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研究指霧霾含抗藥惡菌 章子怡抱女離京避毒霾

蘋果日報- 研究指霧霾含抗藥惡菌 章子怡抱女離京避毒霾

研究指霧霾含抗藥惡菌 章子怡抱女離京避毒霾


■近日霧霾襲京,首都機場灰濛濛,章子怡受不了污濁空氣,昨抱女兒(小圖)搭飛機離開。

一項由國際研究團隊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北京霧霾中含有俗稱「超級細菌」的耐抗生素基因,人一旦感染將無藥可救。報告引起內地輿論譁然和京城居民驚慌。北京當局回應稱耐藥性不等於致病性,籲民眾不必驚恐,反惹民眾一片怒罵。國際影星章子怡為免女兒受霧霾毒害,昨午抱女「直接上飛機走人」,留下一句哀嘆:可憐的孩子們!

這項引起恐慌的研究報告由瑞典哥德堡大學人員進行,在國際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發表,他們分析864個來自人類、動物及全球環境DNA樣本,尋找與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相關的基因。其中,選取了北京的14份空氣樣本,尋找作為環境要素之一的空氣是否含有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

分析結果表明,相比泥土、水等環境要素,北京空氣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已知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種類最多,其中還發現針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基因,而這是目前最強的一類抗生素,是治療嚴重細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藥之一。這意味着,一旦感染了這種耐藥基因細菌,或將無藥可治。

衞計委辯稱不致病捱轟北京市衞計委回應稱,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增加不等於致病性增加,在生活環境中有大量細菌存在,它們對人體沒害,甚至有些是有益的,籲民眾不必驚慌。網民怒轟官方偷換概念,誤導民意。

昨午,國際影星章子怡發微博控訴:「北京又是重度霧霾,大人有口罩,可沒有誰家的孩子願意帶(戴)口罩,憋得慌、喘不過氣兒,本能的抗拒。而且新聞說,不要長時間給孩子帶(戴)口罩……對病菌的抗禦能力會變弱,反而更容易生病。怎麼辦呢?可憐的孩子們!我選擇室內無數個空氣淨化器;室外,沒選擇,直接抱上飛機走人!」

章子怡隨文發出一張圖,圖中她戴防霾口罩,抱着女兒醒醒,兩只粉嫩小手搭在媽媽肩上。網友感嘆「有錢任性」、「有誰能說走就走」。北京天氣報告指,昨起京城氣溫回升,冷空氣撤離同時霧霾借機滲入,北京又現霧霾天氣,全市有輕到中度霾。

中新網/新浪網

上一則: 蔡投稿《經濟學人》 「讓台再成亞洲猛虎」

下一則: 瀕危鱔王被殺變桌上鮮



I

蘋果日報- 蔡英文改革不力獨派逼宮 李登輝警告:隨時跟韓總統一樣

蘋果日報- 蔡英文改革不力獨派逼宮 李登輝警告:隨時跟韓總統一樣

蔡英文改革不力獨派逼宮 李登輝警告:隨時跟韓總統一樣

台灣總統蔡英文上任半年以來,民調支持度每況愈下,近日更連番被當地獨派「逼宮」。繼近期有獨派人士倡議下月啟動台獨公投後,前總統李登輝日前也稱蔡的兩岸「維持現狀」主張背離民心,昨再警告蔡「如果不小心,會跟韓國的總統一樣」。獨派大老辜寬敏同日也向蔡喊話,指蔡太謙卑做不了事情。


■李登輝(左圖)稱蔡英文的兩岸「維持現狀」主張背離民心。

李登輝上周曾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質疑蔡英文沒決斷力推動內政改革。他昨出席「台北高校同學會年會」時再表示,台灣已是獨立國家沒必要再宣告獨立,也不需跟大陸「維持現狀」,台灣不要怕去走自己的路。他又指執政者要「確立目標、堅定立場、以民為主、大膽去做」,讓大家安心。他稱包括兆豐銀行弊案、勞工一例一休,以至最近復興航空倒閉等,看到行政單位反應遲鈍。「(這些)若沒解決,要小心民調會再掉;如果不小心,會跟韓國的總統(朴槿惠)一樣,會變怎樣不知道!」

至於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受邀赴馬來西亞演講時,主辦方將馬的頭銜由「前總統」改為「前領導人」,李登輝也回應:「是他自己太笨,早就跟他講過不能信中國。」

獨派大老︰謙卑不能做事而剛於本月中成為總統府資政、獨派大老辜寬敏昨也與李登輝同場。辜以往曾稱「穿裙子的人不能當總統」,他稱台灣社會現時已成熟得可讓女性做領導人,蔡作為首名女總統,「不要讓她失敗」。辜並稱台灣現時「身份不明」,「如維持現狀,那就要有將來的計議……不然就是不負責任」。他並批蔡「要做事情,不能說甚麼謙卑謙卑再謙卑,謙卑做嘸代誌啦(謙卑不能做事)」。事實上,他今年9月也曾批蔡維持現狀「迷迷糊糊的,不能說是一個政策,只能說是一個態度」。

對於李登輝的連串批評,總統府日前回應指蔡英文非常感謝李的提醒與建議;昨再回應指,李秉持一貫對台灣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心,令人感佩。

台灣獨派近月動作頻繁,除派內人士連連發聲,更有獨派人士認為蔡政府面對大陸打壓太軟弱,近期積極籌備「獨派協議平台」並倡議下月推動台獨公投。然而派內光譜也相當廣闊,內部不同團體還各自提出「正名公投」、「自決公投」等想法,部份獨派人士指其內部仍需作溝通整合。

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上一則: 演講氣袋 創健力士紀錄

下一則: 蔡投稿《經濟學人》 「讓台再成亞洲猛虎」



I

蘋果日報- 旅行,是求開心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旅行,是求開心 - 高慧然

旅行,是求開心 - 高慧然

有個巴西朋友問我,「有無去過巴西旅行?有無計劃去巴西旅行?」

我客客氣氣告訴她,因為我不會說葡萄牙文,去巴西旅行不方便,所以從未去過巴西。在學會葡萄牙文之前,暫不考慮去巴西旅行。

巴西朋友表示理解。

這當然不是真話,語言,從來無法阻擋香港人去世界各地旅行。香港人不會說國語,但一年去幾次台灣;香港人不會說日文、韓文、泰文,但多少人視日本、韓國、泰國為「鄉下」?香港人不會說俄文,有人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去俄羅斯嗎?我不去巴西,沒有其他原因,就是不想去。

去年另一個巴西朋友告訴我,只要你把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收起來,衣着盡量簡樸,出街不要用手機開google map,購物時不要取出銀包,看到靚人靚景不要手癢把相機拿出來……那麼,巴西其實是安全的,你不會少一條頭髮。

可是,到了我這個年紀,旅行是求開心,任何讓我身體受罪、心神煎熬的旅行都可免則免。曾經很想去印度,考慮到衛生及治安問題,放棄了;很想去一次西藏,但不想去中國,也放棄。

另一個地方是泰國,本來不抗拒泰國,但是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我已決定不去泰國。不為別的,至低限度,這是一種姿態,對泰國當局的做法表示不滿。既然香港政府不願意為銅鑼灣書店的失蹤人士取回公道,作為一個人微言輕的香港人,我們能做的抗爭之一大約就是不去泰國,不讓自己置身險境。

上一則: 彭定康寫序 - 林道群

下一則: 推銷員的故事 - 古德明



I

蘋果日報- 世界公民ABC - 陶傑

蘋果日報- 世界公民ABC - 陶傑

世界公民ABC - 陶傑

香港下一代與其倡議高深而遙不可及的港獨,不如由最顯淺處做起,響應中國早年「與國際接軌」的呼喊,做好一個世界公民。

做世界公民,首先界定:「世界」只由西方耶教自由文明主導的世界,不是伊斯蘭或華人世界。因此走向世界的時候,須以西方文明為唯一準則,而不是其他。

所以首戒就是喧嘩。不錯,閣下是粵籍人,廣東話的基因,有粵劇的大鑼大鼓,做大戲是台下觀眾喧鬧談天,小孩穿插行走。此一傳統文化,造成香港人在酒樓和商場,都拉扯着喉嚨高聲罵仔女、爭論生意合同銀碼、相約在哪裏見面。加上用手提電話,向另一端大喊時,你這方人聲嘈雜,又要加倍狂吼,以便對方收到。此一積陋,君知否全球已經忍受了許久。

擠在電梯裏時務必請封口片刻,盡量勿要與同行者繼續對話,一個狹室裏不相識的市民無義務一齊分享。這個世界很嘈吵,進電梯的一刻僅數十秒,可否口舌敬請休靜片刻?拜託。

此外,就是外國人覺得很介意的用手機鏡頭孝敬食物的習慣。請檢視手機照片庫內有幾多張食物圖片?此等攝影儲存了有何用?你重溫過幾次?上載臉書,曾有幾人讚嘆?上載群組中,令群組眾人蒙受社交的精神壓力──在一個七人群組裏,如果有五個對你剛上桌色香味俱豐的神戶牛柳點讚了,都上載一個大拇指的手勢,或者留口水的笑臉,如果我是唯一尚未有時間附和的一名,我是不是被視為反社會(Anti-social)、小器而不肯分享閣下的口腔喜悅,因此成為整個群組的孤立對象而乃至公敵?

不,我沒有眼紅,也沒有選擇自我孤立,那天我只是在開會,或在開車,或在如廁途中,沒有時間抽出一雙手來加上一個Like。而且,當初並未受諮詢,無論被「管理員」通知「你已加入群組」,你不好意思退出,就這樣時時收到不知那一位的美食照片。手機「叮」的一響,令人感到滋擾。

這一切,喜愛圍爐唱K取暖熱鬧的香港人(或中國人,隨便怎樣說)不介意,但世界上其他公民很介意。他們不說,並非「包容」,亦非欣賞,只是出於一份含蓄。非要等到美國人選出杜林普、街上的白人少年叫你Go home Chink的時候,你才省覺,在世界上不受歡迎,而且很討厭,而且你跟中國人畢竟還是一體,綑綁一齊羞辱,如夢初醒,那時的感情傷害更大了對不?

世界大洗牌,天國近了,宜及早悔改。

上一則: 為什麼懷念彭定康? - 馮睎乾

下一則: 白宮見習生 - 左丁山



I

蘋果日報- 成大事「必」拘小節 - 徐緣

蘋果日報- 成大事「必」拘小節 - 徐緣

成大事「必」拘小節 - 徐緣


徐緣和陳幼堅。(《大學問》臉書截圖)

最近為港台電視節目《大學問》講座擔任主持,有幸訪問香港各界多位猛人。做主持的好處,是能夠近距離觀察這些成功名人,看到他們在電視出街片段以外的一些行為細節。對比嘉賓在講座中親自解說的成功之道,我覺得從這些細位當中所展示的性格特質,更能解釋他們何以能在業界身處頂峰。

訪問香港殿堂級設計師陳幼堅的一集,在正式開拍之前,大會安排陳幼堅上台做一段作品簡介,好讓年輕的觀眾們能先對他的創作風格多一點了解。陳生在簡介中要放映一條短片,是一段有純音樂墊底的作品一覽,影片開始了幾秒,他在台上向控制台問道:「可唔可以放大聲一啲?」再過幾秒,他再問:「可唔可以熄暗啲燈?」工作人員馬上把講堂主燈關掉,留下兩盞較微弱的兩側照射燈。再過幾秒,陳生還是忍不住:「其實依家都冇錄緊影,不如都熄埋呢兩盞好嗎?」當我以為一切都已臻完美,準備細心觀看那條短片之際,陳生最後還是說了一句:「唔好意思各位,可能係呢個投影機嘅Resolution問題,影片嘅畫質有少少失真。」那一刻,我領悟到為何陳幼堅能成為一流設計師,那份對完美的執着,對細節的追求,讓我想起有關Steve Jobs的一個故事。

話說前Google高層、負責集團手機程式的Vic Gundotra在2008年1月的一個周日,收到Steve Jobs的留言訊息:「Vic, can you call me at home? I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discuss.」Vic跟蘋果教主有工作接觸,但絕少要在周日聯絡,更遑論直接打到Steve Jobs家中。電話接通後,Steve的說話讓Vic留下深刻印象,原來教主在周日用iPhone上Google,覺得個徽標有點不對勁,引Steve的原話:「The second O in Google doesn't have the right yellow gradient.」蘋果總帥十萬火急聯絡Google高層,就是為了一個小小O字的顏色偏差。據Vic的回憶,Steve電話中說會馬上責成團隊與Google跟進,幾分鐘後,Vic收到Steve一封電郵,寫清楚如何善後跟進。電郵的標題,充分反映教主看這事的嚴重性,標題兩個大字:「Icon Ambulance」。

Steve Jobs 對細節極端執着的故事非常多,Mac的早期開發者Bill Atkinson憶述,教主只為了一條Title Bar的設計,改了二十幾回,設計同事們都埋怨他吹毛求疵,但Steve卻霸氣回應:「Can you imagine looking at that every day? It's not just a little thing, it's something we have to do right.」

偉大的設計師講究細節,在人們不甚留意的地方,他們同樣擺放極多心機,而一件作品往往就是在不為人知的細部下了工夫,才彰顯到它的優秀。

Apple Pencil 很多人都見過,但應該沒有多少人留意到,蘋果在筆身結構做了點重量配置的手腳,令到圓柱形的筆桿平放在枱面時,會自動轉向一個面,讓人能看到筆尾鍍銀部份所刻的全個「Pencil」字樣。你或許用過iPhone的電筒功能,但有否留意到,那個小小的電筒Icon,當你按下去啟動照明時,Icon上小電筒的極細開關鍵,會推了向上呢?

著名設計師Joe Sparano有句金句:「Good design is obvious. Great Design is transparent.」一件產品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你察覺不到他的偉大之處。所有MacBook在Trackpad下面都做了一個小凹位,平時大家不會十分留意,而這個設計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用家可以方便單手揭開MacBook。

細節不單讓產品變得偉大,在服務行業中,細節更是取悅顧客的關鍵。曾讀過資深顧客關係顧問Ron Zemke在《The Business Journals》的一篇文章,當中談及他的朋友在迪士尼酒店的一個難忘體驗。那位朋友第一日Check In時,看到執房的女工留下一張小字條:「Your room was cleaned by Shirley. Have a great stay.」朋友留意到,Shirley一字上字母「i」頭頂的一小點,是一個米奇老鼠頭像。

到第三天,朋友早上出門前留下字條,希望女工能多給他一條浴巾。朋友晚上回房時,看到浴室門關上了,門柄掛有「Do not disturb」的勾牌。打開門一看,原來Shirley把浴巾摺成人形,「坐」在廁所上,還要「手」拿一份報紙,「眼」戴黑超。這,就是細節的魅力。

大學讀工商管理時,對那些什麼商業策略很着迷,但在商業世界打滾多年後今天回看,品牌策略被左抄右抄是常態,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橋方略永遠不是一個人的專利。在山寨仿冒猖獗的世界,細節,才是致勝之道。

(隔周日刊登)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

上一則: 適合所有非腦殘人士 - 畢明

下一則: 丙申年雜事抄 - 沈西城



I

蘋果日報- 【飲食籽】橄欖成主角 簡約地中海菜

蘋果日報- 【飲食籽】橄欖成主角 簡約地中海菜

【飲食籽】橄欖成主角 簡約地中海菜

【飲食籽:識飲惜食】
,橄欖近數十年的健康風潮,這次記者就為大家推介一間以橄欖為主角的地中海餐廳。


帆船素薄餅 $72
是土耳其的Pide的變奏版,土耳其的較似彼得包,這裏用上麵包作餅底,加上味道討好新鮮的橄欖,教人吃不停口。


地中海芝士沙律  $49
簡單的混合了三種橄欖、燈籠椒、青瓜、菲達羊奶芝士,已經好味又健康。


青瓜橄欖沙律  $49
兩種橄欖配合青瓜,加上薄荷、胡椒及橄欖油調味,可當作開胃餐前小食。


長通粉沙律  $40
長通粉只以橄欖油調味,味道清淡,混合菲達羊奶芝士一起品嚐,即時加強層次感。


希臘海軍豆沙律 $40
沙律特別配上乳酪醬tsatsiki,帶有蒜茸香及微酸,令沙律更加清新。


麵包全由自家工場每天新鮮製,味道天然,對小店來說極具誠意。


食客Janice表示,曾經完全不吃橄欖,但到過地中海旅遊後,就愛上品嚐橄欖。


小店位於急庇利街的小公園旁,為餐廳帶來一點綠意。

橄欖的原產地眾說紛紜,但橄欖樹在地中海出現的歷史,已經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對地中海文化來說,橄欖樹關係到醫學、巫術以至名利,當然亦是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項,無論是希臘、土耳其、南法、以至西班牙、意大利等等,橄欖在菜式中的地位都無可取代,幾乎每一道菜都可以見到橄欖或橄欖油的蹤影。

要大家定義「地中海菜」,想起的都可能是西班牙海鮮飯、意式薄餅等等,價錢絕不便宜。其實平民化的地中海菜走清新簡約的健康路線,橄欖更有機會成主角。這種清新風的地中海餐廳在香港一直難尋,到最近在上環和灣仔陸續開業的MedOven終於打破悶局,更貼地介紹地中海美食。餐廳的廚藝顧問Ismail Aydin來自東歐格魯吉亞,但在土耳其、希臘及地中海一帶生活多年,並在土耳其的Bolu修讀過職業烹飪課程,希望在香港呈現地中海菜的滋味。當中最有趣的是帆船素薄餅,它是土耳其薄餅Pide的變奏版,加入港人喜歡的薄餅質感,配以充滿橄欖的沙律,而作為餅底的麵包亦是每天在工場新鮮製作,店子雖小但誠意十足。

MedOven

上環文咸東街60號地下A舖

記者:黃穎妮

攝影:陳健邦、周芝瑩、劉永發(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浩維

美術:黃創泰

上一則: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下一則: 【午夜馬路】路燈醫生on call 24小時 唔怕鬼最怕野豬出沒



I

蘋果日報-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蘋果日報-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飲食籽:識飲惜食】
人人都說吃健康,但不少人都對它的功效和特性有很多迷思或誤解,這次就為大家拆解一般人對橄欖的四大謬誤。

純橄欖油最純正? 在超巿,大家有機會看到果榨油(Olive Pomace Oil)、清淡橄欖油(Light Olive Oil)、純正橄欖油(Pure Olive Oil)、精煉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等,Ruby提醒大家盡量不要選擇這些巧立名目的「橄欖油」。因為它採用的是已榨油的橄欖渣,以丙烷去溶解再將僅餘的3%油提取,並利用工業化學方法去稀釋成品難聞的味道,絕非健康優質的橄欖油。

橄欖油越貴越好?全球對橄欖油的監管其實不足,生產標準參差,就連最大橄欖生產國意大利,近年亦出現假橄欖油醜聞,商人甚至在果榨油中混入10%特級初榨橄欖油,然後充當作高級橄欖油發售,因此價錢已非唯一標準。Ruby稱最信得過就是歐盟的標籤,不過歐盟標籤款式亦多,大家不妨認清,而當中標準最高要算是法國。

橄欖油放爐邊?橄欖油最大的敵人是UV和熱力,會影響油的穩定性,使其變壞,因此不能在日光下暴曬,也最好別長時間放在爐頭附近,盡量保持室溫就最佳。Ruby提醒大家,由榨油、入樽、儲存到開封使用,食用期限最多三年,而根據高標準的歐盟規定,食用期限更只有18個月。

橄欖油放入雪櫃可以重用?經煮過的橄欖油放入雪櫃,因與暴露在空氣時溫度有差異,會令油的穩定性變低,容易變異成不健康成份,隨時因此產生反式脂肪,影響身體健康。

記者:黃穎妮

攝影:陳健邦、周芝瑩、劉永發(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浩維

美術:黃創泰

上一則: 【飲食籽】萬能橄欖 食得又飲得

下一則: 【飲食籽】橄欖成主角 簡約地中海菜



I

蘋果日報- 【飲食籽】萬能橄欖 食得又飲得

蘋果日報- 【飲食籽】萬能橄欖 食得又飲得

【飲食籽】萬能橄欖 食得又飲得

【飲食籽:識飲惜食】
有說在希臘神話中,橄欖樹是眾神送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更被稱為「天堂之果」。且勿論真確性,橄欖包含單一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抗癌、抗氧化、改善心血管病、糖尿病及關節等問題。從直接食用到榨取成橄欖油,已成為近數十年的健康風潮,這次就為大家詳細拆解其特性及使用方法。


橄欖油專家Ruby表示,橄欖油由健康功效到用途都非常廣泛。


Maison Bremond Fils 1830 橄欖油 各$168
來自法國普羅旺斯的精品品牌,製作過程專注細心,品質亦高。

每朝飲橄欖油 可保護內臟 常見的橄欖油多是用青橄欖製造,其實亦有熟橄欖油及黑橄欖油,橄欖樹收成慢,甚至加上人工採修自然更罕有矜貴,皆因橄欖皮外層有玻璃酸,用來包住油份,保持其穩定低酸性度,但摘下來24小時後就會自動流失,因此優秀的手摘橄欖油都要求30小時內完成摘果及榨油過程,以保新鮮,當中以法國普羅旺斯的精品橄欖油的品質名列前茅。

使用這些橄欖油,大家多數聽聞只能用來混合沙律或凍食,不能高溫煮食,普羅旺斯橄欖油Maison Bremond Fils 1830的亞太區主理人劉翹(Ruby)就表示絕無此事。「如果要符合『特級初榨橄欖油』標準,首要當然是第一榨,其次是油酸度(Oleic Acid)必須低於0.8%,即使『初榨橄欖油』也要酸度低於2%。但同時歐盟規定,所有食用油的油酸度只要低於8%,就可作安全煮食。」換句話說,煙點達至180度至200度的優質橄欖油,其實用來快炒、焗蛋糕、以至簡單油炸都綽綽有餘。「我也會教客人朝早喝一湯匙的橄欖油,因為可以成為修護膜,保護我們全部內臟。」


橄欖經採摘及挑選後,榨成優質橄欖油。


品牌從法國普羅旺斯不同的農戶及獨立生產商搜購橄欖油,質素有保證。

Maison Bremond Fils 1830

中環鴨巴甸街35號 Block B 一樓H104號店

記者:黃穎妮

攝影:陳健邦、周芝瑩、劉永發(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浩維

美術:黃創泰

下一則: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