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星期日

法官戰爭 - 陶傑 | 2017-08-20 | | 蘋果日報

法官戰爭 - 陶傑 | 2017-08-20 | | 蘋果日報

法官戰爭 - 陶傑

香港的華裔大法官,是英治時代普通法訓練出來的專業動物,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性格,深深打上了自蘇格拉底以來西方的邏輯思維和哲學理性的烙印,還加上英國十九世紀以來的人權公義價值觀。如何將這群人還原為中國基因,改造成梁愛詩要求的「法官也要愛國」,幫助他們成為百分之百的中國人,又不必如五十年代初毛澤東以批鬥方式改造民國過渡來的知識分子的思想,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的一項任務。
因為英國人培養的法官,雖然也黃皮膚,但他們的Mindset(這個字沒有恰當的中文翻譯) 與一名小農式的中國人距離最遠。例如,英式的大法官是最動用腦力思考(Cerebral) 的品種,不是口腔期的民族人格。他們即使喝酒,只喜靜呷威士忌和毯湯力,對於一個夜總會裏貴賓房喧噪頻叫乾杯的茅台和二鍋頭,很Non-Chinese地,他搖搖頭,必敬謝不敏,寧願找到香港會的木地板圖書館,看他的星期日泰晤士報。
他看見獅子山下的中國大嬸阿婆電視觀眾追看包青天劇集,會暗中覺得好笑,並憐憫她們的愚昧,有如上帝之寬恕阿當夏娃。有如一名西醫對中醫把脈而斷定一個病人肝有寒氣而嗤之以鼻,一名合格的英式大法官,有如一名荷蘭傳教士,對於印尼土著的鬼面舞,會保持一種對風俗獵奇的禮貌的欣賞,但As far as dancing is concerned,他一定Prefer欣賞瑪歌芳婷和雷里耶夫的天鵝湖。
這種人若一九五○年落在毛澤東手上,三年即有辦法多快好省地改造成功。在特區時代,唯需時二十年,方始可以通過「友好交流」的方式、細水長流或慢火煎魚,成功改造三數名,其餘只能等他們老死退休,不如釜底抽薪,在下一代下手。所以港大文學院這個陣地,一定要拿下來。
許多年前我曾跟一個英國朋友打賭,他對英國人的殖民教育很有信心,但我告訴他,我對中國人三千年的基因更有信心,我說:The Chinese can wait。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