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

蘋果日報- 落葉時節 - 李純恩



落葉時節 - 李純恩

冬天了,上海馬路上的法國梧桐樹開始落葉。梧桐樹葉落在馬路上,斜陽一照,金燦燦鋪在地上,十分好看。尤其在從前法租界的高級住宅區,一條金燦燦的落葉小道,襯着隱在樹影裏的各種小洋房,這一道風景,緬懷緬懷就特別矜貴了。閱報得知,上海市政府從十二月一日起,在徐匯區的武康路、余慶路一帶,試行兩個周末的「落葉減量清掃」,任由落葉鋪在馬路上,造成一道風景,供市民前去欣賞。這個主意出得很是高雅,政府不用付出,任由大自然裝點城市,為市民帶來情趣和歡欣,由此也傳遞了熱愛城市的信息,一舉數得,十分有水平。

女兒很小的時候,有一次落葉時節我帶她去上海。一天下午我帶她順着我小時候上學的那條路,一條弄堂一條弄堂串着走,走出弄堂,馬路上有很多落葉,落葉有巴掌大,經絡分明,又乾又脆。我教女兒踩在落葉上走,每一步腳下都會有清脆的咔嚓聲傳來。我跟女兒說,爸爸小時候上學路,就這麼踩着落葉走,一路腳下就這麼咔嚓咔嚓響,這聲音就記進腦子裏,現在一聽見你腳下傳出的聲音,爸爸一下子就好像回到落葉時節趕上學的年紀了。

那一天,我們父女倆一路尋着落葉往前踩,腳下薄脆的聲響伴着女兒的笑聲,在我腦子裏又烙下了另一個愉快的印記。每年到了這個時節,見到真實的法國梧桐落葉也好,看見報上照片也罷,總會想起那一次的歡樂時光。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手機無間道 - 高慧然



手機無間道 - 高慧然

拐B疑案,B母被警方落案控告「非法處理屍體罪」。受害人變疑犯,有賴手機透露秘密。原來,跟陳茂波一樣,擁有智能手機的B母,同樣有一鋪影相癮。B母手機的相冊中有許多B女相片,可是在失蹤前幾天開始,B母便不再替B女影相。

人手一機的世界裏,手機功能太多太方便,且幾乎24小時跟身,影相效果也越來越好,很多人習慣了用相片記錄瑣屑生活,一杯奶茶也影,一塊蛋糕也影,街上景色、家中寵物、陳茂波的豬手、B母的B女統統成為鏡頭下的主角,順手貼上網絡。真是天網恢恢,這樣的生活習慣,原來會成為警察破案的其中一個線索。

那女人在B女出事後,每天下午準時推一輛用布蓋實的BB車外出,製造B女仍在人世的假象。冷靜得像高手而非初犯。她可能看過很多推理小說、偵探小說,可惜忘了手機這一環。很顯然推理小說沒提醒她不要沉迷手機。

手機本來是人類的工具,偏偏人類沉迷至不可自拔,成為手機奴隸,須臾不能與之分離。好多人都是因為用手機拍照而自揭不法行為的,從「頭文字B」到中國許多包情婦的高官。手機可以是最佳助手,也隨時可以變身無間道。自問身有屎者,最好搣甩手機癮。



蘋果日報- 打靶場最後艷色 - 李碧華



打靶場最後艷色 - 李碧華

在內地,故意殺人、過失致人死亡、疏忽照顧致人死亡、故意提出假證供、非法處理屍體……如何量刑?我上網,誤打誤撞,闖入一個詭異的網站:都是年輕貌美的「遺照」。「長城軍事網」,《盤點中國建國以來的被槍決美女囚犯》,一共58頁。

看下去實在心寒。死囚罪名多屬故意殺人、貪污、販毒、運毒。在江湖闖蕩的少女,性感時髦令男人着迷,小部份一臉素淨清純,其中有對漂亮姊妹花,也有臨刑前鎖扣着躺地睡覺的三位姊妹淘,等待翌日伏法……

這批遺照出自官方,押解打靶場。許有冤假錯案,但嚴刑峻法就地正法,很多沒穿囚衣,穿小背心、三個骨牛仔褲、短褲短裙……而且可化妝,有一幀是女獄警為雙手反剪的死囚梳頭。奇怪,大部份竟是紅衣!槍決前後對照,若劊子手打歪了,頭爆不死,背心得補一槍,便見兩攤血。當年一顆子彈收五毛,家屬付費。我質疑有些可能誤摻,一位抽煙女郎太有型,一個穿肚兜,還有一個被繩索緊綑突出豐滿的胸脯──過份了。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真正的雙贏 - 陶傑



真正的雙贏 - 陶傑

曼德拉逝世,又一個時代的巨人陷落了。

為了一個信念,坐牢二十八年,而且是單獨囚禁。放出來之後,意志依然昂揚,立場堅毅如昔,這樣的人物,是鋼鐵鑄出來的,不是一般凡人。

年輕時的曼德拉,面對種族欺凌,一臉不屈的怒火。出獄之後,微笑長在,慈眉善貌,反而化成一尊活佛。許多年輕時也投身革命、以為推翻獨裁的人,在得到勝利的權力之後迅速腐爛,當初的激情和理想,化為仇恨和毀劫。帝皇暴政的基因隔世返祖,這種人,也號稱「解放」的救星,其實是地獄使者。

曼德拉是一位和平革命家。革命家精於推翻,卻不一定長於建設。黑人當權的南非,行政管治不怎樣,但是至少沒有滅族式的報復。曼德拉為人傳頌的,瑕不掩瑜,比起許多所謂偉人,貨真價實許多。非洲沒有「三千年燦爛文明」,南非卻比許多「文明古國」正常許多。

領袖當了英雄,過不了權力這一關。越是低等的人,越喜歡濫用權力,像一個三歲小孩迷戀他的汽槍玩具,衝着小貓小鳥,瞄準着叫「砰、砰、砰」。小孩長大了才學會成熟,汽槍藏起來不用,漸漸平復冷靜,學會理性。

曼德拉的和平慈悲,令白人種族主義者覺得羞愧。他們心裏明白正義在哪一方。當良心浮現,他們會讓步,不再堅持,因為宗教的緣故。

曼德拉的抗爭不止是自由對專制,更加是黑人對白人的反抗。白人身為不公義的一方,有新聞公論的監督,作惡也有一條底線。白人一時之間有種族主義的政權,自從尼祿和希特拉之後,白人沒有暴政,基督教文化帶來反省和懺悔,這是曼德拉能活着出獄、而且活到勝利的理由。這就叫雙贏:一個人,一個合乎人性的文化。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致:逝去的聖誕卡:活版印刷演活聖誕



致:逝去的聖誕卡:活版印刷演活聖誕

親愛的聖誕卡:

已經忘記上一次見面是甚麼時候了,不知道您近況可好?

還記得從前每次碰見您,內心總是充滿興奮激盪:從拆信封一刻起,再細讀您身上的一字一語,幻想筆觸背後的每個心情……那種質感、那種細膩、那種浪漫,豈是今天水蛇春咁長的轉發訊息或幾個icon可代替?然而,隨着社會變遷,科技發達,繁忙的都市生活把您帶到更遠,您終將成為一個時代的產物……

祝您聖誕快樂!更希望您身體健康,青春常駐。

心急人上

香港人實在太心急太繁忙。再沒有時間比較e-card跟實實在在一張聖誕卡的分別,而且寄卡怕寄失,但WhatsApp的「雙剔」符號保證訊息必達,還可即時得知對方反應,對於習慣速食的香港人,寄信的等待過程,不是大家那杯茶。


「信箱的功能也不同了,現在信箱是用來收保險信、銀行月結單、 稅單,以及各式各樣的單。有甚麼人還會寄聖誕卡給我?保險公司及商業客戶吧,但寄卡人都不認識我!」收藏家鍾燕齊(Joel)的經驗,也是你我他的生活寫照,多久沒有收過真正的聖誕卡?也多久沒有提筆寫過一張聖誕卡?


喜好收集舊物的Joel,在掃舊文具舖及拆舊屋時也收來一叠叠年代老遠的聖誕卡,最老的一張可追溯到日治時代,其後50年代的大頭照聖誕卡、60年代的假3D、70年代的蕭芳芳、80年代的寫實攝影卡、90年代的發聲卡,一路數來,總數過千張,然而他只稱自己是收藏聖誕卡的初哥。「我收藏的聖誕卡有兩個條件,首先卡必須是香港設計、香港印刷,嚴格來說是香港製造;第二種是香港人使用過的,例如是移民的人寄回給香港親友的卡,所以不少聖誕卡內都寫了字。」隨便打開一張紙質發𤏸的卡,藍色原子筆迹圖文並茂,在「祝您聖誕快樂」、「新年進步」之外,還有外人摸不着頭腦的千奇百怪留言,但字裏行間還是能想像寫卡人及收卡人的喜悅——至少比起千篇一律的WhatsApp轉發訊息來得觸動人心。對於越來越少人寫聖誕卡,Joel認為是大家都忽略了過程,「享受一張卡,其實從打開信封一刻起已經開始,猜猜寄件人是誰、閱讀內容、看到署名,再貼在窗旁或用衣夾夾起,全部都是一個過程,聖誕卡的價值就在這裏。」是老套,是守舊,但說到底,聖誕卡的功能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Joel堅持:「聖誕卡由被設計開始,已經是一個human touch,到貼郵票、入信封、投入信箱,這個也跟虛擬世界完全不一樣。」



1. 70年代後期的真相聖誕卡,不過未能普及。
2. 80年代進入電子世界,電子音樂聖誕卡出現。
3. 90年代聖誕卡風格越見浮誇,大玩Pop up立體。
4. 之後興起卡通人物主題聖誕卡,哈姆太郎賀聖誕!
5. 日治時期入口自日本的聖誕卡。
6. 60年代尾興迷幻色彩,螢光色是指標。
7. 著名畫師Norman Rockwell的插畫當時也被做成聖誕卡。
8. 60年代出現假3D,模擬真實又帶虛幻。9. 60年代用明星相出聖誕卡,蕭芳芳真人部份像真,背景則很假。


■Joel特別喜歡50、60及70年代初的聖誕卡,「因為當時的插畫風格最靚。」

香港人欠浪漫

Joel認為香港人就是少了這樣一份浪漫,「歐洲人尚保留寫聖誕卡的傳統,日本人也有寄卡,去買東西時會有人提你要不要寫張卡,商業得來還保留了人性這回事。但香港哪有超市會這樣呢?從節日中種種可看到,這個城市少了優質生活,少了浪漫。」目前,找一張心水靚卡也是件難事,「以前買聖誕卡很容易,跑進文具店可以逛上半小時選卡,但現在賣聖誕卡的地方不多,選擇也越來越少。」假如閣下今年還收到手寫聖誕卡,請珍而重之,因為今時今日寄聖誕卡,不論是郵資還是心力,成本絕對比昔日更貴。


■50年代影樓製作的相片聖誕卡,在香港相當罕見。


■50年代的繪畫聖誕卡,還可以看到天星碼頭及鐘樓。


■荔園聖誕卡,往事只能回味。


■50年代早期印刷技術未到家,聖誕卡講究手工精製。


■燙金技術出現前,閃爍效果是用白膠漿加閃粉,手作味濃。


■Joel表示,閃燈聖誕卡是受當時Disco文化影響的產物。


蘋果日報- 新式輕食:泡菜牛肉炒飯飯糰(소고기김치볶금주먹밥)



新式輕食:泡菜牛肉炒飯飯糰(소고기김치볶금주먹밥)


之前有報道指韓國年輕人對酸辣泡菜漸失去興趣,朴老師指,為吸引新一代,並將泡菜推向高檔路線,應以它烹調更多較受年輕人歡迎的食品,例如把它加到薄餅、意粉或飯糰當中。這次除食譜內的食材,大家還可加入煙鴨胸、芝士等西式食材,發揮泡菜的百搭能力!朴老師做炒飯的貼士是全程用大火炒,這樣蔬菜才夠乾身不會出水,而且泡菜一定要後下,因為只有吸收了肉的油份,再炒得夠透,泡菜才能炒出香味。

材料:(4人份)

白飯1碗、紅蘿蔔/翠玉瓜/牛肉(切碎)各100克、泡菜150克、芝麻1湯匙、麻油1茶匙、油/鹽/紫菜各適量

做法:

1.熱油鑊,大火下紅蘿蔔炒30秒,加翠玉瓜和少許鹽拌炒;加半茶匙麻油,下牛肉炒至半熟。

2.泡菜切碎,加入蔬菜和牛肉當中快拌炒2分鐘。

3.加餘下麻油,下白飯炒5分鐘至炒香,加芝麻拌勻,盛起放涼。

4.戴上手套,把炒飯握成球狀,紫菜切碎撒在飯糰面即成。





蘋果日報- 傳統貴食:生菜包肉(보쌈)



傳統貴食:生菜包肉(보쌈)


這道是韓國古代宮廷菜式,後來才普及成為家常菜,朴老師說韓國人做越冬泡菜那天,每戶都會在家中煮好五花肉,伴新鮮做好的泡菜吃!白泡菜是只用鹽脫水的大白菜,因沒加辣椒粉所以是白色,味道也不帶辛辣;而新鮮做好的泡菜未經發酵,不帶酸味,可加入生栗子、松子和芝麻等當沙律吃;另黃芽白取中心細小和柔軟部份洗淨瀝乾,不做脫水步驟,只加蔬菜辣醬拌醃,也是韓國常吃的沙律前菜。


示範:朴順玉
來港二十多年的朴順玉是韓食私房菜店主兼烹飪導師,今次為我們示範傳統貴食及新式輕食兩款泡菜菜式。

材料:(4人份)
五花腩豬肉1公斤、生菜適量、蝦仔醬3湯匙

煮肉湯底:月季葉3片、丁香半茶匙、黑胡椒粒1湯匙、乾辣椒3隻、洋葱(開四)1個、蒜3瓣、薑100克、麵豉醬半湯匙、豉油1茶匙、水800毫升

鮮蠔蘿蔔生泡菜:蘿蔔(中段)500克、鹽半茶匙、辣椒粉/芝麻/刺身級蠔仔/松子各1湯匙、蒜(切碎)2瓣、栗子(切碎)3粒、魚露半湯匙、黃糖1茶匙、芹菜段5條、葱段3條

白泡菜:大白菜1/4棵、鹽1茶匙、水1湯匙

做法:

1.大鍋內注水,加入所有湯底材料大火煲滾,煮5分鐘,加入五花腩轉中火煮35分鐘,熄火,讓五花腩繼續浸泡於湯中。

2.蘿蔔生泡菜:蘿蔔切條加鹽拌勻醃30分鐘至排出水份及變軟身,便可榨乾水,加辣椒粉拌勻;再加蒜、栗子、芝麻、魚露和黃糖拌好,最後加芹菜、葱、松子和蠔仔輕力拌勻即成。

3.白泡菜:大白菜放盤中,在每片葉間擦上鹽,平均地撒上水,醃1小時,以食水沖洗大白菜,瀝乾水切去頭部便可上碟。

4.五花腩切片,伴以鮮蠔蘿蔔生泡菜、白泡菜和蝦仔醬,以生菜包着食用。


蘋果日報- 自製辛奇(김치)



自製辛奇(김치)


韓國人做泡菜,每家每戶都有不同食譜不同味道,來港4年的Binna來自南部釜山,是盛產海鮮的地方,所以對比北方地區如首爾等用已發酵的蝦露和魚露來醃製,她家鄉的地道泡菜會加入海帶、蠔仔或小蝦等新鮮海鮮,令泡菜味道更豐富多變。


香港的黃芽白較韓國大白菜甜,Binna建議用帶酸味的蘋果代替雪梨,做出來的泡菜就不會過甜。用的黃芽白體積越小,用鹽脫水的過程越短,所以每30分鐘都要看一看菜的變化,屈曲菜莖部時只變彎而不會折斷,即代表脫水完成;心急一族撒水時可改用暖水,菜會更快變軟身!Binna說把蔬菜打成醬時可能因水份不夠而較難攪拌,但她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加水,因加水後醬料會變得很稀,難以沾在菜葉上,味道不好也影響發酵,反而把蔬菜切更小粒,耐心打拌,或以湯匙幫忙翻動蔬菜便可做出理想效果。


示範:Binna

材料:


黃芽白700克、鹽60克、水240毫升、洋葱/蘿蔔各半個、蒜頭5瓣、薑30克、辣椒粉125克、魚露60毫升、葱8條、蘋果1/4個、芝麻適量


做法:


1.黃芽白開半放盤中,在每片葉間擦上鹽,再平均地撒上水醃2小時,其間每30分鐘拌翻黃芽白,讓菜葉均勻浸泡鹽水。

2.洋葱、蒜頭、薑和蘋果切小粒,放攪拌器打成醬,加辣椒粉和魚露拌勻調味。

3.蘿蔔切條、葱切段加入醬料當中拌勻,把醬料塗在每片已脫水的黃芽白菜葉中,捲好放入密封盒內,撒點芝麻後封好。醃好的泡菜放在冬天室溫10-15℃環境發酵1-2天,看見有氣泡浮上泡菜表面,便可存放到雪櫃隨時食用。


1


2


3


蘋果日報- 快樂自煮:升呢非物質遺產 泡菜易名辛奇



快樂自煮:升呢非物質遺產 泡菜易名辛奇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剛剛通過決議,將南韓越冬泡菜文化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南韓政府也在較早前在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登記了「辛奇」這商標,並於11月22日正式宣佈作為南韓泡菜的正式中文名;動作多多,無非決心把「辛奇」轉型成高級產物,我們就看看它的「升呢」潛力吧!

記者:容慧心

攝影:伍慶泉、陳永威

換名推上高檔路線
上回漢城變首爾,大家還是由不適應到現在差點忘記漢城這舊名字。這次泡菜變「辛奇」,大家又會花多久去接受?為了要從其他醃製蔬菜中區分出來,並推上高檔路線,韓國當局的確下過不少苦功替泡菜改個新名字:由2012年11月開始,泡菜輸出業便開始為命名事宜開會商討,並於中國八大地區對泡菜消費者和報道媒體進行調查,再經語言學教授和巿場推廣專家等的幫助,至2013年4月,終於從最初的數千個名稱當中,挑選出「辛奇」這名字。「辛」代表泡菜的微辣刺激味道,「奇」則代表奇妙和驚奇之意,而合起來也取了「新奇」的諧音,表示泡菜是一種外來的新奇味道食品。


舊名:韓國泡菜
新名:辛奇,「辛」微辣刺激;「奇」奇妙


■泡菜種類超過200種,蔬菜、肉類或魚都可拿來醃。

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食品出口小組出口發展部助理經理Yeon Mina表示,就去年10月和今年10月比較,泡菜單是出口香港的數量便增加了40萬美元的收入,可見泡菜在港的受歡迎程度有增無減,所以新名字推出,也不擔心會影響銷情,「明白大家一時間很難適應『辛奇』這個新名字,但就像曲奇原本叫餅乾、奇異果本來叫獼猴桃一樣,兩個實例都是要把食品從原有品種中分別過來,以其特色和原來發音作出更名,Kimchi的原名和英文名不變,相信漢語社會很快便能接受過來。」


Yeon Mina

左鄰右里一齊泡
越冬泡菜(김장)的文化源於南韓冬天難以吃到新鮮蔬菜,於是在入冬前會大量製作能供應全年食用的泡菜。醃製泡菜當天,左鄰右里會聚在一起做泡菜,成為韓國年度盛事。


■現代人少了在家做越冬泡菜,但仍會在11-12月舉行大型泡菜製作活動,甚至成了旅遊節目!


■傳統泡菜醃好會放進瓦缸裏,現在則用泡菜雪櫃製作。


■韓國每家泡菜味道有不同,他們會交換自家泡菜分享!

泡菜經典食品


泡菜煎餅(김치전) 傳統泡菜菜式,這是加入高檔食材的鮑魚泡菜煎餅。


泡菜辣湯(김치찌개) 簡單易做,香濃又暖胃,是極受韓國人歡迎的傳統菜式。


蘋果日報- 超級風暴橫掃北歐7死 英緊急疏散1.5萬人



超級風暴橫掃北歐7死 英緊急疏散1.5萬人

風力直逼颶風的風暴「克薩韋爾」(Xaver)橫掃北歐,造成至少七人死亡,海陸空交通幾陷癱瘓。北歐各國嚴陣以待,英國氣象部門警告今次風暴或為東岸帶來逾60年來最嚴重的風暴潮。

「克薩韋爾」來勢洶洶,位於英國北部的蘇格蘭首當其衝,錄得的最高風速達時速228公里,所有鐵路服務前天(周四)一度暫停,氣象部門又向北海沿岸低窪地區發出41個嚴重水浸警告,緊急疏散約1.5萬居民戒備。另外,強風重創電力網,當地多達10萬戶停電。


首相卡梅倫召開至少兩次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以防1953年風暴潮造成2,000人死亡的慘劇重演。


■在強風下,英格蘭東部岸邊有房屋被吹毀塌下。路透社

交通癱瘓 數百航班取消
除了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已提升防洪戒備,北歐數以百計航班取消,鐵路及小輪服務幾乎全部暫停,連接瑞典和丹麥的大橋也要封閉,不少學校停課。


風暴至今造成七人死亡,英國有兩人分別撞車和被倒塌的大樹擊中死亡,丹麥一名72歲婦人的汽車被強風吹翻傷重不治,波蘭就有三人被大樹壓死,另外瑞典亦有一死兩失蹤。


法新社


■威爾斯里爾市在暴雨下頓成澤國,民眾坐橡皮艇疏散。路透社


蘋果日報- 不言則不喻、心中有數 - 梁文道



萬眾期待的政改諮詢文件終於出籠,守在電視旁邊,看完整場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上那乏善可陳的答問,只有一個詞能夠打醒我的精神,那就是「不言而喻」這四個字了。
人家問她整份文件為甚麼沒有提到「愛國愛港」,她的回答是《基本法》早已列明特首的憲制責任,其中明確指出了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不言而喻」,毋須多談。這個答案難道不是奇怪得很嗎?全香港人都曉得,擾攘多時的政改爭論的主要節點就在於要不要為特首選舉設限,說穿了就是如何防止中央不願意看到的人馬上任,以及種種為了達到這個結果的手段究竟合不合理等問題。而一直以來,官方和保守派在談這些問題的時候,最喜歡的講法就是,那個人必須「愛國愛港」,並且還在這個講法上作了不少文章。為甚麼到了如此關鍵的文件裏頭,「愛國愛港」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呢?難道它忽然變得不再重要了嗎?
圍繞着「愛國愛港」的爭論之所以予人有理說不清,越講越糊塗的感覺,並不在於港人不認同愛國愛港的大道理,更不在於許多港人真想找出一個既不愛國還不愛港的特首。真正的麻煩是它難以定義,更難成為一套在程序上合理的標準。着重程序,有理要說得清,卻是大部份香港人長年信守的公共價值。在我們看,你要是想找一個愛國愛港的特首,你當然要說清楚它指的到底是甚麼,更要為它設計一套可以將它公正而合理地體現出來的程序。簡單地講,我們的習慣是但凡涉及制度的事情,都要唔該你講清楚。
如今不談「愛國愛港」,最富善意的理解是林鄭月娥終於守住了香港的價值,也守住了香港公務系統的行事文件,避開了說不清道不明的玄虛概念,擋掉了無法規劃成合理公平的程序的要求。然而,她並沒有這麼表示。她只留下一句「不言而喻」。
(不言而喻之一) 

心中有數 - 梁文道

在香港聽到一個本地公務員體系培養出來的高官說出「不言而喻」這四個字,之所以叫人格外不適,是因為它讓我想起了大陸的政治文化,一種大部份香港人都很陌生的文化。

自從我對現代中國政治裏頭的語言表達開始感到興趣以來,其中一組相互關聯的詞彙就叫我覺得特別着迷。因為這組詞彙好像說了很多事情,其實卻什麼也沒說。不只沒說什麼,它們甚至被設定為就是某些不能說得清楚的事情的代替。換句話講,這組詞彙全是暗示。至於它們暗示什麼,則要靠聽者或讀者去心領神會了。

例如「別有用心」,最常用來批評所謂的「敵對勢力」或者「一小撮壞份子」。無論是日本極右翼,或者香港的民主派,官方媒體或者保守派都曾大量使用「別有用心」去形容他們的作為。那個「用心」指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用心呢?說的人就很少去試着澄清了。

如果堅持追問,說不定會問出另一個常常也被拿來替換「別有用心」的詞語:「不可告人」。比方說,「他們懷着不可告人的企圖」。有什麼企圖低賤卑鄙得那麼不可告人?懷抱着這種企圖的人自有充足理由不去告人,但批評這些人的發言者總能把它揭露出來了吧。不,通常指責他人企圖和用心「不可告人」者,也會很配合地「不可告人」;不管你怎麼問,他就是不願直言。有時候,他會告訴大家:「什麼樣的企圖,就用不着我多說了吧。大家心中有數」。

又有一種情況,發言者會直白地揭批那些很險惡的用心,很不可告人的企圖,偏就拒絕坦白到底他罵的是誰。要是查詢那些人這麼可惡,他很可能就會說「大家心中有數」,或者任何意思相同的表述。還有些時候,覺得自己正在被他攻擊的人心生不忿,但又因為他沒說明罵的就是自己,所以欲辯無從;故此逼他講清楚到底是誰的用心企圖有問題。他會淡然一笑。高高在上但又帶着「別有用心」的神色回答:「不用急着對號入座,反正大家心中有數。你如此緊張,難道你心中有鬼?」

(不言而喻之二)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王岐山愛看美政爭劇 煮飯宴客



王岐山愛看美政爭劇 煮飯宴客


■王岐山

作為周永康案等中共反腐大案的幕後推手,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原來最愛看美國政治鬥爭劇!內媒揭秘王近年為避免閒話,竟然不敢在外宴請賓客,只好邀請好友到家中做客、自己開伙煮飯!

自比清朝名相 泥淖殺出血路
過往一年中紀委「老虎」「蒼蠅」一起打,上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更全面擴權,王岐山儼如僅次於習近平的二號人物,不過也因此得罪不少官員。《鳳凰周刊》就披露王去年上任之時就已經決定放手一幹:他告訴心腹自己只會擔任一屆中紀委書記,因此將會以「倒計時」的心態打擊腐敗。王岐山現年65歲,2017年十九大時應會退休。

王岐山近期向下屬推薦今年火爆異常的美國政治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該劇描繪了一個冷血無情的美國國會議員及其妻子,在華盛頓玩弄權勢的故事。據悉王主要是看中劇中「黨鞭」的角色,認為他能有效監管黨內紀律。另外,他又再次提到歷史小說《大清相國》,此書講述清朝名相陳廷敬在官場出淤泥而不染、隱忍狠毒的生平往事,看來王頗以陳自許,試圖在中共泥淖中殺出血路。


《鳳凰周刊》


圖放炸彈打毒針 周永康殺習失敗



圖放炸彈打毒針 周永康殺習失敗

中共前政治局常委、政法委前書記周永康被軟禁一事,中共官方尚未公開承認,但海外媒體透露更多案件詳情。其中曝光周至少兩次試圖暗殺習近平,但最終無法自保。


今年8月,中共高層在北戴河會議上一致決定對周永康本人展開調查,周曾經的幕後靠山江澤民也表態支持調查周,並且對周提出強烈抨擊。而據博訊網引述「接近中南海」的消息,周認為末日來臨,於是孤注一擲、策劃暗殺。第一次是在會議室中放置定時炸彈,另一次是趁習近平在北京301醫院做體檢時打毒針。消息人士透露,這些暗殺都是由其助理和警衞譚紅實施,譚據悉也在12月1日被中央帶走。

其實早在周的盟友、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被撤職調查後,北京已盛傳周曾策劃政變;但此次所流傳的兩次暗殺卻是首次披露。而且在今年10月,周還曾公開露面,參加其母校中國石油大學的校慶。

此外,周永康長期執掌政法系統,有內地網民不滿中共對他的指控集中在經濟和謀殺罪上,認為周永康在任期內,對維權人士、異見人士的恐怖打壓與維穩才更為影響惡劣。

博訊網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