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

物流“学霸”亚马逊

物流"学霸"亚马逊
   作者 王莹莹
 2014-09-02

凌晨0点25分,一辆货车从北京市通州区兴光二街准时驶出,目的地是内蒙古呼和浩特。1小时前,发往秦皇岛的货车刚刚开走。

在发货区,整齐地列着一排小型电子屏幕,黑底红字,清晰地标出发车时间,天津南开19:15;北京国贸13:00……

门外,货车们则准时待命。货车的"腹地"并非某个长途货运站,而是亚马逊位于北京通州的"运营中心",代号PEK3。

从1998年开始,亚马逊CEO贝佐斯就致力于设计"一个能应以万变"的物流系统。如今,亚马逊在全球共打造了112个标准化的运营中心,中国区13个,用以满足全球消费者们鼠标下的购物意愿。

3.75cm高跟鞋,请止步

"安静有序"是PEK3留给人的直观感受。在这片面积4万平方米,足足有五个足球场大的空间里,存放着超过100个品类、多达500万件商品,它们被摆放在一排排高矮不同、深度各异的货架上。

亚马逊更喜欢用运营中心(Fulfillment Center),即"满足用户的中心",来称呼这个装满各式商品的超级大仓库。"实际上,它跟我们讲的仓库概念并不完全一样,从进货到出货,中间一个又一个环节更像是管理。"亚马逊全球副总裁薛小林告诉记者。

电商公司的"现实世界"包括仓储及其配送体系。"一个电商虚拟世界做得再好,如果没有与之相配的现实世界,最后的客户体验就会达不到要求。"

在亚马逊的"现实世界",每一个货架都"独一无二",它们有自己的编号,每一个存储单元都贴着属于自己的编码。亚马逊会根据商品大小去设计、优化货架的层高和深度。货架与视线平行的那一层最窄,这样员工上货时就会把较小的商品放在里面,拣货时若是找大件商品就会自动往下看。

在三层阁楼货架区,黄色铁质楼梯和滚轴式传送带连接上下楼层。蓝色的货架上留有开放空间,在食品存储区,货架顶端也被"增高",整齐地摆放着空箱子,这些货位可以增加储存空间,是长尾商品的栖身之处。非阁楼货架区则以大件商品或整件为主,地上用明亮的黄色标识线划分具体位置,箱子上有"二人合抬"的提示语。

外企特有的严谨也随处可见。员工进出运营中心都要通过安检门,露脚趾、脚面或脚跟的鞋子以及超过3.75cm的高跟鞋在运营中心内都被禁止;过肥的裤子、裙子在这里也不能出现,地面的5S标识线也被严格运用……

洗发水旁放色拉油?我们没搞错

若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货架上商品摆放有点"随意"——洗发水旁摆着几桶色拉油,笔记本和毛绒玩具熊大、熊二挤在同一个存储单元,空隙里还塞着盒装的女式内裤。

就连图书也不是按照我们熟悉的文学、历史、管理等分类方式摆放,考研试卷旁放着作家桐华的爱情小说《大漠谣》以及《中华名人传》。上货的员工看起来也很"随意",他们推着一车各式各样的商品走近货架,见到空隙就塞了进去。

在多数电商的仓储中心,商品都按照图书音像、百货和大家电的分类存储。一向"严谨"的亚马逊难道犯错了?

原来,这是亚马逊独特的随机摆放制度——所有货物都按照节省空间的原则随机摆放,同类商品有可能分散在不同的货架上。随机摆放也有它的道理,"客户买东西时就有一定的随机性,他要买袜子、铅笔、书本,最后可能还会捎上瓶酱油。客户越多,随机性就越大。"薛小林说,"我们的随机摆放其实也是对现实购买的一种对应。"

随机摆放并不是说随意摆放,"我们还有一些基本规则,比如说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每一个货位的种类不能超过10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宋立元告诉记者。

当然,随机摆放能做到随机而不随意,依赖的是亚马逊强大的数据系统和Cubi立体测量仪。Cubi像一个黑色的小怪兽——底盘是一个称重的电子秤,上面伸出三条像手臂一样的卡尺,分别测量长、宽、高。每件新商品第一次进门前,都要通过Cubi"验明正身"留下各种物理参数,这些参数像身份铭牌一样会一直跟着它们,直到被买家购买出库。

数据系统清楚地记录着货架利用率,哪里还有多余空间,结合商品的物理参数为员工自动推荐上货区域。此外,系统还会根据购买历史或单品页面点击率,决定商品的摆放区域。亚马逊通州运营中心专门有一个畅销商品存储区,这里离出货区最近,以便畅销商品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用户手中。那些很久都没有被浏览过的长尾商品,则会被放置在离出货区最远以及货架的最高处。此时,系统的逻辑是牺牲效率,争取更多的存储空间。

掉落的东西,要专人捡

在数据系统的指令下,即便新手也能快速完成上货——他们无需熟记仓库的整体布局,或者某些特殊商品的存放位置,甚至不必判断货物是什么。只需用扫瞄枪扫描商品条形码,再扫描存储单元的唯一编码,就可以随手将商品摆放在合适的货架储物格内。

拣货时,系统会自动规划出最优方案——尽量减少走动路径,增加拣货数量,最后还要提高货位利用率。从经济生产角度讲,在拣货的过程中,除了拣货这个动作外,走动不生产价值;一次拣20件商品比一次拣两件商品效率高;如果货位只剩最后一件商品,系统就可能会判断优先拣这个货架,以释放存储空间。每拣完并扫描一件货品后,扫描枪还会告诉拣货员下一个要去的货架。

要知道,在这座庞大的迷宫,沿着各分仓走一圈,要花费近一个小时。如果穿小路——在你到达终点之前估计已经迷路了。

每隔几个货架,除了垃圾筒外,都放置着一个"掉落筐"。平时被员工不小心碰到地上的商品不能随便捡起来归位,因为每件商品的位置都和货位编码相对应,被系统记录在案。若是随意归位,会出现系统找不到的情况。

在这种看似"随意"的摆放原则下,亚马逊处理每张订单的平均时间比原先省3分钟,这意味着,效率至少提高了3-4倍。

在包装环节,物理参数还会再次发挥作用。包装员在扫描客户购买的商品后,电脑屏幕上会自动显示BOX5,或者其他型号的包装箱以及塑料袋。"系统推荐的是最小可能装下商品的箱子,此外,液体商品系统绝对不会推荐用塑料包装。"宋立元介绍说。

数据系统PK美国暴风雪

事实上,数据系统就像"中枢神经"贯穿亚马逊的所有环节。

亚马逊每天的点击量、成交量、页面停留时间都会形成报告。"潜在客户的数量决定所有逻辑。"宋立元告诉记者。系统会计算出建议采购量,从哪一个供应商购买,什么时间去买,才能以最短的距离送到客户手中。达成采购协议后,亚马逊还会与供应商进行系统对接,以库存为例,当库存下降到警戒线后,系统会自动下单要求供应商补货。

这个数据系统让供应商们也赞叹不已。"亚马逊能预测到某个产品在一个月内的具体销量,比如在北京会卖7个,深圳卖10个,湖南卖6个……你只需要备货送过去,其他的你不用管。"亚马逊的供应商张扬说。

在收货区,系统也会自动优化,有些客户需求量较大的商品,可先安排上货;一些长尾商品可以在产能空当期安排上货,这样可以让人员安排更有效率。就连订单打印也有一套系统逻辑。"打印订单时,并非先进先出,系统会考虑这张订单何时发货,批次大小,拣货路径等所有条件,当综合条件达到最优时,单子就会自动打印出来。"宋立元介绍说。如果呼和浩特的用户和北京用户同时下单,北京用户的订单会优先打印。因为发往北京用户的车辆批次,在发往呼和浩特的货车之前。但所有系统逻辑的前提是最好地满足客户承诺,"打破一个客户承诺,就有可能流失一位客户"。

亚马逊的数据系统还能充当不同运营中心之间的调节员。2014年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肆虐美国,22个州上亿人口受到波及。被困在家中的人们开始大规模上网购买生活用品和御寒物资。

几乎所有的道路都已经封闭,但亚马逊还是及时地把数十万件商品送到人们手中。"暴风雪先到东岸,我们的大数据系统会自动调整,从西边的运营中心配送发货,暴风雪往西挪,系统会继续调整。"亚马逊全球副总裁薛小林告诉记者,"后来,全美所有订单都集中到凤凰城和加利福尼亚的运营中心,但我们临时调整人员安排,还是照常完成订单。"

据报道,2013年底,亚马逊还获得一项名为"预测式发货"的新专利。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订单、商品搜索记录、愿望清单、购物车、用户鼠标在某件商品上悬停的时间等,在用户还没有下单购物前,亚马逊就有能力提前将包裹发送到转运中心。

销售高峰期,系统帮员工找车位

在亚马逊,似乎最忙的一直不是人,而是"数据系统"。

"亚马逊有一个系统,能够预测每天的订单量,你可以据此比较每个库房,每一个时段的产能。如果最大产量比订单数少很多,就可能会有风险。" 宋立元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这个系统制定各种计划。"

在促销日或者圣诞节来临时,系统提前两个月就做出完整计划,包括设备产能、配送产能以及招聘计划。"系统会告诉我,需要招多少人,甚至优化到什么时候招聘。"宋立元说,"人员是最大的变动成本,太早招浪费,太晚招没经过培训则需要招更多的人。"

除了这些会影响产能的重要因素,系统还会将很多意外因素考虑在内。亚马逊美国运营中心的系统会计算有多少员工开车上班,现有多少停车位,是否需要租赁一块空地充当临时停车场。因为在订单高峰期,相应的工作人员会比平时多两三倍,如果大家因为找车位迟到,就会影响到产能。同理,中国的运营中心则需要考虑到班车数量。

不过,系统最终需要人去做,系统逻辑也需要人持续纠错、改善。拣货员发现自己先走到A区,下一站走到B区,随后又要返回A区拿货,他就会向上级报告这个系统设计有问题。"犯错是难免的,我们有很好的纠错机制,所以系统会运作得很好。"宋立元说。亚马逊就像一个"学霸",它的另一个原则是持续改善,每年都会有更好的系统来支持工作。

"即将破产",也要"打地基"

不过,亚马逊在初创时可没有现在的高科技——为了在仓库里找到一件被放错的货物,员工不得不去附近的沃尔玛买了几架望远镜,以便在货架上搜寻。

亚马逊的元老们大多都对1998年的那个圣诞节记忆犹新。他们启动了"拯救圣诞老人"计划——分拣机器超负荷运转,员工通宵加班,甚至还动用了亲友前来帮忙。

那个圣诞节过后,贝佐斯发誓亚马逊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他下决心要建立一个物流系统,"要比现在的仓库大10倍,而且,必须是一个能应万变的东西"。

然而,在仓储和物流上的持续重金投入,一度令亚马逊陷入长期亏损,华尔街甚至警告投资者这家公司"即将破产",但贝佐斯坚持认为,亚马逊是在"打好地基"。

直到今天,亚马逊还在继续打深地基。在中国亚马逊第一个引入自建物流概念——尽管市场份额位列第五,但亚马逊中国的仓库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中国区13个运营中心多数是近四五年建立。

在吞噬各大电商毛利润的最大因素——物流执行成本(包括运输、订单处理、仓储、收发货等费用)上,亚马逊全球已将这一数字降低了一半多。

如今,还有超过200万的第三方卖家使用亚马逊的仓储和物流服务。"我们有个笑话——亚马逊把我们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速度,比我亲自跑到仓库拿货还快。"美国一家鸡尾酒配料销售公司的管理者说,"我们的产品在出货前要9个人经手,而通过亚马逊配送连1个人都不用,成本能降低到八分之一。"

亚马逊物流服务副总裁汤姆·泰勒曾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一家零售商大谈如何削减物流成本,"当时我就想,总有一天这些零售商会意识到,'这种工作应当外包给亚马逊。'"

一直以来,亚马逊都将自己定义成以高新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喧嚣、热闹的电商江湖,各路大侠自有绝招。真正高手间的对决,比拼的是内力。细看亚马逊发展史上的数次业务转型,离当初的卖书已越走越远,却缔造了一个亚马逊神话。神话背后,爱打"地基"的贝佐斯显然更擅长内功上的对决。



�果日�- 世上本�有假……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世上本沒有假…… - 高慧然


世上本沒有假…… - 高慧然

蔣氏元秋有重大發現:世界之大,只有香港人要求「真普選」。因為當她在網絡搜索「真普選」三個字,她發現其他地方是沒有「真普選」一說的,普選就是普選,哪有真假之分?


我沒弄明白元秋的話中玄機,不知道她的真正意思是不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香港人之外的其他人,並不介意普選真假,他們樂於接受假普選。所以,香港人要「真普選」,實屬大想頭。


當然,也可能蔣元秋另有所指,她真正的身份是無間道,她說只有香港人要求「真普選」,等於是公告天下,其他地方的普選都是真普選,只有香港人被要求接受假普選,所以香港人才高呼我要「真普選」。


蔣元秋含着銀匙出世,用慣真的名牌手袋而非山寨版,進出真的Starbucks而非Starfucks……相信一切真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不容置疑。所以,她對香港人開口要「真普選」大惑不解。


世上本沒有假,可是,假的東西多了,人們自然引以為戒,只要真,不要假。在頭髮豉油出現前,我們懷疑過生抽的真假嗎?在大頭奶粉出現前,我們懷疑過奶粉的真假嗎?在地溝油出現前,我們還懷疑過食用油的真假嗎?同理,在假普選出現前,我們懷疑過普選的真假嗎?



HH

�果日�- 排座的�� - 陶�

蘋果日報- 排座的禮數 - 陶傑

排座的禮數 - 陶傑

中國官方突然抨擊香港四大億萬富豪,罵他們沒有發表「反佔中」言論。


一個自稱「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德自信」的強國,有此洩憤,不知何故,又一次暴露了真性情。


前特首董建華「率領」的「富豪訪京團」,會見中國的習總,先露了底。


中國聲稱尊崇孔子,但是富豪訪京團見習總,那個排座次的格式,已經違背了孔子講的禮數。


李嘉誠八十六歲,郭鶴年九十一,不論年齡、財產、歷史地位,李郭皆在董建華之上──李嘉誠的國際地位,加上是包玉剛、董浩雲、邵逸夫那一輩的富豪,而郭鶴年在五十年代初與周恩來搭上線,在韓戰美國禁運的時代,將糖銷售大陸,而成為所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之際,習近平才剛出生。


李嘉誠和郭鶴年,來到北京,即使由小一輩的董建華「率領」,座位的安排,應該是習近平居中坐(暫且當習近平是皇帝),李嘉誠、郭鶴年緊坐左右,然後李兆基吳光正再坐外左右。習總不需要翻譯,所以董建華不必硬擠在習近平隔鄰,論輩份和主客之序,應該像周恩來陪同毛澤東見尼克遜基辛格一樣,坐一邊。


董伯夾在習總和李嘉誠中間,而且董的椅子,離習總近些,離李嘉誠遠一點,已是僭越──不錯,閣下是「政協副主席」,即「國家領導人」,座椅該靠近習總幾寸,但誰都知道,你這個副主席,是個花瓶,沒有權的。


在「論語」裏,有一段「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孔子看見一個兒童來傳話。有人問孔子:「這個孩子來見你,你看他有出息嗎?」孔子說:「我看見這個兒童,坐在成人的座位上,又見他與長輩,竟然並肩而行,這個小兒不是求上進的人,只是個急於求成的毛躁鬼。」


這就是中國儒家的禮數了。董伯剛上台,不是講過要「儒家治港」嗎?不過現在中國官方又重提「階級鬥爭」了。要鬥爭富豪,董伯可能也很難為。


尊崇孔子,不是靠兩片嘴皮說說的,今日的中國人,活不出孔子的道德,貪財、腐朽、狂妄,在世界上,露了真餡。


難怪美國加拿大將中國出錢附設在本國大學的「孔子學院」一家家下令關閉,可見西方白人,雖然善良寬容,卻不是傻瓜呢。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