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約會注意!8大地雷話題咪亂試

蘋果日報- 約會注意!8大地雷話題咪亂試

約會注意!8大地雷話題咪亂試

男女之間,初次約會是一段感情繼續的關鍵時刻。初次約會除了打扮重要,連雙方聊天話題也是很重要。因為雙方要談得投契,就能大大增加第二次約會的機會,否則,首次約會隨時變成最後約會呢!故首次約會盡量避免提及以下的話題:

1)政治

每個人的政治觀點都不一樣,能遇上有同樣想法的人固然幸運,但若發現對方未必認同自己想法或理念,可能成為未能實現第二次約會。

2)宗教

跟政治話題一樣,而且宗教比政治更加敏感,甚至讓首次約會變成傳道大會。

3)前任

無論眼前這個人會不會跟自己繼續發展,但大家都是抱着好感赴會。如在首次約會提及前度的事,隨時摧毀一段美好良緣。

4)你煩惱或討厭的事

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些事讓自己心煩或不愉快,雖然找人聊聊會讓自己放鬆,但不斷的傾談,可會出現負面情緒,影響往後約會的機會。另外,約會期間談及討厭的事,表達過程少不免帶有憤怒的情緒,最終可能搞垮首次約會。

5)對方的身材

如果是讚美非男女性特徵部位還算安全,你的眼睛很大很美麗,safe;你的聲音好有磁性/好甜,safe;你的胸部/GG好大,痾,有事嗎你?

6)討論自己的外型

對自己有信心是好事,但自我感覺良好又是另外回事,過度把話題圍繞在自己的外貌上只會讓人覺得你很自大。

7)細數個人背景

約會目的是讓對方認識眼前人,但初次見面就把全部身世交代,可能讓對方給了無形壓力。

8)不尋常嗜好

不尋常容易讓人聯想到詭異、不正常,如跟對方說愛玩殺人搶劫遊戲、看到血會感到興奮,相信會令對方感到不安。

宅宅新聞

上一則: 【美圖晒晒】台美腿混血模「蜜桃臀」 sell內衣網民噴血

下一則: 【怪異集】踢人入會被拒 邪教家庭麥記打死人



I

蘋果日報- 小英也愛「港女煲」揭總統廚房秘密

蘋果日報- 小英也愛「港女煲」揭總統廚房秘密

小英也愛「港女煲」揭總統廚房秘密

蔡英文(小英)昨日就任台灣總統。喜歡在廚房裡大展身手,常在新北市永和家中作菜款待核心幕僚、政商人士,廚房裡的她一掃鐵娘子形象,單純回歸生活這件事。到小英家作客究竟是甚麼模樣?台灣《壹週刊》一窺小英廚房裡的八大秘密!

1.鍋具

小英平底鍋挑的是法國特福(Tefal)不沾鍋,英國名廚Jamie Oliver也愛用。有「港女煲」之稱的法國百年經典琺瑯鑄鐵鍋LE CREUSET也是小英的廚房利器,擁有藍、綠、紫三色圓鐵鍋。

2.爐頭

白色系廚房配備意大利best爐具,簡約現代感一如小英的俐落個性,瓦斯爐採嵌入式平面設計,作菜很順手,多段式火力可精準控制火候,不少廚藝教室和美食家都愛用這一品牌。

3.餐具

刀具和餐具稱得上專業級,處女座的小英收納整齊,義大利麵夾是她常用的工具,不論是料理麵點,或是烤烏魚子,全靠這一支。

4.美式咖啡壺

小英咖啡因成癮,喜歡自己研磨豆子、沖煮咖啡,來到小英家作客,餐後肯定有一杯現煮咖啡。

5.杯子

小英是杯子控,家裡有個櫃子全放杯子,到她家作客不怕杯子不夠用。據說她拿到博士學位那年,買了一組英國傳統杯具當作自己的禮物。

6.電視

廚房有個白色中島,身為日本節目《超級全能日本改造王》的粉絲,小英拿報廢的電腦螢幕、機上盒、喇叭組裝成電視,不時也追韓劇,只愛看歷史劇,尤其是《明成皇后》這部時代大劇。

7.書櫃

餐廳最搶眼的是一整面書櫃,小英從小喜歡看書,幾乎甚麼都看,對文學、歷史特別有興趣,朋友送她一本帥哥大廚奧利弗親筆簽名的《療癒食物》食譜,不下廚時就翻翻這本書,一樣療癒。

8.餐桌

家宴菜色很家常,東西料理都有兩三把刷子,拿手菜有烤春雞、烤烏魚子、煎牛排、意大利麵、咖哩雞等,一個人就能張羅一桌菜。

台灣《壹週刊》

上一則: 外母搵女婿陪不孕媳求醫  二人竟求出「人命」

下一則: 淫師同女生上床 洩舌戰親熱照



I

蘋果日報- 趣BLOGBLOG:今日澳門 明日香港 - 股榮

蘋果日報- 趣BLOGBLOG:今日澳門 明日香港 - 股榮

趣BLOGBLOG:今日澳門 明日香港 - 股榮

近日與做採購及出入口的廠商聊天,廠佬大嘆生意越來越難做,只能靠返單吊命。在內地設廠的也進退兩難,事關內地勞工法規定,工人工作滿一年可獲一個月遣散費,最多獲賠12個月。如工人月薪4,000元人民幣,最多要賠6萬港元。一間廠有500人,隨時要賠3,000萬元始能執笠,令不少港商寧願蝕住做。


■香港的貨櫃吞吐量已經連續22個月按年下跌。  資料圖片



很多經歷過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廠佬,對今次危機不寒而慄。因為他們深深感受到,這個寒冬只是個開始,未見有迹象見底,更談不上有曙光。究竟有幾衰?其中一位話只要留意本港碼頭吞吐量數字,就知玄機。

澳門博彩收益自2014年6月開始,至今年4月,已經連續23個月出現按年下跌。香港竟然也有一組數字自2014年7月開始,連續22個月按年下跌,這就是港口的貨櫃吞吐量。

昔日吞吐量年年第一、引以為傲的香港碼頭,自數年前被上海超越後,過去三、四年每下愈況,今年首季吞吐量排名更被青島港超越,排名跌至全球第六。尤其是今年2月,單計葵涌貨櫃碼頭吞吐量,竟不足100萬個,是超過十年最低,連同其他本地碼頭,吞吐量按年跌了21%,亦是廿多年以來的最差紀錄。

再將吞吐量細分為載貨及空箱,每100個吞吐量當中,過去一年平均有15個是空箱,亦即是「運吉」,較幾年前低於一成為多。本港吞吐量過去12個月,有6個月跌幅是超過一成,這種陰乾式的跌法,對出入口及採購行業無疑是一種折磨,而對其他行業如物流、運輸及零售等,災難也是剛剛開始。

澳門官方普查局統計了最新樓價數據,今年首季澳門整體平均樓價,每平方米為72,955元,相當於每呎6,780港元,較去年同期跌了18%。澳門樓價於2014年第二季見頂,亦即是賭收開始下跌之時,當時每呎為10,366港元,現價較兩年前高峯,回落了35%。

香港樓價去年第三季見頂,調整了約12%後,今個月略見回穩。是雨後天晴,抑或是暴風雨前的平靜,望一望吞吐量數據,我傾向相信後者。

股榮

http://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上一則: 騰訊逆市擊敗淡友

下一則: Savannah錄3伙撻定 發展商沒收91萬



I

蘋果日報- 投資導航:大市成交低迷下月負面因素多 空軍猖獗港股翻身等七月

蘋果日報- 投資導航:大市成交低迷下月負面因素多 空軍猖獗港股翻身等七月

投資導航:大市成交低迷下月負面因素多 空軍猖獗港股翻身等七月

空軍收兵恐要等下半年!成交低迷、淡友頑強,大市沽空率已連續94個交易日高於一成,近日比率更續高企在14%以上水平,全年日均沽空率高逾12%。專家指,下月負面因素一籮籮下,資金仍傾向造淡,淡友撤退至少要等「七翻身」。

今期〈投資導航〉綜合多位專家意見,認為今年以來的高沽空率較去年中及今年初更要誇張,主要是由於兩大因素引起:成交疲弱及對沖活躍。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大市成交淡靜且乏好消息,持貨投資者因擔心市場波動而沽空對沖,都是沽空率連續多日高企不下的原因,但不認同會成新常態。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高沽空涉及期權對沖,在大市低成交下,沽空操作因期權的發行而仍需繼續,在分母較低下令沽空率高企。中國銀盛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指,沽空率升與月底MSCI將提升美國預託證券(ADR)佔比、中資及藍籌比重將減少有關,相信高水平沽空比率會持續至本月底。


■港股沽空率已連續94個交易日高於一成,空軍收兵恐怕要等下半年。 設計圖片

A股納入MSCI或利淡投資者正期待淡友食糊收兵、市場大挾淡倉的時機,惟上周一及二股市連彈兩日重上二萬關後,大市即乏力,截至周四止更已全數回吐相關升幅。專家普遍認為,明顯的挾淡倉在短線仍難以發生,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指,相信5、6月間縱有挾淡倉出現,亦只能短暫維持,要待7月份淡友才會較為收斂,因為屆時英國公投過後,市況會轉趨明朗,而且7月份傳統被視為是股市翻身之月,倘錄明顯反彈市,將是淡友被迫收手的時候。

蘇沛豐續指,深港通及A股納入MSCI指數的消息倘在5、6月出現,頂多只能觸發一、兩天挾倉,沽空料無法持續回落,因深港通有利細價股,但對恒指及H指無甚幫助,而A股入MSCI指數,甚至有機會導致部份資金從港股抽走。郭家耀亦指,挾淡倉需「天時、地利、人和」,在利淡消息充斥下挾倉難度大,亦由於沽空率持續高位,進一步造淡亦未必有太多「水位」,宜在下月初再部署。

溫傑認為,由於大市目前沽空猖獗,一旦挾倉發生,盈富基金(2800)及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這類與中港大市相關的高沽空率股份,或會倒過來被挾上。

話你知:如何沽空股份?沽空是投資者在跌市獲利的其中一個途徑,理論是高位沽出股票、並在低位買回,賺取差價。投資者須先在證券行開立沽空戶口,由於法例禁止無貨沽空,無貨者要先訂立有效借貸協議,並提供股份市值105%的抵押品,並只可選擇列入可賣空證券名單股份。收費方面,沽空主要成本在借貨利息,一般為P+3厘,並設最低收費,另亦設半年收取一次的行政費,以及一次性的首次稅局登記費。

下一則: 內銀內險傷亡慘重



I

蘋果日報- 美警告日本勿干預圓滙

蘋果日報- 美警告日本勿干預圓滙

美警告日本勿干預圓滙


■日本料難出招遏止日圓升值。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七國集團(G7)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昨在日本仙台閉幕,美、日兩國未能在日圓滙率波動達共識。美國警告日本政府勿干預日圓,料日本政府難出招遏止日圓升值。

G7成員國會後聲明指同意全球經濟不穩定性擴大,預期外滙市場無秩序波動將損害經濟,繼續遵守上海G20會議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承諾。美國財長傑克盧指日圓滙率仍維持有序波動,日本毋須干預日圓升值。傑克盧又重申各國應遵守上海G20會議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透露,已向傑克盧通知日本計劃調高消費稅。

日本與美國難就日圓升值問題達共識,意味日本難出招遏止日圓升值。日圓兌每美元報110.21,升0.22%;每百日圓兌港元報7.0457。今年日圓滙率累升8.2%。

上一則: miu miu減價 分店現人龍

下一則: 道指連續四周下跌



I

蘋果日報- What we are reading:「One」為何讀作「溫」? - 姚崢嶸

蘋果日報- What we are reading:「One」為何讀作「溫」? - 姚崢嶸

What we are reading:「One」為何讀作「溫」? - 姚崢嶸


■《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從前聽人說中文比英文難學,我不信;到愛閱讀的8歲女兒也視讀中文課外書為苦差,我信了。英文能成為世界語言,除了歷史文化政治因素,易學肯定是理由之一:只要問那些懂法文的朋友,為何巴黎鐵塔屬女性名詞、凱旋門卻是男性(心邪者大概以為相反),便可知一二。

話雖如此,英文也有很多奇怪地方,只是我們習以為常未必察覺。例如幼稚園學生也懂的「One」字,怎會讀作「溫」而非「安」?何以一隻隻的豬是「Pig」、牛是「Cow」、羊是「Sheep」,成為桌上鮮卻變了「Pork」、「Beef」與「Mutton」?「Set」字則是英文「萬能Key」,字義近200個(名詞58種、動詞126種、形容詞10種)。有些字更似乎自相矛盾,譬如「Fast」和「Bolted」,既可解「緊貼不動」,亦可以是「快速移動」;政治新聞常見的「Sanction」則既「准許」又「禁止」。

原因:英國好聽點是文化大熔爐,難聽點是長年受外族侵佔,英文便隨之演變。英倫三島的土著是塞爾特人(Celts),部份土話殘留至今;二千年前,羅馬帝國佔領英格蘭四百年,輸入拉丁文影響之後,又到來自今日德國的安格魯撒克遜族入侵,於是現今英語詞彙不少和德語發音接近;再輪到北歐維京人來襲幾百年,遺下一堆北歐字;最後還有英倫海峽對岸來的諾曼人,引進不少源自法文的字。當時統治階層的上等人講「法文」,影響不少關於政府、法律、時裝、美酒佳肴的詞彙,勞動階級則是用「英文」,話題大多是日常起居幹活,所以「豬牛羊」平時是平民稱呼,但成為食物就身價不同,要改用法文名稱。

及後,英國與歐洲交流不絕,繼續加入不少外來字,甚至同一字在兩個時期傳入、或者「出口轉內銷」,演化成外表相似或相同、但不同意思的字,或是出處不同的同義字,為文學創作加添色彩。歧義字雖麻煩,也能製造趣味,譬如新加坡朋友向我講過的笑話:「Singapore is a fine city」,看似讚美,實則自嘲政府管制多多,動輒罰款;又如曾鈺成早前暗(明?)諷梁振英在「行李門」講大話文章,提及的「Time flies like an arrow;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One」呢?古時串法為「Oon」,兩個相連響音令讀音近似「溫」,後來串法改變,讀音卻保存下來,成為怪胎。

(參考: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姚崢嶸

上一則: 樓市風雲:樓價調整初步完成 - 何熊輝

下一則: 八十後投機客:誘惑 - 灝昇



I

蘋果日報- 煞有其事 - 林道群

蘋果日報- 煞有其事 - 林道群

煞有其事 - 林道群

因為在出版社工作,總會早一些留意一年一度書展的事,今年公佈的主題是「閱讀江湖:亦狂亦俠亦溫文」,看了一下邀請的嘉賓名單,覺得書展諸公真的不知有漢無論晉。顯然沒留意前年出版了十三大卷金庸研究的陳墨,當然也不識得《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的作者新恒平。

說起來也不奇怪,江湖千變萬化,不置身其中,看不到那些鮮明活潑的好玩。記得有一回,一位大師級的博雅之士,轉來一篇學報式書評,學報式書評和我們寫的書評不一樣,在此不說,書評刊在《帕洛迪歷史研究期刊》(Journal of Historical Parody)2016年卷三第250-255頁,文章名是Serious Nonsense: Book Review of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World。照理若不是身處現實和武俠世界之間這混沌狀態,大師的眼力公認犀利,看過文題刊名應已可識別有詐。

既收到書評,我剛好還記得這部《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在書架上,就拍了書影回傳給大師,說書的確好玩。未料大師嘖嘖稱奇說竟已有中譯本,我才意識到,大師受騙上當了。

真的不能怪我們天真是世界變得快。我自己幾年前讀到《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作者夫子自道時,一度萌意剃度隨他們修道去。他說他們金庸nerds是不管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學成就、也不管諸如《鹿鼎記》是否影射文革中國、不管有沒有現實意義的,他們癡迷的只是金庸建構的武俠世界本身。

當然若只是這樣,也不值得在此佔用名采篇幅,金庸nerds值得我們重視,是因為他們在非常嚴肅、認真地書寫一種完全扯淡的歷史。煞有其事,要把武俠世界當作真實,從而建構起諸般奧秘。在他們筆下,江湖看起來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鏡像,但實際上已被一個隱秘的武俠世界所徹底改變。那篇騙倒大師的學報書評,正是這樣評論《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一書的──該書探討從上古中國到公元1911年兩千年來中國武俠世界的歷史,並一舉提出了包括華山武術論壇、少林丐幫體系、反魔教統一陣線等學術範式,為了解中國武俠世界的制度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上一則: 沿街叫賣換畫聲 - 蔣芸

下一則: 夫妻恩義臨終畫 - 古德明



I

蘋果日報- 明天會更好 - 陶傑

蘋果日報- 明天會更好 - 陶傑

明天會更好 - 陶傑

外國人不明白,此地普遍的飲食業,一切追求菜式口感,其他如氣氛、裝修設計、服務態度,不予考慮。

我告訴外國朋友:二十一世紀,文明總要進化,人生苦短,有太多的小毛病,沒有時間再等待。「人口太多,從前被列強侵略,當家作主之後,摸索試驗,又走了彎路,要有點耐性,這個國家總要給她多一點時間,自然會進步。」

這是中國式謊言之一,散佈的虛假邏輯和希望,是隨着時間向前推移,明天一定會比今天「進步」。

當然是胡扯。宋朝三百年過去,迎來的蒙古元朝的「明天」,比宋朝的今天更差。二○一六年,中老年人蠢蠢欲動而懷念「文革」,智商比一九八六年胡耀邦平反「文革」冤案時更差。董建華和梁振英這兩位今日的炎黃子孫,加起來,比昨天港督麥理浩和彭定康更差更差。

飲食業也一樣。法國的米芝蓮已經來香港點評。既然崇洋,今日有米芝蓮標準借鑑的香港飲食,應該做得比昨天沒有法國人來教你的時候好。

餐廳得不到好評,沒有星星,不要那麼懶,問問法國人就是。法國人會告訴你:餐飲是人生享受,除了菜式質素,還有其他品味。譬如,食堂裏不要開着一部花花綠綠的電視機。吃就是吃,專心一點品嚐,跟朋友在一起,閒談交流,對嗎?開着一副沒有看的電視機,製造不必要的背景噪音,是不是智障的風氣呢?

還有,侍應來收拾飯後的碗碟,堆叠不要乒乒乓乓,不要當着客人的面,將半杯喝剩的茶,倒進一小碗喝剩的湯,然後將抹過嘴的紙巾,將湯碗當做垃圾桶一樣扔進去,方端回廚房。

不錯,一切貪圖方便,但景象醜陋。做人不必唯美,不,中國人畢竟不是日本人,但當眾剔牙、火車上剪腳甲之外,可不可以少做一刻令人嘔心的事呢?

一切很淺易,不是高深的大道理。走進瑞士人或意大利人做F&B經理的外資酒店,由於殖民式的訓練有素,這些小陋習就通通消失了。

中國人常常說遭受列強欺負,法蘭西帝國主義的米芝蓮沒有欺負你,只是想你進化一點點。但是,想到法國傳教士伯希和,用幾文錢就從一個叫王道士的愚民手上「騙」走了敦煌的珍貴經卷,你就要堅持一點民族尊嚴,法國人的話,不要全信。記着:人口太多,進步總要點時間,耐心一點,對國家要有信心,明天會更好的。

說這種話來哄你的那個愛國的中國人,過幾年之後你試試找他,他已經移民。

上一則: 幻覺堅強 - 鄧小樺

下一則: 親情四字謠 - 左丁山



I

蘋果日報- 在土耳其的燈塔等待郭靖 - 楊靜

蘋果日報- 在土耳其的燈塔等待郭靖 - 楊靜

在土耳其的燈塔等待郭靖 - 楊靜


土耳其少女塔Maiden's Tower(互聯網圖片)

伊斯坦布爾被博斯普魯斯海峽分成兩端,從早到晚幾個碼頭都有懶散的輪渡把你從歐洲送往亞洲,或是從亞洲送往歐洲。到這個時候,天氣已經熱起來,在甲板座位上揚起頭瞇着眼睛,雖然什麼也看不見,但完全感受到灑滿面龐和身體的光明與暖意。

伊萊莎在亞洲海岸等我,她說只看Taksim廣場和老城區不夠公平,一定要請假帶我在她家附近的書店街一遊。書店只賣土耳其語的舊雜誌和課本,還有些寫了字的明信片也當作古董賣,我一個字母也不認識,只好全部當作風景欣賞,倒也有趣。她和店員應該是舊相識,兩人坐在書架旁喝着沏好的紅茶,一杯又一杯,越喝興致越好,笑聲越招搖。她和他的鼻子都尖而高,男人不很高,肩臂寬闊,眼睛細卻有神,而她膚色白皙近透明,尖下巴讓人憐惜——怎麼看怎麼般配。

到午餐我還是忍不住八卦,問她是不是心儀這男人,她把櫻桃裹上濃稠的酸奶,輕輕送入口,又想了幾秒,眼睛一亮回答我:「那肯定是喜歡的,可他不是我要找的人。我想到一個說法,你會懂。他很好,但自我中心,不夠大氣,我要找的是『郭靖』,不是『楊過』,也不是『令狐沖』。」

如果不是楊、郭、令狐三個人名字一起被說出來,我實在不會聽懂這個土耳其女子的愛情理想。是的,我還是在亞洲,可對方是說零星英文、吃羊乳酪、信真主的土耳其專業女性,怎麼會張口就來金庸人物。還不等我發問確認,她繼續解釋:「相信我,再老幾歲,你到我的年齡就知道,英俊風流、聰明幽默,那都不重要,不如有個brother Jing,死心塌地對你好,況且他還是個有骨氣的大英雄。」她其實三十多歲而已,相親無數,可是誰也看不入眼。「都怪金庸,還有香港那些電視劇,耽誤我一生找不到滿意的男人。」

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可沒想到,沒有華人的地方,他也在。網絡上有幾個英文粉絲網站,盡心傳播金庸作品改編的電視、電影,配好英文或其他語種字幕,行走天下。然後就有更富能力和熱情的人,着手大工程——一章、一章翻譯金庸小說,餘下的人就等待更新,然後七嘴八舌評論。文字有時比影像更刺激幻想,在這些社群裏,黃蓉、趙敏、小龍女依然美若天仙,但種族、膚色完全不拘,有時可能比TVB更貼近「史實」,譬如有人會貼上帶薄面紗的伊朗演員照片,表示小昭應該長成這樣,或是畫出臉盤更圓更大更紅潤的真·蒙古人敏敏。

也有人生氣情節發展,忍不住在下一章翻譯發表前,貼上同人創作。伊萊莎生氣論壇上有個很執着的歐陽克迷妹,不停改寫劇情,發展出浪子回頭後東邪西毒聯姻的大結局。某程度上,金庸是另一個版本的托爾金或C.S.路易斯,對華人來說魔法和非人類種族有多天馬行空,江湖和武功對伊萊莎們就有多異想天開。唯獨她們生氣的是,外族人總是被打殺的對象。伊萊莎說,還好韋小寶是梁朝偉飾演,她覺得只有混種才生得出這麼俊俏機智的「中國人」。

黃昏時分,我們再上船,停在水中央燈塔處。傳說有位蘇丹生了位又美又善的女兒,可占星士預言有朝一日,女孩會被毒蛇咬死。蘇丹於是在水一方造出燈塔,女兒靜靜生活其中。直到十八歲生日,蘇丹送來一籃水果慶祝,毒蛇竟潛伏其中,預言依舊成真,少女被毒死在塔上,塔於是被命名為「少女塔」,有無數人前來緬懷青春,也有新婚夫婦在這裏拍攝婚紗相。

塔頂風大,我們手扶石牆順便沿着上「到此一遊」的名字讀下去,各國語言都有。

「我來過這裏很多次,慢慢我想,也許根本沒有毒蛇,只是蘇丹寶貝女兒,不願意她進入外面的世界,也不能忍受別的男人把她帶走,變成三妻四妾其中一個。哈,我父親也是這樣的脾氣。結果我只能看着好朋友一個個被毒蛇命中,然後父親離開了人世,我還是一個人,先開始尋覓我的那條毒蛇。」她仍然笑,大眼睛鍍着夕陽的火光。

我也想了想,找出她會懂的安慰:「沒關係,小龍女在古墓過了近一半人生,楊過才闖進來,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她哈哈大笑,狠狠親我一下,但還是搖頭:「謝謝你有心,可我不想要楊過,我要的是郭靖啊!」

上一則: 郭梓祺,反時代的人 - 馮睎乾

下一則: 球場魔術師馬菲士 - 沈西城



I

蘋果日報- 郭梓祺,反時代的人 - 馮睎乾

蘋果日報- 郭梓祺,反時代的人 - 馮睎乾

郭梓祺,反時代的人 - 馮睎乾


郭梓祺近照(由郭梓祺提供)

去年底,友人郭梓祺憑《積風集》獲第十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我很為他高興。等了半年,一個訪問也不見。他正職是教師,在兆基創意書院教中國文學,閒來寫影評、書評和人物專訪,多發表於星期日《明報》,慢慢寫了一段日子後,文章就結集為《積風集》和《積風二集》,無心插柳柳成蔭。前日見面,問他得獎後怎麼不見訪問,他淡然說:「都推了。」《明報》讀書版有「名人書櫃」欄,本來想採訪他,但他捫心自問不是「名人」,只好拒絕。文學雙年獎結果公布後,中央圖書館照例邀請得獎者辦讀書會,祺自然在受邀之列,但他認為《積風集》很淺白,沒導讀必要,於是又推辭了。他中等身材,膚色略黑,梳中學男生式短髮,戴圓框玳瑁眼鏡,長相有幾分似王維基,只是性格較平實,沉默寡言,笑起來也多一個酒窩。他外觀似波牛(他的確愛踢波),不類文青,你其實很難幻想他是作家,遑論得獎作家。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廣告的時代,包裝、宣傳和人脈都多麼理所當然,名過其實成了天經地義,然而郭梓祺偏反其道而行,他只是悄悄站在街角,做個不平凡的路人甲。

前天約他出來,原意是訪問他,要他談談得獎感受之類。我帶了溫源寧的《不夠知己》給他看,說我想做「不夠知己」新編,由他揭開序幕。或許他知道我不會標榜他為名人,又或許是我之前接受過他訪問,他像上一輩文人般禮尚往來,這次他很爽快就應允了。美其名是訪問,但兩個多小時下來,實際是吹水居多,唯有摘錄部分內容,濫竽充數當作「訪問」吧。

我:你獲獎開心嗎?

祺:哈哈,其實也不特別開心。(此話題已完)

我:你是如何開始寫作的?

祺:我不記得最初是投稿到《字花》抑或《成報》副刊了。我曾經寫新詩,投到《字花》,但那些詩我覺得不好。當年《成報》副刊由葉輝主編,好看,於是我也寫了篇劇評寄去。那時《成報》財困,編輯做義工,作家捱義氣,我投稿也沒有稿費,但無所謂。

我:豈非報界亞視?我當時不大留意本地報紙,真的聞所未聞。

祺:對,就是亞視。這件事其實很多人知道,早有人寫過了。

我:你投稿到《字花》,是因為跟編輯相熟嗎?你在中大中文系畢業,當時已認識鄧小樺?

祺:她高我三屆,我不認識她本人,但她搞社運,比較出名,所以我知道是誰。

我:你當時又搞甚麼?

祺:我甚麼也沒搞。我同香港文化界大部分人都不熟,只是認識。幾年前,《字花》辦了個中學生寫作教育工作坊,叫「筆可能」,舉辦地點恰巧是兆基創意書院。我因為曾投稿,他們知道我在那裏任教,就邀我教其中一班。工作坊形式是每堂讀一些文章,再讓學生討論和寫感想,我覺得某些教材不夠理想,但畢竟別人花了工夫準備,不好意思推翻,只好在自己班上給學生看另一些東西,如Borges的短故事,甚至播小津的《晚春》──

我:《晚春》跟寫作坊宗旨有關嗎?

祺:我也不知道是否有關。我想給學生看最好的東西,文章也好,電影也好;我寫作也是如此,只想向讀者推介好東西。可喜的是,學生儘管從未看過小津,那次也嚴重超時,但人人看得入神,反應非常好。問題是:我因為不按計劃教,結果同其他班越走越遠,哈哈。除了那次工作坊,我和本地文化圈接觸不多。

我:你跟甚麼朋友往來較多?通常做甚麼?(按:我跟祺也不常見面,上回是年初王偉雄教授從美國返港,我們三人吃過一次下午茶)

祺:最值得一提的,是兩三好友的讀書聚會,談最近看過的書,有時甚至認真得出動Powerpoint。上次聚會,一友人講攝影,另一人講海德格的美學觀,大家熱烈討論了幾小時。朋友各自有不同專業,有研究哲學的,有做設計的,有精通音樂的,可互補不足,這種交流很有意思。我最近看Sapiens(全名: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遇到不明白的生物學概念,就請教一位讀生物的朋友,他給我詳細解釋,好開心。

我:讀書組有名堂嗎?是怎樣開始的?

祺:其實這聚會已有七年歷史。緣起是一位朋友要寫關於康德哲學的論文,他認為一定要講得連門外漢也懂,自己才是真懂,於是就找了我和其他朋友聽他解釋康德。這個讀書組當初就叫「康德讀書組」。

我:你現在可以告訴我康德哲學是甚麼嗎?(笑)

祺:哈哈,我當然不知道。但我寫作時,很多想法和觀點其實來自那讀書組,有時甚至搞不清哪個想法是自己的,哪個是他們的。朋友在報紙看到我的文章,會跟我說他們很感動,因為他們在字裏行間總看到讀書組的影子。友人多不寫作,或寫得慢,如果我不替他們寫出來,很多珍貴想法就會煙消雲散。

「訪問」節錄到此為止。我跟祺說,張愛玲高中畢業時在校刊填過張「愛憎表」,我也想他填一張。結果如下:郭梓祺最喜歡親人;最怕蚊;最愛吃粟米;沒有口頭禪;沒有拿手好戲。問他「最恨」甚麼?他沉吟良久,說自己不喜憎恨,於是我替他填:最恨恨。末了我又多問一條問題:你有甚麼最想跟年青人說?他又沉吟良久。我口快快講了句:這問題我去年也問過楊絳先生。祺即反問:她答什麼?我說:她只答「沒有」。祺笑說:本來有很多話想講,現在也覺得沒有了。我再三追問:你本來想說甚麼?祺終於勉為其難地答:我們的時代精神似乎是「浮躁」,然而美好的事物,如一流的文學和電影,往往需要耐性才能欣賞,所以我期望年青人能沉潛一點;但既然連楊先生也無話要說,我就覺得自己更不用說了。

語畢,他嫌太老氣橫秋,即跟我說:不提也罷。(不夠知己之一)

上一則: 畢明放假啟事 - 畢明

下一則: 在土耳其的燈塔等待郭靖 - 楊靜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