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星期日

王石川:天津爆炸事故,現在還不是感動的時候 - 阿波羅新聞網

王石川:天津爆炸事故,現在還不是感動的時候 - 阿波羅新聞網
不管怎么样,这篇文章给屏蔽了。
http://tw.aboluowang.com/2015/0814/597971.html#sthash.XeDPDrDF.dpbs

王石川:天津爆炸事故,現在還不是感動的時候

昨晚11時20分左右,天津港瑞海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截至今日中午12時,此次爆炸事故共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住院治療520人。從記錄結果看,共有兩次爆炸,第一次爆炸發生在8月12日23時34分6秒,近震震級ML約2.3級,相當於3噸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種後,近震震級ML約2.9級,相當於21噸TNT。

在這個沉痛而又沉重的節點,我們又看到了"災難無情,愛滿津城",又聽到"大愛無疆、心繫一方",又有人讚歎"最帥的逆行,最美的人",以及"滿滿的正能量,為天津人點贊,為塘沽祈福"。熟悉的煽情套路,廉價的感動"彩排",又來了。

對不起,我不感動,我也拒絕感動。按說,感動與追問並行不悖,你追問你的,我感動我的。但是,現在還真不是感動的時候,更不該感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我不感動,因為至今仍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遇難,有多少人受傷。每個死、傷者,都可能意味著一個家庭破裂,乃至破碎,你為何要感動?感動,太蒼白,太不合時宜,太缺乏同理心。據報道,距爆炸現象300米外的上千輛汽車,被燒得僅剩框架。鋼鐵之車猶如此,血肉之軀的人呢?不敢想像!

我不感動。據中國日報記者從天津消防武警總隊得到消息,已有11名消防人員犧牲。另有消息稱數十名消防官員失聯。這些逆火而行的消防員,確實可敬。但是,火海的背後,是禍害。有句話說得好,"原來一切如舊,才是最好不過的時光",生死未卜,不追問誰是肇事人,卻止於感動,跑偏了吧。

我不感動,因為事故原本或可消弭。就在爆炸前幾天,天津市政府相關官員還與濱海新區等地的危化品企業對話,要求企業自查自檢。可如今,所謂的"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成了笑談,"抓住每一個隱患漏洞,做到一點一策,及時治理"也淪為空話。明乎此,你還輕易感動嗎?

我不感動,還因為這次爆炸,或有讓人難以接受的悲慘事實。有人推測這可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危害最大的一次火災。從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確定暫緩撲滅,派防化團進現場等措施看,此次事故確比人們想像得複雜與兇險。接下來,還有什麼令人措手不及的細節,不敢多想。此時,還是別感動了。

我不感動,還因為一些細節令人愕然。爆炸如此之烈,那巨大的蘑菇雲,猶如充滿諷刺與混沌的隱喻,可當地相關部門已忙不迭地稱,監測點位空氣質量未見異常。進入現場的記者卻稱,"空氣很糟糕",還有記者稱"只在事發現場停留了十分鐘就引發咳嗽和嘔吐"。該信誰的?

我不感動。天津曾被稱為"平時無'新聞',一出就是大新聞"的地方,其實不是沒新聞,只是一些新聞往往被"化骨綿掌"拍落了。問題是,紙包不住火,新聞沒了,火患仍在,終釀大火。放手讓媒體多報道不和諧,引起療救,藥到病除,現實才能多和諧。

我不感動,是擔心太多的人一旦感動,接下來就該是頌歌響起——各種肉麻的禮讚、各種輕佻的頌揚,然後擺功與邀寵,就該是壞事變成好事,悲劇變喜劇。真相退避了,問題掩埋了,痛苦強忍了,淚水被風乾了。多麼太平。

別輕易感動!習近平和李克強都要求"查明事故原因",還提出"及時公開透明向社會發布信息","嚴肅查處事故責任人"。目前,救人是最重要的事,查明事故原因與問責也是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和重要的事都沒有結果,感動卻紛至沓來,不覺得怪異嗎?

如果無人問"津",請拒絕感動。對待人禍,追問比感動更重要。有時,你的感動容易成為遮掩真相的工具,淪為歌舞昇平的鼓聲,或者無意中扮演了衝突主題的去污劑。



Z88

天津爆炸事故真不到感动时候吗?-感动,伤员,事故,爆炸,天津,安危,献血,邀宠,消防,表功,-东方评论-东方网

天津爆炸事故真不到感动时候吗?-感动,伤员,事故,爆炸,天津,安危,献血,邀宠,消防,表功,-东方评论-东方网

天津爆炸事故真不到感动时候吗?-感动,伤员,事故,爆炸,天津,安危,献血,邀宠,消防,表功,-东方评论-东方网

  

图片说明:天津市民排队献血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据现场目击者称,现场火光冲天,腾起蘑菇云,爆炸产生强烈震感,河北多地亦能感觉到。截至13日中午12时,爆炸事故已致44人遇难,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8月13日新华网)

  爆炸事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牵动着各方的人心,人们无不感叹事故的可怕,无不担心同胞的安危,尤其是消防官兵的人生安危。事故发生后,总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有的医生忍着丈夫和孩子受伤的痛没有去看,一心扑在抢救伤员的工作中;有的连夜排队、登记报名,为需要输血的伤员献血;有的人组成志愿者,用私驾车、出租车运送伤员。

  于是,舆论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感动,点赞做好事的志愿者等,他们说,这么多好人好事,想不感动都不行;一种认为还不是感动的时候,反对轻易感动,主张"不感动",他们说,"我不感动,因为至今仍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遇难,有多少人受伤;""我不感动,是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消防员生死未卜;"……"我不感动,是担心太多的人一旦感动,接下来就该是颂歌响起——各种肉麻的礼赞、各种轻佻的颂扬,然后摆功与邀宠,就该是坏事变成好事,悲剧变喜剧。"

  读了"我不感动"的理由,抓住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处理特点,揭示了过来对某些安全事故的不妥当处理方式、态度和结果,提醒对次此爆炸事故的处理不能再走老路,警示不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悲剧变喜剧"……说白了,这种"不要感动"实质上是提醒民众保持理智和理性,不要被具有"导向性"的宣传牵着鼻子走,导致悲剧事故成了某些人"表功""争宠"的机会,显然,这不是公众所希望看到的,因此,这种"我不感动"的确很有说服力,也有醍醐灌顶的功效。

  不过,笔者认为,不能因为担心有人借事故"邀功",焦虑"感动"和"歌颂"会导致问责从轻,就真的再无任何"感动",甚至变成"愤青",恰恰相反,该"感动"时还要"感动"。具体而言,对消防官兵舍己为人的英雄牺牲精神要感动,对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且彻夜忙碌抢救伤员要感动,对争先恐后献血的爱心人士要感动,对"爱心车队"义务送伤员要感动……总之,对于那些在事故中为他人不为自己、为大家不为小家等尽心敬业、无私奉献的人要感动,要点赞。

  因为对这些人感动,不只是出于真情实感,还是一种精神鼓舞,只有感动和点赞,才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在关键的时刻为他人付出,进而形成爱的洪流,共渡难关,这不仅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也是起码的人性检验,所以,面对天津爆炸事故,我们不能头脑简单的"感动",也不能执拗于某些问题,变得冷漠,对该感动的人和事也没有丝毫感动,不是智者所说的"我不感动"的真正涵义,切莫理解错了。故而,笔者的观点是,该冷静的冷静,该感动的感动,不要偏执。



Z88

百度百家——关于塘沽,请暂时关闭感动模式

百度百家——关于塘沽,请暂时关闭感动模式

关于塘沽,请暂时关闭感动模式

全世界都将注意力投向了天津塘沽,这里发生了一起"爆炸性"新闻——真的是一起"大爆炸"。

8月12日晚11:20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的记录,灭火过程中共发生两次爆炸,间隔约30秒。第二次震级更高,相当于21吨TNT。现场曾有蘑菇云升起。

12日午夜,我所在的多个微信群里陆续开始传播起了爆炸现场的视频,很多人都在好奇这到底是哪里?发生了什么?

直到13日凌晨,腾讯新闻、人民网等媒体开始对此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报道,人们才直到位于塘沽的一处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紧接着,在13日各大主流媒体纷纷介入报道,爆炸事件的信息快速在人群中传播,这本身也是另外一起"爆炸"——信息爆炸。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传播现象,值得反思。

现象一:微信、微博里出现了大量事故现场图片,有的惨不忍睹。

在爆炸事件的后续6-8小时内,我们可以在微信、微博上看到大量的事故现场图片。有火光冲天的爆炸现场、有浓烟滚滚犹如战场的爆炸后情形、有一大片被烧焦的汽车残骸、有被震翻在地的集装箱货车、有被爆炸冲击波冲毁的房屋、甚至还有被烧焦的尸体……总之,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惨不忍睹"。一股悲伤、震惊的情绪开始迅速在公众中间传播开来。

现象二:人们纷纷对"我爸是你爸"、"最帅的逆行"点赞、转发

爆炸事件发生后,消防官兵开进天津港,开始开展灾情控制与营救工作。

这时,第二个传播热点开始成形。先是一幅微信截屏开始迅速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我爸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的句子被网友不断点赞和转发。上午9点半左右,微博ID为"妖妖小精"的网友发布了一幅名为"世界上最帅的逆行"的图片:漫长的通道里,人们行色匆匆地逃出通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名身穿橘红色消防服的消防员却朝他们的后方逆行走去,只留下一个背影。在后续的几个小时内,这幅图在社交网络上被大量转发。很多网友留言为年轻无畏的消防员点赞!

这个阶段的传播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感动"。人们为消防队员的勇敢无畏感动,也为灾区不断传出的人员伤亡消息牵动。

现象三:谣言与报道齐飞,段子共信息一色

我还发现,在爆炸事故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充满"揣测"未经证实的消息,一些瑕疵信息也被许多"大V"、"公知"演绎成了谣言和段子。

有细心人对过去24小时内天津爆炸事件中的十大谣言进行了总结梳理,分别有"天津人事变动"、"天津市区空气污染"、"有害气体扩散"、"CNN记者在华报道被官方人员阻止并殴打"、"8岁男孩需要RH阴性A型血"、"微博寻人"、"呼吁为血车让路"、"呼吁周边人群赶紧去医院检查身体"、"乙醚罐爆炸"、"一小区全灭"。这些信息充斥在新闻报道中,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还好不断有人辟谣。

现象四:很多机构借机开展"品牌营销"

如果说一些人被虚假信息所蒙蔽是善良对理性的"让道"。那么很多机构"借势营销"就有些让人反胃了。

爆炸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各类品牌又蠢蠢欲动,文案狗、营销狗们绞尽脑汁在这个热点上做文章。有的给出了药物使用和伤口清理方法、有的则打出了"情怀牌",各种祝福、祈祷……还有的迅速抓住热点宣传企业形象。总之,大家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刷存在感"的好机会,毕竟像这样"爆炸式"的爆炸新闻不是随便能碰上的。

网络时代,借势营销早就成为品牌营销的标准动作,面对这样的突发性灾难新闻,厂牌更不可能错失机会表达态度,可这真的好么?

对几种传播现象的两点反思

事实上,在人人自媒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头条",资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面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越应该谨言慎行,因为我们的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成为一次"情感绑架"。

1.多一些事实调查,少一些阴谋揣测

每到一些重要事件发生之时,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声音:"这背后一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许这意味着……",在这次爆炸事件当中,一个很典型的谣言便是"CNN记者在华报道遭官方组织并殴打",这个不算长的视频在微信群里被一遍遍地转发,直到今天早上,还有人在群里发"快看,一会儿就看不到了"。

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通过主观经验来判断是非,而这恰恰是缺乏事实调查的。尤其是当这种结论可以彰显某种"态度"时,人们往往更愿意主动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会如此,包括我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先将自己拉到一个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开展批评。在昨天的"声讨大军"中,不少人站出来对天津媒体质疑、对指挥消防救灾质疑,可扪心自问,你真的了解当时的情形吗?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换作是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正义感必不可少,可是这一定是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你的正义感或许是可能被"利用"甚至"绑架"了,

你看,我又阴谋论了,这似乎非常容易。

2.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廉价感动

新浪专栏作者王石川在《天津爆炸事故没到感动的时候》一文中提到:在这个沉痛而又沉重的节点,我们又看到了"灾难无情,爱满津城",又听到"大爱无疆、心系一方",又有人赞叹"最帅的逆行,最美的人",以及"满满的正能量,为天津人点赞,为塘沽祈福"。熟悉的煽情套路,廉价的感动"彩排",又来了。

确实,每当重大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在社交网络上总会看到各种"感动中国"式的表达,到处都是浓浓的正能量。这种时候,如果保持沉默似乎都不是正常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微博或者朋友圈里发上一句"津夜无眠,祝福塘沽"、"最帅的逆行"之类,才能彰显那种"人性的光辉"。一些商家机构也在自己的官微中贴上"祝福、祈祷"之类的主题海报,表达自己是一家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自由和权力,这本无可厚非。我想说的是,当这种情绪演变成一种"公众情绪"之后,它似乎就不再那么简单,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其中,发声已经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成为某种存在感的象征。而这,真的好么,真的有用么?

3.多一些持续关注,少一些热点追踪

现在国人的困惑是,永远不知道"下一波"热点是什么。今天的热点、焦点到了明天就会过期,一波新闻出来之后,立刻就会有另一波信息汹涌而来。

如今,你还记得MH370吗?还记得穹顶之下吗?还记得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吗?

在一波接一波的密集信息轰炸下,我们往往很难对一件事有持续的关注。然而对于公众来说,过速消费信息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人们对一件事刚有了探索的欲望,立马会被新的消息所淹没。

我称之为"新闻速食症",媒体往往热衷于追逐新的热点,对以往的消息则容易"健忘",这种"喜新厌旧"背后透露的除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外,更多的则是责任感的缺乏。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民族,是可悲的。

4.多一些总结提高,少一些悲剧重演

天灾难料,人祸可防。尽管这次爆炸事件的真实原因还在调查当中,是否"人祸"仍未可知,但我真的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中国式灾难"有个基本套路:首先是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作出重要批示——"新闻联播",然后是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救治伤员、现场指挥调度、搜救基本结束——"感动中国",最后是原因正在调查、工作有序进行——"焦点时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让人遗憾的是,安全事故年年都报,却还在一次次发生。追查、问责可不仅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这责任与生命有关,重于泰山。如果不能在灾害中总结提高,那么今天的悲剧还有可能在明天重演。

我们或许没有权利查明真相,但至少可以拒绝谣言;我们或许没有办法抢险救灾,但至少可以防患未然;我们或许没有精力参与调查,但至少可以呼吁持续报道……

灾难面前,我们能做的不多,除了廉价的感动,还可以有更多的实际行动。



Z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