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编辑]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英文版:MAO:The Unknown Story)是张戎及其丈夫乔·哈利戴合著的一本毛泽东传记,耗时约10年完成。全书五十八章,中文版700页,资料来源占82页。张戎夫妇为完成此书,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包括六名总统、六名总理、四名外交部长、十三名前各国共产党领袖。这些人物中,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总统福特、英国前首相希思达赖喇嘛斯大林赫鲁晓夫的翻译、张学良蒋经国陈立夫等。访问毛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达十八人以上。毛的主要同事和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也几乎都访问过。同时,深入俄罗斯阿尔巴尼亚东德美国英国梵蒂冈等二十八个档案馆,取得许多闻所未闻的史料。

版本

本书中文版原本计划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发行,但书中指称中华民国国军将军胡宗南"有可能是红色代理人",引起胡家亲人不满,胡为真向该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施压,导致该公司最后放弃出版。几经波折之下,最后由香港开放出版社印行。 张戎说,该书"是一个认识毛泽东的新的视野","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了解毛泽东","书中没有作者的主观评语,没有用字眼去批判毛泽东","只是用事实说话,由读者自己去感觉毛泽东值不值得批评或夸奖"。

为了撰写这本书,张戎跑遍全世界的图书馆,比如东柏林前苏联阿尔巴尼亚等国档案馆。她采访了毛泽东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如孟锦云师哲章含之张玉凤等,以及早年的罗章龙易礼容曾志李淑一萧克等,共过事的王光美李立三夫人、林彪女儿、博古女儿、王明儿子、邓小平继母等,还有台湾张学良陈立夫蒋纬国等,有的不止一次

香港《开放》月刊总编辑金钟声称,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还很多,未来会一部一部问世。"毛逝世三十年来,第一个十年有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第二个十年有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第三个十年就是张戎夫妇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

  • 毛泽东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经收取来自苏联提供的"职业革命家津贴",并十分感叹其改善物资生活之大用。在江西崛起时,毛曾纵容李韶九等人,假借肃清内部奸细名义,以酷刑残害异己,株连成千上万无辜。
  • 延安整风运动起点被张戎追溯到江西时期打AB团运动和富田事变
  • 红军强渡大渡河故事是伪造的。由于红军前锋已偷渡过大渡河,并迂回歼灭了守桥川军,故红军只是从铺设好木板铁锁桥上走了过去。多年后飞夺泸定桥故事被外国人问及,邓小平予以否认,称那么说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在军阀割据形势下,蒋介石把红军赶入贵州,他才能以剿匪名义把中央军进驻,红军只是一个棋子。
  • 西安事变内幕:证实张学良当时不是为逼蒋抗日,而是要取代蒋介石。
  • 毛泽东在蒋中正阵营里安置了四个红色代理人──邵力子张治中卫立煌,以及胡宗南;这四个人皆有扭转乾坤之功,毛泽东全靠他们里应外合,赢得内战胜利。
  • 毛泽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同时签订了承认东北和新疆是苏联势力范围秘密协议。
  • 原子弹之谜:毛泽东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是他造了原子弹,甚至是"一箭三星",使中国成了军事强国。但该书里用了大量史料来证明,中国造不了原子弹;那个造原子弹基地,只是苏联专家们设在中国第二个工厂而已。
  • 饿死人民换原子弹:中国工业化其实是军事化,那援外156个项目都是搞军事。如果中国不出口农产品来换取军事化技术,哪一个人也不会饿死。张戎指出,毛泽东为了造原子弹死的人,已超过在日本爆炸两颗原子弹炸死人数一百倍。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第19章提到,中日全面战争,苏联外交部李维诺夫即对法国副总理莱昂·布鲁姆说,他和苏联"都对日本向中国开战感到开心极了,苏联希望中日战争打得越久越好。"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第28章提到,美国最初对中国内战持秉承"先欧后亚"中立政策,冻结对内战双方武器供应。至1948年,后方对国府给予军事和财政支持(相当一部分并未就位)。莫斯科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武器,则包括缴自日本九百架飞机、七百辆坦克、三千七百多门各种大炮、将近一万二千挺机关枪、一支具规模的松花江小舰队、无数步枪、高射机枪、装甲车朝鲜是战时日本重要军火库,那里军火都给了中国共产党,足装两千多车皮。还有更多日本军火从外蒙古运到。苏制武器也运来,外加苏德战场上缴获德国武器,上面德文被锉掉,中共宣称它们是美制,从"蒋介石运输大队长"那里缴来。中国共产党还从苏联秘密接收数万日本战俘,他们在把中国共产党军队训练成强大作战机器,功不可没。是他们教中国共产党怎样使用日本武器,怎样保养、维修。是他们创建中共空军,由日本飞行员做教练。

书评

正面评价

  • 纽约时报》前驻北京记者站站长、专栏作家纪思道称:"建立在十多年细致入微的采访和对档案资料的研究之上,这部宏伟的传记有条不紊地拆除了支撑毛泽东拥有同情心和合法性的每一根支柱。""它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再加上时髦的写作手法,将会使这本书出现在全世界的床头桌之上。""在那一方面(将毛与希特勒、斯大林并列)我对该书对毛所做的评价有所保留,以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无论多么骇人听闻,毛还是为中国带来了有益的变化。然而作者有时却表现得十分渴望将他彻底摧毁,甚至于使我怀疑她还将表明毛无罪的证据排除在外,更关注于毛身后对他的无端指摘。""在所有列出的来源之中,有一个来源提到了毛泽东的英文老师、伙伴章含之,她也是我的最年长的中国友人当中的一个,于是我联系了她,章含之说她确实与张戎有过两三次非正式的会面,但是拒绝接受采访并且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我希望张戎和哈利戴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来源材料,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与其他学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判断他们到底是否公正、准确地得出相应的结论。"
  • 据《泰晤士报》,前香港总督彭定康称:"自从张戎的《鸿》书获得辉煌成功之后,我们一直翘首以待她和夫婿合著的关于毛泽东的宏伟研究成果问世,人们感到张戎在重写中国现代史。等待是值得的,果然不负众望。这是一部具有爆炸性效应的著作。"
  • 每日邮报》,英国外交官、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尔顿(George Walden)称:"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与文献。张戎夫妇所讲述的故事,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具有迷人的魔力。在现代政治传记中,这一部最具震撼力,最令人爱不释手,揭示了最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鲜有书籍注定能改变历史,但这部书将改变历史。"
  •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历史学家西蒙·西巴格·蒙塔菲瑞(Simon Sebag Montefiore)称:"空前的成功。对专制暴政、杀人如麻、糜烂的私生活等,有着令人炫目的描述。对看似已有定论的历史,进行了炮火密集的修正。研究成果如波澜壮阔。这是第一本充满真实细节的有关这个最大恶魔的政治传记。"
  • 独立报》记者、中国问题专家梅兆赞(Jonathan Mirsky)称:"张戎与哈利戴的贡献是巨大的,超越了先前出版的所有同类传记。"
  • 据《卫报》,伦敦经济学院中国问题教授迈克尔·亚呼达(Michael Yahuda)称:"张戎与哈利戴以全新的视野,刻划了毛泽东动荡人生的每一阶段。这是一部了不起的惊人巨著。"
  • 据《星期日电讯报》,历史学家、英国几家主要报纸前主编马克斯·哈斯丁(Max Hastings),:"这本书的资料来源,既丰富又广泛,其中包括有重要价值的俄罗斯档案。张戎与哈利戴揭开了蒙住许多西方人眼睛的有关毛泽东的迷雾,使他们不再无知。"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所长陈永发说,本书的价值在于部分前所未见的新事实,例如毛泽东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部分,她深爱毛泽东,却被毛泽东所忽略抛弃,最后遭国民党杀害。

负面评价

本书一方面被媒体追捧,一方面被学术专家们批评。某些评论不否认毛是"一个怪物",但许多专门从事中国现代历史政治研究的学者仍质疑本书某些结论的真实性,指出书中选择性使用证据,质疑本书的客观性有问题。

  • 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认为《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不是学术著作,但很不幸地被误以为是学术著作,基本上属于垃圾
  • 陈永发认为,本书太快跳进结论,对毛泽东有先入为主之见,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连不紧密,因此不能当成学术著作来看待,可定位为"有学术根底的通俗著作"。在其发表的书评中,陈永发认为"没有足够证据"显示胡宗南是中国共产党的间谍,"张戎要这么质疑,必须要举证","不能把战争胜败都说是特务的问题","所以尽管取得了大量苏联、东欧档案和口述资料,却只看到其中不利于毛泽东的各种批评和指斥"。在书评的结尾,陈教授提到:

"

毛泽东如何成功地成为中国民族主义和马列主义的诠释者和代言人,是中共建国以前党史的主要问题,而如何解释中国民族主义和马列主义,则是中共建国以后党史的最重要问题。很遗憾的是,张戎夫妇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发掘了所谓我们所不知道的毛泽东,却无助于这两大问题的解答。毛泽东带给中国人民的,既有解放,也有奴役,既有浴火重生,也有红色恐怖,既有信仰,也有咀咒;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主观愿望,有用世之心;在拥抱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相信阶级斗争是科学真理,是促成社会进步的不二法门。但是他为了实践马列主义所楬橥的理想,也主张冲破所有外在世界加在他身上的各种网罗和限制,虽千万人吾往矣,尤其不在乎是否牺牲部分人命……

"

  • 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在《纽约书评》上指出张戎的某些参考书不是严肃出版物,从中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源。该书把焦点完全放在了毛的不光彩之处,使得"该小说本有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该报记者到泸定桥采访,未能找到张戎所讲的那位当时93岁的老太太,也没找到任何能记得此人的人。但是记者找到一位现年85岁的寡妇李桂秀(音译),据当地人说是唯一活着的见证人。"李老太太说战斗确实打了"。"是在傍晚打起来的"。旅英作家孙书云曾为写红军长征的书,采访几代住在泸定桥头旁的朱铁匠。老铁匠的证言如下:

桥的另一端只有一个中队。那天在下雨,他们的武器已经老了,只能发射几米,都不是红军的对手。当他们看到红军士兵的到来,他们惊慌失措地逃走了——他们的官员早已抛弃了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战斗。不过,我仍然对爬上铁链的二十二名士兵致敬。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的父亲和我一起检查过了桥,但我们坐在一个篮子里。那些人很勇敢,他们过得很快。

红一师师长李聚奎1984年接受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采访时表示,"泸定桥战役没有人们后来说的那么复杂,我的部队帮红二师过河,占领了泸定桥,如此而已。研究历史要尊重事实。你们怎么写我不管;你们写的总是夸大,充满宣传!"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在《伦敦书评》上列举了书中大量违背史实的耸人听闻之论,并认为"许多发现来自无法查证的资料,其他一些发现是公然臆测的结果或者建立在间接证据的基础上,而有些发现则是不真实的","许多结论都基于对证据的曲解、误导或牵强附会","某些论证,不只是滥用资料,而且毫无根据地捕风捉影"。黎安友还评价作者"张戎、哈利戴是饶舌的喜鹊(magpies):他们把每个能够吸引眼球的证据都放进书里,却不管它们出自何处或者是否可靠"
  • 卡迪夫大学历史系教授班国瑞(Gregor Benton)和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时任牛津大学政治学系和亚洲研究中心教授)曾锐生(Steve Tsang)认为,本书"就毛泽东以及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作出的大量结论都存在瑕疵","对毛泽东形象的重塑并不审慎,或者是没有公正地评价他","关于毛泽东(1949年之前)的某些最重要结论,与证据不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片面性和对材料的不恰当使用","无益于人们正确地理解毛泽东或者20世纪的中国"
  • 有些史学家认为,该书不少观点缺乏论据,与史实有出入。张文讲:"……毛在陕北只留两万来部队,不到胡宗南廿五万大军的十分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93页),但根据1986年1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盛文先生访问录》第68页,盛文说:"共党有十五万兵,我们只有八万。"[原创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本书的写作受到了英国情报机关的资助,并引用他在2008年访问剑桥大学时,剑桥大学几位教授的话:"我们可以不讨论张戎的书。里面的逻辑矛盾就比比皆是。这本书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讨论"

作者回应

2005年12月,英国《观察家报》在关于本书的报导中,包括了作者张戎乔·哈利戴的简短声明,回答对于本书的一些批评。作者说,我们在写这本毛泽东传记时,很明白所引用的西方学者们对毛泽东和中国历史的观点。我们作了十年的研究,作成我们自己的结论和对事件的解释。作者还给《伦敦书评》写信,回应黎安友对于本书来源的批评。

争议

  • 台湾静宜大学法律学系教授黄瑞明认为:"不管张著的史学价值如何,它既然不是一本诲淫诲盗之书,就有被出版的权利。""由于这一事件涉及到重量级人士(知名出版家与中研院院士),加上张戎又是一个与台湾没有任何渊源的大陆作家,所以,即使是一些喜爱标榜'用文明来说服'的名家也全都噤声不语。讽刺的是,就在毛泽东的三十周年忌日即将来临前夕,张戎的著作竟然只能在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出版。"(〈《达芬奇》能《毛泽东》却不能〉,原刊于台湾《苹果日报》2006年9月7日〈论坛〉版。)
  • 2006年10月《纽约时报》的纪思道披露,被张戎列入受采访者名单的章含之否认曾接受张本人的采访。
  • 张戎在书中直指中华民国国军名将胡宗南是"红色代理人"(red sleeper),导致胡宗南的后人及旧部属群起抗议。
  • 2006年3月28日,前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第一副局长、前驻新加坡代表胡为真(胡宗南之子)透过台湾远流出版事业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达对本书的不满:"为了维护父亲名节,什么事都可以做;出版前是朋友,出版后是敌人。"3月30日,王荣文建议作者放弃在第二十九章写胡宗南。
  • 2006年4月,王荣文指出:张戎并没有直接证据,书中却说"胡宗南是共谍,还把他的部属一一送入虎口","这是品德上严厉的指控。"所以远流出版事业公司决定放弃出版中文版。王荣文对于"失去了一本畅销书"表示遗憾,有"怅然若失的感觉"。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退休讀史|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退休讀史|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退休讀史

一位讀者X來信講,退休之後,身處混亂世道,鬱悶難解,打算寄情於山水與書本中,打算考慮報讀以下課程,兩者選一:(甲)MA in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港大);(乙)MA in Comparative and Public History(中大)。

此外,「政府有沒有給五十多歲退休人士的讀書補貼?」左丁山只識其一,不識其二,退休人士攻讀大學嘅「自負盈虧課程」,係冇UGC撥款津貼嘅,大學一定要收足成本,學生亦冇政府補貼,學費全部由自己俾。

至於讀中大還是港大嘅歷史課程碩士,左丁山對上述之港大課程甚為陌生,不敢置評,要左丁山俾意見咯喎,只能咁講,有不少朋友讀完或讀緊中大之比較歷史碩士,大編輯就係一位,啱啱完成第一年課程,佢就讚不絕口;新亞校友吳明林係該碩士課程第一批畢業生,佢攞完學位就周圍推介,叫朋友去讀,今個月正式退休嘅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就立即跟隨呢位吳前輩,走咗去報名,希望得到中大取錄(按:每年有幾百人報名。要面試)。房屋委員會委員黃遠輝係城規會副主席,以前係大賓架,自銀行退休後就攻讀呢個課程,好似係2014年畢業嘅。

請讀者X自己做多啲資料搜集,自行選擇港大或中大嘅歷史碩士課程。近五年來,聽到不少退休人士半退休人士要攻讀碩士(MA),當然並非為了鑽研學術,要認真做研究,就要報讀哲學碩士(M.Phil)課程,但一定唔夠年青畢業生爭嘅,「哲學碩士」係英國式稱謂,在香港係由UGC撥款支持嘅,大學畢業時攞唔到二級榮譽根本就難以報讀。讀MA就輕鬆得多,可以攤長兼職嚟讀,畢業時唔駛交比較深入嘅研究型論文。香港人可能花了大半生求財,為供樓、為子女讀書入學,勞碌咗三十年,退休時已經供完樓,兒女亦已大學畢業,成身鬆晒,於是又想讀吓書,與銅臭絕緣,喜歡報讀文史哲藝術嘅碩士課程。據大學中人講,又以中國歷史、香港歷史、藝術史、佛學呢幾門最受歡迎,係大學嘅「賺錢」科目,好多理科生出身嘅專業人士在中學未修讀中國歷史或人文科目,退休後反而對人文歷史科最有興趣。可憐兼可惜嘅係,今天十幾歲嘅中學生,對選讀中國歷史就耍手夾擰頭,令中史老師有失業之虞,大學歷史本科生,恐怕會快成為稀有品種。

mcwriter@appledaily.com

左丁山昔日文章
 



I

好戲在後頭|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好戲在後頭|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好戲在後頭

英國大選剛結束,左膠不服選舉結果,即刻在唐寧街門外發動暴動,散播仇恨,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衛國婦女紀念碑噴上紅漆粗口。

左膠不滿保守黨勝選,將會削減社會福利開支。英國的福利派得太多,連反政府而暗藏恐怖勢力滲透的伊斯蘭社區,也一面領政府津貼,一面支持中東的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砍頭的「聖戰者約翰」,全家在倫敦領綜援合共港幣五十萬。不削減這等開支,如同向家裏的蟑螂老鼠,定期餵養乳酪。

不過,大選結果卻確實不公正。下議院六百五十席,勝出掌權的政黨,須奪得至少三百二十三席的過半數。但在全國投了票的選民總數中,保守黨只得百分之三十六,即可奪得國會百分之五十一議席,即三百三十一席險勝。

工黨得總票數百分之三十,下議院內佔得百分之三十五,即共二百三十二席。

但是,以選票總數計算,得票最多的反而是反移民的英獨黨(UKIP),成績驕人,得全國選民共三百八十萬票,得票率為百分之十二,但只在下議院贏到一席。以選票計,全國第三多。

蘇格蘭民族黨只得全國選票總數百分之四點七,卻贏得下議院五十六席。

英獨黨得票總數,比蘇民黨和自民黨票數加起來還多。最有資格暴動的,不是左膠,而是英獨黨。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單議席單票制」。在許多選區,英獨黨的票數都以少量差額屈居第二。做了老二的,票數再多也沒有用,老大只多你三數百,那個選區的議席就歸那個政黨。英獨黨在許多選區都差一點點,而蘇民黨卻在多區僅贏一點點,所以按比例,蘇民黨得票比英獨黨還少三分一,但「竊據」的國會議席,卻比英獨黨多五十六倍。

限制新移民,恢復英國本位身份,不要那麼多中東和其他非耶教族類的新移民來伸手白領錢,明明是民意主流,卻在議會得不到體現;蘇格蘭公投獨立,已成過去,卻竄進來一大幫人,又說要獨立公投。

保守黨幸虧不必與蘇格蘭民族黨組成聯合政府,否則,形同委任兩個副警務處長給香港的三合會人士,英國根本無法管治。但現在保守黨僅過半數,權威不足,膽子不夠壯,聲音不夠權威。

所以左膠流氓,率先發難,欺凌奶油小生金馬倫。這派得寸,另一派就進尺,蘇格蘭民族黨會再喧嘩,那麼被攔在國會外的英獨黨支持者,還能沈默嗎?加上潛藏的聖戰恐怖勢力,英國的好戲在後頭。

以台上這個斯文小生金馬倫,是沒有能力駕御亂局的。所以,如果你是文明世界的一員,加上一點點常識,你會永遠永遠懷念戴卓爾夫人。
 

mcwriter@appledaily.com

陶傑昔日文章
 



I

蘋果日報- 法國靠中國客谷起經濟

蘋果日報- 法國靠中國客谷起經濟

法國靠中國客谷起經濟


■羅浮宮

法國政府積極配合天獅集團的員工集體旅行,因為法國經濟停滯不前,歐洲第二大經濟體地位,正有被英國取代之勢,有需要靠旅遊業谷起經濟。中國遊客是法國旅遊業一大增長點,有必要積極逢迎。

加快批出簽證

法國政府自稱仍保持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地位,去年有8,370萬名遊客,創造1,500億歐元(1.3萬億港元)經濟價值,佔國內生產總值7%。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遊客雖佔大多數,但數目有萎縮趨勢;亞洲遊客數目則有16%增長,是希望所在。


中國遊客遊法數目近年都有雙位數增長,前年有170萬,而且內地遊客也喜歡在法國消費,是外遊消費第七多地區,僅次於香港、澳門、南韓、台灣、泰國和日本等亞洲地區,內地客在法國平均消費達5,400歐元(4.7萬港元),其中47%花於購物。


不過中國遊客的豪客形象,令他們在巴黎常成為小偷目標。法國政府為加把勁吸內地客,去年決定向中國遊客加快批出簽證,又在巴黎各景點附近增設流動警署,保護遊客。


英國《星期日郵報》/彭博社

上一則: 油田工創業變「直銷教父」

下一則: 招聘暑期工 餐廳推約滿酬金



I

蘋果日報- 內地企業億元遊歐 史上最大規模 法迎6,400人旅團 羅浮宮包場

蘋果日報- 內地企業億元遊歐 史上最大規模 法迎6,400人旅團 羅浮宮包場

內地企業億元遊歐 史上最大規模 法迎6,400人旅團 羅浮宮包場

【史上最強】6400人組團霸氣遊法國 羅浮宮封館

強國霸氣,法國綻放。中國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為慶祝公司成立20周年,近日豪請公司6,400名員工到法國和摩納哥旅行,被稱為「模範土豪」。這個歐洲史上最大的單一旅行團,在法國所到之處都受到貴賓(VIP)款待,連羅浮宮和老佛爺百貨公司也包場,李金元還獲法國外長單獨接見。法國政府沒有自招「蝗蟲來襲」之感,反為爭奪到這單最大旅行團生意而沾沾自喜。


■員工整齊排列以砌出字樣,還高喊口號達2小時。美聯社

天獅集團在全球約有1.2萬名員工,這次一口氣請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400名員工,在上周二起遊法國巴黎、尼斯、康城和摩納哥9日。由於人數眾多,出入特別大陣仗,5,400名中國員工上周抵達巴黎,就要分坐84架客機,法國鐵路公司特別為他們增加兩列TGV火車接載,又在巴黎火車站增派12人工作小組接待他們。

老佛爺闢專層助退稅

這批天獅員工主要來自內地,亦包括俄羅斯和肯雅等不同國家,在巴黎要在140家酒店訂房,才能全數安頓。他們上周三參觀羅浮宮時,館方封館讓他們作私人參觀。他們光顧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Galeries Lafayette)時,老佛爺為他們專門開闢一層樓處理退稅,並抽調了中國員工前去幫忙。


李金元上周三更獲法國外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接見,隨行人員指法比尤斯說遠東是來訪法國遊客的主要來源,尤其是中國。天獅指這是法國外長首次單獨會見中國企業家,更安排法國國家新聞電視台專訪李金元,反映了天獅在歐洲業務快速發展,「得到了歐洲主流社會的高度認同」。



人體砌字破世界紀錄

在上周五,天獅員工分乘147輛旅遊巴到尼斯海濱,一共6,262人集體組成「天獅夢想,(蔚藍海岸)尼斯綻放」的英文字句(Tiens' dream is Nice in the CÔte d'Azur),獲健力士確認為最大型人體組字世界紀錄。有網友在微博指當時天獅員工光是叫口號,就喊了兩小時。李金元當日亦有份參加紀念二次大戰歐戰結束70周年巡遊,站在美國吉普車上向員工揮手致意。


天獅員工於前天又得到尼斯的老佛爺閉門款待,讓他們盡情購物,之後擠爆了當地的尼卡婭音樂廳,欣賞紅磨坊表演。


法國旅遊發展署署長芒泰爾(Christian Mantel)表示,去年底聽聞李金元有意豪請員工旅行,就極力游說天獅收窄目的地範圍,剔除倫敦和羅馬等地,法國這次「動員公眾服務、旅遊、酒店、餐廳、店舖和名店」配合,盡量滿足天獅任何要求,至今一切順利。


芒泰爾又指天獅為這次集體旅行支付了1,300萬歐元(1.13億港元),未計購物消費。尼斯據報料在此行得到2,000萬歐元(1.74億港元)收益,天獅亦在康城和摩納哥79家四星和五星級酒店,訂了4,760間房。


法國今次促成天獅6,400名員工集體遊法,是法國和歐洲史上最大團體旅遊,但法國傳媒卻沒有高調報道。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接受本報長途電話查詢時指,當地傳媒反應冷淡,可能因為正值周末長假期。但小報《尼斯晨報》有報道天獅職員在當地的活動,並形容李金元是個「慈善家和自大狂」。


法新社/中央社/英國《星期日郵報》

上一則: 穗禾苑維修費最貴4.6億 居民不滿

下一則: 油田工創業變「直銷教父」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