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上海生死劫

这个绝不一般的女囚,入狱6年,出狱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下了轰动世界的一本书?!

这个绝不一般的女囚,入狱6年,出狱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下了轰动世界的一本书?!

1971年,

中国上海提篮桥监狱,

一批女囚从大门走出,

她们神情麻木,脸色憔悴,

身上的衣服懒懒地搭着。

可在这群人中,

有一个人却很不一样,

她的衣服朴素却很干净,

双眼明亮,脚步不急不缓,

优雅的姿态仿佛刚刚赴宴归来。

原来,

她家世显赫,从小就被娇生惯养,

而她命运多舛,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

更经历了长达6年的监狱生活。

可她非但没有被成功"改造",

更没有改掉一身的"小资毛病",

出狱后,这个女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写下了轰动世界的一本书!

她的所言所行,

至今想来都让人震撼不已,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就说一说她的真实故事……

她,就是郑念

1915年她出生在北京,原名姚念媛,

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媛,

从小过的就是贵族般生活。

她有着优秀的出身:

祖父姚晋圻,清末民初大儒,

逝世后,总统黎元洪以其,

"学术精通,道德纯备",

明令国史馆为之立传;

父亲姚秋武留日归来,官至将军。

她有着优渥的家境:

家产丰厚,国内外都有存款,

平日里佣人伺候,她曾写道:

我独自一人待在书房里,

因着那恹恹的暑气,

括在乳白色乾隆古瓶里的朵朵康乃馨,

都垂头丧气,

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

她有着出众的外貌:

在天津南开读中学时,

她曾四次登上过《北洋画报》封面,

而当年名声大噪的赵一荻(赵四小姐),

也才只登上过一次《北洋画报》。

她美得惊艳四方,

引得官宦子弟追求无数,

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


少女郑念

她还受过最好的教育:

曾在当时中国最优秀的,

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就读,

后来更是赴伦敦经济学院留学,

并取得硕士学位。

在伦敦留学期间,

她和中国学生郑康琪互生情愫,

结婚后,郑康琪担任,

国民政府驻澳大利亚外交官,

于是她陪着丈夫到悉尼长居,

此间诞下一女梅平。

最心爱的人相伴左右,生活富足而安逸,

这是她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她本可以继续这样幸福下去,

却偏偏和丈夫异口同声选择了回国。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

她和丈夫毅然回到当时的上海,

她说:

我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

希望为新的中国做贡献。

可她怎么都没想到,

正是这个爱国决定,

会让自己及家人受尽非人的折磨。


郑念一家三口

丈夫卸任外交官后,

转任壳牌公司上海办事处总经理,

可没过多久,丈夫就因病去世了,

当时她才42岁,中年丧夫,

她非但没有消沉,

反而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幼小的女儿,

为了纪念丈夫,

她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郑念,

即:思念之意。

精通英语的她,

被聘为亚细亚石油公司总经理顾问。

她每天周旋于公司、政府之间,

努力工作,以维持生活的原有品质。

她住的仍是花园洋房,

佣人数名,家里陈设明清古董

……

当时偌大的上海滩,

保持这种生活水准的不过十来户。

一位英国朋友曾称她家是:

"这个色彩贫乏的城市中,

一方充满幽雅高尚情趣的绿洲。"

她自己也说:

我的居所虽称不上华厦美屋,

但就以西方的标准来说,

也可属于趣味高雅的了。

哎,我为了这个家,

我真是煞费心思了,我力求让它成为,

我们母女俩一个温馨舒适的安乐窝。

失去丈夫,却坚强勇敢,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独立支撑起整个家,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20世纪30年代上海富裕家庭举办party的情景

本以为失去心爱之人已是大不幸,

可之后的乱世洪流,

更是将她卷入不幸的万丈深渊。

文革初期,

红卫兵开始隔三差五的,

上门对她审讯,她预感风暴将近,

在这样的情况下,

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佣人们:

"为了替我的佣人着想,

在红卫兵对我家宅查封之前,

我已决定把那六千从银行支出的钱,

分给他们。

开始,他们坚决不肯收下,

反复要求与我一起患难与共,

但我没有接受,

我不愿他们因我而受牵连。"

心中有仁,眼里有爱,

不因富贵而丧失同情心,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文革前的郑念住所

她的女儿当时在,

上海电影制片厂做演员。

她本想带女儿一起去香港旅行,

避避即将袭来的狂风暴雨,

可女儿怎么也不肯离开,

她深深地相信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不久后,这场她预料中的风暴果然来了,

家世显赫,留学背景,

供职外商公司......

无论从哪方面,她都注定是,

这场浩劫中最难以幸免的人。

一个早晨,她正坐在家中,

三四十个陌生人破门而入,乱砸一通,

面对这样来势汹汹的陌生人,

任谁都会害怕吧,可她却镇定自若,

甚至还冒着被殴打的危险,

用"可以去香港拍卖为国家赚外汇"的理由,

保存下了明代的德化窑名家雕刻观音像、

大青花瓷盆、顺德蓝白花瓶等数十件珍品。

善良的她,还帮助一名,

偷拿她戒指和手镯的女红卫兵打掩护,

让小姑娘有机会把偷拿的东西,

"不着痕迹"地还回去,

免于被同伴批斗的命运。

红卫兵还要拉走她的冰箱,

没有惊慌失措,

而是吩咐厨师为她准备早餐。

然后坐在厨房的桌子边,

吃着配牛油和果酱的吐司,

淡定地呷着咖啡,甚至还有心思,

告诉红卫兵小姑娘咖啡是什么。

她精心呵护的家就这样被洗劫一空,

事后,面对震惊和不知所措的女儿,

她却镇静地说:

想想那些古董,在属于我们以前,

不知被多少人拥有过,

经历过多少战争和天灾人祸。

我们之所以能得到它,

是因为有人失去了它。

当它们为我所拥有时,我可以玩赏它们,

现在,我失却了它们,

就让别人去玩赏它们吧。

人生本就是过渡,

财产并不是最重要的。

面对飞来横祸,却从容不迫,

命运如刀,那就让我来领教,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后来,她的女儿被关进牛棚,

她则被指控为英国间谍,

关进了上海第一看守所,

开始了长达6年半的牢狱生涯。

那个年代,理性与法制全数崩溃瓦解,

一切都变得荒谬,毫无道理可言。

为求自保,诬陷自己的同事、

朋友乃至亲人,都是寻常,

所有人都变得不再是自己,

而只有她,一直在做自己。

她的牢房爬满蜘蛛网,

墙壁因年久失修而泛黄布满裂缝,

床是粗陋的窄木板,她说:

我有生以来,从未接触过,

也没想象过,世上竟会有,

这么一个简陋又肮脏的地方。


本以为这个昔日的大小姐会情绪崩溃,

没想到,她却在有限的条件内,

尽可能地保持着体面干净。

她聪明地用毛主席语录中,

"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

向难缠的看守借来扫把和清水,

将整个牢房来了个"大扫除"。

饭粒当浆糊,

把手纸贴在沿床的墙面上,

防止睡觉时灰尘掉落。

针线将两块毛巾缝起来,

给水泥马桶做了个垫子;

甚至裁了一块手帕做成遮眼罩助眠。

哪怕风雨摧残,

我也有自己的精致和讲究,

不因绝境而自暴自弃,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上海提篮桥监狱

他们要求她老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好好改造,积极揭发他人,

可无论面对多少次审讯,

她都始终坚持自己是无罪的。

高压之下,就连她的亲弟弟,

也因无法承受精神折磨,

交出所谓"证据",而"背叛"了她。

可她仍旧毫不动摇,

在交代材料底部,落款是"犯罪分子",

而她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在,

"犯罪分子"前面加上,

"没有犯过任何罪的"这几个字

她也有过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这时她就主动挑衅看守员,

结果都是惹来一阵拳打脚踢,

可她却觉得很高兴,

看守都骂她是"疯婆子",

可是只有她自己明白:

只有用这样的方式,

才能激起自己的求生意念,

因为"抗争,也是一种积极的举动,

比忍耐、压抑,

都容易振奋人的精神。

在黑白颠倒,不容分说的世界里,

她要采取何种方式与人争辩呢?

细细思索过后,她决定: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她刻苦学习《毛选》,这样既活跃脑力,

使自己获取与审讯者辩论的依据,

结果,她竟比审讯者还熟悉毛选

口才与智力,均无人能与她抗衡。

她也打捞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唐诗,

背诵并欣赏那些天才之作,

沉浸在不朽诗句和美妙意境之中。

在身体状况已经差到不行,

难以支撑站立之时,

她担心自己因为神志不清,

而让造反派有机可乘,

甚至还自己编了一个运动操。

精神与肉体,一个都不能垮。

每个人都害怕,

一场突如其来的永夜,

只有少数人会为这场漫长的寒夜,

储备足够的精神食粮,

直到获得救赎,

而她就是那极少数的人之一。

因她始终不肯"认罪",

有关人员无法完成上级指示,

只好将气全数发泄在她的身上。

他们将她双手反铐于背后,

特制的手铐深深嵌入她的肉中,

将她手勒得血肉模糊,

可她仍不屈从,坚持自己无罪。

有位送饭的女人看得实在心疼,

好心劝她高声大哭,

以便让看守注意到她双手要残废了。

而她想的却是:怎么能因此,

就大放悲声求饶呢?

这实在太幼稚,且不文明。

因手被反铐,她无法正常饮食,

每一次如厕都异常困难,

尤其是方便过后,拉裤子侧面拉链时,

手腕都因过度拉扯,以至撕心裂肺地疼痛。

她本可随意些,直接不拉拉链,

毕竟监狱之中人人都狼狈不堪,

可她宁愿使伤口加深,

也不肯失去体面。

她说:既然已拷上手铐,

为何还要把裤子拉链拉上,

这不是多了一道麻烦?

确实,在那样的情况下,

我完全可以不将拉链拉上。

但我不愿意这样,我觉得这样,

太落魄太失体面了,

对我的抗争精神不利。

审讯者不仅无法让她认罪,

也无法击碎她骨子里的高贵。

她不仅坚持自证清白,

也不诬陷他人,

甚至胆敢为刘少奇辩护。

她说:在我看来,

文革仅仅是一场为自己澄清名誉的斗争。

我不但要活下去,

还要活得像花岗岩一样坚强。

不管处于何种严酷的打击,

都要洁身自爱,保持自我。

只要他们不杀死我,

我就决不放弃对他们的抗争。

乌云压顶,孤立无援,

要在精神上不被摧毁,难乎其难,

而她不一样,看守所认定,

没有一个犯人像她那样"顽固和好斗"。

她以纤弱之身,独自抵御了,

世间的酷烈、人生的无常,

用近乎决绝的毅力相信,

终会有人会看到真相,还她清白,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毛泽东与刘少奇

因为衣服烂到不能再烂,

她便托看守给她拿衣服,

看守拿了一件她女儿的棉袄给她。

一看到那棉袄,她就一时懵了,

这是文革那年她为女儿做的,

然而现在她已入狱6年,

为何女儿的衣服还是新的?

是不是,这孩子已经出事了?

心爱的女儿,这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她不敢再想下去,急忙问管理人员:

"你告诉我,我女儿怎么了。"

对方说:

"她好好的嘛,你问什么。"

她再问:

"那你叫她给我写一个字条。"

对方说:

"不成!不许你们通信。"

没有一个人告诉她实话,

她在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猜测中,

忍受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在心里,

给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发誓一定要活着出去,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

漫长的六年半,

被单独监禁,无人交流的孤寂,

对女儿的思念与担忧,

令她身心俱疲,几次因肺炎、

大出血病危住院,身体每况愈下,

还好那时的文革,终于近到尾声。

1973年,有人向她宣布,

将对她宽大处理,提前释放出狱。

她多年的坚持不就是等这一天吗?

可她竟然拒绝释放,

强硬要求宣布:她根本就是无罪,

并且要求他们赔礼道歉,

还要在上海和北京的报纸上公开道歉

......

最终她平反出狱了,

没有"揭发"任何人,

更没有承认任何莫须有的罪名。

文革的血腥战果,

是通过许许多多个人来实现的。

几乎所有人身上都有鲜血,

而她的手上没有任何血痕,

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与高贵,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郑念出狱后的住所

体重从100斤,降到70斤,

尽管已经平反,可她依然被众人监视,

更让她心碎,万念俱灰的是

唯一的女儿,最心爱的女儿,

真的已经没了……

别人都告诉她女儿是自杀,

她不信,秘密调查女儿的死因,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

她也不曾放弃,一如她在监狱里,

如何也不肯放弃自己一样。

最终,她查到了真相,

原来女儿是被人活活打死,

然后扔下楼,让人以为是自杀的。


后来她为女儿洗冤,

亲手将凶手送进了监狱,

可最终凶手只坐15年牢便被放出来,

她心痛地说:

他只坐了十五年牢就被放出来,

出狱那天,他的儿子孙子都去接他,

胡永年,这个人的名字我至死不会忘记。

凶手被释放后,依旧儿孙满堂,

而她却只有凄清孤寂,无人相伴,

其中的悲凉,谁能体会?

她上街不管走到哪里,

看到年轻女孩子,黑头发,

老远的,光看到背影,

就会情不自禁地想:

这是不是我的女儿啊?

可现实立即残酷地击碎了她的幻想,

一个声音在她耳边不停响起:

我的孩子已经死了……

我的孩子已经死了……


她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精神折磨,

决定出走,决定再也,

不再重返伤透她心的故国。

出国前,她把家中仅剩的文物,

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没有带走一丝一毫。

因为她不忍心再看见,

文明在野蛮的暴力下流失。


65岁高龄的她,乘上客轮,

漂洋过海,准备去往美国,

在甲板上,一向坚强的她,

再也没能克制住,泪流满面:

我将永远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

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

只有苍天知道,

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贞于我的祖国,

可最终还是完全失败了,但我是无愧的。

这真是万念俱灰的最后一刻。

苍天可鉴,我曾经如何竭尽对祖国真诚。

但是我全然失败了,罪不在我。

到达美国后,她以极强的适应能力,

克服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一个人去超市购物,

一个人驾车高速路上,

一个人做菜,一个人看病......

孤寂的生活常常伴着病痛,

可以想象有多艰难,

即便这样,她仍然很乐观,

每天清晨起床,

都会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她的邻居叫她去家中吃饭,

但她每次都以自己,

还能动的理由委婉拒绝了,

她不愿意自己在别人眼里,

是一个孤独年老的妇人。

她老了,虚弱了,可依然斗志昂扬,

生活只要还在继续,

她依然要活得漂亮。

不是证明给别人看,

更是骄傲地活给自己的命运看。

她无比思念死去的女儿,

还有疼爱自己的丈夫。

每个寂静的夜里,

那些回忆,都刺得她生疼,

最终,在这样的煎熬里,

1987年,72岁高龄的她,

呕心泣血完成了,

一生中唯一的一本书: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上海生死劫》。

这本自传体回忆录也成了八十年代,

中国"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是海外最具盛名的回忆录之一,

也是最早一部,

由亲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

用英文的方式出版的 "笔述实录"。

书中有曲折骇人的旧事,

也有那个荒唐时代下,

让人过目难忘的坚毅。

一经推出,就风靡欧美,

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而轰动整个西方世界。

有人说:

"这本书教育了西方读者整整三代"。

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专门写了一首钢琴曲,

《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她致敬。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库切,

都忍不住在《纽约时报》上写书评:

"在人的水平上,

她的回忆录最伟大的可贵之处,

在于她对自己,

抵抗心理和身体的压力的记录。"

郑念在写作中,桌前还不忘放只玫瑰。

命运把她的生活,

蹂躏成一张皱纸,

这位双鬓落雪的老人,

却始终没有被击垮,

反而把剩下的日子过得更好!

80岁时,她还精神抖擞地,

穿梭于各大高校做演讲,

和学生们一起谈论东西方历史,

鼓励海外游子努力学习。

虽然离开祖国,但她却从未忘记祖国,

将著书所得的优厚稿酬,

设立"梅平基金会",

专门资助大陆留美学生,

让他们能够在海外学习减轻一些负担。

90岁时,她还活得像个高贵的女王,

偶尔去舞厅跳跳舞,

娱乐一下自己的夜生活,

也会驱车前往郊区,

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

又或者是跟着年轻人一起,

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无比。

一生浮沉,经历过多少绝望,

可看她老年的照片,

看不到丝毫岁月孤苦的痕迹。

无论身处何种命运的漩涡,

她都不放弃去发现人生的美,

去创造生活的美。

她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Let the past rest"

不要气馁,

你一定要有一个希望,

并且有信心、乐观,朝著那个望走。

如果,你觉得没有希望了,

那你就解除武装了。

我在监狱里,虽然那么苦,

我还是永远要奋斗的,

只要你有一口气,

你就应该朝著你的目标奋斗。

郑念很美,她的美你不用多赏,

便可知它来自血与骨中,

那洗不去的坚韧与芳华。

虽已满头银丝,但一如既往,

仪容端庄,服饰典雅,

她总是温柔地笑着,

笑着把所有痛苦和辛酸,

都化为了生活的调味品,

美丽夺目,透过岁月的烟尘,

清晰地浮现,惹得人人惊叹。

2009年的一天,

她在浴缸里摔倒起不来,

被送入医院后,

医生告知她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年。

她的脸上依旧那般的平静,淡淡地说:

"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

2009年11月2日,

中国真正的名媛郑念,

在美国华盛顿去世,

享年94岁。

她的骨灰遵循遗嘱,

像她丈夫、女儿一样撒进太平洋,

一家三口,至此终于团聚了……

中年丧夫,老年丧女,

最后的岁月,

又去国离乡,孑然一身。

老人近百年的人事烟云,

已随着岁月流逝而慢慢散去,

但她如金子一般可贵的品质,

如铿锵玫瑰一般优雅的一世,

已永远的留存了下来!

大多数人以为的名媛,

认为那是美女加有钱,

名牌堆身,锦衣玉食。

可她却让我们懂得了,

真正的名媛,是在于:

竭力维护自己的风范,

在污秽的尘世,

保持仪态的高雅,灵魂的高洁,

以最柔软又最固执的姿态,

守着最强硬的底线不放弃。

即使面对淫威,

沦为阶下囚,衣衫褴褛,

依然有她的傲气与尊严。

即使近百岁的年纪,

依然优雅美丽,清醒独立,

这才是当之无愧,

堂堂正正的真名媛!

2017年11月2日,

郑念逝世8周年祭,

让我们一起致敬,

这位不凡的中国女性!


铿锵玫瑰 来自德国优才计划 04:34



...................

这个中国土豪被坑惨了!连外国媒体都心疼他!

这个中国土豪被坑惨了!连外国媒体都心疼他!

这个中国土豪被坑惨了!连外国媒体都心疼他!

今年7月,中国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在瑞士度假酒店花7600英镑(约合7万元人民币)喝了一杯威士忌,然而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这杯酒根本不值这个价。

BBC报道称,今年7月,一名中国百万富翁在瑞士酒吧豪掷7600英镑(约合人民币近7万元)只为品尝一杯(20ml)号称1878年酿制,世上唯一一瓶尚未开瓶、年代最久远的威士忌。

报道说,来自中国北京,笔名"唐家三少"网络作家张威(36岁)是这杯号称1878年酿制,年代最久远的麦卡伦威士忌的买主。

小编在 "唐家三少"当时的微博上找到了他喝下"百年美酒"后的心得:

"唐家三少",原名张威,为网络小说作家,是炫世唐门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数度问鼎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并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作表作有《斗罗大陆》、《绝世唐门》、《神印王座》等。

当时就有媒体质疑,这瓶酒的百年历史,有极大可能根本不存在。

据红星新闻报道,8月4日,著名的威士忌专家谢尔盖·瓦伦丁和其他一些极富经验的藏家都怀疑,这是瓶假酒,是威士忌杂志早在2004年就披露的一批广为人知的假酒。 "唐家三少"以为跟姥姥的姥姥同龄的酒,其实不过27年左右,还没有唐家三少自己的年纪大。

如今,BBC也称,最近的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 "唐家三少"买的是假货。

BBC11月2日报道称,专家分析后确认这瓶"身价不菲"的威士忌不可能为1878年所酿,因为酒瓶上标注的"麦卡伦和泰斯卡联合蒸馏公司"根本不存在,而且酒塞太过完好。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该酒进行了碳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这瓶威士忌95%的可能性产自于1970年至1972年年间。

法国威士忌收藏家Emmanual Dron指出,真正的陈年酒塞会在几十年之后慢慢腐烂,看起来像是蘑菇一样(下图右):

相反,山寨威士忌会将老瓶子里塞上做旧的新酒塞(上图左)。而1878年麦卡伦的酒塞就有相当多的人为制作痕迹。

报道称,目前,酒店表示会接受分析结果,并把钱全额返还给这名中国游客,"我们向张威先生告知了这个坏消息,他并没有生气,而且非常感谢我们的诚实"。

来源 | 环球时报、环球网、"英伦圈"

文 | 李晓骁 余鹏飞 如风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or 

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环球时报。 



...................

少壯不努力,老大何君堯 - 馮睎乾

少壯不努力,老大何君堯 - 馮睎乾

少壯不努力,老大何君堯 - 馮睎乾

北京想香港年青人「愛國」,找何君堯做代言人,確實明智,因為在他身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愛國」的好處。何君堯早前致函港大,要求革走戴耀廷,校長馬斐森近日回信,說已知悉他的意見,學校會按常規程序處理。何君堯不滿意這答覆,於是寫了以下一封信:
Dear Professor Mathieson,
Your letter to me dated 26th October 2017 refers.
With due respect, your answer is same as the previous one before which is still unclear. Could you just confirm if my complaint against Mr. Benny Tai is being properly and officially processed?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 directly.
Yours faithfully,
JUNIUS HO KWAN-YIU
平心而論,第一句寫得好。一般來說,我不建議你用「Your letter refers」這類不倫不類的句式──儘管的確有這種公函套語──因為稍有語感的人,都知道這寫法非但矯情,簡直不通。但何君堯不同,所謂「文如其人」(le style, c'est l'homme),核突佬襯核突英文,正如土豪戴腰帶,首選當然是愛馬仕H金,所以這句寫得好。第二句「your answer is same as」,「same」前漏掉「the」,這種小疏忽用不着雞蛋裏挑骨頭,但後半截什麼「the previous one before which is still unclear」,即使不震驚十三億人,也一定笑死馬斐森。我看不懂,想起AI比人類聰明,立即Google Translate,譯為「之前的一個還不清楚」,好像明白了──Google翻譯正常人類語言,出名狗屁不通,但何君堯的英文則狗屁可通。我以前讀小學英文,已知道書信開頭以姓氏稱對方,結尾必須用「Yours sincerely」,不稱姓名才用「Yours faithfully」,怎麼現在堂堂律師,連小學英語也不懂?何君堯的人生實在太勵志了:不學無術、虛報資歷、鼓吹暴力,依然可以當律師,做議員。少年,看到「愛國」的好處沒有?



...................

看完謀殺食雲吞 - 李純恩

看完謀殺食雲吞 - 李純恩

看完謀殺食雲吞 - 李純恩

晚飯後在家閒着,突然想看電影。想起近來朋友推薦的《風河谷謀殺案》(Wind River),上網一查,IFC戲院上映,半小時之後開場,馬上與大婆更衣穿鞋開車,剛剛趕到。
星期一晚上,觀衆不多,坐在後座,感覺像在試片室看試片。唯前兩排兩個鬼佬,一人捧一桶小山般高的爆穀,咔啦咔啦,吃得如遇鼠患,略煞風景。
電影拍得極好,乾淨俐落又充滿張力,由開場至結局,將觀衆的看戲神經由頭扯到底。很簡單的故事卻將人性描寫得淋漓盡致,若觀衆身為女兒父親者,必會加一分緊張加一份投入,走出戲院之後,心境仍不平靜。
心境尚未平靜,食慾卻有了。時近午夜,想吃些東西,便去了大坑,不料食肆十之八九已打烊,再轉去天后,「麥奀記」剛剛打算熄火,見了我們,便說做今晚最後一單生意。這就好。大婆點了一碗雲吞麵,我要了一碟牛筋腩撈麵,加錢加了蝦子,深更半夜,味道好得要命。忽然想起那副對聯:「無酒安能邀月飲,有錢最好食雲吞。」馬上又叫了一碗淨雲吞,仔細吃完,隱隱然似做了西關大少,方才被《風河谷謀殺案》撩撥起的心境由此平復下來。



...................

應做則做 - 高慧然

應做則做 - 高慧然

應做則做 - 高慧然

瑪麗醫院一起換肝手術中途,擔任監場醫生的吳國際在病人開膛後、待移植的屍肝送達前五分鐘離開醫院、丟下病人去私家醫院為另一個病人做手術。事情曝光後,有人惆悵道:「應不應該譴責吳國際呢?作為醫生,他的做法無疑令人質疑其醫德。但是,吳國際是肝臟移植方面的專家,香港這方面的醫生本來就不多,現在已經是十個煲九個蓋了,如果吳國際被停職調查,到時做手術的醫生更少,最後受影響的還是病人。所以……」
前幾天和李怡先生閒聊,說起另一個話題,同樣面對「做與不做」的困擾。李生說,很多人喜歡先預測事情的結果,然後才決定做與不做。但是,這麼做本質上是錯的。因為該做還是得做,世事本該如此,應做的,就去做,這是盡人之本份。至於結果如何,不該在考慮之列。
把「應做則做」視作做事準則,則一切都變得容易了。做每一件事但求問心無愧,而不預計成敗結果。事實上,當每一個人都先預測結果,再小心翼翼修改自己的原則,預測沒有結果的事就不去做,預測結果不符合自己意願的事也不去做,那麼,到了最後,事情很可能就會朝多數人預測的結果演變。
應做則做,希望醫管局最終會向大眾交代詳細內情,包括吳國際為之做手術的私家病人有沒有特別的背景。



...................

只要不討厭就非常好 - 陶傑

只要不討厭就非常好 - 陶傑

只要不討厭就非常好 - 陶傑

全世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國人又進入了講大話的一個全新時代。
講大話不一定是撒謊,而是英文說的Talk Big。本來,Think big,Talk big,都不是問題。一九六二年甘迺迪說:「我們選擇到月球去。」(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就是Talk big,但是去月球是由許多個科技和管理的小環節做成而做好的,Talk big,須由Do small做起。
中國人二十年來當然也做成了不少大事,做成這些大事主要靠前所未有的大財力,譬如用大把大把現鈔,往美國人的臉上砸過去,就可以收購美國戲院線和麥當勞。用大把大把錢砸英國人的臉,也可以買下曼城足球隊。
但是有許多許多小事,中國人似乎還是做不來。譬如「中國夢」是個很大很大的Talk,very very very big talk,但是對於來中國旅遊或短居的外國人來說,只要中國人將廁所經營得清潔一些:包括人人記得用完廁沖水以及停止偷廁紙,就已經是全世界共同認可的一個中國夢。
又例如中國人在外的「旅遊文明」:「文明」(Civilisation)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名詞,有如「公民精神」(Citizenship)也很大,但西方的文明、西方的公民精神,不需要中國人任何的添加,也不要你貢獻,只要中國人外出到這個世界,不令人討厭:不要在飛機頭等艙辱罵空姐、不要在巴黎羅浮宮外的噴泉集體洗腳、不要到處大聲喧嘩、留學生不要抄襲和請槍、人家的地鐵火車不設售票機請你也自動買票,西方的鄰居、管理員勸你守規矩時不要召喚多十倍的五毛辱罵對方「種族歧視」(你的人口最多,繁殖力極強,人人都承認),不要捕光人家海域裏的魚,不要收買非洲黑人獵殺人家的大象犀牛做藥材;總之,中國人在外國做到令人不討厭,就是為全人類造就一個真正的中國夢。
令人不討厭,就是不必要你做大事,只需做好小事。被中國人定性為洋奴的胡適,苦口婆心,規勸這個民族的小孩:「不要偷懶,不要苟且,用江浙話來說,就是不要拆爛污。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情,做好小事,關係天下的大事。」
中國人喜歡由皇帝來統治,厭惡民主自由,不要緊的,這一點三十年來世界看得很清楚,而且漸無異議。但是既然你這個中國夢現在要垂範世界、向全球推廣,世界有權要求這些小事細節,因為地球只有一個,不但你要活,人人都要活。
一切都簡單而基本,Hey, you big big big talker,對嗎?



...................

只要不討厭就非常好 - 陶傑

只要不討厭就非常好 - 陶傑

只要不討厭就非常好 - 陶傑

全世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國人又進入了講大話的一個全新時代。
講大話不一定是撒謊,而是英文說的Talk Big。本來,Think big,Talk big,都不是問題。一九六二年甘迺迪說:「我們選擇到月球去。」(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就是Talk big,但是去月球是由許多個科技和管理的小環節做成而做好的,Talk big,須由Do small做起。
中國人二十年來當然也做成了不少大事,做成這些大事主要靠前所未有的大財力,譬如用大把大把現鈔,往美國人的臉上砸過去,就可以收購美國戲院線和麥當勞。用大把大把錢砸英國人的臉,也可以買下曼城足球隊。
但是有許多許多小事,中國人似乎還是做不來。譬如「中國夢」是個很大很大的Talk,very very very big talk,但是對於來中國旅遊或短居的外國人來說,只要中國人將廁所經營得清潔一些:包括人人記得用完廁沖水以及停止偷廁紙,就已經是全世界共同認可的一個中國夢。
又例如中國人在外的「旅遊文明」:「文明」(Civilisation)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名詞,有如「公民精神」(Citizenship)也很大,但西方的文明、西方的公民精神,不需要中國人任何的添加,也不要你貢獻,只要中國人外出到這個世界,不令人討厭:不要在飛機頭等艙辱罵空姐、不要在巴黎羅浮宮外的噴泉集體洗腳、不要到處大聲喧嘩、留學生不要抄襲和請槍、人家的地鐵火車不設售票機請你也自動買票,西方的鄰居、管理員勸你守規矩時不要召喚多十倍的五毛辱罵對方「種族歧視」(你的人口最多,繁殖力極強,人人都承認),不要捕光人家海域裏的魚,不要收買非洲黑人獵殺人家的大象犀牛做藥材;總之,中國人在外國做到令人不討厭,就是為全人類造就一個真正的中國夢。
令人不討厭,就是不必要你做大事,只需做好小事。被中國人定性為洋奴的胡適,苦口婆心,規勸這個民族的小孩:「不要偷懶,不要苟且,用江浙話來說,就是不要拆爛污。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情,做好小事,關係天下的大事。」
中國人喜歡由皇帝來統治,厭惡民主自由,不要緊的,這一點三十年來世界看得很清楚,而且漸無異議。但是既然你這個中國夢現在要垂範世界、向全球推廣,世界有權要求這些小事細節,因為地球只有一個,不但你要活,人人都要活。
一切都簡單而基本,Hey, you big big big talker,對嗎?



...................

讀《明報》社論 - 古德明

讀《明報》社論 - 古德明

讀《明報》社論 - 古德明

十月二十六日,捧讀《明報》社論《習近平新時代開啟》,越讀越為新香港新聞業者難過。
請看《明報》之論習近平繼承人問題:「習近平總有息政之日,而政治繼承制度未立,如何避免爭權,貽誤蒼生?總之,一日未能凝聚最大公約數的政治繼承制度,一日難以令人釋懷。」什麼叫做「凝聚最大公約數的政治繼承制度」?也許,在臺灣,作者會改說人話:「民主選舉制度一日未立,國人一日難以寬懷。」當然,說大陸要有民主,等於「陰謀顛覆國家政權」,《明報》主筆萬萬不敢,於是來個莫名其妙的「最大公約數」。
請再看以下評論:「過去五年,習近平統率班子在各個方面取得亮麗成績,現在他的主導力更強,有理由憧憬未來五年政績可更期待。」這段話,文字固然惡劣,例如末句十五字宜改為十一字:「未來五年政績當更堪憧憬。」但行文之惡,還不如立論之謬:所謂習近平「各個方面取得亮麗成績」,民權上是不是指劉曉波夫婦的遭遇,以及七零九大抓捕?民生上是不是指習近平為政五年,把千億元計小民膏血慨贈他邦,而甘肅康樂縣村婦楊改蘭不堪貧困與丈夫服毒自殺之類新聞則無日無之?法律上是不是指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之被綁架,還有立法會議員候選人周永勤之被恐嚇?
香港易手才二十年,而新聞業者多已淪落為文妓,誰能不有動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