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评论: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李嘉诚|房地产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评论: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

  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近两年,李嘉诚重组资产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李嘉诚频繁重组旗下资产,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进行布局,意图不外有三:

  一是产业调整意图。即收缩地产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和其他行业投资,不论是香港还是中国内地的房地产业,均已经历十年左右的繁荣,花无千日红,防范行业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李嘉诚当然也不例外。

  二是区域调整意图。即加大对欧洲投资,相对减少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投资。欧洲虽然老病缠身,难有暴利机会,但胜在投资回报稳定,且法律风险极小,对李嘉诚这样的大规模资金自然有吸引力。

  三是家族财富传承意图。李嘉诚和他的儿子们,不论是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还是价值观和社会政治资源都有相当不同,李嘉诚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要让家族财富顺利传承,资产布局必须与下一代拥有的资源相适应,回避各种风险是李嘉诚谋求百年基业的一着棋,这个动机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难理解。

  有人说,李嘉诚不能说走就走,他还对内地和香港负有未尽的责任。当然,任何企业都有其社会责任,例如回馈社区、回馈社会,但李嘉诚并不比别人负有更多的义务。李嘉诚特定时期从中国内地获取财富,也不应成为他承担额外义务的理由。人们现在看到的是厚利,其实,这些利润里有其商誉成分,也有风险回报的因素。

  房地产业与公权力关系特殊人皆尽知,但客观地说责任不全在企业,企业如果有违法应该严肃执行法律,而不是不让人走那么简单。某些行业在某些阶段获取暴利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法不依"成为潜规则,二是法律存在缺陷或漏洞。不论哪种原因,都应该从完善公权力运作入手,反思如何完善制度,而不应该对企业于法律之外施加道义约束,如果随便编个理由不让人走,其他房企是否会感到害怕?其他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又如何形成稳定预期?脱离法治轨道行事,企业无法形成稳定预期,社会经济如何能稳定发展?强留一个李嘉诚,打击的会是更多企业的信心。

  以经济困难为由阻止企业撤资,不仅很难执行,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只会吓到准备进入中国的投资。再说,任何产业都有兴衰周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正是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现在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需要引进更多代表未来的资本,让搞房地产的李嘉诚大大方方地走,天不会塌下来。




别让李嘉诚跑了:地产财富与权利走得近不宜想走就走|李嘉诚|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要杀猪了!

别让李嘉诚跑了:地产财富与权利走得近不宜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来源: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作者: 罗天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几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前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转变为长着獠牙的怪物。令人遗憾,李嘉诚本人应也比较伤心。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而这种畸形产业的背后,隐藏着香港社会结构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现,以及贫富分化的眼中,则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活力。

  其实,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响香江?能操控香港万民福祉与未来者,国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滞后于现实发展,方才导致香港困局。未来需要改变思路,进一步造福香港万民。

  "招安精英"致使李嘉诚等豪族坐大

  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80年代即已种下。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在经济领域,香港虽然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贸易发达,但是,实业亦非常发达,其精工制造,一度全球闻名。

  但是,到了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香港社会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政府的未来设想是实现"港人治港",但是,这个"港人治港"的潜台词,很多香港人当时不太明白。

  事实上,大陆精英治国的理念,亦被移植到香港。成为北京重点倚重对象的不是香港的升斗小民,而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实际意义上,这形成了一种对于香港上层人士的"招安"政策。

  在此情况下,香港腾飞过程中崛起的一些新商人,意外地获得了固化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就是表现之一。作为与权力关系最为亲近的行业,香港地产行业的繁荣,发蒙于60年代,但是,在60至80年代之中,并没有产生特别庞大的地产企业,诸多地产大亨的最终修成正果,普遍在80年代以后。

  李嘉诚虽然在1958年即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实业为主,直到他收购和黄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而李嘉诚在1978年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之后,在香港可谓通行无阻。政治地位的提高,亦使其商业扩张顺风顺水,特别是在地产领域,此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

  在大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亦有李嘉诚的身影,如深圳的盐田港(6.00, -0.39, -6.10%),大陆方面即交给了李嘉诚。"一哥"李嘉诚如此,"二哥"李兆基和"四哥"郑裕彤,也是如此,李郑兴建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众多香港地标性建筑物,无政府人脉,是绝对办不到的。从老大到老二老三,都是早年打基础,80年代爆发为巨头级华商,那就绝非偶然了。

  目前,香港前十名的商业大家族,过半从事地产行业,可见,其财富的来源,并非为香港创造了真实的财富,而是部分建立在权力经济,土地经济之上。

  香港与新加坡同为港口城市,但是,80年代之后的香港和新加坡,却渐行渐远。

  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不同的是,到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同为海港城市,新加坡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新加坡却没有房产危机,新加坡建立了很多廉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远没有香港多。但是,香港迟迟无法建立这种住房制度。香港的地产行业异常发达,富豪云集。而香港90年代以后资产过十亿美元的大富豪,几乎90%以上都涉足地产行业。

  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来自地产行业的富豪非常少,而这个方面,香港却颇似大陆,表现了政治权力对于香港的经济结构的同化。

  对于富商阶层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会结构失去了平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层日益弱小。而在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都是畸形的。

  在产出领域,有什么行业比做地产更赚钱?在消费领域,有什么比奢侈品更让人着迷?

  如此,则实业逐步被人遗忘。做塑料的李嘉诚去做地产了,甚至连做珠宝的郑裕彤,亦放着金碗不要,也去做地产。回归后的10年来,香港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目前的不到5%,服务业的比重,接近90%,而实际上,如果从80年代算起,香港制造业的下降幅度更猛。香港制造业的衰亡,不仅是其向珠三角转移的结果,亦是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恶果。

  畸形社会结构的危害

  同为小经济体,香港与新加坡,乃至日本的财富分布结构,亦大为不同。

  香港四十大家族占据全港三分之二的财富,集中程度非常吓人。而新加坡则并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富豪,亦无此集中财富。日本更是如此,甚至日本的富豪密度,都不及中国大陆。

  以日本为例,一度财阀和门阀制度流行的日本,50年代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以天皇走下神坛为标志,日本以立法的形式,限制豪强大族,同时,对于财阀进行了限制,一些大财阀被迫拆分。扫除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垄断势力之后,日本正式进入大众时代,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任何人,只有有足够的才智和努力,都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同时起步的国家和地区队列中,香港貌似原地踏步了十余年,当人们期待它起步走的时候,结果,它却最后变成向后转了。

  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富豪阶层也许并非主观上希望成为豪族,但是,"港人治港"的政策,客观上造就了豪族,而在回归之后,这种势力则更是有增无减,甚至,成为豪族,已经开始成为很多香港上层社会人士主动的追求。

  2003年,时任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率领82人的"商界知名人士访京团"来到中南海。在这82人中,富豪有40人,其余42人是家眷,比富豪还多,而在这42人中,很多是这些富豪的公子。如李嘉诚就带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李兆基带着长子李家杰,曾宪梓带着小儿子曾智明。

  荣及己身还不够,还希望把自己的声望与社会地位传给家族继承人,不仅实现财富的世袭,更实现社会地位的世袭,而这种变相世袭,恰恰阻隔了大众在财富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上升渠道,造成了香港社会的不平衡。

  正是这种社会领域的失衡,导致香港经济结构出现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不仅造成今日香港经济低迷,更造成了香港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整体退化。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香港电影产业,自从九七之后,香港的电影就乏善可陈了,变得严格的管制,使很多电影失去了风韵,而香港社会的崩溃,使香港电影失去了根基与活力,那种草根性的情怀,大众性的娱乐,兼容并包的气度,是建立在平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失去了这两点,也就是去了活力之源。

  在未来,香港经济要走出困局,其根本道路,亦在于再造大众社会,重塑平民精神,而非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努力。

  逐步改变治港思路

  为今之计,香港回归日久,人心归附,一国两制,生根发芽,不客气地说,大商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稳压器,失去了其利用价值。而最近几年,中国各种矛盾开始凸显,改革形势严峻,十八大提出,改革是未来最大的红利,而改革的最大阻力,即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这种既得利益者,不仅存在大陆,香港亦有。

  同时,在香港的改革,比在大陆更为容易推行,香港是一个有草根传统的地方,纵使是豪族,亦只有商业地位,而无政治背景,不似大陆,要收拾一个贪官,涉及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有的甚至是世家,父子高官,树大根深,难以撼动。香港豪族虽从经济上富甲一方,却并无显赫政治地位。纵使是曾经受到过领导人关照,也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时势变,政治地位亦变。有权力之利剑,踏平香港各个山头,可谓易如反掌。

  从国家对于香港的倚重程度的变化来说,亦需逐步削弱香港豪族地位,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地位非同昔比,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亦兴起,香港作为自由港虽然仍然重要,但是已不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整个香港的利用价值大大下降。

  为今之计,为争取民心,推动改革,以继续平稳政权,提高执政合法性,获取大众对于未来改革的支持,中央政府应权衡利弊,果断抛弃不再有利用价值的香港豪族,平抑豪族,扶持农工,在政治上,推动社会阶层的扁平化,在经济上,发展多元产业,防止一业独大。

  在全国范围内,随着中国增速的下降,从前的以增量改革为主的改革模式,将逐步过渡到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重的模式。存量怎么改?说白了,经济上,加大开放,政治和社会领域,即打压富豪,收买底层,扩大政权根基。

  在此大势之下,此前的香港豪族,从被关照的对象,逐步沦落为被疏远的对象,李嘉诚人中豪杰,已经看到这种苗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李嘉诚等商人还有三大未竞使命

  对于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富豪来说,不管走与不走,作为曾经的获利者,其在大陆,在中国,未来还有三大使命需要完成,不能轻易一走了之。

  其一是,兼顾民生,回报穷人

  毋庸讳言,八九十年代之后,香港富豪靠的就是卖地修港口等大生意,靠的就是与权力的结盟,获得了财富,做的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未来,随着香港贫富分化的加大,香港富豪需要实现平安着陆,通过投资不是太赚钱的民生领域,担负起社会责任,扶持穷人的责任。在大陆,实体经济凋敝,也需要大量资本的进入,未来,香港富豪不能仅仅投资地产等赚钱行业,也需要投资赚钱一般般的行业,赚点苦钱,为全国经济复兴贡献力量,而不是没大钱就撤。

  李嘉诚曾言,他的习惯,是"不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不仅如此,未来可能还不能光想赚"最大的铜板"。

  二,稳定香港,担起商界领袖的责任。

  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数十年的商界领袖,甚至可以说是华人历史上最强势的商界领袖。其存在对于香港的象征意义,无可替代。

  所以,李嘉诚对于养育他的香港,应该负有巨大责任,当下香港动荡,造成各方困扰,急需定海神针。李嘉诚理应成为香港稳定的基石之一。部分撤退,部分坚守。不能将全部家产都转移出大陆和香港。

  李嘉诚可以撤资,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但是不能秋风落叶,一扫而光。未来其在大陆,在香港,都应该留下标志性的财富与物业,刷好存在感。不能一走了之。见风就走非商界领袖之所为。若李嘉诚执意要走,恐数十年声望,将毁于一旦。若有所舍,有所留,虽牺牲部分利益,亦可保全声望,对各方有所交代,可谓两全。

  其三是,必须要做更多善事,经营"社会事业。

  经营企业,为商人本职,但是,在中国,尤其需要"经营社会",这种经营社会,不是简单的勾搭官府,搞好政商关系,而是切实对于社会广泛领域的事务,做出贡献。如教育,社会保障,扶贫,科研等等。

  香港富豪陈宗启一下就捐款3.5亿美元给哈佛大学,虽然捐款自由,但是,对比邵逸夫先生,可以看出一些奥妙,邵逸夫先生一生的财富,相对香港顶尖富豪来说,其实并不多,但是其名望高,地位尊崇,无它,舍得付出。国内遍布的逸夫楼,体现了其对于大陆教育的拳拳赤子之心。

  虽然中国官方的钱财使用方法和过程,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是,这不能成为将"宁与友邦,不与家乡"的借口。未来香港富豪,需要加大在中国的社会事业投入,不仅做一个经营商业出色的企业家,还要做经营社会出色的社会贤达。未来李嘉诚人走了,社会事业仍需继续。【本文部分借用自2010年罗天昊发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今FT中文网)的文章《香港模式的瓶颈》,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881?full=y




别让李嘉诚跑了:地产财富与权利走得近不宜想走就走|李嘉诚|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别让李嘉诚跑了:地产财富与权利走得近不宜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来源: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作者: 罗天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几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前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转变为长着獠牙的怪物。令人遗憾,李嘉诚本人应也比较伤心。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而这种畸形产业的背后,隐藏着香港社会结构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现,以及贫富分化的眼中,则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活力。

  其实,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响香江?能操控香港万民福祉与未来者,国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滞后于现实发展,方才导致香港困局。未来需要改变思路,进一步造福香港万民。

  "招安精英"致使李嘉诚等豪族坐大

  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80年代即已种下。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在经济领域,香港虽然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贸易发达,但是,实业亦非常发达,其精工制造,一度全球闻名。

  但是,到了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香港社会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政府的未来设想是实现"港人治港",但是,这个"港人治港"的潜台词,很多香港人当时不太明白。

  事实上,大陆精英治国的理念,亦被移植到香港。成为北京重点倚重对象的不是香港的升斗小民,而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实际意义上,这形成了一种对于香港上层人士的"招安"政策。

  在此情况下,香港腾飞过程中崛起的一些新商人,意外地获得了固化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就是表现之一。作为与权力关系最为亲近的行业,香港地产行业的繁荣,发蒙于60年代,但是,在60至80年代之中,并没有产生特别庞大的地产企业,诸多地产大亨的最终修成正果,普遍在80年代以后。

  李嘉诚虽然在1958年即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实业为主,直到他收购和黄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而李嘉诚在1978年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之后,在香港可谓通行无阻。政治地位的提高,亦使其商业扩张顺风顺水,特别是在地产领域,此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

  在大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亦有李嘉诚的身影,如深圳的盐田港(6.00, -0.39, -6.10%),大陆方面即交给了李嘉诚。"一哥"李嘉诚如此,"二哥"李兆基和"四哥"郑裕彤,也是如此,李郑兴建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众多香港地标性建筑物,无政府人脉,是绝对办不到的。从老大到老二老三,都是早年打基础,80年代爆发为巨头级华商,那就绝非偶然了。

  目前,香港前十名的商业大家族,过半从事地产行业,可见,其财富的来源,并非为香港创造了真实的财富,而是部分建立在权力经济,土地经济之上。

  香港与新加坡同为港口城市,但是,80年代之后的香港和新加坡,却渐行渐远。

  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不同的是,到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同为海港城市,新加坡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新加坡却没有房产危机,新加坡建立了很多廉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远没有香港多。但是,香港迟迟无法建立这种住房制度。香港的地产行业异常发达,富豪云集。而香港90年代以后资产过十亿美元的大富豪,几乎90%以上都涉足地产行业。

  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来自地产行业的富豪非常少,而这个方面,香港却颇似大陆,表现了政治权力对于香港的经济结构的同化。

  对于富商阶层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会结构失去了平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层日益弱小。而在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都是畸形的。

  在产出领域,有什么行业比做地产更赚钱?在消费领域,有什么比奢侈品更让人着迷?

  如此,则实业逐步被人遗忘。做塑料的李嘉诚去做地产了,甚至连做珠宝的郑裕彤,亦放着金碗不要,也去做地产。回归后的10年来,香港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目前的不到5%,服务业的比重,接近90%,而实际上,如果从80年代算起,香港制造业的下降幅度更猛。香港制造业的衰亡,不仅是其向珠三角转移的结果,亦是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恶果。

  畸形社会结构的危害

  同为小经济体,香港与新加坡,乃至日本的财富分布结构,亦大为不同。

  香港四十大家族占据全港三分之二的财富,集中程度非常吓人。而新加坡则并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富豪,亦无此集中财富。日本更是如此,甚至日本的富豪密度,都不及中国大陆。

  以日本为例,一度财阀和门阀制度流行的日本,50年代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以天皇走下神坛为标志,日本以立法的形式,限制豪强大族,同时,对于财阀进行了限制,一些大财阀被迫拆分。扫除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垄断势力之后,日本正式进入大众时代,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任何人,只有有足够的才智和努力,都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同时起步的国家和地区队列中,香港貌似原地踏步了十余年,当人们期待它起步走的时候,结果,它却最后变成向后转了。

  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富豪阶层也许并非主观上希望成为豪族,但是,"港人治港"的政策,客观上造就了豪族,而在回归之后,这种势力则更是有增无减,甚至,成为豪族,已经开始成为很多香港上层社会人士主动的追求。

  2003年,时任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率领82人的"商界知名人士访京团"来到中南海。在这82人中,富豪有40人,其余42人是家眷,比富豪还多,而在这42人中,很多是这些富豪的公子。如李嘉诚就带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李兆基带着长子李家杰,曾宪梓带着小儿子曾智明。

  荣及己身还不够,还希望把自己的声望与社会地位传给家族继承人,不仅实现财富的世袭,更实现社会地位的世袭,而这种变相世袭,恰恰阻隔了大众在财富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上升渠道,造成了香港社会的不平衡。

  正是这种社会领域的失衡,导致香港经济结构出现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不仅造成今日香港经济低迷,更造成了香港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整体退化。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香港电影产业,自从九七之后,香港的电影就乏善可陈了,变得严格的管制,使很多电影失去了风韵,而香港社会的崩溃,使香港电影失去了根基与活力,那种草根性的情怀,大众性的娱乐,兼容并包的气度,是建立在平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失去了这两点,也就是去了活力之源。

  在未来,香港经济要走出困局,其根本道路,亦在于再造大众社会,重塑平民精神,而非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努力。

  逐步改变治港思路

  为今之计,香港回归日久,人心归附,一国两制,生根发芽,不客气地说,大商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稳压器,失去了其利用价值。而最近几年,中国各种矛盾开始凸显,改革形势严峻,十八大提出,改革是未来最大的红利,而改革的最大阻力,即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这种既得利益者,不仅存在大陆,香港亦有。

  同时,在香港的改革,比在大陆更为容易推行,香港是一个有草根传统的地方,纵使是豪族,亦只有商业地位,而无政治背景,不似大陆,要收拾一个贪官,涉及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有的甚至是世家,父子高官,树大根深,难以撼动。香港豪族虽从经济上富甲一方,却并无显赫政治地位。纵使是曾经受到过领导人关照,也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时势变,政治地位亦变。有权力之利剑,踏平香港各个山头,可谓易如反掌。

  从国家对于香港的倚重程度的变化来说,亦需逐步削弱香港豪族地位,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地位非同昔比,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亦兴起,香港作为自由港虽然仍然重要,但是已不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整个香港的利用价值大大下降。

  为今之计,为争取民心,推动改革,以继续平稳政权,提高执政合法性,获取大众对于未来改革的支持,中央政府应权衡利弊,果断抛弃不再有利用价值的香港豪族,平抑豪族,扶持农工,在政治上,推动社会阶层的扁平化,在经济上,发展多元产业,防止一业独大。

  在全国范围内,随着中国增速的下降,从前的以增量改革为主的改革模式,将逐步过渡到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重的模式。存量怎么改?说白了,经济上,加大开放,政治和社会领域,即打压富豪,收买底层,扩大政权根基。

  在此大势之下,此前的香港豪族,从被关照的对象,逐步沦落为被疏远的对象,李嘉诚人中豪杰,已经看到这种苗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李嘉诚等商人还有三大未竞使命

  对于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富豪来说,不管走与不走,作为曾经的获利者,其在大陆,在中国,未来还有三大使命需要完成,不能轻易一走了之。

  其一是,兼顾民生,回报穷人

  毋庸讳言,八九十年代之后,香港富豪靠的就是卖地修港口等大生意,靠的就是与权力的结盟,获得了财富,做的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未来,随着香港贫富分化的加大,香港富豪需要实现平安着陆,通过投资不是太赚钱的民生领域,担负起社会责任,扶持穷人的责任。在大陆,实体经济凋敝,也需要大量资本的进入,未来,香港富豪不能仅仅投资地产等赚钱行业,也需要投资赚钱一般般的行业,赚点苦钱,为全国经济复兴贡献力量,而不是没大钱就撤。

  李嘉诚曾言,他的习惯,是"不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不仅如此,未来可能还不能光想赚"最大的铜板"。

  二,稳定香港,担起商界领袖的责任。

  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数十年的商界领袖,甚至可以说是华人历史上最强势的商界领袖。其存在对于香港的象征意义,无可替代。

  所以,李嘉诚对于养育他的香港,应该负有巨大责任,当下香港动荡,造成各方困扰,急需定海神针。李嘉诚理应成为香港稳定的基石之一。部分撤退,部分坚守。不能将全部家产都转移出大陆和香港。

  李嘉诚可以撤资,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但是不能秋风落叶,一扫而光。未来其在大陆,在香港,都应该留下标志性的财富与物业,刷好存在感。不能一走了之。见风就走非商界领袖之所为。若李嘉诚执意要走,恐数十年声望,将毁于一旦。若有所舍,有所留,虽牺牲部分利益,亦可保全声望,对各方有所交代,可谓两全。

  其三是,必须要做更多善事,经营"社会事业。

  经营企业,为商人本职,但是,在中国,尤其需要"经营社会",这种经营社会,不是简单的勾搭官府,搞好政商关系,而是切实对于社会广泛领域的事务,做出贡献。如教育,社会保障,扶贫,科研等等。

  香港富豪陈宗启一下就捐款3.5亿美元给哈佛大学,虽然捐款自由,但是,对比邵逸夫先生,可以看出一些奥妙,邵逸夫先生一生的财富,相对香港顶尖富豪来说,其实并不多,但是其名望高,地位尊崇,无它,舍得付出。国内遍布的逸夫楼,体现了其对于大陆教育的拳拳赤子之心。

  虽然中国官方的钱财使用方法和过程,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是,这不能成为将"宁与友邦,不与家乡"的借口。未来香港富豪,需要加大在中国的社会事业投入,不仅做一个经营商业出色的企业家,还要做经营社会出色的社会贤达。未来李嘉诚人走了,社会事业仍需继续。【本文部分借用自2010年罗天昊发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今FT中文网)的文章《香港模式的瓶颈》,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881?full=y




李嘉诚长和集团否认从内地撤资 称有买有卖正常事|李嘉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李嘉诚长和集团否认从内地撤资 称有买有卖正常事

李嘉诚 资料图

  【推荐阅读】专家: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

  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否认从内地撤资 称有买有卖正常事

  【环球时报记者 于名】内地一家智库发表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长和集团撤走中国资产,属过桥抽板之举。对此,长和发言人回应称,集团并没有撤资,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据香港《明报》14日报道,"瞭望智库"的文章称,原本商业市场的本质是"逐利",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李嘉诚最近20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因为在中国,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所以,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从而带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意见。文章同时批评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和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明报》同时提到,13日晚,刊登在"瞭望智库"的相关文章已被删除。

  对此,长和发言人表示,集团副主席于早前记者会上已重申,长和集团并没有撤资这回事,而且有买有卖,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炒房的看这里,新上市一套豪宅,有入手的没 三千五,新闻,讨论,活动-MacX.cn -


Chrome 45.0.2454.85 Mac OS X 10.10.5
前苹果高管 Michael Barnick 正在出售自己位于加利佛尼亚州价值 3500 万美元的豪宅。Barnick 的豪宅设计简约,而且支持高科技。可以使用 iPhone 或 iPad 等控制灯光、音乐、电视、空调、窗帘、火炉以及门锁。Barnick 亲自设计的家庭自动化系统。

Barnick 退休时开始设计这所豪宅,他创立的 Quantum Integration 就是一家为用户安装家庭自动化系统的公司。经过多年的设计,Barnick 称他的家庭成员都已经长大,自己与妻子不需要住在这么大的豪宅中,所以准备卖掉。

































MacX.cn 编译
收藏0 转发到微博
macmac
( ☆☆☆☆☆ )

05-4-24
苹果
3734

2#
分享于 半小时前
Safari 9.0 Mac OS X 10.11
好气派~~~ 等我下辈子有机会看看再说.
小苹果你别闹
( ☆☆ )

15-1-27
苹果
187

3#
分享于 19 分钟前
Safari 9.0 Mac OS X 10.11
我是奔着3500来的~

 

回顶部



Pasteasy – 瞬间分享设备间的剪贴板内容[iOS/Android] | 小众软件

Pasteasy – 瞬间分享设备间的剪贴板内容[iOS/Android] | 小众软件

Pasteasy – 瞬间分享设备间的剪贴板内容[iOS/Android]

Pasteasy 是一款利用局域网传输,瞬间自动复制粘贴电脑内容到手机,手机内容到电脑的工具,支持文本、照片、链接、截图等。支持 Mac、Windows、iOS、Android。@Appinn

Pasteasy 最近刚刚免费,相比较其他的云剪贴板应用,Pasteasy 在便利性方便更胜一筹。(在 Pasteasy 还收费的时候,作者给了 @Scavin 一堆兑换码,然后竟然不知为何忘记测试了…)

最常见的云剪贴板应用场景是在电脑面前需要将手机上的内容传输到电脑,或者反之。而那种在家中需要传输内容到办公室的应用,使用邮件或者网站更加便利。

Pasteasy 能够自动复制、粘贴内容,包括截图。要知道对于经常截图的 @Scavin 来说,当在手机上截图的瞬间,电脑上已经弹出了刚刚的截图预览,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爽快感,神器搬的存在。

先来看一段视频:

Pasteasy 需要扫描二维码来连接不同的设备,连接成功后就自动开启了复制粘贴功能。

可以设置自动发送照片、截图,以及将接受的图片保存到相册中,为了避免信息过多,还可以设置剪贴板历史数量,默认 12 个。由于没有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所以你的图片、文本内容是安全的,也不会受墙的影响。

最后,真心推荐给需要经常处理截图的同学…

获取地址 官方主页 | App Store | Google Play : 百度盘



Z88

电脑复制手机粘贴,零延迟的跨平台剪贴板同步神器:Pasteasy - 少数派

电脑复制手机粘贴,零延迟的跨平台剪贴板同步神器:Pasteasy - 少数派

电脑复制手机粘贴,零延迟的跨平台剪贴板同步神器:Pasteasy

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想要把文本和图片从电脑传至手机,或手机传至电脑,但始终没有一个可靠或快捷的解决方案。之前,笔者一直选择使用 QQ 或者微信的文件传输功能,基本都是将对象向服务器上传再下载的原理。而现在,Pasteasy 给了我们一个更稳定、安全、易用的选择。

Pasteasy 是一款在设备之间互传文本和图片的剪贴板同步利器。传输过程安全高速,通过剪贴板触发、通过局域网实现,支持 iOS, Android, Mac, Windows 平台。

如果你此前使用过同类 App(如 PushBullet),那对 Pasteasy 会非常熟悉,它们都是从一端「复制」,在另一端「粘贴」,但由于 Pasteasy 的传输仅依靠本地同一 WiFi 局域网,传输速度更加快且稳定。

Pasteasy 的使用成本极低,不需要账号或邮箱,下载客户端,让设备在同一局域网下,通过二维码关联即可。关联成功后,每个设备的复制、剪切、截图、拍照等操作都会自动激活传输,不需要额外的手动操作。比如每当你在手机或者电脑完成截图,截图结果就会传输至关联设备的剪贴板,直接粘贴即可。即使是在 iPhone 上截屏,只要 Pasteasy 仍在后台,无需将其切换至前台,也能将刚才的截屏立即同步至其他设备。

只要用过就会发现,Pasteasy 的传输速度非常快且及时,这是因为 Pasteasy 通过局域网将对象点对点传输,几乎操作的同时就能完成传输。同时,Pasteasy 不通过任何云端传输,也保证了我们的数据安全。若身边没有网络可以加入,手机的热点功能也可以使 Pasteasy 工作。但若设备处于两地,它就力有不逮了。

此外,Pasteasy 自动同步剪贴板的特性固然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恼人的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同步每一次复制的内容,而 Pasteasy 总是即时将剪贴板同步出去,加上其图片自动保存功能,就会导致一些复制剪切的临时无用的图片被 Pasteasy 存储下来,这在电脑端还好,在手机端则会让相册混乱不堪,事后还得手动删除。

当然,针对于此,Pasteasy 在电脑端提供了「暂停同步」选项,但没有快捷方式,使用起来并不太方便。如果你想要按需传输的剪贴板同步工具,更推荐使用 Instashare,同样仅局域网,同样快速稳定。

总结起来,Pasteasy 有以下几点:

  • 传输高速、安全、稳定,这是必备修养;
  • 将传输定义于复制、剪切、截图和拍照的日常动作,这是其点睛之笔;
  • 不能跨网络传输内容,自动同步带来的不便,这是其局限。

Pasteasy 对于经常需要在多设备间传输文字、截图的用户来说可谓神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不失为串联设备的利器。

自上周 iOS 版 Pasteasy 免费后,目前四大平台客户端(iOS / Android / Mac / Windows)均为免费下载,无广告无内购,各位可前往 官方网站 获得下载链接。



Z88

蘋果日報- 不合理現象合理化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不合理現象合理化 - 高慧然

不合理現象合理化 - 高慧然

米線連鎖店「譚仔三哥」其中一間分店被拍到有女工蹲在地上,直接在坑渠蓋上切蔬菜。切碎的菜散落在地下及坑渠之上,那女工切完後把那堆菜拿起。相片畫面惡心程度爆燈。


「譚仔三哥」痛快承認事件屬實,理由卻相當荒謬:女工負責煮米線,鋪頭太忙才幫手切菜,所以不知道菜不應該在地下坑渠上切。店方已把女工調去另一間分店接受食物衛生訓練。


一個人,即使一輩子未切過菜,也不會把菜直接放到坑渠上面切吧?這個不用專業訓練也知道,因為這是常識。相信女工以及「譚仔三哥」負責人煮菜給自己或家人吃的話,一定不會在坑渠上切菜。可以給出如此荒謬的答案,證明不是個別員工的問題,是這家連鎖店根本不打算尊重顧客。


比這更荒謬的,是顧客的反應,證明他們的確不需要被尊重。「三哥」熟客吳先生認為現在的食肆衛生情況都不太理想,「出得街食預咗會污糟。」另一食客陳小姐說,「畀得呢個價錢預咗會唔太乾淨。」,很多鋪頭都在後巷處理食材,「睇唔到當冇嘢。」


高昂的鋪租完全扭曲了香港人的價值觀,「三哥」一碗米線加飲品,大約港幣四十多元,對基層巿民來說,並不算太便宜,只可以說不算太貴。可是居然有食客認為吃不太貴的食物不應該有衛生要求,把不合理現象合理化。奴性至此,看來香港人口大換血行動接近成功了。



I

蘋果日報- 「大陸」耶?「內地」耶?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大陸」耶?「內地」耶? - 古德明

「大陸」耶?「內地」耶? - 古德明

香港一九九七年易手之後,傳播界用詞,一律棄「大陸」而取「內地」。一位朋友為謀生計,去學中共的「普通話」,說了兩次「大陸」,說到第三次,教師就忍耐不住,教他改說「內地」。


「大陸」、「內地」二詞,本來並行不悖,一指大片的陸地,一指國家非邊陲的地區。《尚書.禹貢》夏禹疏導恒、衛二水之後,大陸之地就可耕作:「恒衛既從,大陸既作。」《後漢書》卷四十五司徒袁安上奏談當年光武帝之安撫南匈奴:「光武招懷南虜,非謂可永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算(權宜之計),可得扞禦北狄故也。」今天,中共禁止香港傳播界用「大陸」一詞,當然有政治含義:香港、臺灣人說「內地」,等於承認港、臺無非邊陲地區,等於承認港、臺都屬中共之國。「大陸」則只是地理名詞,沒有「同一國家」的意思。


香港人一忤中共意旨,中共一定怒斥「有人搞政治」:追問梁振英涉嫌貪污事件,是「暗懷政治鬼胎」;反對新界東北重建計劃,也是「暗懷政治鬼胎」;甚至查問食水含鉛原因,都是「暗懷政治鬼胎」。中共自己則一言一行,全帶政治計算,連香港傳播界用語都要審查。怪不得蔣介石臨終仍以「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為言。


毛澤東一九五零年《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報告說:「戰爭已在大陸上基本結束。」那十九字標題,等於中文「力求改善國家經濟」八個字;而那個報告,在香港讀,大概也須改「大陸」為「內地」。



I

蘋果日報- 【旅遊籽】潛入水舞間 揭穿台下的秘密

蘋果日報- 【旅遊籽】潛入水舞間 揭穿台下的秘密

【旅遊籽】潛入水舞間 揭穿台下的秘密

【旅遊籽:浪迹遊蹤】
珊瑚礁、沉船、溶洞都潛過了,沒有想過在室內水池可以有另一種潛水體驗。看的不再是海洋生物或海底地貌,而是看人,看潛水員如何在人工建造冷冰冰的鋼鐵支架之間穿梭來回,默默成就水面舞台上一場華麗表演。雖然沒有耀眼的舞台燈光加持,水底暗中操作其實也是另一場精采演出。

今年9月,水舞間不覺已踏入第五個年頭,演出了超過2,000場,入場人次超過320萬,仍然叫好叫座。為慶祝五周年,水舞間似乎想掀起裙襬讓觀眾看看裙下春光……sorry,是台下風光,推出潛水package讓人潛入舞台池底,不單止看看隱藏水中的各種裝置,掀開神奇舞台效果的秘密;還可於水底欣賞一場正式表演,看的不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舞技和雜技,而是潛水員在池中暗角默默準繩接應,跟台上一樣精采。



台上台下是兩場同步進行的演出。

水中戲法水底看穿 每日僅兩名額
潛水package每天(有演出的日子)最多只能接待兩位參加者,而且只開辦到10月底,今天起計至活動結束,粗略計算名額不過一百(目前還未決定是否繼續開辦)。這次有幸參加,上午先有一個簡介會,趁還未開show前先認識一下池中環境。「跟一般休閒潛水不同,這裏要求潛水員時刻保持集中,技術要求亦較高。」Jim Pickup是水舞間的dive technician,在水舞間還在籌備階段時已加入團隊,對水池中的各種裝置都瞭如指掌,「潛水技術團隊大約有30名潛水員,分日間和夜間兩隊,前者主要負責水中裝置和潛水儀器的保養和維修,後者則負責on show時的水底操作和支援。」


簡介過後,隨Jim下水。未開show,池中一片漆黑,猶如夜潛,手持電筒,儼如潛進船艙內部,頭頂是將舞台變成陸地的升降台底部,到處是鋼鐵支架,還有不少於演出時出現在舞台上的裝置,如11米高的船、涼亭、橋樑、寶箱等安然地沉於水底。如果看過水舞間,大概記得舞台是圓的,水池也是圓的,在漆黑環境中到底如何辨別方向?「舞台分四個區域,以顏色燈光劃分,演出時在水中亦可清楚看到。」


實不相瞞,五年來記者都未曾看過一場水舞間,一直「得個諗字」,今次package還包括下午一場演出的門票,終於有機會現場欣賞那些水中升降的舞台裝置,還有一邊跳舞一邊不停在水池中進出的表演。當上午在後台走過一圈,在池底遊了一轉,才開始邊看邊想像那些龐然巨物如何從池底升上水面,表演者如何縱身躍入水中而消失於眼前,所有戲法,背後全都是潛水員作怪。


在池底才能看到表演者跳入水後如何離開現場。


鯊魚原來也是潛水員在水底操控的。


Jim擁有25年潛水經驗,早年在紅海當潛水教練,後來加入《水舞間》追求另一種潛水挑戰。


後台導賞或許會有機會從高角度看到特技電單車綵排。


開show前可以潛入將會升上水面的涼亭轉一圈。



隨時候命的潛水員可清楚聽到指令,當表演者跳入水後,便馬上游近接應,供給氧氣。


池底仰望水面的舞台燈光,是潛水員分辨方向的秘密。


趁開show前可以打開寶箱看看內裏乾坤。

水底下另一場表演
開show前45分鐘,後台跟上午是兩種氣氛,燈關得更暗,人來人往,整裝待發。平日潛水大多只是45分鐘至1小時,今次台上演出時間近1.5小時,我們也在水中待足全程。「演出時,舞台之下總共有20名潛水員在不同崗位工作,有的負責操作水中裝置,有的負責接待跳入水的表演者,有的則負責通訊。」通訊?在漆黑的水中如何通訊?「有6名分佈不同位置的潛水員會佩戴設有通訊設備的full face mask,可隨時跟控制室聯絡,報告水中情況。而水池中亦安裝了揚聲器,一直播放舞台上的音樂,方便潛水員知道台上演出進度及接收控制室的指令。」


從前潛水,只會聽到氣泡和呼吸聲,間中還有船的引擎聲和氣瓶的撞擊聲,音樂聲和清楚的對話還是頭一次在水中聽見,猶如在耳邊下的每個指定,在整場演出中從無間斷,整場演出,總共發出超過200個在水中執行的指令。


開show前10分鐘我們隨潛水員Jamie帶領,在水中standby,「3、2、1,ship in」故事開始時出現的巨船,隨着音樂由三名潛水員操作從池邊移進中央,徐徐升起。從池底仰望水面,七彩燈光被水花和氣泡折射出奇幻色彩,幾名潛水員的剪影不斷在水中遊移,亦有的扶在鋼架旁邊候命。Jamie熟悉整個演出,隨台上故事發展帶領我們停在不同位置看每一幕的水底操作,時而扶在涼亭的欄杆跟隨涼亭移動;或靠近水面,等待欣賞潛水員如何爭分奪秒把困在鐵籠的公主救出;或在台底看表演者在水中攀爬鋼架準備在水中爬到台上。台上是一場精采的表演,台下水中是另一個舞台,潛水員的專業和準繩,跟台上一樣毫無間斷,演出一盤精密的計算。當謝幕時台前幕後的表演者都能夠站到台上被燈光照耀,享受雷動掌聲和歡呼聲,其實全程泡在水中的潛水員也應該得到一點喝采。


日間團隊會負責潛水儀器檢查和維修,儀器每半年就要全面檢查一次。


雖有平面圖簡介,但在昏暗的水中難免迷路,跟着專人帶領好了。


謝幕一刻,潛水員卻忙於在水底收拾裝備。



這是讓潛水員能夠在水中與控制室溝通的full face mask。

「水舞間水底潛歷之旅」
內容: 三天兩夜套票包括後台導賞、首天演出前試潛、貴賓區門票、翌日水底欣賞滙演、兩晚Hard Rock Hotel住宿以及可獲贈限定版「水舞間」連身潛水衣


資格: 持有PADI合格潛水執照之18至65歲人士


價錢: 首位參加者$9,880起,同行第二位$6,880


網址: http://www.cityofdreamsmacau.com

記者:曾冠輝


攝影:梁志永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

上一則: 【飲食籽】三新款乳酪 酸甜各有特色

下一則: 【旅遊籽】首爾傳統市場 用銅錢買嘢食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