亂花錢。

曾俊華在中國式思維的梁班子,受夠了氣,香港開埠以來,從來沒有一位財政司被自己的陣營定性為「大罪人」。怡和和滙豐,都是從前港督和殖民地政府的背後金主,但是怡和老闆凱瑟克、滙豐主席沈弼,從來不敢破口大駡財政司夏鼎基、彭勵治、翟克誠是「大罪人」。

英國人的財政司,一百幾十年累積了威嚴,這才賺得了民間呼喚的這個「財爺」的尊稱。一個人要熬成「爺」,是要半生的時間來建立公信力的地位的。中共的「總書記」,從來在大陸的民間沒有叫做過「總爺」,只有殖民地才有「財爺」,可見英國人經營香港,費了幾多苦心。

但是到了特區時代,中國人給中國人砸招牌。這個民族性好自相殘殺,聯群結黨,自從曾蔭權退休,其好友曾司長又被視為「港英餘孽」的最高代表人物。北京的共產黨,反而不糊塗,知道還是英國人訓練出來的文官尚有誠信,不敢把一隻毛手偷偷伸進庫房「胡緊掏」,所以曾俊華受命留了下來,對一見到金山銀山,就手癢想挪刮一層的人,予以制衡。

但曾司長畢竟是受英美教育的,對模糊不清的中國式「口號治港」,無法適應。如果他能學習做一個完全的中國人,就知道中國人離開了口號,活不下去。六十年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十五年超英趕美」、「建構和諧社會」,種種口號,模糊不模糊?當然模糊。「中國夢」的口號,模不模糊?將來對你姓曾的,用完了,也會用一堆模糊不清的口號,要你猜謎:「埋藏在梁振英身邊的那個人肉計時炸彈」、「港英餘孽的代理人」、「思想尚未完全回歸的那個野心家」等等,曾司長如果還留下來,將來還有得好受呢。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