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星期一

蘋果日報- 研資局拒公開醜聞報告   涉造假教授   再獲8,382萬經費

蘋果日報- 研資局拒公開醜聞報告   涉造假教授   再獲8,382萬經費

研資局拒公開醜聞報告   涉造假教授   再獲8,382萬經費

【本報訊】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楊丹早前被投訴研究涉嫌造假,個案由研究資助局轄下的紀律委員會跟進調查。《蘋果》發現,原來有關調查已悄悄在上月完成,局方不但拒絕披露震驚學界醜聞的調查結果,楊丹統籌的研究項目在同月更獲一筆高達8,382萬元的經費。投訴事件的學者王凱峰指港大早前調查已指出楊丹研究的眾多問題,質疑研資局撥出經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促研資局盡快公開調查結果。
記者:林偉聰


■港大教授楊丹去年被踢爆涉造假時,着下屬把登門質詢的記者「扔出去」。

成長於四川山區的楊丹,2014年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CS)發表螢光探針的研究論文,但後來被當時同屬港大的助理教授王凱峰投訴涉造假,手法包括更改顯微鏡的激光設定,令部份圖片顯得更光亮,營造螢光探針的效果。

港大內部曾聘請專家證人協助調查,不同專家都分別指出,不同實驗設定下取得的圖片不能作有效比較,甚至批評楊丹的做法不可接受。調查委員會亦指論文有3處不準確,並批評楊丹未能有效監管負責實驗的博士生,不過最終仍裁定她研究失德的投訴不成立,因而出現有人造假、但無人負責的情況。


■「以化學生物學方法探索分子醫學」項目獲巨額撥款(黃色部份示),但研資局網頁無提及研究由楊丹統籌。互聯網

網頁不提楊丹統籌項目

由於研究有接受研資局資助,局方去年6月亦表示已要求港大提交報告,並交由轄下的紀律委員會跟進,不過至今一直再無消息。《蘋果》本月再向研資局查詢,局方回應原來調查已於去年12月完成,並已將調查結果通知港大,但以涉及個人私隱為由,拒絕披露調查結果。而港大回覆本報查詢,只着本報「請向研資局查詢」,港大與研資局互相拋波,公眾無法得知調查結果。

研資局不但拒披露結果,《蘋果》更發現,上月22日局方公佈第7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撥款結果,其中獲批8,382萬元撥款研究項目「以化學生物學方法探索分子醫學」,正是由楊丹統籌,當中研資局資助金額逾7,800萬元。研資局及港大網頁均無項目詳情,僅指由港大、中大及科大參與,連楊丹作為統籌人的身份,都要記者主動向局方查詢才得知。

1985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的楊丹,去年被踢爆涉造假時,對登門質詢的記者十分抗拒,一度用手推記者,還着令下屬「叫警察,把這三個人扔出去」。當時揭發她的學者王凱峰認為,今次調查涉公眾利益,研資局不公開結果是不可接受。他續指,港大早前眾多專家證人已指出楊丹研究中的問題,質疑研資局撥款的決定。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研資局應向公眾披露調查結果,否認無從判斷撥款的理據,「係咪研究失德,定係管理不善?不善嘅程度去到邊?」他又認為私隱並非保密的理由,局方可以在報告遮蔽涉私隱的部份,只將關鍵的結果公開。

研資局回覆時指,所有有關項目申請人均符合申請資格,並無因紀律原因被禁止申請撥款,局方並無交代調查結束的時間與批出撥款在時間上的先後次序。

楊丹涉嫌造假及再獲批巨額經費時序2014年7月:楊丹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CS)發表有關螢光探針的研究論文,相關研究受研究資助局資助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當時同屬香港大學的助理教授王凱峰,向校方投訴楊丹及負責實驗的兩名博士生黃乃淇及胡俊涉造假

2015年中至2016年初:港大成立內部調查委員會、聘請專家證人調查事件,證實論文有3處資料不準確,但裁定「研究失德」指控不成立

2016年6月:研資局稱已要求港大就事件提交報告,並交由轄下的紀律委員會跟進

2016年12月:研資局完成調查,結果已通知港大,但以涉及個人私隱為由,拒絕披露調查結果

2016年12月22日:研資局公佈第7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撥款結果,由楊丹統籌、涉及8,382萬元撥款的「以化學生物學方法探索分子醫學」項目獲批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下一則: 港大急改投訴指引補鑊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