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星期日

《南方周末》被撤稿件:海航“危机史”-墙外楼

《南方周末》被撤稿件:海航"危机史"-墙外楼

《南方周末》被撤稿件:海航"危机史"

海航"危机史"

以"负债式收购"模式迅速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海航们,实质上是以信贷膨胀所推动的资产价格增值,掩盖了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在让资本市场买单的同时,创造出一个个"不败神话"。

三次危机

对于海航集团而言,此次债务危机,并非其第一次因激进扩张而遭遇"生存危机",甚至可以说,整个"海航模式"就是在不断的"并购扩张"与"资金链危机"循环中走到今天的。

在1989年创立之初,启动资本"只够买个飞机零件"的海南航空,是凭借着1993年和1999年在STAQ系统和A股市场两次上市,才募集到购买飞机经营航线的资金。

2000年之后,面对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重组地方航空企业大潮,海南航空仍不得不以一系列远超自身资本实力的跨区域并购,跻身"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才保住独立发展的资质。

但因为收购地方航空公司而欠下超过20亿元"巨债",海南航空随即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直到2003年意外爆发的SARS疫情:海南航空随即宣布由于"疫情影响等原因",公司巨亏近15亿元——亏损比例超过其他三大航空公司五倍以上。

摆脱了财务危机的海航迅速开始了新一轮并购扩张,在收购商业零售上市公司西安民生的同时,还试图涉足证券、信托与商业银行的股权收购。

然而2004年"德隆事件"爆发,令监管层开始严查国内企业的"类金融控股"模式,海航也因此被迫止步,并迅速将目光投向了以香港证券市场为代表的境外资本市场。

此后三年间,海航管理层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试图将旗下资产置入拟在港交所上市的"大新华航空",并以一系列复杂的资产置换与股权结构安排,实现了由原管理层所控制的"海航集团"实际控制大新华航空,并间接控股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的多层股权控制架构(参见南方周末2011年12月8日《谁的海航》)。

因为上市模式及所有人结构的争议,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大新华航空上市最终功亏一篑,反而将海航集团推入了空前的债务危机之中。

此时,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继续发挥特长,在大幅溢价收购海航集团旗下资产后,于2008年再度报出14.24亿元巨亏。

海南航空于2007年底将其6亿元投资建设的北京科航大厦以"工程成本价"转给海航集团,又于2008年12月以17.28亿元高价向集团回购大厦股权,仅此一笔交易带来的"非经营亏损"便高达11亿元之巨——类似的故事在海航集团此后近十年的并购扩张中不断上演。

就在海南航空报出巨亏的2008年,海航集团雄心勃勃地推出了打造"物流航运业务"板块的发展规划:计划五年内打造规模达200艘的远洋运输船队,并展开全球集装箱运输业务。

而支撑这一计划所需的巨额资金,则来自其2009年收购控股并拟推动上市的造船企业金海重工。

为此,海航集团一手投入数十亿资金收购金海重工股权,另一手给出高达百亿的造船订单,令多年巨亏的金海重工在首轮私募融资时便获得高达118亿元的估值。

然而,海航管理层这次"赌错了"航运市场复苏周期:随着"4万亿"投资刺激下短暂反弹的航运市场再度下滑,造船和航运业务的双重亏损,堵死了金海重工上市融资通道,再度令海航陷入"四面楚歌"的狼狈处境。

此时旗下已经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海航集团,再度展开高达百亿规模的"资本腾挪":旗下天津海运(现名天海投资)和渤海租赁(现名渤海金控)先后宣布总金额超过200亿元的定向增发和重大资产重组。(参见南方周末2013年9月20日报道《跨国扣船事件背后的资本暗战 海航金"船"脱壳》)

这两家"异军突起"的上市公司,随即成为了海航新一轮并购扩张的"主力军"。

狂飚突进

2011年5月海航资本(原海航实业)将旗下渤海租赁资产注入上市公司ST汇通,原来资产仅数亿元的水电设施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净资产六十多亿的"融资租赁第一股"。

在借壳上市前两年,渤海租赁以项目和房产抵押等方式融资近150亿元,将母公司海航实业的资产负债收购殆尽,一举化解了此前大新华航空上市失败留下的巨额负债。

上市两个月后,公司出资收购海航香港全部股权,将集团前期飞机收购中的负债也一并承担下来。两年后,渤海租赁再度出手,以81亿元出资接收了海航集团境外并购的集装箱租赁企业seaco SRL。

两次收购出资总额高达105亿元,在母公司海航集团"转手倒卖"获利近15亿元的同时,也令渤海租赁总负债剧增至362亿元。(参见南方周末2013年10月18日报道《上市公司"双重关联交易"的秘密 海航关键"棋子"》)

负债累累的渤海租赁随即展开一系列跨境并购,收购多家集装箱和飞机租赁企业后,至2016年已形成管理飞机近900架(全球第三)、集装箱合计403万CEU(全球第二),总资产高达2166 亿元的"庞然巨物"。

2016年1月,渤海租赁改名为渤海金控,变身为海航集团"金控平台"。在一系列重组并购下,该公司已拥有天津渤海、皖江租赁、横琴租赁等多家地方金融租赁平台,并参股渤海人寿、联讯证券、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聚宝互联、点融网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一家融资触角无所不达的"类金融控股平台"。

此时公司净资产仅为311亿元,2016年净利润2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甚至不足以偿负其高达1800亿元负债的利息。

而据媒体调查显示,渤海金控旗下Avolon对美国飞机租赁企业高达103.8亿美元的收购资金中,"不超过85亿美元"来自境外银行摩根士丹利与瑞银。

令人不解的是,过去一年中,多家券商及研究机构对渤海金控这一"高负债、低收益"并购扩张经营风险视而不见,仅凭被收购企业并表带来的利润增长,便一路看好公司"后续业绩增长",并给出远高于公司市值的"增持建议"。

同样诡异的"资产规模膨胀"与"主营业务转型"也出现在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天海投资身上:原名天津海运的这家上市公司,曾被外界视为金海重工上市失败后,海航重组旗下海运物流业务的核心平台,并于2013年定向增发120亿元,拟收购大新华物流旗下船舶资产。

在经历了两年入不敷出的惨淡经营之后,2015年天津海运"华丽变身":宣布更名为天海投资,并将业务由单一集装箱船舶运输转向"多业务船舶运输及物流上下游产业"。

当年总营收7.2亿元,净利润2.5亿元的天海投资,随即向同年营业收入430亿美元的国际IT产品分销巨头英迈发起了"蛇吞象"式的并购。为了筹措高达60亿美元的并购资金,天海投资变更前期募集的120亿元定增融资,最终于2016年底实现对英迈国际的收购,同时剥离部份海运业务资产,一举转型为"高科技跨国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招商证券2017年3月的研究报告内指出,天海投资此次收购得到了国内资本市场著名"玩家"刘益谦旗下国华人寿的"深度参与",并明确指出通过参与定增和委托银行贷款方式,国华人寿在收购中"合计投入133亿人民币"。

借助国内险资实现"空手套白狼"式跨境并购的天海投资,总资产迅速由2015年的127亿元膨胀至2017年的2314.4亿元(预估)。

然而蹊跷的是,据长城证券2017年11月研报数据,公司总负债竟然也从2015年的4.7亿元,飚升至2017年的2314亿元(预估)。这意味着公司净资产几近为零,天海投资变成了一家全部由负债构成的"壳公司"。

面对这一堪称荒谬的资产负债表变化,长城证券的分析师似乎并不在意,而是着力推荐他们所理解的"航空业场景+云计算平台"的"高科技前景"。

此时,天海科技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宏伟蓝图中,无意间透露出更加庞大的收购重组计划:在"海航云"全球落地的规划中,预计估值超过28亿美元的瑞士航空服务商Swissport,斥资65亿美元获得控股权的希尔顿酒店集团,以及花费14.5亿美元收购股权的瑞士机场零售商Dufry,都将成为海航"云战略"的一部份。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高达百亿美元规模的海外资产,未来还将通过重重复杂的跨境股权结构安排,由天海投资的市场化股东们一一"消化"。

而为了实现这一"海航云"战略整合落地而需付出的后续成本,以及"海航云"模式在未来全球"云计算"市场中的竞争力,则远在证券分析师们的视野之外。

"红舞鞋"与新周期

回顾海航集团过去十余年中的多轮并购扩张,除了早期为了生存而被迫收购地方航空公司之外,2004年之后的海航似乎被套上了一双安徒生童话中的"红舞鞋",在越滚越大的负债与不断爆发的危机中不停奔跑。

2004年到2008年期间,海航的多元化战略几近失控,旗下囊括了航空、商业、物流等八大业务板块,子公司总数超过700家。在通过大新华航空上市整合业务的努力失败后,海航随即陷入了经营危机。

就在这一生死关头,"四万亿"刺激政策及各地方政府与银行联手"放水",为此后数年的中国经济体系内增加了数十万亿规模的货币供给。海航立刻抓住了这一机会,以不断并购中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再度以上市公司报亏"撇账"的方式,一举摆脱了前期坏账。

但在这一轮扩张中,海航寄予厚望并投入巨资打造的物流业务板块,再度随着市场周期下滑与上市冲刺失败,而陷入新的巨亏之中;而集团在"豪赌"物流业务过程中,与外部投资者所设下的"对赌式"融资协议,成为令其被迫展开新一轮并购的资本压力。

2012年前后海航经历了一轮大规模收缩重组,撤销多个区域总部、关停200多家企业并将其八大业务版块收缩至五个。

但就在此时,金融监管体系"政策松绑"所催生的金融混业形态,再一次将中国金融市场推入规模空前的广义信贷膨胀与"资产泡沫化"进程,存在多年的"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也在"大资管"市场催化下,变成了几近失控的"货币创造机"。

短短数年内剧增近百万亿规模的银行资管与理财资金,与估值膨胀至270万亿元规模的房地产市场相互激荡,催生了规模空前的资本泡沫与影子银行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本已进入收缩调整周期的海航再次抓住机会,借助新机场扩建与"造岛模式"带来的新增土地资源,继续以"土地银行"模式展开一系列境内外"超级并购"。

然而,在连续两轮信贷膨胀推动下的产能过剩,已经无力再支撑这场"泡沫游戏"。

经济学家、原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樊纲指出,2008年国内统计钢铁产能过剩时,是4亿吨需求,6亿吨产能,"三分之一过剩";而到了2011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推出后,变成了"6亿吨需求,12亿吨产能"。

迅速膨胀的地方债务推动下的资产泡沫,在带来社会成本急剧增长,社会整体生产率大幅下滑的同时,令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不断"脱实入虚",陷入依靠杠杆融资维系的"资金空转"困境。

樊纲坦言,如果没有房地产限购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房价飙升、炒房团满天飞"的房地产狂欢可能持续两三年甚至更久,之后就是资本市场崩盘与真正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别说恢复增长,是否出局都不知道"。

十九大之后推出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正是为了通过未来数年"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危机应对与调整,为中国经济未来20年乃至更长远的健康发展赢得历史机遇。

在新的政治经济周期下,草莽式的混业金融业态正面临着统一监管的新约束,负债式收购的"转杠杆"滚动模式已无法持续;信贷资金回表对银行带来巨大不良资产压力,逼迫银行们不断收缩信贷规模;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在统一监管的短期限制和租贷并举长效机制下,也将在整体上进入资产价格平稳下行阶段。

面对这一轮全新的宏观经济背景,过去十余年中以持续不断的"负债式收购"扩张到今天的海航们,是到脱下那双"红舞鞋"的时候了。



...................

海航又闹“钱荒”?-墙外楼

海航又闹"钱荒"?-墙外楼

海航又闹"钱荒"?

  借助"造岛模式"所形成的庞大土地储备,以及20余家投资参股的金融机构,海航集团打造出一个超级"土地资产证券化"平台,并以花样翻新的杠杆融资模式,为自己的激进并购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

  在监管政策转向和环保风暴等多重冲击下,巨额负债令海航集团面临着又一场"生存之战"。曾经"四通八达"的融资渠道,此刻却变成一条条债务"绞索"。

  海航"钱紧"

  2018年2月1日,股市频现"闪崩",A股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了0.98%和2.65%,两市逾230只股票跌停,近40%的个股跌幅达到5%。

  其中,海航集团旗下两只未停牌的上市公司海航创新(600555.SH)与海越股价(600387.SH),在前期宣布业绩预增和股东增持等多重利好消息之下,依然分别下跌9.88%和6.69%。相比2015年牛市顶峰时的股价,已下跌超过60%。

  此前,海航旗下A股上市的七家子公司陆续宣布停牌,加之上市公司质押股权被短暂冻结、债券价格持续下跌以及高息融资等消息,令市场神经高度紧绷。

  海航钱紧,源于其过去数年中狂飙突进的全球并购。

  在全球范围内,海航集团以超过400亿美元的大手笔展开一系列跨国并购,成为包括德意志银行和希尔顿全球在内的多家跨国企业最大股东。在国内,2015年百亿级别的"年度十大并购案"中,就有三桩是由海航系主导。集团旗下目前累计控制着9家A股上市公司、7家港股上市公司及1家A+H上市公司。

  海航集团内部隐含的高负债率风险,最终被一笔高息融资所"引爆"。据媒体披露,2017年11月3日,海航集团发行了一笔期限为363天期的美元债,发行利率达8.875%,利息水平较三年前高出近三个百分点。

  这被视为海航集团"资金短缺的最新迹象"。紧接着,26天后,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宣布,将海航的信用评级从B+降至B级,并表示担心这家公司"即将有大量债务到期且借贷成本上升"。

  就在评级下调前两天,海航集团公布了其核心财务数据,其中一个数据格外醒目——2017年1-11月末预计借款余额6375亿元。与之相比,集团注册所在地海南省2017年GDP只有4462.54亿元。

  集团旗下的天海投资、渤海金控等多家子公司随即陷入长达数周的股价下滑。就在集团公布财务数据后第二天,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供销大集(000564.SZ)宣布停牌,成为"海航系"第一家宣布停牌的上市子公司。

  此后近两个月时间里,从股价指数走势中可以看出,身为实际控制人的海航集团使尽混身解数为旗下上市子公司股价"护盘",但到了2018年1月下旬,终于"无力回天"的海航集团不得不连续申请旗下子公司停牌,以避免股价连续大跌引发的质押股权"爆仓"风险。

  据《等深线》记者统计发现,海航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质押旗下公司(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而已停牌的7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重普遍高于未停牌的上市公司,其中质押比重最高的前三家停牌上市公司:渤海金控、凯撒旅游和海航基础的质押比重分别为60.43%、58.28%、57.32%。

  媒体报道显示,近期举行的债权人会议上,海航集团表示一季度或许会出现1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缺口,并已加快资产处置步伐,准备在上半年出售约1000亿元人民币资产。海航对债权人表示,若资产处置实施顺利,集团的流动性问题将在二季度得到缓解。

  致命转折点

  海航高负债模式由来已久,为何突然一夜间陷入债务危机?

  在2017年11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就表示,海航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并购策略,正陆续出售资产并清理旗下企业股权。

  "当年大手笔买买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料到流动性会一下子变得这么紧张。"海航人士向媒体的这一表态,真实地传达出了集团内部对此轮突然"刹车转向"的措手不及。

  就在2017年5月中旬,海航集团还发行了5亿美元商业抵押贷款债券,为其22亿美元收购纽约曼哈顿大楼筹集资金,这也是海航集团的最后一笔境外并购融资。此前五个月内,海航已经在并购交易中投入近1000亿元人民币。

  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6月22日,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对海航、万达、安邦等多家"海外并购明星企业"境外投资借款进行风险排查。

  不到一个月后,万达便以637.5亿元代价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与77个酒店分别转让给了融创和富力两家地产集团,令金融市场震惊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各方对其他几家被排查企业的关注与担忧。

  几天之后,海航旗下喜乐航本拟以4.15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GEE34.9%股权的计划,宣布以流产告终。据彭博数据显示,此前海航及其子公司已经质押了至少240亿美元的15家上市公司股票,包括希尔顿全球控股和德意志银行的股份。

  而此时海航集团在外界质疑下公布的股权结构细节,也令其投资者和债权人们陷入疑惑:一家在美国纽约注册不到一年的基金会,以及注册地位于海南省的慈航公益基金会,合计持有海航集团52.25%的股权。

  奇特的股权结构和错综复杂的并购资金流向,令投资者不得不自问:一旦负债数千亿规模的海航集团无力偿还债务时,身为"控股股东"的两家基金会靠什么来为集团负债做担保?

  正是这一这疑虑下,海航集团此前多宗境外收购被相关政府及企业董事会所拒绝,而随着境外收购所带来的巨额负债及股权资产质押信息陆续公布,"偿债风险"已经成为前期投资者和债权人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2017年9月,在香港金管局向银行查询海航与万达企业信贷情况的背景下,海航前期在香港收购的多宗土地传出被银行拒绝续贷的消息,不得不以企业拆借和设立高回报投资基金方式,以维系资金链并吸引外部投资者入股。

  海航系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项目,也被列入了券商机构们的"黑名单";海外投行高盛则以"担忧海航所有权结构"为由,暂停了海航集团旗下企业的上市承销运作。

  此前数年中为海航并购提供了源源不断资金支持的金融市场,在监管政策与市场情绪的双重转向之下,曾经"四通八达"的融资渠道,此刻却变成一条条债务"绞索",令海航集团紧绷的资金流"雪上加霜"。

  其实,与此同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发生,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

  2017年11月10日,财新网报道显示,海航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三亚新机场填海项目因"涉嫌违法用海",已被国家海洋局暂停审查其用海预审申请。

  2018年1月,国家海洋局向海南省反馈围填海专项督察情况时,对海花岛、如意岛及日月岛等多个未批先建,审核不严的"人工岛"项目提出批评并要求整改。

  三亚新机场附属人工岛"莲花岛"项目,同样因其"未批先建"和"化整为零"式的违规审批,而面临着社会各方质疑与空前严厉的环保监督问责。

  至此,在海南乃至全国沿海各省延续数年"一本万利"的"造岛运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的未知命运。

  意味深长的是,恰恰是在三亚新机场填海项目面临调查与问责之际,海航集团高息融资与国际信用评级下调的消息接踵而至。对于此前数年早已"债台高筑"的海航集团而言,似乎直到此刻才被国际评级机构发现"有大量债务到期且借贷成本上升"。

  深悉资本游戏奥秘的国际投资者们,担忧失去了"土地平台"这一关键腾挪空间的海航后续资金链安危,或许才是真正的缘由所在。

  "点土成金"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危机,根源早已埋藏在海航集团此前多年的商业模式与发展理念之中。

  早在2013年6月,海航集团时任财务总监赵权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便揭示了海航在多年高负债率下的"生存理念"。

  当时海航集团负债总规模2500亿元,集团总资产近3600亿元,负债率78%。而此前大新华航空及金海重工两家企业上市失败,令集团负债率飚升的同时,也引来了市场各方关注与担忧。

  报道引述海航掌门人陈峰的观点,认为市场常规的降低负债率方式中,"扩大资产是最愚蠢的方法",而"减少融资"则是"第二愚蠢的办法"。陈峰眼中"最聪明的办法",是"通过资本通道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权明确表示,当时已经拥有八家上市公司的海航集团,"希望旗下更多板块能够登陆资本市场,首先就是地产部份"。

  "我们有很优秀的地产项目,很多拿着的都是最好的地,最低的价格,但是没有通道上去(资本市场)……"赵权的这番话,无意中点出过去十余年中,包括海航在内的一批"圈地+金控"型企业狂飚突进所依赖的"点金术"。

  正是凭借这一高超的"点金术",海航集团在其后短短四年内再度实现负债规模翻番,总资产过万亿元的"超级X计划"。

  就在近期海航集团宣布加快资产处置之际,媒体曝出其正谋求出售包括海口大英山CBD在内的部份土地资源以回笼资金。尽管海航内部人士向媒体称并非出售土地,而是"与实力企业合作开发",但这一消息本身却让海航旗下最大的"资产包"——巨额土地储备浮出水面。

  据公开资料显示,大英山CBD位于海口市中心区,总用地面积为8440亩,核心用地面积约3000亩,区域内共有1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海航中心、海航首府、海航豪庭等,是海口城市中心"唯一周边配套成熟的大规模地块集中区"。

  早在1999年海口大英山机场搬迁后,机场跑道两侧的3000亩土地便由海航集团控股企业海口美兰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开发权。2012年9月海南省政府批复,明确由海航集团牵头,在海口大英山片区设立和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这便是2013年6月海航集团财务总监口中的 "优秀地产项目"。

  南方周末记者早在2011年的报道中,已经揭示了海航集团早期依托这一土地资源融资发债,完成自身增资40亿元及向海航股份定向增发28亿元,在摆脱了大新华航空上市失败引发的财务危机同时,实现集团对上市公司"实质性控制"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参见南方周末2011年12月8日《海圈钱,海花钱,海航戏法》)。

  而在此后五年间,相关土地价格的急剧上涨,再度成为海航展开一系列大手笔收购的"资本之源"。这一土地储备的市场价值,可以从海航旗下上市公司海航基础(600515.SH)2016年重组前后的资产规模变化中看出端倪。

  2016年海航基础完成资产重组,注入了地产、机场及商业等资产。在重组前三年内,公司总资产仅为28-37 亿元,而在重组完成后公司总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至970亿元,净资产规模从重组前的8-12 亿元大幅提升至437 亿元。

  正是在实现了这一巨额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的"通道转换"之后,海航集团才得以为其一系列"超级并购"建立起规模空前的融资平台。

  也正是在这一实打实的"优质抵押物"面前,包括国开行在内的"超级金主"们,才会慷慨地向海航集团敞开"钱包";这些大型商业银行们的巨额授信,无形中又为海航在全球资本和金融市场中提升了"信用等级",使其一举成为国际并购市场内的"顶级玩家"。

  南方周末记者在查询海航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财报及信用评估报告等资料后发现,依托这一"土地融资平台",海航集团展开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

  将土地注入上市公司形成巨额净资产,并将资产规模剧增的上市公司股权向银行质押贷款;同时,土地上的相关房地产开发项目,又可以开发贷款的方式再向银行获得融资;此后还可以再将融资所得资金注入旗下其他上市企业,迅速扩大公司资本规模与实际出资额,再以此展开新一轮并购,并质押股权获得新的融资……

  而这一系列融资,借助于海航集团数年间所参股和控制的20多家金融机构,形成了外界无法参透的"黑箱式定价体系",其资产估值与真实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无人能够"看懂"。

  据《新财富》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海航系"已成为仅次于"明天系"的国内第二大民营金控集团,其持股的21家金融机构几乎囊括了从信托期货到银行保险的所有金融领域。借助着这一"无所不包"的金融布局,海航集团打通了从传统信贷到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数十种融资模式,其融资工具之复杂、融资领域之广泛,堪称当代"杠杆融资百科全书"。

  作为这一"超级融资平台"的价值基础,海航的土地储备规模还不仅于此。据媒体调查统计,截止2017年底海航地产拥有房地产项目逾百个,其中持有型项目近60个,可运营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40余个,总建筑面积近450万平方米,其中大部份位于海南省内。

  海通证券2017年10月的研究报告显示,海航基础旗下另一大土地储备来源:海口南海明珠生态岛用海总面积459.32 公顷,其中陆域面积 265.42 公顷,相当于近4000亩。

  报告预计海航人工岛开发总投资大约1000亿元,其巨额融资需求与庞大投资收益无疑又一个令全球金融与投资机构们垂涎的"大蛋糕"。

  然而短短一个月后"风云突变",空前严厉的环保风暴刮向海南人工造岛运动。借助着迅速膨胀的潜在土地储备"预支未来"、累积了空前债务规模的海航集团,将要为自己多年"土地资产证券化"模式下的激进扩张,迎来新一轮"生存挑战"。



...................

《南方周末》撤海航報道 老總被炒

《南方周末》撤海航報道 老總被炒

《南方周末》撤海航報道 老總被炒


《南方周末》總編輯段功偉被免職。

廣東《南方周末》又出事。該刊原定日前要刊出兩篇踢爆海南航空財務問題專稿,但臨時遭撤稿,作者黃河一怒之下將文章網上公開惹關注;近日,該刊總編輯段功偉被免職,由現任南方雜誌社總編輯王巍兼任,暫時未知事件是否與該稿有關。

記者將原稿放上網

《南方周末》資深記者黃河和同事王偉凱合寫兩篇報道《海航又鬧錢荒》及《海航危機史》,原定2月8日刊出,但臨時遭撤稿。 黃河隨後在網上公佈《海航調查報導手記》,宣佈撤回對報社提交的稿件,放棄版權、開放任由轉載,擺明挑釁當局。
近日消息透露,該刊總編輯段功偉已去職,由前總編輯王巍兼任;但不確定是否與撤稿及稿件網上曝光問題有關。目前海航集債務危機蔓延,上述有關文章變相落實傳聞。私有化的海航正面臨危機。傳該公司背景與中共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有關。
《南方周末》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旗下子報,因大膽敢言屢遭當局整肅。2013年該報新年獻詞「中國夢,憲政夢」更遭刪改為「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報社人事也因此出現大震盪。
多維新聞網



...................

【王維基解密】我有能力去做任何事 改變世界要諗…

【王維基解密】我有能力去做任何事 改變世界要諗…

看淡虛名只做熱衷的事

【本報訊】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王維基曾形容,20至80歲之間,人生有6座山,每座山代表十年。每個山頂都有美景,而抵達最後一座時,希望能看到自己想見的陽光。他指,每座山風景不同,已過了在乎虛名的年紀,現在只做熱衷的事,「我好衰㗎喎,冇熱誠嗰樣嘢我唔做。」


王維基只求用心做熱衷的事。

心中喜悅已在山頂

「呢一刻鐘我唔敢講自己在山頂。如果你用財富,我唔係喺山頂;你講權勢,我唔係喺山頂;但你講我心中的喜悅、或我對自己的信任,我喺山頂。」城市電訊用了兩個十年,轉戰電視、再從網購重新出發又用了五年,他仍自信道:「我係覺得我有能力去做任何事。」
是否帶着孤注一擲的勇氣,就能成功?王維基竟搬出孫中山作答:有志之士,當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他自嘲要倚老賣老地講句,「如果你眼淨係我要搵錢、我要搵錢、我要搵錢,你一定失敗。」重要的事要說三次。「呢個意思係無論你睇Steve Jobs的自傳,睇任何一個人的自傳都話畀你聽,唔好諗住去搵錢,係諗住點樣去做嗰件事。」當你做好一件事,財富自然會出現,這是他的哲學。



...................

邊種麵啱送禮? 麵店老闆分享煮麵心得

邊種麵啱送禮? 麵店老闆分享煮麵心得

【飲食籽】麵廠老闆:新年送麵係「畀面」 麵餅凍水浸5分鐘彈牙秘訣

【飲食籽:故味重嚐】
又到農曆新年,無論結婚或單身,都難以避過要去拜年,同時又要頭痕送乜畀姨媽姑姐好!而新年送禮很多人都會揀麵,但到底送麵有甚麼意思?大家可能都未必知不同的麵或有不同用意,今次我們就找來老行尊來問一問。


蝦子麵代表希望來年哈哈大笑。每斤$63

佛記粉麵廠在筲箕灣開了近百年,是今時今日少有堅持把所有製作過程和廠房都留在香港而不往大陸遷移的老麵廠,而現在已傳到第三代繼承人的劉大光(Nelson)手上。因要向不同的食店供麵,他們出產大約50種麵,很多稀有或已在香港已幾乎絕迹的麵種,也能在他們的店中找到。新年就更是他們最重視的日子,因為很多客人也會來買麵送禮,如一些公公婆婆因吃了幾十年,都會指定仔女或孫來買喜歡的麵。製麵師傅為了滿足大家所需,年初一到初三都不休息,努力製麵。若想知道不同種類的麵用來送禮有甚麼特別意思,問問Nelson就對了!


伊麵很多人都用來做長壽麵,寓意長壽。每個(小)$6


佛記粉麵廠的第三代老闆Nelson介紹新式煮麵食譜給大家。

蝦子麵=笑哈哈 伊麵=長壽

他說:「想知大家為何常送麵做新年禮物?就是意頭好,表示『畀面』大家,一份尊敬和一種禮貌。而大家也可根據對象來決定要送哪一種麵。如蝦子麵就是哈哈大笑的意思,伊麵就是很多人都知的寓意長壽。」然後他又拿出一條長長闊闊,像西式寬條麵,又像切條後的乾腐竹物體介紹,「這個叫做乾雲皮,一般水上人會用來煮糖水,一家人新年時一起吃。很簡單的煲滾熱水,放糖後可加蛋,再放入乾雲皮一起煮就可以了。」這三種麵就是新年最好賣的,當然給吃素的老人家,也有菠菜麵和素蝦子麵等可選。
除送禮外,大家也少不免會收到人家送來的禮物,Nelson說麵餅放陰涼處大概可存放半年。那收到麵後怎樣才煮得好味?他教我們煮麵的秘技,禮物也可用來煮出創意美食。他說:「其實煮麵都有秘訣,將麵餅放在凍水浸5分鐘,等水滾後放麵,約2分鐘後用筷子撥散後就可食。浸凍水除了可令麵更易撥散,也能令它更爽口彈牙,這適用於大部份麵種。」除此之外,老闆也有新式食譜介紹給大家。他說:「大家除了可以水煮麵,也有些中西混合的方法煮出不同菜式,新年除了好意頭外,也可用來招待客人呢!」記者也跟住試了一遍,兩款都簡單易做,平時不太煮食的人也可試試看。


很少見的乾雲皮,一般水上人會用來煮糖水。


煮麵都有秘訣,先浸凍水更彈牙。


佛記粉麵廠在筲箕灣開了近百年。

三色撈喜麵

【材 料】
紅與黃燈籠椒、菠菜(可以綠色菜取代)、麵(已煮熟,可選不同麵種)

【調味料】
醋、麻油、鹽

【做 法】
1)水放鹽後,先將彩椒切絲和菜煮熟。
2)麵和蔬菜交替加入盆內,再放醋和麻油拌好,或可放到玻璃樽內搖到均勻。
3)完成品賣相不錯,味道也清新爽口。

果仁兩麵旺

【材 料】
果仁、 麵(已煮熟,可選不同麵種)

【調味料】
意大利黑醋、蘋果醋

【做 法】
1)麵可先過冷水避免煎完變糊。
2)將果仁,如腰果或合核打碎,勿打成粉,留一回點粗粒,避免失去口感。
3)在易潔鑊加油,將麵兩面煎成金黃色,可用曲奇餅模輔助。
4)麵餅上灑上果仁碎和調味料就完成,脆口之餘醋味可減油膩感。

佛記粉麵廠
筲箕灣望隆街3號地下

記者:張佩君
攝影:張志孟,蕭志南
編輯:彭錦明



...................

饒公在嶺英 - 左丁山

饒公在嶺英 - 左丁山

饒公在嶺英 - 左丁山

同文馮睎乾在2月8日專欄談及饒宗頤先生(下稱饒公)在香港學好廣東話,在港五六十年代港大教書時用廣東話講學,很受學生歡迎。饒公因機緣巧合,在香港學習廣東話,看來是為了「不離地」,配合現實社會需要,適應本地環境,怎知道後來成為教學資產。
年逾80的中大聯合書院大師兄何萬森長期在教育界工作,兄長是已故馬臨校長的嶺英中學同學,從各方面師兄弟口述掌故中,得知饒公於1938年左右便從潮州來港,參與編輯《中山大辭典》的工作,也在新創辦的嶺英中學教書。嶺英的創辦人是洪高煌博士(史丹福大學教育博士),洪博士曾在廣州嶺南大學教育系及培英中學任教,故此他在香港創辦一所新中學,命名為嶺英,洪博士與饒公同是潮州人,早知年紀輕輕的饒公國學修養湛深,名聞潮廣,故此力邀饒公加入嶺英教師陣容,那時饒公才不過21歲。誰知道開學後,因饒公只懂說國語及潮州話,香港學生多聽不懂,只能教一些閒科,但天下沒有一樣中國學問難倒饒公的,他便趁餘暇學習廣東話,直至1941年聖誕日本軍侵佔香港之前,才返回內地避戰禍,到了1949年再度來港,因生活逼人,又執起教鞭到嶺英中學教書,在1952年受聘於新亞書院,才脫離中學老師生涯。後來港大中文學院院長林仰山(英國人)欲邀請錢穆先生到港大,錢先生那肯為港大厚薪而離開手空空的新亞,但在林仰山游說下,便推薦了饒公到港大,饒公從此得到一個收入與教書研習穩定的環境,在學術方面不斷有突破,其學博大精深,非一些所謂大師所能及。若非他有歷史眼光,留在潮汕故鄉,實不知後來命運如何發展。
饒公在嶺英中學最著名的學生相信是後來成為中大校長的馬臨,馬校長本在英皇書院讀書,因志切返回內地讀大學,而父親馬鑑教授是嶺英校董,便轉校到嶺英,適逢其會,成為饒公的學生;另外陳有慶先生於1952年在嶺英畢業,可能也上過饒公的課,他日見到陳先生,當向他求證。森哥說昔日嶺英所在地便是今天的利園第三期,曾在嶺英肄業的女星紅伶便有白雪仙、陳寶珠、李菁等。有此因緣,嶺英校友出版的「寰宇嶺英人」的封面,便是饒公題字。錢穆先生以新亞書院院長身份簽署的饒宗頤教授聘書(複製本)現藏於新亞校史館。



...................

「學饒」求真辨證 - 陶傑

「學饒」求真辨證 - 陶傑

「學饒」求真辨證 - 陶傑

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不重細節,又被五毛式愛國主義集體洗腦,大量低端人口,大腦退化、四肢發達,其民族的優點,正如梵蒂岡的親中紅色主教蘇龍多之定性,只是「工作、工作、工作」(還加上「飲食、飲食、飲食」,如果飲食消費促進消費GDP而帶動全球經濟暢旺,也是一種優點的話),這個時候,如果下一代恢復「中國歷史教育」,明智的家長就要小心。
紀念國際漢學家饒宗頤先生的最佳方式,就是除了要學饒先生之理性冷靜,學習饒先生治學之「重細節、重比較」,不要什麼事都以中國為視點,要由西域、中亞、歐洲,總之跳出中國的框架,用新的視野和角度,不帶感情,回望中國,以及這個民族的問題。
這就是不必「饒學」,只須「學饒」的關鍵。
譬如,明末崇禎皇帝在李自成追殺之下,在煤山上吊自殺,國民黨的教科書說「明思宗煤山殉國」;其上吊的一棵槐樹(後來被中國紅衛兵成功砍伐),前有一塊碑寫着:「明思宗殉國處」,即為民國時代所立。
但是,什麼叫做「殉」呢?商周以來發掘的大量古墓,包括兵馬俑,有動物殉葬、宮女殉葬的骸骨,「殉」,指階級低一等的人,或比人低一等的畜生,或沒有生命的物件,為一個地位高端的人,或至高無上的理想,如君王、皇帝、主公,一起去陪死,亦有殉國、殉節、殉情。
好了,明思宗自己,明明就是大明國的至高大老闆,朱姓皇朝傳至十三代的天子,朕即國家,明思宗在位自殺,在邏輯上,就是「國家」本身死了。陪明思宗一起自殺的明末遺臣,才是「殉國」,明思宗本人自殺,是「國崩」,無所謂殉與不殉。
還有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日清戰爭戰敗服毒自殺,中國歷史教科書亦稱「殉國」。
寫書的人忘記了:明思宗自殺之後,異族的滿清蠻夷入關,一個外國統治了中國。顧炎武、黃宗羲、王船山、八大山人,皆哀「亡國之痛」,「國」到了大明一六四四年就完結,其後的漢人丁汝昌只是為一個滿清異國的蠻夷政權打工,另一個外國日本,發生了戰爭,打敗自殺,又「殉」的是什麼「國」呢?
如果說,不要緊,丁汝昌守護的還是中國人的領土。那麼台灣也是中國領土,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治的台灣,漢人李登輝的阿哥做了日軍,死於對西方盟國的戰爭,李登輝的日籍兄長,不也一樣陣亡而「殉國」了嗎?
一詞「殉國」,已經作弊,遑論其他。讀中史而「學饒」,就是要抓細節,重今古中外的比較,就抓得出許多條撒賴說謊的狐狸尾巴來。



...................

【天價相機】二千萬Leica再現 最完美保存有望破紀錄

【天價相機】二千萬Leica再現 最完美保存有望破紀錄

【天價相機】二千萬Leica再現 最完美保存有望破紀錄

Technology 

在2012年的一個拍賣會上,一部Leica 0-Series相機以天價216萬歐元,即2千多萬港幣成交,成為史上賣出價最貴的Leica相機。而這款天價相機近日就再現身香港,更厲害的是今次這一部比當年那一部保存得更完美,所以雖然暫時拍賣估價只是90萬歐元,但只要有粉絲肯出手便大有機會破紀錄!


WestLicht創辦人Peter Coeln手上的Leica 0-Series產於1923年只生產了25部,至今現存的只更只餘十多部,其中一部在2012年以天價216萬歐元,即2千多萬港幣成交。

其實Leica 0-Series之所以為天價,因為它是Leica第一部生產的相機,產於1923年只生產了25部,至今現存的只更只餘十多部,單是歷史和罕有度已夠誇張。而今次這一部更絕對有可能是現存中保存得最好的一部,除了表面保存得極佳,快門、過片、伸縮鏡頭等都能暢順運作。更重要的是這部相機更有原裝的觀景器,據研究在Leica生產的25部0-Series中可能只有3部有原裝折疊式觀景器,而它更是經過近一百年仍絲毫無損,折疊順暢之餘,玻璃也是清晰無比,真的非常值得欣賞。


今次這一部Leica 0-Series可能是現存中保存得最好的一部,所以雖然暫時拍賣估價只是90萬歐元,但只要有粉絲肯出手便大有機會破紀錄!


25部0-Series中可能只有3部有原裝折疊式觀景器,而它更是經過近一百年仍絲毫無損,折疊順暢之餘,玻璃也是清晰無比,真的非常值得欣賞。


表面保存得極佳,快門、過片、伸縮鏡頭等都能暢順運作。


完全原裝黑漆MP,只生產141部,大多由專業及著名攝影師使用過,而這一部更是少有地保存很極好的一部,估價250000歐元。


在1930年大概只生產了100部付的Leica II Mod.D Luxus鍍金相機,現存約40至50部
更特別的是它不是原來的Leica I A,而是改裝成Leica II的租借用機,估價160000歐元。


M3永遠是Leica經典中的經典,而這一部更是極罕見的M3 Prototype原型機,是正式生產前的測試用機,整體成色極好,更從未出現過在拍賣會之上,估價達400000歐元。

今次這部天價相機來到香港,其實是為了今年3月10日在維也納舉行的WestLicht相機拍賣會作預展,比較可惜的是預展只有一日,更只有受邀的傳媒和嘉賓可以出席。不過看我們的報導也可以欣賞這些天價相機,當然如果你有錢又有興趣,也不妨可以加入競投(可以網上競投!)。


這部灰藍色M2是1960年特別為駐德美軍製作的相機,只生產了20部 現存的應更只餘10部左右,而今次日亦只是歷來第二次有同款相機出現在拍賣會之上,估價160000歐元。


以為只有相機貴?其實一支小鏡頭都夠你俾首期,這支全黑的Elmar f6.3/105mm Prototype原型鏡頭,在兩本經典的Leica研究書中出現過,估價6萬歐元。

記者:韓繼聰
攝影:潘志恆



...................

債主難過年 - 李純恩

債主難過年 - 李純恩

債主難過年 - 李純恩

這天傍晚打完一場網球之後,球友們便互道「狗年見」了。到了年尾大家都忙,下次再打,就是開年球了。農曆新年是中國人的大節,一年到頭,要辦的事,要還的債,都務必在年三十之前搞妥,不然,尤其是欠債之類的事情,拖過年就不好了。
從前許多故事都是說窮人到了年關被逼債的,於是窮人就要出去躲債避年,不然在年關被債主上門堵在家裏,這個年就不知如何過了。中國幾十年前的「白毛女」故事,就是這類逼債故事的經典,說的是惡霸地主黃世仁在年卅到佃戶楊白勞家逼債,窮兇極惡,最後逼得楊白勞喝鹽滷自殺,還搶走了他的女兒抵債。
這個故事曾經是共產黨發動群衆的神功戲,話劇演,電影演,芭蕾舞演,當時看得觀衆都義憤填膺,還常常發生觀眾衝上舞台痛毆那個扮演黃世仁的演員的事情,許多扮演這個黃世仁的演員都倒過這樣的楣。但是,時移世易,到了今天,角色對調,債仔都兇惡起來,最苦的反倒是債主。大概前十幾年,那時中國的政治氣氛還鬆動,有演員重編「白毛女」,照樣是地主黃世仁在年卅到佃農楊白勞家,但不是逼債,而是苦苦討債。楊白勞氣勢非凡,欠債就是不還,黃世仁涕淚交加苦苦哀求,最後跪在地上磕頭,結果還是沒能討得債還。
現代中國人在台下看得心領神會,其中有不少還是感同身受的債主階級,他們幾乎想同聲一哭。今時今日在中國,只有債主不知如何過年關了。



...................

黎明並非浪得虛名 - 馮睎乾

黎明並非浪得虛名 - 馮睎乾

黎明並非浪得虛名 - 馮睎乾

謝安琪反疫苗,鎩羽而歸,想不到接力質疑疫苗的明星,是黎天王。昨日我已說,質疑不是問題,關鍵是理據何在。先看勇者黎明寫了什麼,下為重點:「只想分享一段睇法關於流感疫苗,很多人看了新聞之後覺得流感疫苗要現在注射!但今年新疫苗應是在三月左右才能到達本港,現有市場的流感疫苗非常有可能還是往年季度的存貨,並非對抗新品種的流感疫苗。」
專家聞言,立即駁斥,例如中大醫學院許樹昌教授很不客氣地說,黎明不懂疫苗概念,以為是時裝。他強調香港現時接種的疫苗,是2017/18年度北半球適用的流感疫苗,包含針對現在肆虐的乙型流感,而上季度的疫苗已全數銷毀,沒有過期問題。
教授似乎誤解了天王。黎明從未說疫苗「過期」,只說它並非「對抗新品種的流感疫苗」,心水清者都明白他說什麼。世衛在去年九月底確認,H3N2甲型流感病毒出現變異,建議明年南半球的流感疫苗,將H3N2病毒株由「香港型」轉為「新加坡型」,但當時衛生署已購入46萬劑「香港型」疫苗,開始接種。據當時報導,港大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說,若政府再訂購新疫苗,需時半年,儘管已購入的疫苗對H3N2的效用較差,但仍能有效應付H1N1及乙型流感。
黎明所謂「對抗新品種的流感疫苗」,相信是指針對「新加坡型」H3N2病毒的疫苗;他說「三月左右才能到達本港」,應該是根據袁教授那句「需時半年」,因為去年九月底到今年三月,剛好半年。黎明的說法當然也有毛病:一,若公眾三月前不接種疫苗,其間病毒便有機可乘;二,政府未必會購置「新品種」疫苗,等了也是白等。但黎明的溫馨提示,畢竟有袁教授的高見作注腳,專家也該對症下藥,正確理解人家的意思才作回應。聞說現在疫苗的成效只有五六成,改用「新加坡型」能否提高成效呢?這似乎才是明福俠想提出的問題。



...................

謝安琪何錯之有? - 高慧然

謝安琪何錯之有? - 高慧然

謝安琪何錯之有? - 高慧然

歌手謝安琪質疑流感疫苗成效的一段錄音在網絡傳開後,謝成為眾矢之的,不但被西醫們痛批無知,也被網民公審。有網民認為,謝作為歌手,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應發表無知言論,誤導粉絲。
謝對疫苗的看法是對是錯,我不是專業人士,無能力置評。問題是,整個社會的焦點全錯。一個人在朋友間的私人言論被公開,大眾必須譴責的是私隱外洩這件事本身,而不是私隱內容吧?如果她的言論真的無知,也真的有人聽信她的無知言論導致負面後果,那不是她的錯,而是聽一段本來不該聽的私人言論的人的錯。
我不明白西醫們為甚麼群起痛斥謝安琪,是她真的太無知,還是擔心利益受影響?但我至少明白一件事,受過西醫訓練的人,理應承認,一個人的私隱該受到尊重與保護。可惜沒有一個西醫這樣回答傳媒:「基於對他人私隱的尊重,我無意評論被非法公開的私人言論。」
謝安琪的疫苗論並非公開言論,她說了甚麼,外人本來就不該聽,有何影響可言?她何錯之有?她唯一的錯,是認錯朋友信錯人。
有趣的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恰巧看到前幾天痛斥謝安琪無知的袁國勇推翻了之前的公開言論,承認世衛出錯,疫苗成效不足兩成。



...................

國學大師? - 古德明

國學大師? - 古德明

國學大師? - 古德明

大學教授饒宗頤死了。傳播界幾乎異口同聲,尊為「國學大師,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多國語文諳通」等。從前古人「於學無所不窺」,已是難得;饒宗頤則常自言「於學無所不精」,遠遠超越古人。這不要緊。今天多的是矮人看戲。
不過,說國學大師,我想到的第一人是明末黃宗羲。黃宗羲固然不能「於學無所不精」,但一生潛心研習經史,發而為文,可以振聾啓聵,其《明夷待訪錄》二卷獲梁啓超稱許說:「盧騷《民約論》出世前之數十年,有(明夷待訪錄)這等議論,不能不算人類文化之一高貴產品,含有民主主義精神……」黃宗羲恥事清朝,朝廷聞其博學,屢次聘之以禮,都被他「再辭以免」,說「老不能來」,康熙帝為之「歎息不置」(《清史稿》卷二六七)。
饒宗頤和黃宗羲截然不同。他常常說「喜讀書,不喜交際」,但香港達官貴人聚會,常常見他身影。而他更事君有道,深得中共歡心。去年,香港易手紀念日前夕,他告訴《廣州日報》記者:「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那天,我心情激動,作《臨江仙.賀香港回歸》一詞。」二零一三年,習近平提出「中國夢」不久,他又撰《中國夢當有文化作為》一文響應。他更不辭路遠,九十多歲還兩度上京,一次謁見溫家寶,一次謁見李克強,誓要留名中共學術史。難怪香港長官鄭月娥說:「饒公,我們永遠懷念你。」
現謹撰一聯,但不是寫黃宗羲:「莫道有才還有學,可憐成器不成人。」



...................

【跌市下贏大錢】美基金佬買中呢個 一個月156萬變1億!

【跌市下贏大錢】美基金佬買中呢個 一個月156萬變1億!

環球股市急挫 入市如「接刀」 大行預警:美股波動未見底

【本報綜合報道】環球股市經歷劇烈震盪一周,歐美股市下滑,拖累中、港、日、台、韓等亞股重挫,且跌幅更傷,全球股市市值單周蒸發5.68萬億美元(約44.3萬億港元)。美股踏入2月明顯轉勢,雖然仍未有分析明言目前已進入熊市,但普遍指美股短期仍需要時間尋底,現階段入市變相是「接刀」,宜靜候市況回穩。


美股上周五表現反覆,道指早段抽升後急挫,尾市反彈,收市升330點。法新社

美股上周五大反覆,道指早段曾彈逾300點,其後急挫並倒跌約500點,尾市前又再抽高,以24190點收市,升330點(1.4%)。標普500指數收報2619點,升38點(1.5%);納指升97點(1.4%),報6874點。道指與標普500上周均下跌5%,是2016年1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另外,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錄29.06,跌13.15%,惟仍較上月尾低位高逾兩倍。
湯森路透旗下基金分析公司理柏統計顯示,美國股票基金贖回金額上周錄239億美元(約1,864億港元)。歐股上周五低收,英、法、德股周五收市跌逾1%。法國與德國股市上周累跌半成,英國股市上周亦跌4%。
受累歐美股市震盪,亞太區股市受創更深,恒指與滬綜指成上周「跌幅王」,分別累跌逾9%。日股步入調整,現價較上月23日高位累跌逾一成。日經平均指數周五收報21382點,跌508點(2.3%),全周累跌8%。

美市場或轉向

Bryn Mawr信託首席投資官Ernie Cecilia接受彭博訪問指,股市尋底需要時間,投資者要提高警覺,經歷今次動盪市況後需做好心理準備,後市會持續波動。花旗宏觀策略及資產配置全球主管Jeremy Hale更指,股市顯著調整,寧願靜候市況回穩才撈貨,目前入市相當於「接刀」。他續指整體市場或處於轉向,由高增長、低通脹的「金髮女孩」(Goldilocks)時代,步入經濟與通脹急速擴張,過往經驗顯示股市較波動,債券表現亦較差,大宗商品將跑出。
美股踏入2月明顯轉勢,道指於本月首7日內共兩次出現逾千點跌幅,按點數計為道指史上表現最差的兩個交易日。市場憂慮美股逾8年牛市會告終,AMP資本Shane Oliver表示美股回調15%屬正常,現時判斷美股是否見底或太早。此外,美國經濟沒有陷入衰退威脅,美股跌入長期熊市機會較低。
美銀美林經濟師Michelle Meyer則指今次跌市不是因為經濟基本因素改變引起,近日美國就業數據、消費信心和ISM指數等數據仍強勁。她又指VIX恐慌指數急彈,惟恐慌沒有蔓延至其他資產類別,如息率、外匯和黃金沒急升。



...................

哭 - 蔡瀾

哭 - 蔡瀾

哭 - 蔡瀾

亦舒在這一期《明周》的專欄寫《哭》,回想自己,從小就被叫為一個不哭的小孩。的確,我不記得小時什麼時候哭過。
見到哭得很厲害的,是媽媽的嚎聲大哭,事後知道接了一封信,是大舅在大陸被槍斃了。大舅是潮州金山中學的校長,開除過一個流氓學生,這學生當了紅衞兵便回來報仇,當年一個小頭目,就有殺人的權力。
後來就一直沒有哭過,學生時在海外吃了不少苦頭,也偷偷獨自流淚,那不算哭。真正哭,是在海外得知書法老師馮康侯先生仙遊,哭得厲害。
更大的一次,是家父逝世,我們兩人的感情可以說是最好的,當天早上,我哭得很大聲,哭得驚天動地,哭得鄰居都感到我的悲傷。
之後,再也不哭了,家母是一個做所有事都有準備的人,她連自己的死,都安排好不讓我們傷心,先是不管事,接着不問不答,再來就是一片空白。我們做子女的眼淚分開次數流,到她老人家真正走的那天,大家反而是平靜的。
最易發怒的人是曾希邦兄,也最容易哭,什麼事都是大哭一番。他是我朋友中最愛哭的,雖然我沒有親眼看見過,都是由他的書信得知。我們分開的時間多過相聚,互相交換文字的次數,除了家父之外,就是他了,尤其是我向馮康侯老師學書法時,他在信上表示非常之羨慕,我回信說不要緊,學到什麼,寫什麼給他看,結果是禤紹燦師兄、我和他成為了馮老師的三名學生。
希邦兄走時,我也哭過。
黃霑兄死去,倪匡兄和我都沒哭,只是憤怒,憤怒上蒼為什麼讓他那麼年輕就死去。記憶之中,倪匡兄是一個唯一不哭的人,在他父親的葬禮時也笑嘻嘻。當然他不是凡人,他是外星人,外星人是不哭的。
其他的,就是看別人了,在銀幕上看得最多。私底下,是女人哭得最多。我真的不喜看女人哭,尤其是她們一酒醉,就要哭,在邵氏和嘉禾那幾十年中,不知有多少明星在我面前哭倒,我即刻想的,是如何逃之夭夭。
愛哭的人,我推薦幾部電影讓他們自己哭個飽,不必麻煩別的人。第一部是一九四六年拍的《The Yearling》,國內譯名為《綠野恩仇記》,真實與恩和仇無關,是一部少年的長成和一隻小鹿的故事,非常之感動人,當觀眾看到小鹿被人道毀滅時,沒有一個不哭的。
第二部叫《All Mine To Give》1957,中文名已忘記,故事講一個溫暖的家庭,父母生了六個子女,悲劇發生,家長相繼死去,社會要迫着其他人收養這些孤兒,由長女把弟妹們一個一個送到別的家庭。
看這部戲的人沒有一個不哭的,邵氏公司要開發馬來亞市場時,叫我去安排,當年的劇本沒有好得過抄別人的,因為製作費不允許請人創作,也只有抄,什麼比得上抄這部戲呢?
桂治洪和我去了吉隆坡選角,當地工作人員集合了一群小孩來試戲,我們五個五個叫來演,說父母死了,你們怎麼反應?
哈,一群天生會演戲的小孩就那麼大叫大哭,其中一個最聰明,忍住淚,用手去挖泥土,要把埋在地下的父母叫回來。經他那麼一演,別人沒哭,弄得導演桂治洪和我這個監製先哭出來。
人生苦短,到了我這個階段,已盡量避免傷心流淚的事,所以看電影或電視片集,首先要避免哭哭啼啼的,最好是開機關槍大殺一番,那些擠人眼淚的讓別人去看。
但一看到韓國片,雖然說打打殺殺,也非加一段擠觀眾眼淚的不可,韓國人有愛哭的傳統,他們的個性都是至情至性,哭一場才能過癮。
當年在韓國舉行的亞洲影展之中,所有劇情片都是悲劇,死人最容易惹哭,而人死都在醫院裏面,我做評審,記者問我這個影展的特點在那裏?我回答說,不應叫亞洲影展,叫亞洲醫院才對。
早期韓國電影並不先進,戲院上的都是香港戲或是台灣戲,哭哭啼啼我們最拿手,台灣戲被瓊瑤小說改編的佔去一大部份,當倪匡兄遇到瓊瑤時,他把小說人物怎麼死的一個個說出來,讓瓊瑤佩服得流眼淚。
天真的嬰兒是一個最可愛的生物,但是你有沒有遇到他們哭起來呢?不是一陣子,而是那種飛機坐多久,他們就哭多久。那時真想把窗口打開,從高空把他們扔出去。這種念頭,我相信都會閃過的。



...................

鬼 - 黎智英

鬼 - 黎智英

鬼 - 黎智英

才六、七歲我已非常頑皮,有人甚至說我是個小壞蛋;我比別人早熟,那是肯定的了。小時候從廣州返鄉下順德小住,每天黃昏時分都見到穿着薄薄衣服的燕瘦環肥女子,披着毛巾到靠近祠堂的破爛圍牆後的河邊沖涼。那時我已曉得扮無知走近祠堂,試圖偷窺。
可是什麼也看不到,只聽到那些女子嬉戲及撥弄河水洗滌的聲音。儘管如此,心猿意馬那已夠我血脈賁張、渾身細胞騷動,鼻孔快要噴血了。獸性的衝動顯然淹蓋了我這個六歲小童的理性。
那個時候竟然給我見到圍牆邊有一棵大榕樹,不假思索便竄進圍牆,爬上榕樹俯伏在伸出河面的樹枝上看個痛快──從那個位置可以看清楚那些女子在河中沖涼,在濕透的薄衣下,她們的身體纖毫畢現,婀娜多姿。她們只顧擦背揉胸,沒有留意居高臨下的我。在我來說,那何止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的奇景!那簡直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情慾洗禮。
那個時候,阿媽姓乜?老竇是何許人也?全都拋諸腦後了,我恍惚是走進了天堂,闖入阿當、夏娃的樂園觀禮。為了把奇景看得更清楚,我在橫枝上越爬越出,得意忘形中突然「啪」的一聲,屁股下的樹枝折斷了,我整個人也「咚」的一聲掉落河裏,把在沐浴的女子嚇得花容失色。一陣騷動過後,到看清楚原來只是我這個小孩子,她們便哈哈笑笑,吵鬧一回,任得我游了上岸跑掉。
(在這裏且讓我岔開一筆。如果那些女子是現今的教師、學者或社會科學家般的職業女性,她們一定會把我抓着,給我來個心理治療或輔導;也就是把一個正常不過,只是較為早熟而彰顯人性的小孩子變成科學實驗的受害者。她們甚至不難以為我心理變態,是受了父母不良影響或是他們不善教導,以致一併要他們也接受心理治療和輔導。要是現在發生這事,我或許會被 #MeToo 也說不定,咁就慘情呢!
可是舊式鄉下婦女只會對這般事情打個哈哈。她們未為流於表面的所謂現代心理科學污染,對周圍的人有真摯的感情,對人性尚有個純真的直覺;她們感受到人性的真實,因而信任人性、對人寬容,以人之初性本善的積極取態對待周圍的人。她們的世界是美好的。
反之,現代的一些所謂專業人士,卻拿着一知半解的所謂科學知識,以懷疑一切的態度檢視世界,以為人之初性本惡,更到處都是有病態的人,非要他們的專業知識來輔導、改善不可。他們的世界是醜陋的,故此要他們來救贖。)
在河中沐浴的女子放過我,可是在遠處蹲着聊天的男人卻可能妒忌我看到了他們夢寐以求卻未能圓願的景象,揪着我的衣領到村裏找大人教訓我。那時我想:給阿叔阿伯知道我幹了這樁荒唐事,一定會把我打鑊金的了。哈,真好彩,剛好這天是個大節日,做節打小孩不吉利,他們甚至對我惡言相向也不敢,只扮惡瞪了我一眼,便讓我逃過大難。
晚上我們在祖屋的大堂擺了幾圍酒席,親戚數十人濟濟一堂,互相敬酒,大吃大喝,喧嘩吵鬧,不亦樂乎。席中有個為老不尊的前輩嘲笑我說:「阿D你既然識得裝女人沖涼,大個仔了,可以飲兩杯了,來,快啲去敬大伯父一杯!」
避過皮肉之災,又是哄堂熱鬧,我自然洋洋得意,本就想逾矩狂歡,現在更是奉旨行事,我於是一手拿了他的酒杯一個箭步跑到大伯跟前一飲而盡。之後大人都吃喝到神志不清了,我也趁機喝了幾小杯,結果也變得神志不清了。
酒席未完,見我已半醉,有大人抱起我放到大堂神壇邊偏廳的酸枝長椅上睡覺。偏廳沒上鎖,只掩上門。喝了酒睡得不好,矇矓中我聽到外面颼颼的風聲,靠近我的一爿大門忽然被人推開發出吱吱的怪聲,我見到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走了進來。他不動聲色,走到神壇恭恭敬敬地下拜,然後轉身向我行過來,在我身邊坐下。這時候我才看清楚他目露兇光,賤肉橫生,冷冷的瞪着我,良久不動。
那個時候我已經被嚇得半死,本能地想高聲呼叫救命卻又發不出半點聲音,一身冷汗如水瀉下,凍得我全身僵硬,牙關打震格格作響。可能是見我滿面冷汗吧,那人從口袋裏拿出毛巾慢慢地替我抹汗,但他的神情仍是兇兇的,甚至像是在冷冷地恥笑我。
他到底是個什麼人?他要拿我怎麼樣?下一步他又會做些什麼?正當我想到這裏的時候,那爿門便「嘭」一聲被風吹開了。那個人霎時變得驚慌起來,霍然站起來,頭也不回衝了出門去。
我是在發夢嗎?如果是發夢,為何我一直都聞到香火的芬芳味?為什麼早上起來那人用來替我抹汗的毛巾還在我身邊?儘管有這些問題,我相信自己不是見鬼而是發夢。這是我一生第一次喝酒,體內必然有很不正常的反應,發「見鬼」的夢一點不出奇。
翌日醒來,雖然睡衣和被鋪有部分已乾了,但汗漬和氣味告訴我昨晚我確又曾經全身濕透。我的牙關一直在打冷顫,我顯然是得了嚴重的傷寒,發高燒在床上賴了好幾天都起不了身。
我將發生的事情講給有經驗的老人家聽,他們都權威地說我是撞了鬼,受驚病上幾天。給他們這樣說,那時我也相信自己是撞了鬼。後來長大了,想起這件事情才認定自己其實是在發夢。
不,我不是不相信有鬼。既然我相信神的存在當然也相信有鬼,只是我不相信人會見到鬼的出現而已。為什麼我們相信神會像聖保祿在大馬士革見到耶穌那樣顯靈,卻不相信鬼的出現?
很簡單,神顯靈是個奇蹟,但鬼是不會作奇蹟的,故此鬼是不會在我們面前出現的。鬼是一種負能量,就像物理學說的黑洞那樣,它只會吸納而不會發放光芒或能量的。鬼被收藏在永遠漆黑的負能量時空裏,那又怎可能出現在我們眼前?
至於我為什麼在那男人出現時聞到香火味,那是因為在夢中我的知覺是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漂浮,因此嗅覺還在發揮功能。至於那條毛巾嗎,那是抱我上酸枝椅的人為我抹汗後留下來的,這個印象還留下在我的潛意識中,到我發夢時便被用上了。
鬼是不會在我們眼前出現的,它只會在我們心中出現。神父為人們驅魔,驅逐的是我們環境內的霉氣和人們心中的魔障。



...................

「國學」的問題 - 陶傑

「國學」的問題 - 陶傑

「國學」的問題 - 陶傑

饒宗頤批評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不同意王國維將詩詞分為「隔」與「不隔」兩等,「隔」不見得不好,「不隔」也不一定好。
古今作品,只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並無「隔」與「不隔」之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淺白易明,絕對「不隔」;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則隱晦而隔,論意境,朦朧一點更完美,「隔」在「不隔」之上。
李安的電影,「色,戒」和「少年Pi」皆隱隔之作,「喜宴」則不隔,三片各有勝場。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不隔,「笑傲江湖」與「鹿鼎記」俱「隔」,因為作者的主題和寓意,都隱藏得深,朝代背景交代不清楚,甚至故佈疑陣,大悲之情,故意以嬉戲的鬧劇出之,不止是隔了,還很深奧,只是深奧之外,還有通俗處讓大眾可以觀賞,這才可以像賣武一樣,表演完了,拿着一隻帽子裝賞錢。
文學評論中西不同。讀中國文學,俱以「文心雕龍」為心經,又以「詩品」等為輔。作品高下,往抽象的感覺處定奪,譬如「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是不是需要如此博偉而沉重呢?莎士比亞的戲劇,都講人性之千百本相,合起來只為娛樂大眾,其中又有何道何聖呢?
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樣的文學理論,就變成死理論,有如回顧清朝婦女的纏足,有其歷史風貌,但接不通全球化之下用電腦下載荷里活電影和看哈利波特的華人下一代。
此所以「國學」很難「承傳」,更不可能在下一代普及,因為大量核心觀念如「內聖外王」、「聖因文而明道」,小孩聽不進去,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類,又因為下一代看見的中國人,個個都貪腐成風,搬空一個國家,講一套做一套,四周烏煙瘴氣,加上不教古文,白話文又遭到嚴重污染,所謂的國學,與下一代越來越隔,將來由中國人自己來唾棄。
讀文學已經很孤獨,讀中國文學更孤獨,讀中國文學的批評理論,更是孤清欲絕,不屬於這個世界;除了腦袋靈活一些,在其中悟出一些比較。例如,中國詩講「氣韻」,英詩沒有這回事;正如中醫把脈,講寒熱,西醫卻非要用探熱針量體溫不好。這兩種Mindset,不可調和,也決定了中國人的邏輯思維,與西方人的心智不同,但中國人以為到了領導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肯嗎?
「國學」如果可以這樣應用,就比較好玩了。



...................

陰間使者沒白來 - 李碧華

陰間使者沒白來 - 李碧華

陰間使者沒白來 - 李碧華

這種黑色悲(喜)劇,又真的只有中國大陸才會發生。
四川成都某屋苑第8座外,有一穿粉紅衣女子爬上橫樑意欲輕生,身後有很多熟識的人在勸回頭,所以她並沒立即一躍而下,不時轉身向親友說話,其危坐橫樑姿勢險象環生,吸引途人圍觀,更有不少人舉起手機拍攝。此情此景實在令人不耐煩,也許心中都在催促:「快跳!快跳!」聊什麼聊?別耽誤大夥時間。
對面第9座也有不少「吃花生」的,其中一名男子,務求找到「最佳拍攝位置」,不惜冒險站在露台上觀看,近日天氣較冷,露台濕滑,該男子腳底一滑從高處墮下,砸在一輛車上,當場摔死,屍體直接被在場候命的仵作蓋布運走,而女子被「跳樓」慘況嚇得縮回安全地方,打消尋死念頭,警方和消防架起的救生墊撤了。
想死的沒死,只想觀賞人家死狀的人卻死了──他實在是她的救命恩人。
尋找最佳拍攝位置,演變成最完美示範,把企跳的人嚇壞了,也是功德。雖是荒謬的黑色幽默,回想他千方百計積極移動轉位,應是此生最後的亢奮了,他的死不帶哀傷。
都說有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陰間使者,不來也來了,好歹帶走一個,不致白行一趟。



...................

蘇梅實試$4,250斷食斷食 洗埋腸4日減4磅

蘇梅實試$4,250斷食斷食 洗埋腸4日減4磅

【旅遊籽】泰國實試斷食排毒營 四日極速減四磅

【旅遊籽:浪迹遊蹤】
減肥是女人的終身職業,眼見不少蘇梅酒店以斷食排毒作招徠,聲稱連續7至28日不進食,清走體內的毒素。記者決定實試輕量級的4,250港元四日營,看看成效如何。出發前先向「尚營坊」資深營養師李龍家麒諮詢健康狀況,他指以記者160厘米的身高,最理想體重為109磅,記者雖然輕微超出兩磅,但仍在標準範圍內,毋須減磅。他不建議用斷糧方法去排毒,因為身體會缺乏能量應付日常作業,更好的方法是採取均衡餐單。抱着求真的精神,記者照原定計劃到達蘇梅的排毒酒店。到埗所見,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已在進行多日的斷食。駐場的營養主任向記者講解未來數日的餐單,首日將服四次氧、鎂合化物,目的是做到肚瀉作用,初步清腸胃。往後的日子每隔一個半小時,服用一次香草及補充劑,當中包括螺旋藻、葉綠素、洋車前子等。化學物質的學名繁複,記者也聽得一頭霧水,只知要按份量依時伴果汁飲用。


記者實試四日斷食營,只喝稀釋冷壓果汁、液體補充劑及香草支撐能量。

服用香草和補充劑 洗腸排走宿便

第三日起,每天要自行完成一至兩次的洗腸。職員會將儀器設置於住客房間的廁所,天花懸掛着裝滿的水桶,把水桶延伸出來的幼水管插入肛門,運用水壓的原理灌水進大腸,稀釋和軟化宿便後再大量排出。記者開頭戰戰兢兢,水流入身體時,感覺腹部有咕嚕咕嚕的蠕動,隨即宿便像決堤般瀉走,令人不禁驚嘆身體平時到底積聚了多少骯髒的排泄物。四日的斷食期間,雖然只靠流質維持生活所需能量,但詫異的是記者無絲毫餓意。臨走前上磅,記者的體重減少四磅,即平均一日輕一磅。單從減肥來說,療程甚為奏效,但是否能深層排清腸臟毒素,成效就無從稽考。


酒店職員會在住客房間的廁所設置洗腸儀器。


斷食療程後宜食用清淡素食,讓腸胃稍作適應。

Health Oasis Resort
地址:26/4 Moo 6, Maenam, Koh Samui, Surat Thani, Thailand 84330
網址: http://www.healthoasisresort.com
交通:離蘇梅機場半小時車程

Travel Memo
機票:從香港乘曼谷航空來往蘇梅,機票連稅約4,009港元。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
匯率:1港元約兌4.04泰銖
流動數據:從Klook旅遊網站預訂泰國Wi-Fi蛋,於香港機場交收,每日收費18港元。
鳴謝:泰國政府旅遊-香港辦事處、Sun N Sea Holidays

記者:陳海利
攝影:蕭志南
編輯:施明慧



...................

$3,700住新開Ritz Carlton 大過維園獨霸私人沙灘

$3,700住新開Ritz Carlton 大過維園獨霸私人沙灘

【旅遊籽】名牌酒店坐擁蘇梅私人沙灘 人工珊瑚礁浮潛

【旅遊籽:浪迹遊蹤】
蘇梅首間Ritz Carlton度假酒店剛剛10月開幕,面積足足23公頃,相當於32個標準足球場,大得出入都要以車代步,非常霸氣。單晚房間叫價3,700港元起,昂貴的除了是名牌包裝,設施和服務又是否物有所值?


酒店的無邊泳池廣闊,與大海形成不同層次的漸變藍。

酒店高踞蘇梅東北邊的山上,翠綠的樹林和無垠海景盡收眼底。房種分為套房或泳池別墅,後者露台全部向海,無邊泳池直望碧藍海灣。但兩者同樣有過千呎面積,開放式設計令視覺看上去更寬敞開揚,偏廳、睡房和浴室可用趟門間隔。要挑剔的是,這裏沒有管家服務,預約餐廳和叫車都要親力親為。

玩獨木舟直立板 唔使同人逼

酒店自成一角,泳池隔籬就是私人沙灘,水清沙幼,早上可報名參加獨木舟和直立板,毋須特地去鬧市的查汶沙灘跟遊客逼。水上活動以外,健身室有專業的泰拳擂台,住客可免費體驗上課,新手也無任歡迎。酒店在餐廳中央建了人工珊瑚礁,貌似一個大魚缸,養殖超過50種海魚和顏色繽紛的珊瑚。這裏無炸人的水母和洶湧的海浪,加上池深僅1.4米,成年人多數腳可觸地,十分適合不熟水性人士享受浮潛的樂趣。活動豐富抵讚,而膳食一環亦毫不遜色。酒店共有六間餐廳,網羅泰國南部的地道菜、fusion菜和西餐。房價已包的早餐也不馬虎,自家餅房每日焗製新鮮的麵包和糕餅,剛出爐的牛角包格外鬆脆可口。除了基本的泰式粉麵和西式選擇,水果更全部起核切好,方便食用,還有即叫即製的窩夫、班戟等甜品,最後怎少得點個清甜的椰青消一消暑?


住客可免費參加獨木舟、直立板和泰拳等活動。


餐廳中央建了人工珊瑚礁,貌似一個大魚缸,供住客浮潛。

Ritz Carlton Koh Samui
地址:
9/123 Moo 5, Tambon Bophut, Koh Samui, Surat Thani, 84320 Thailand
網址:
http://www.ritzcarlton.com/en/hotels/koh-samui
交通:
離蘇梅機場15分鐘車程

Travel Memo
機票:從香港乘曼谷航空來往蘇梅,機票連稅約4,009港元。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
匯率:1港元約兌4.04泰銖
流動數據:從Klook旅遊網站預訂泰國Wi-Fi蛋,於香港機場交收,每日收費18港元。
鳴謝:泰國政府旅遊-香港辦事處、Sun N Sea Holidays

記者:陳海利
攝影:蕭志南
編輯:施明慧



...................

每人夾$1,200嘆兩晚 蘇梅海景別墅管家服侍

每人夾$1,200嘆兩晚 蘇梅海景別墅管家服侍

【旅遊籽】大班朋友包起別墅 蘇梅玩轉豪華Resort

【旅遊籽:浪迹遊蹤】
蘇梅總被用來跟布吉比較,它們分別是泰國第三與第一大的島嶼,布吉的陽光與海灘為人讚嘆,蘇梅卻贏在私密度,機場只准一間航空公司獨家營運,遊客不多,去避世度假至梳乎。雄據蘇梅東北山頭的酒店Samujana,奢華到極致,環抱蔚藍海景,獨棟別墅又有私人管家服侍,預備好過個「食玩嘆」假期未?


度假酒店Samujana依山而建,這間別墅360度獨攬無邊際海景。

純白的建築線條利落,由英國建築師Gary Fell操刀,每幢別墅都配備無邊泳池,與大海連成一線。別墅分為2至8房,最多可容納16人,大班朋友夾份住一定好熱鬧。其特點別墅所有設施和配套齊備,不需與人共用。想健身、上瑜伽堂或食早餐都是隨傳隨到,行出房門就有專人安排。
我們入住的6房別墅,兩層面積逾28,000呎,大得誇張。玩樂設施多得像間派對房,乒乓球、私人影院、按摩室等包羅萬有。另一間7房別墅更具備籃球場、彈床和懷舊街機,擁有7間房及11個浴室,公共空間還有客廳、廚房、Lounge和電視室。

每人約1,200港元一晚 定價合理

房間闊落,主人房約有384呎,浴室有雙花灑及兩個洗手盆,不用和閨蜜爭用廁所。三房泳池別墅每晚7,200港元,若六人入住,除開每人約1,200港元,以景觀、服務、星級來說定價算為合理。


與朋友夾份入住,每人一晚大約付1,200港元,定價算為中上。


想學瑜伽或泰拳,隨時打電話約老師上門授課。


房間闊落, 主人房面積約有三百八十四呎。

Samujana
地址:63/154 Moo 5, Plai Laem Soi 11, Koh Samui, Suratthani, Thailand, 84320
網址: http://www.samujana.com
交通:離蘇梅機場十分鐘車程

Travel Memo
機票:從香港乘曼谷航空來往蘇梅,機票連稅約4,009港元。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
匯率:1港元約兌4.04泰銖
流動數據:從Klook旅遊網站預訂泰國Wi-Fi蛋,於香港機場交收,每日收費18港元。
鳴謝:泰國政府旅遊-香港辦事處、Sun N Sea Holidays

記者:陳海利
攝影:蕭志南
編輯:施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