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為什麼要裝不像 - 陶傑 | 2017-05-17 | | 蘋果日報

為什麼要裝不像 - 陶傑 | 2017-05-17 | | 蘋果日報

為什麼要裝不像 - 陶傑

大陸竟然出現網絡文章,溫馨提示如何能出國旅遊時,行為舉止,能「裝作」看來不像中國人,以免受到鄙視。此一網絡指引,當然即刻激起民憤,釀成漢奸風波。
此一事件,關鍵在於,是中國人就是中國人,出外旅遊,不需要煞有介事地「裝」。一旦要「裝作」不是中國人,就有矯揉造作之味,因為恐懼鄙視排斥,本來環遊世界,應該有好心情,但這樣一來,就有了心魔。
有諸內,方形諸外。身為中國人,無論怎樣裝,也一眼就容易拆穿。因為中國的價值觀與世界不同,一到了珠寶店,滿室生輝,即刻喧嘩哄搶,在那一刻,為了確保你那張銀聯卡能及早拿得出來刷掉看中了的那個手袋,以免被其他大媽搶走,那一刻的熱情和猴急,兩眼放光,你就流露出一個中國人的身份。兵荒馬亂之間,你一旦想「裝」,舉止斯文,好整以暇,手袋就被其他大媽買了。
所以「在國外旅遊怎樣裝成不是中國人」,是一個偽命題。
二十年代,剛從美國康乃爾大學讀書歸國的胡適,當年的照片,溫文儒雅,有西洋學者的氣質。戴眼鏡、穿西裝,那張慈和內斂的臉孔,有哲學和理性的風采,不太像中國人,因為我無法想像照片中的這個胡適,一開口說話就是牛B喧嘩,帶有GDP增長的豪氣。
徐志摩的照片也不像中國人,據說劍橋師從羅素,難怪有濃厚的英國紳士風采。今日在外國,只要出現在中國人不習慣出現的地方,只要勿三五成群,手持手機Selfie互相拍攝,衣着得體,與周圍環境渾然調和,人家自然不會把你當中國人。譬如去到東京,一個人出現在靖國神社,神情肅穆(我沒有說充滿敬意),靜靜在青草地和池塘邊散步,周圍的日本人,大概不會將閣下當做中國人。
在外國留學也一樣。在圖書館一人靜靜讀書,在課堂主動交流,當教授和外國同學討論說到西藏和達賴喇嘛的時候,不要情緒躁動,面部肌肉即時扭曲;或遇到台灣來的同學,不要高聲喝令對方姓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一切以平常心,人家自然不會把你當中國人,如果你覺得很羞恥的話。
清末民初時代,也有許多中國官員和留學生去外國。即使李鴻章,留一條辮子,一身長袍馬褂,在倫敦街頭,被一群英國小孩在後面追着看,也從來沒有覺得要裝成不像中國人。
今日去到西方,你要像中國人,人家才知道你有錢,看見你才會點頭哈腰奉為上賓,我不明白大陸的網民為什麼要裝作相反?難道想人家把你當做北韓人和越南人?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