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星期三

喧裝奪主 - 陶傑 | 2017-07-05 | | 蘋果日報

喧裝奪主 - 陶傑 | 2017-07-05 | | 蘋果日報

喧裝奪主 - 陶傑

習主席訪問香港,掛頭牌的三大女人,衣着成為最大議題。
沒有其他的言論膽量,只有往這等鷄毛蒜皮的花邊處發表,這三天內,臨時這三姐妹,大阿姐的衣着品味,哪個敢指指點點?於是二姐梁特夫人、三妹林鄭,即聚焦了傳媒和網民一切火力,尤其二號,即將隨老公下台,衣着色彩五年來又最為大膽偏激,自然成為頭號標靶。
其實三個的衣着,都各有誇張。雖然張愛玲說:「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着的一種袖珍戲劇」,卻不表示你需要穿得富有戲劇性。
因為西方的元首夫人和名媛,出席公眾場合,穿衣的品味不可以煞有介事,須不經意流露,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菊」是主,「南山」是副,名女人的衣裝,在一場盛典之中,不可以佔為「採菊」的主題,而必須是「南山」之襯托,雖然南山之遠,在陶淵明的生活哲學之中,才是更超然的所在。
但是在中國人社會,「第一夫人」這個概念之登場,只有短短數年。前蔣宋美齡穿衣得體,都一直小心不搶夫君的鋒頭,當時戰亂,亦無心令第一夫人的衣着成為全國話題。這就是中國倫理哲學講的「序」:這種盛會,政事要緊,是男人要處理之急,不論中外,不論第幾夫人,穿衣不可以成為獨立的「項目」。
香港主權移交之習訪三日,反而三名女人的穿衣突了出來,因為男性主導的中國政治場合,文字言語太過陳腔濫調,「市場」只有另尋看點,偏偏女人又為「我穿了好衣服來,而且天天換,你們快來看」而穿衣,嘴巴上沒有說,一身行當,都是這般言語。
香港的三號刻意要穿贏二號(其實人人皆知不難),香港尚未「去殖化」,但未來五年可以「去龍蝦化」,總算佳音。只是一身鮮紅,配合「國色」,然而這身紅,往好處看,像提早慶祝農曆新年,民間見識廣的老婆婆或會稱晦氣,嚴正指出:以前滿腔寃屈的小媳婦上吊,聲稱化為厲鬼也要回來尋仇,亦一身大紅。
所以女人穿衣,須三代富貴。張愛玲祖父是李鴻章女婿,蔣宋美齡美國衞斯理女子學院畢業,民國上海的女子就得了門道和風氣,民國三十八年之後斷裂。至於香港,殖民地教育也不教女生如何穿衣。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