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 財經評論 --ICIJ:我們尋求的是真相

蘋果日報- 財經評論 --ICIJ:我們尋求的是真相

財經評論 --ICIJ:我們尋求的是真相


■今年新聞界最轟動新聞,相信是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憑着巴拿馬文件踢爆離岸銀行戶口事件。  資料圖片

今年新聞界最轟動新聞,除了是英國脫歐外,相信是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憑着巴拿馬文件,踢爆高官、富豪、罪犯的隱密離岸銀行戶口事件。

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客席教授Giannina Segnini,來自南美洲小國哥斯達黎加,贏過無數調查新聞獎項,亦是大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的專家。自2007年起已經是ICIJ活躍會員,2015年更成該會顧問,過去一年積極參與巴拿馬文件泄密事件。

她回憶起,ICIJ着手處理巴拿馬文件維時近一年,牽涉全球各國的記者近400人,全部均需簽署保密協議,「ICIJ有沒有機會有間諜?絕對有可能,但難得的是,400人在過去一年內,都沒有將事件泄漏開去,這是一個奇迹。」是故她形容ICIJ是社區(community)多於人際網絡(network)。

在場學員最關注的,是如何相信泄密者所敘述的事情,有學員稱:「他有機會是稅局人員,亦有機會是政敵,文件或有機會是偽造。」Segnini則強調,ICIJ有嚴謹的盡職審查程序,研究文件的真確度,又說多年前ICIJ曾經收過關於一張假支票的報料,用兩個多月時間才得悉支票屬偽造,「有人同你報料,你點都會去證實下架嘛?Right?」

至於報料者的真正身份,至今仍然未明,Segnini承認泄密者有機會有既得利益,亦有機會是學員所質疑的人士,她稱:「Good information doesn't mean good people.(好的資訊不一定來自正當的人)」又指調查新聞的價值不能由結果來定論,所得出的結果亦非針對設有離岸戶口的高官政要,「The motivation is looking for the truth.(從事調查新聞的動力是為了尋求真相)」

Segnini亦分享了一個笑話,當初《紐約時報》亦得悉ICIJ着手研究巴拿馬文件這個調查項目,但由於不想與其他報紙共享資訊,拒絕參與,最終成為受害者,「所有報紙都有報道呢件事,係得《紐時》無!」不過,一個月後,《紐時》則求ICIJ分享相關資料,有學員笑說:「Wow, you have New York Times begging!(哇!連《紐時》都求你哋)」Segnini笑着回應:「Actually I don't enjoy it.(其實我一啲都唔享受)」

事實上,巴拿馬文件事件爆出後,有香港富豪亦牽涉其中,筆者曾訪問一名會計師,他冠冕堂皇地指離岸銀行戶口是合法,直指調查記者大驚小怪,亂扣富豪帽子,當時筆者認為他不無道理。

不過,Segnini形容,報道出爐後,最轟動的雖然是有國家元首下台,但文件揭露了有公司透過離岸戶口非法售賣燃料予敘利亞政府空軍;俄羅斯的兒童性奴犯罪集團首領持有離岸戶口;非洲窮國烏干達一貧如洗,當地一家公司卻透過離岸戶口逃稅四億美元。

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4月時曾評論離岸銀行戶口事件:「A lot of it is legal, but that's exactly the problem. It's not that they're breaking the laws, it's that the laws are so poorly designed.(好多離岸戶口係合法,但這個正是問題所在,他們並沒有違反法律,但法律確實存有漏洞)」

讓筆者驚醒的,是不少人在所謂法律框架下,從事不道德的事情。受訪者當然雄辯滔滔,但記者若果批判不足,容易墮入迷思,讓筆者頓然反省。

著名監管新聞調查記者、曾於2001年獲普立茲獎前《紐時》記者David Johnston提醒學員,世事萬物都自有其規律,新聞通常在你眼前,而你不察覺,是因為你並不清楚整個系統,「若果你洞悉事件的核心與運作模式,你就會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

記者:周家誠

上一則: 魑魅魍魎:李澤楷的神秘部門 - 十一少

下一則: 獨獨地:脫與不脫之間 好大空間 - 雲斯頓



I

蘋果日報- 英6房產基金禁贖回 凍結1,800億資產 金融海嘯後最多

蘋果日報- 英6房產基金禁贖回 凍結1,800億資產 金融海嘯後最多

英6房產基金禁贖回 凍結1,800億資產 金融海嘯後最多

【本報綜合報道】英國房地產基金暫停贖回恐現骨牌效應,英國共有6隻房地產基金禁止客戶贖回和一隻基金暫停申購,估計180億英鎊(約1,800億港元)資金被基金經理鎖定,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規模最勁。

此外,英國最大退休基金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LGIM)與Foreign & Colonial(F&C)昨日宣佈重估持有物業資產,縮減旗下英國房產基金資產規模半成至一成。

英國脫歐衝擊當地樓市,投資者信心動搖下,持續向房產基金贖回資金「套現」。LGIM及另外一隻基金F&C昨日宣佈重估持有物業。LGIM公佈縮減資產規模10%至23億英鎊;F&C則把總值2.9億英鎊資產規模降低5%。

截至周四止,共有6隻英國房產基金暫停贖回,包括英國保誠(2378)旗下M&G房產基金、英傑華(Aviva)、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亨德森遠見旗下英國PAIF房產基金、PAIF連結式基金等,資產規模由18億英鎊至44億英鎊。另外兩隻資產規模較小房產基金分別為Columbia Threadneedle及Canada Life,資產規模為14億英鎊與2.22億英鎊。


■英國7隻房地產基金停止客戶贖回或申購,顯示當地商業樓市轉弱。 資料圖片


反映英商業樓市轉弱Morningstar數據顯示,英國首7隻最大型房產基金合計資產規模為160億英鎊(約1,610億港元)。路透則估算英國房地產基金贖回潮,鎖定了180億英鎊資金,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規模最大。

《華爾街日報》評論指,英國房產基金贖回潮反映當地商業樓市轉弱,熱錢遇到無流動性資產(illiquid assets),是向市場釋出一種極差的訊號。今次贖回潮,使投資者聯想2007年初,對沖基金貝爾斯登叫停客戶贖回的一幕。其後,法巴旗下貨幣市場基金與英國Northern Rock銀行亦都先後暫停客戶贖回,為金融危機爆煲埋下藥引。

英國房產基金叫停贖回,令當地商業物業市場增添陰霾。事實上,英國房地產基金持有主要商業區辦公室外,還持有零售特賣場、商場和科學園區等物業。

惟分析指最大威脅並非金融危機重臨,而是房產基金贖回潮恐慌進一步蔓延,影響投資者對互惠基金也失信心,引發另一輪贖回潮。

上一則: 樂香園:香港零售衰到2018年? - 密西比

下一則: 儲局憂美就業 加息機會或減



I

蘋果日報- 贊美之外,一概駁斥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贊美之外,一概駁斥 - 古德明

贊美之外,一概駁斥 - 古德明


三月十二日,信用評級機構穆迪發表報告,把香港政府債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為「不穩」,原因是香港受累於大陸經濟衰退,而且難免於中共政治干預。同一天,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上午出新聞稿反駁,中午會見記者反駁,第二天還發表網誌發駁,反覆申言穆迪所說「中國風險」,應視作「中國機會」;而一國兩制之下,香港不受中央政府干預云云。

其實,大陸經濟之不振,即使官家發表的出入口數字、採購經理人指數等,都可為佐證;而中共頒布的香港假普選方案,以及公安之越境擄人北去,更交織成為一國兩制的輓歌。曾俊華對穆迪的報告,駁斥再三,越發顯得香港當局處事,事事須遵從中共意旨。

中共治下,政經局勢向來都是只許贊美,不許直言,更不許批評。四月三十日,他們的外交部長王毅與日本外相會談,提出改善所謂中日關係的四個條件,其一竟然是滑稽不過的「不再散布中國經濟衰退論」。按大陸經濟假如沒有衰退,虛報衰退者,自損信譽而已,中共何必介意?而假如衰退是實,實況為什麼不可說?無論如何,曾俊華已經深得中共為政三昧。所以,五月三十一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二零一六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列香港為第一位,曾俊華馬上大表欣慰說:「歡迎學院肯定香港維持良好營商環境的努力!」

上一則: 放生蟑螂 - 高慧然

下一則: 通報個屁 - 曾志豪



I

蘋果日報- 放生蟑螂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放生蟑螂 - 高慧然

放生蟑螂 - 高慧然


日本一個女人在家中發現十幾隻蟑螂,大愛的她認為所有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所以沒有用殺蟲水對付它們,而是把它們捉起來,拿到超巿熟食部去放生。警察問她為甚麼把蟑螂放進超巿,她說那兒食物多,可確保蟑螂飽腹。

左膠們應該很欣賞這個女人,她大愛無疆,包容人所不能包容的物種,然後,要別人為她的大愛付出代價。她只需要躲在一邊,偷偷為自己的仁慈和善良感動。香港有很多這種人,只不過他們要別人養的不是蟑螂而已。

不過這單新聞我最感興趣的卻是:那個女人是如何生捉十多隻蟑螂的?還要把活生生的它們從家中帶出去,拿進超巿?我不算是特別害怕蟑螂的人,只是厭惡,見到了一定痛下殺手,絕不留情。蟑螂又不是老鼠,也不會咬人,港女見到蟑螂花容失色、全身顫抖、尖叫失聲的反應令我百思不解。某日同兩個女人逛街,走着走着,其中一個尖叫一聲,手指着地下,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是一隻蟑螂的屍體。另一個馬上掉頭走。我看了大笑。

朋友某的小公司有三個女員工,某日寫字樓出現一隻蟑螂,三個女員工像被人強暴似哭叫,然後躲進休息室半天不肯出來,因為一隻蟑螂,半天不曾工作。老闆還不能生氣,否則是不近人情。如果所有香港人看到厭惡性的外來物種都可以因為驚駭、厭惡而要求老闆把它們趕走,該有多好!

上一則: 人生總有幾個古怪旅伴 - 馮睎乾

下一則: 贊美之外,一概駁斥 - 古德明



I

蘋果日報- 【簡易食譜】香茅開胃 沙律飲品都用得

蘋果日報- 【簡易食譜】香茅開胃 沙律飲品都用得

【簡易食譜】香茅開胃 沙律飲品都用得

天氣炎熱,令人不禁想起長年處於炎夏的泰國,當地的料理及飲品大多清涼解渴,而且用上不少香料,味道更佳。芸芸香料中,相信香茅知名度數一數二,每一部份都擁有檸檬香味的香茅,亦有助消化提神、解暑、溫胃調中等功能,即使在悶熱的夏天也能增進食欲。

A.香茅青檸特飲不少泰國餐廳都有提供的青檸特飲,其實加入香茅後,風味更加出眾。假若不想品嚐有汽版的,可在製作香芽糖時,將冰糖轉成蜜糖,然後加入大概六至八杯水,直接成為香茅水飲用。

材料:有汽礦泉水一支、青檸一個、薄荷葉五片、香茅四支、薑一件、鹽一茶匙、冰糖100克、水適量

做法

1.青檸前後滾動幾下,切半備用。

2.薄荷葉用手撕碎,用刀將香茅拍幾下後撕開或切碎,薑去皮切片備用。

3.水、冰糖、薑、鹽及香茅用中火煲至稠身,成蜜糖狀。

4.將香茅糖放進杯後,加入青檸汁及薄荷,最後加入礦泉水及冰塊拌勻即可。



擁有檸檬香味的香茅能令飲品更加醒胃解渴。


在切開青檸前,前後滾動一下可以擠出更多青檸汁。


天氣炎熱,加入香橙、青瓜等蔬果能令沙律更加清新。

B.泰式香茅大蝦沙律泰式料理的難度並不在於製作過程,而是在於調味料的配撘。這次的沙律同樣變化多,例如大蝦可更換成雞扒或其他海鮮,但由於調味料味道已經很重,因此不建議再將大蝦調味。

材料:大蝦五隻、橙一個、青瓜一條、牛油果一個、番茄一個

調味料:魚露四湯匙、乾葱一個、香茅一支、九層塔適量、白糖一茶匙、青檸一個、辣椒兩條、檸檬葉適量

做法:

1.將所有調味料拌勻並加入青檸汁,材料除大蝦外均切片或粒。

2.大蝦煎熟,與調味料拌勻。

3.材料與調味料拌勻,最後加上牛油果即可。


泰式香茅大蝦沙律材料


泰式香茅大蝦沙律調味料材料


香茅青檸特飲食譜卡


泰式香茅大蝦沙律食譜卡

記者:李泳烔

攝影:陳永威、梁志永

資料來源:香港中小企常用食物規格資料庫

上一則: 【食之新登場】100%無添加意大利雪糕名店 進駐IFC

下一則: 【食之新登場】滿記新店再出Pizza 手造餅底六款口味



I

蘋果日報- 轉攻西醫 - 陶傑

蘋果日報- 轉攻西醫 - 陶傑

轉攻西醫 - 陶傑


鬥爭香港大學完畢,梁班子以「改革」為名轉而鬥爭香港的西醫界。搞得西醫罷工、抗議輸入外來醫生,以及「醫委會」由梁特安插梁粉入局操控。

醫療要輸入「外地醫生」,這個「外地」,除了中國之外別無他處,因為香港從「回歸當家作主」之後,不承認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學歷,包括牛津劍橋。香港的醫學院是英國人創建的,為了壟斷利益,沒有香港西醫學院,也就沒有孫中山,但今日兒子反過來不承認父親,相當不孝。不孝是有報應的,果然,現在中梁當局就要香港的西醫開放門戶,政治命令,中港融合了。

然而醫療人命關天,超然於「愛國」之上。不信你問問香港頭五十名億萬富豪,他們生了病,會不會讓今日中國學歷的西醫來診治,或者香港的養和醫院,會不會率先愛國,聘請中國大陸的醫生來主理腫瘤科。

不會的,是不是?因為雖然愛國是一盤生意,命都沒有了,尚有何生意可言?所以看一個有錢有辦法的中國人愛不愛國,一看他的子女會留在中國領土受教育,還是一早送留英美;二看他和他家人病了,會不會由「外來」,也就是中國的醫生來醫療。

當然,中國的醫生,民國三十八年之前也有一段輝煌時代,譬如北平──對,那時叫北平──協和醫學院院長李宗恩,熱帶病理學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畢業,與英國皇家醫學院的專家去過印度考察熱帶病。還有香港的上海名流湯于翰醫生,學歷是上海醫學院,比利時的醫學博士學位。

即使北京協和醫院,一百周年了,當年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出錢創建,由英、美、德、奧、荷等「八國醫療聯軍」慷慨來華襄助開山。沒有帝國主義的慈悲,中國沒有西醫。一九四九年,蔣中正先生派飛機接當時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李宗恩去台灣,但李院長要留在北平「建設新中國」,死於「文革」非命。

西醫是很專業的,就像飛機師。航空公司的飛機師有他們自己的圈子,飛機也偶有意外,但梁特不敢委任幾個梁粉進國泰航空公司的飛機師行業,派外行人坐進駕駛艙去「提意見」。

但為何敢動西醫?因為西醫跟大律師一樣,是「殖民地餘孽」的另一座堡壘,西醫私人醫務所牆壁上掛出來的英國人考核簽發的證書,之所以受到中國人膜拜信任,因為英國專業不撒謊,不收取賄賂,不會開刀開了一半跟外面的親屬加碼收錢,也沒聽說過手術把你縫好了,你才發現少了個腎,原來那個腎移植給菲臘親王了。憑這幾樣,凡中國人而愛國反殖者,能不怒火中燒嗎?能忍着不把你搞掉否?

上一則: 【貴駕光臨】未有車名就賣晒? 開篷LaFerrari首曝光

下一則: 恐襲連連 - 左丁山



I

蘋果日報- 訂書名單有京官市長   林榮基:中央取硬碟為清算

蘋果日報- 訂書名單有京官市長   林榮基:中央取硬碟為清算

訂書名單有京官市長   林榮基:中央取硬碟為清算

【《蘋果》專訪】
【本報訊】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失蹤8個月後,內地人員指示他把載有訂書名單的硬碟從香港帶回內地作「呈堂證據」,林最終不肯就範,更開記招公開真相。林榮基昨接受《蘋果》專訪時透露,名單上500人包括內地市長及副市長,還有中宣部官員。中央專案組對名單上的人士十分緊張,連訂購唐詩宋詞書籍都要盤根問底。
記者:白 琳  呂麗嬋

林榮基昨由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接送,到壹傳媒大樓接受訪問。他憶述,李波早已複製訂書名單並把複本交給當局,涉及逾4,000本書。


■林榮基指7.1前被四名大漢跟蹤,徹夜難眠後要求警方護送至其他地方遭拒,思前想後決定缺席遊行。何柏佳攝

專案組質疑市長訂唐詩宋詞 林被拘禁於寧波期間,中央專案組人員從名單抽出訂量較多的客戶,逐一向林審問,當中包括一名內地市長的訂書資料。雖然訂單只涉唐詩宋詞等非敏感書籍,但專案組人員仍質疑為何市長會向林訂書,「我話呢啲全部繁體字,唐詩宋詞簡體字就唔好讀。有啲仲係(關於)書法。有乜問題?佢哋唔明,有文化斷層」。

林榮基的客戶包括從事研究的內地人,涉及西藏歷史文化相關書籍,專案組又質疑訂書者鼓吹藏獨。林形容專案組人員「平時思想都扭曲咗,佢自己唔知」,審問前已先入為主,「主觀係你想破壞中國政府」。名單上還有遼寧省某副市長和中宣部官員,後者訂的數本書關於文革,「佢(中央)內部都有(文革資料),問題係佢冇公開」。

由於訂書名單是由林榮基親自輸入並負責郵寄書籍,內地人員希望林把硬碟帶回內地呈堂,有助日後清算訂書者,「軟件可以自己打上去,有硬件就更加有力。可能抽一啲人出嚟告,可能係針對寄(買)十幾包書嗰啲」。林現已把硬碟「放喺一個安全嘅地方」,但不知如何處理,「可能會有啲用,譬如可以查一查讀者有冇出事」。

民陣7.1遊行原本安排林榮基帶領遊行隊伍,但他臨時缺席。林昨進一步解釋,得悉被4名大漢跟蹤後感到驚惶,7.1前一晚徹夜難眠,「之前監視我攞(載有訂書資料的)硬件,都係隔一個車廂,今次跟得咁貼,可能覺得我出嚟遊行唔係咁好」。

他7.1清早6時就起床,打算馬上離開藏身之所,但怕樓下有人埋伏,遂致電涂謹申,透過他要求警方派員護送,「保護我轉一轉地方」,但最終被拒,他遂放棄參加7.1遊行。他認為遊行本身安全風險不大,但懼怕離開途中出事。2006年何俊仁也是遊行後遇襲重傷,「我覺得(擔心)唔係多餘,唔值得冒咁嘅風險」。

不滿港府無追查4人現況自從內地當局聲稱或對林榮基變更刑事措施,警方才向林提出人身保護。林質疑警方的決定並非基於安全考慮,而是「睇政治風向」。對於港府官員上京後把通報機制時限設為14天,林形容「好過冇」,但不滿官員未有主動了解銅鑼灣書店另外4人現況,「佢哋(官員)關注我係因為我喺香港」。

雖因恐懼缺席7.1遊行,林榮基強調仍堅持向強權說不,也希望港人不要放棄,「我嘅責任係同傳媒講清楚(經歷)。將來要我做乜,睇能力做唔做到,做唔到都冇辦法,要其他香港人幫手做」。但他不排除日後或逼於無奈移民,「可能有啲情況要我離開……」林欲言又止,「我就唔講其他……我自己就冇乜所謂……牽涉到唔係淨係我嘅問題,就要離開。(是否擔心家人?)唔講其他人」。

下一則: 曾鈺成:個個都信佢哋被脅迫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