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白種人後殖民情結 - 陶傑 | 2017-02-22 | | 蘋果日報

白種人後殖民情結 - 陶傑 | 2017-02-22 | | 蘋果日報

白種人後殖民情結 - 陶傑

香港愛國七警遭到梁班子律政司起訴,特區警方配合蒐證,最終由白人法官杜大衛將七警通判入獄兩年,招致大陸喉舌嚴詞抨擊,質疑為何「中國人的地方」要以洋人法官、英文審案,並嚴正指出「基本法」容許洋官以英文審案,是一大缺陷。
中國網民即刻群起攻擊,聲援愛國七警,反對「治外法權」,並質疑「香港還沒有完全回歸」。
「後殖民主義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雖然是西方英美左翼知識份子開闢的學科,以研究帝國主義統治過的亞非各種土著民族戰後殖民地獨立之後因「當家作主」的亢奮、隨即才發覺他們出於自身的文化無法經營一個現代化國家的事實,然後又將自身的失敗歸咎於「殖民主義餘毒」未清、最終陷困在表現出的民族自大狂與潛藏的民族自卑感之間難以自拔的矛盾和悲憤的民族心理困局。
後殖民研究,首先針對「殖民宗主語文」如英文、法文對繼續主導獨立後亞非土著的思想,認為英文仍然是「權力的工具」(A tool of power)、「精英身份和支配」(Domination and elitist identity),令土著繼續成為沒有西方殖民宗主的思想文化殖民。
「後殖民研究」後來之「左膠化」,是因為轉而乞靈馬克思主義為解藥,而不知道後殖民的英語文化支配力量,十分強大,而且比起「亞非土著文化」如部落酋長、包青天、祭天求神般的「公義」,更符合人性。
中國網民對香港洋法官、港大英國校長的種族仇恨,是經歷了「租界上海」的政治想像的一種「後殖民仇恨」。他們質疑英文審案、香港用洋法官的時候,忘記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本身就是對英國殖民主義之中至少「英式法治」部份的臣服和投降,認為英國人的法官,比中國最好的包青天更優越。
中國人現在覺得GDP強大,不介意起用白人,而且喜歡起用白人,不過是類似中非皇帝博卡薩起用四名白種男子抬轎的那種服務,或者借助中央台英文台白人臉孔的公信力而唸中國人的新聞稿,或者電影「長城」裏由張藝謀支配的白人男主角麥迪文,而不是白人法官的西方法治文化。
一旦中國人發現無法支配杜大衛以只借出一張白人臉孔、按照「中國模式」的劇本唸對白,就會發出咒罵,認為英文很邪惡。但是英文身為一種權力工具,中國房地產一仿冒,如「泰晤士鎮」、「英格蘭園」,又多賣許多錢。中國人在因英語帶來的利潤而數鈔票時眉開眼笑,又用英語政治文化迫害其義和團壯大而大怒咆哮,形成非常有趣的矛盾面譜。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