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SUV 要越野还是要操控?宝马 X3 选择这样做

SUV 要越野还是要操控?宝马 X3 选择这样做

SUV 要越野还是要操控?宝马 X3 选择这样做

全新一代的 BMW X3 即将要进入中国市场与消费者见面,与国内大部分 SUV 倾重于通过性所不同的是,BMW 对自家的 SUV 有自己的见解。所以,BMW 也成了 SUV 领域里面最具个性的品牌,凭着对运动的独有理解、对操控的追求,形成了 BMW 的专属定义—— SAV(Sport Activity Vehicle)。

那到底这辆 BMW 最新的 SAV 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SUV 也坚持 50:50!

说 BMW X3 之前,首先得说说 BMW 最先进的 CLAR 平台;作为一个已经孵化了新 7 系和新 5 系的高灵活性纵置平台,自然很多新 7 系、新 5 系上的先进的理念、强大的基因,都能传承到全新一代的 BMW X3 身上去。其中,最基础的,同时也是 BMW 后驱平台车型一直所坚守的,便是那精准的前后轴负荷 50:50 比例。BMW 的工程师们肯定是一群处女座,也只有 BMW 一个厂家能执着地把这个 50:50 的理念一代又一代地坚持下来。

作为车迷,都应该知道重量分配对于车辆操控的影响至关重要,前后轴负荷 50:50 的完美平衡能提高车辆过弯时的操控性能和弯道速度的极限,为车辆的一切优异动态特性得以充分发挥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说,BMW X3 这个 50:50 的平衡,是其具备出众操控的秘诀,也是同级中鲜明的运动标志。

强,更强了

在全新 BMW X3 上,热成型高强度钢得到更广泛地使用,让车体刚性比上代提升了多达 30%。屈服强度高达 1000Mpa 的热成型高强度钢,其强度可想而知。由此,车辆不但获得了更好的刚性,动态整体性十分明显,而且配重比例均衡,可以在激烈操控或者弯道行驶时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更为乘客带来更加强大的安全保护。

依然指哪打哪的精准

很多人认为,一辆车的操控性是由其悬架的结构形式所决定的,但事实却不完全是。对于全新一代 BMW X3 来说,在出生前,就被赋予了最强大的基础结构——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前悬以及五连杆后悬,但能让其成为同级当中操控的佼佼者,则是宝马对底盘调校的功力。在这一点上,作为 BMW 车主的我深有体会,即便是 BMW X6,一台那么大那么胖的四驱 SUV,劈弯一样干净利落,这就是宝马的功力所在。

细心的 BMW 工程师们通过铝合金质地的减震器支架、重量更轻的管状稳定杆,以及优化的前悬系统,让底盘重量进一步降低,使得 BMW X3 更加灵活,车迷们心中想要的指哪打哪的感觉,必定不会少。

动力?在 BMW 上还需怀疑吗?

作为 BMW 旗下车型,我觉得最不用怀疑、最不用考虑的便是动力总成,因为以 BMW 的性子,只会为 BMW X3 配上最好的机器,这也是 BMW 的 EfficientDynamics 精髓所在。在 BMW X3 的主力车型上,我们必定能见到那台铝合金打造的 B48 2.0T 发动机,作为一台集合了现今最先进发动机科技的机器,不但高效而且成熟可靠。

以全新 BMW X3 xDrive 30i 为例,全新调校的发动机可以迸发出 185kw 的强劲动力,这离不开 BMW 那些尖端科技的加持。比如说 Twin-Power 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器带来更好的低转速动力响应、高达 200bar 喷射压力的高精度直喷系统能带来更好的汽油雾化效果、Double-VANOS 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和 VALVETRONIC 无级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的共同作用能让发动机呼吸得更顺畅、燃烧得更充分。

与之配合的是那台 8HP 变速箱,其动力传输的高效、换挡的柔滑、逻辑的清晰相信已得车迷们的肯定。最后整套动力总成能推动全新 BMW X3 在 6.8 秒内完成 0-100km/h 的加速,非常符合宝马产品的性格,让运动风范更加突出。

更智能,更安全

BMW X3 有好操控的同时,也带给乘客极为平稳安逸的乘坐体验,这少不了自适应舒适型底盘的功劳;与此呼应的自适应驾驶模式,能够根据当前路况和驾驶者的日常习惯,自动调节驾驶模式以适合驾驶者对操控和舒适度的喜好。
别忘了还有 xDrive 智能全轮驱动系统,最新的版本经过宝马的优化,结构更轻,能实现前后轴 0-100% 扭力的分配变化的同时反应极快,在驾驶者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就 " 偷偷 " 地完成了扭矩的分配。各种天气和路况下都能保证车辆的强大牵引力,同时也能提高过弯时的稳定性。

再有就是 BMW 众多出色的电子控制系统,例如 ABS 系统、DSC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TC 牵引力控制系统、ADB-X 电子差速锁、CBC 弯道制动控制、DBC 动态制动控制、起步辅助系统和 HDC 下坡控制系统,都悉数应用于全新 BMW X3 身上。

最后少不了的当然是最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 "BMW 智能驾驶 "(BMW Personal Co-Pilot)。其中包括了经常能用到的新一代 ACC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能在低于 210 公里 / 小时的宽泛时速区间内实现自动调节车速、自动转向、识别限速等功能。以及很具有代表性的碰撞躲避系统和交叉路口警示系统,通过雷达检测,可以对车辆的刹车、转向系统进行干预,尽最大可能避免碰撞的发生。
总的来说,全新 BMW X3 不但是一台极具驾控乐趣的新型 SUV,还是一台智能的、安全的交通工具;保障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基础上,能带来更多的运动快感。

BMW 的粉丝们,你们是不是很期待呢?

轮到你说:

你喜欢这台 50:50 平衡的 SUV 吗?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查看原文



...................

会同资本杨少锋:远比你想象复杂的中美贸易战

会同资本杨少锋:远比你想象复杂的中美贸易战

会同资本杨少锋:远比你想象复杂的中美贸易战

这几天网上关于中美贸易战解读的文章众多,会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少锋先生特撰写本文,提供了他研究的个人观点,看过本文的资本圈的友人们认为本文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一语中的!现刊登出来,谨供各位看官参考。(本文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美国的霸权地位是由四个维度构成:强大的军事霸权、美元全球结算货币霸权、核心科技的垄断霸权、华尔街的全球资本市场规则霸权,而还有另一个隐含的霸权——由美国主导、盟国参与的世界工业体系霸权。

四个显性霸权和最后隐形霸权的架构,主导了二战后整个世界秩序的形成。任何国家,只要不屈从于美国的主导,对任何一方面的霸权形成挑战,结果必然遭受到美国的降维打击。历史上,除了前苏联,再没有国家能够全方位对美国形成威胁,直到中国今天的崛起。

卡扎菲和萨达姆,挑战的是石油美元;当年的日本,挑战的是美国对世界工业体系的领导权;结果,都没有逃过美国的惩罚,强如苏联,最终也在美国意识形态侵蚀下内部瓦解,最后在金融攻击下解体,余下一个千疮百孔外强中干的俄罗斯。

对石油美元挑战引发的利比亚、伊拉克战争不再多说,让日本一蹶不振的广场协议,分析也非常多,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看中国,究竟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我们先说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大家经常看到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详细阐述)。一带一路,通常被解读为中国的贸易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但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威胁,在于中国的做法,颠覆了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逻辑——在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格局中,在金字塔尖的少数国家美、欧、日,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三者形成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体系,这种盟国关系,不但体现在政治体系,军事同盟,还体现在贸易联盟上。用通俗的语言,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三家系统集成商,而余下的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则都是外围供应商。长久以来,拉美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被设定成为资源供应商的角色,帝国主义国家告诉你,你有矿石、石油、农作物,卖给我,然后你用我给你的钱,买飞机、汽车等等,这些东西你就不用自己造了。以科特迪瓦为例,这个世界上腰果最大产国,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被法国人控制(前法国殖民地),法国人以一斤十块钱人民币左右收购原料,然后简单加工运输到越南等地加工成成品,再销往全世界(在中国超市100克卖多少钱各位看官自己查),数十倍的利润,但是科特迪瓦、越南,都只能在这个简单的产业链中获取最微薄的利润(这和中国在苹果手机产业链中的地位何其相似,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大一部分是这些组成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这些国家命运是很可悲的,你听话,靠卖资源,老大分你一杯羹,但如果资源用完,那么就会被无情抛弃。如果你觉醒,想要挑战这个体系,获取自己更大的利润,那么对不起,卡扎菲和萨达姆就是你的榜样。

中国一带一路,触动西方国家最大的痛处,在于中国不但要帮助这些国家完善基础设施,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摆脱他们对西方国家的依赖。以伊朗为例,能够这么多年在西方国家制裁下依然不倒,核心就是中国之前帮助其建立了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最核心的体系——有色金属加工及冶炼。中国这个战略,是真正帮助这些国家强大,然而,结果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脱离美国为首的全球贸易体系,这个体系一旦瓦解,现有的世界秩序将淡然无存,这才是一带一路战略对美国、欧盟和日本最大的威胁。任何没有民族工业的国家都是不堪一击的,再多的财富都可能一夜之间蒸发。所以,才需要用关税保护民族工业,那些鼓吹美国发动贸易战促使中国降低关税是对老百姓好的所谓学者,真怀疑他们有没有学过世界历史和经济学?

第二个方面笔者想说的,是中国对美国的科技垄断地位构成的挑战。我们先来看一组瞭望智库《中美:13比22——大国决战岂止在沙场》提供的数据:

在最能代表行业地位的500强企业中,全球总共53家千亿美元公司,美国22家,日本5家(日本邮政、电信NTT、丰田、日产、广本),德国4家(安联保险、大众、戴勒姆,宝马),法国3家(保险业的安盛、石油业的达道尔,巴黎银行),英国(BP石油、法通保险)和荷兰2家(壳牌石油、EXOR集团),瑞士(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嘉能可),韩国(三星集团)各1家,总共40家。全世界只有9个国家拥有千亿美元公司,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其余13家千亿美元公司,都是来自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看看美国22家千亿美元公司的名单:6家医疗保健行业:快捷药方控股控股、CVS health:零售商和医疗保健商、联合健康公司、康德乐公司、美源伯根公司、麦克森公司。

金融和银行业2家:摩根大通银行、房利美。保险业1家: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050亿美元,同时也做很多投资。石油化工业2家:爱克森美孚和雪佛龙。零售业有4家:克罗格集团、沃博联、好市多、沃尔玛。其中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公司,2016年收入高达4858.7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二的公司是中国国家电网,营收3152亿美元,只有沃尔玛的60%左右。电信企业2家:Verizon、AT&T。科技行业5家:通用电气、亚马逊、福特汽车、通用汽车、苹果公司。

如果光看美国的千亿美元企业的话,可以看出最有技术含量,算得上美国立国支柱的,还是ICT产业、汽车产业和能源行业,总共8家公司。其中ICT产业公司4家,亚马逊、苹果、Verizon、AT&T;汽车2家;能源3家:爱克森美孚,雪佛龙和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其实是一家综合工业集团,比方说他还做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制造大量能源设备,包括发电机,石油生产设备等等。

看完了国外的企业,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一个道理,除掉银行,保险,金融,零售,医疗保健这些科技含量比较低的产业,同时电信行业也除开。

发达国家的最大的三根支柱:

1:汽车业:日本有3家,德国有2家,美国有2家,荷兰有1家

2:ICT:韩国有1家,三星;美国2家,亚马逊,苹果

3:能源业:美国3家,英国1家,荷兰1家,法国1家

发现一个规律了没,美国是唯一一个三大支柱产业(汽车,ICT,能源)都有千亿美元企业的公司,而且每个产业都有2家以上,什么是超级大国,这就是底气。

接下来我们盘点下中国的13家千亿美元超级公司,我们也能很容易的发现一个规律,   中国和美国一样,也是一个在三大支柱产业上都有千亿美元级别公司的国家。

这13家公司里面,首先是7家,主要是银行,保险和电信公司。4家银行:四大行:工行、农行、建设银行、中行。2家保险:平安保险、中国人寿。1家电信:中国移动

那么剩下的6家呢?

对应西方三大支柱产业,我们有5家。

能源行业3家:国家电网(世界五百强第2)、中石化(世界第3)、中石油(世界第4);汽车1家:上海汽车集团(世界第41位);ICT行业1家:鸿海精密(世界第27位), 处于下游代工行列。

另外还有1家是什么?是我国作为基建狂魔独有的属性,即中国建筑公司,2016年收入1445亿美元,排名第世界24位(排在之后的还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

在未来五年, ICT领域千亿美元公司还是要看华为、阿里、腾讯三家,另外京东预计也会突破千亿美元,还有富士康现在就是千亿美元公司。

美国还有微软、谷歌、IBM三家接近千亿美元的ICT公司,2016年谷歌收入为901亿美元, 微软收入为857亿美元,IBM收入为778亿美元。这其中微软和IBM增长潜力不大了,事实上2016年这两家收入都是负增长。谷歌还保持着快速增长,2016年增长了12%左右。

另外我们熟知的 Facebook ,2016年营收276.38亿美元,和同样做社交的腾讯1519.38亿人民币收入规模差不多,而且增速为56%,竟然也和腾讯2016年48%的增速差不多。预计 Facebook 未来也会成为千亿美元公司。

英特尔公司2016年收入为593.9亿美元,增长7.3%,但是净利润高达103.16亿美元。还有个甲骨文,这家软件公司已经停滞多年了,2016年营收为370.47亿美元,下降3.1%,但是净利润竟然高达89.01亿美元,虽然下降了10.4%,可以仍然是看做美国ICT产业的支柱。

所以对未来五年我们做个总结:

中国千亿美元级别ICT公司五家:华为、阿里、腾讯、京东、富士康,其中,华为和阿里将会在技术方面脱颖而出;

美国千亿美元级别ICT公司有五家: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

在营收的第二梯队,中国的百度、网易、紫光展锐、小米;美国还有英特尔、甲骨文、IBM、高通、惠普。 中国方面只有百度、紫光展锐、浪潮算得上技术型公司,小米和网易在研发方面还需要加强科技色彩,目前来看差距还是很大。

事实上,美国还有NVIDIA、AMD、博通、德州仪器等等,另外半导体生产设备美国也是绝对优势,比如应用材料公司。美国在ICT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是自二战以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打下的深厚根基,我们能做到紧跟已属不易,当然我们也要有信心,在上述公司之外,我国还有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长电科技、寒武纪等公司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那就是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事实上各个产业都在与发达国家竞争,并且在挤压其份额和利润的超大型国家。(以上数据来自瞭望智库《中美:13与22,大国决战岂止在沙场》)

答案呼之欲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原有的经济基础已经彻底变化,而建立在上面的经济秩序正在崩塌。

第一个变化,是能源格局的变化。一是页岩油的开采,大幅提升了人们对石油储藏量的预测;二是对能源依赖最大的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努力摆脱对矿石能源石油和煤炭的依赖。直接的结果,是导致美国能源战略的改变,开始从石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而且很快要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再不开采,那些储藏的石油或者在新能源冲击下毫无价值)。美国能源战略的变化,最大的受害者是俄罗斯和欧佩克产油国,美国从单一的需求方变成了竞争者,石油美元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在此前提下石油人民币的推出,与其说人民币想取代石油美元,倒不如说是为了石油美元体系崩溃提早做好的风险对冲机制。

当美国不再需要进口石油,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作为美国竞争对手的产油国,必然需要寻找替代的结算货币,拥有世界最完善工业体系,生产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中国,自然是最佳替代者,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世界新经济秩序形成的必然结果,也是适者生存法则作用的结果,毕竟,委内瑞拉、阿根廷经济崩溃的前车之鉴,建立在石油经济上的沙特、卡塔尔这些国家,一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二没有高科技,三没有农业,如果石油经济崩溃,国家可能都不再存在。在生死存亡面前,一切的选择都可以理解。

第二个变化,来自工业文明的核心汽车产业。正如前文分析,汽车,是整个现代工业的核心,全球53家千亿美元公司中汽车企业占据9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在汽车工业上占据了垄断地位,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优势牢牢不可动摇。中国汽车制造业,核心部件,基本上都来自这些国家,在这个产业链的分工上,我们只有微不足道的利润。

然而,一切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革命在改变,电动车在中国的普及,直接动摇了全世界整个汽车工业的基础。在新能源车的时代,电池技术成为核心,无人驾驶叠加新能源,传统的燃油车将被完全替代,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和美国无疑是并驾齐驱,同时处于第一梯队,但中国国家体制在竞争中将会成为巨大的优势,中国对新能源车的支持是不余遗力的,而美国新能源车的推广则面临传统汽车工业的强力抵制。这种差别,直接决定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中,中国必然后劲更足。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之内,新能源汽车将全面取代燃油车,对传统汽车工业形成摧毁性打击。进而冲击到石油企业、上下游工业企业,整个现代工业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第三个冲击,来自通讯领域的5G。毫无疑问,在5G领域中国有着巨大的优势,要知道,通讯不但是整个高科技行业的核心,而且直接决定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建立在5G上的各种技术应用和新生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将是摧毁性的。

4G的诞生,促使了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弯道超车,可以说,BAT及京东、小米、滴滴之所以能够快速地成长,关键就在4G技术的应用。而5G,不但是通讯速度的提升,新能源车的无线充电,VR等传播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都将得到大规模应用。3G到来,倒下的是诺基亚,4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取代PC,Google迅速超越微软(安卓系统是GOOGLE开发的),PC时代的芯片王者是英特尔,而移动互联时代属于英伟达和高通。谁知道,5G时代,百度、阿里和华为会迎来什么样的机会?毕竟,5G最大的应用市场在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的崛起,已经对美国多年领先的军事霸权、石油美元霸权、科技垄断霸权、工业体系霸权形成巨大的挑战,而唯一中国还无法动摇的,只剩华尔街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霸权。如果多年后解密,我相信,前两年的股灾,必定是美国发动对中国的金融系统的攻击,在被洗脑的官员及金融从业人员主动被动地帮助下,中国的金融系统差点崩溃。所以,十八大说了,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核心是防范金融风险,因为,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短板,也是这几年金融领域反腐和规则重新制定的关键原因。

贸易战,实在是美国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当然,除军事选择外)。史蒂夫.班农在日本的演讲赤裸裸的暴露了美国这一届政府的国策:防止中国2025年高端制造动摇美国高科技的领先地位;延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维持石油美元地位。

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贸易战没有赢家,对全球经济复苏是个沉重的打击,所以,特朗普并没有得到一致的支持,但是,我们别忘了,特朗普上台和英国脱欧有着本质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民粹主义在西方占据了主导权,在民粹主义面前,情绪作用超过了理智。对于一向强硬的共和党而言,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一直是一个摆在桌上的预案,绝非冲动之举。

我们不要幻想民主党胜选,对中国政策就会变得更好,回想南海仲裁、中印边境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哪一个不是美国背后操纵?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民主党主张用隐蔽的方式动摇中国,而共和党选择了更为激进的手段。打个比方,希拉里的民主党象蟒蛇,习惯慢慢绞杀猎物,而共和党的特朗普,更像狮子,习惯直接使用利爪和牙齿。

如果有人幻想美国放下对中国的敌对意识,意图在经济发展中给中国和平崛起的机会,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键在于,美国曾经寄希望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精英阶层能够逐渐接受西化的思想,并通过种种手段动摇中国共产党的统治,让中国向西方靠拢(或者像苏联一样被瓦解,十七大之前的中国,不正是最危险的时候么?),然而,中国的国运选择了习近平,当十八大顺利召开之后,美国对从内部瓦解中国已经彻底绝望,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正在告诉世界,除了资本主义,还有一种政治体制,可以更好的带领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甚至更加优越,甚至带领各个国家一同走向富裕(一带一路),一旦这种共识形成,资本主义的国体将被彻底动摇,现有各个西方国家将面临巨大的社会动荡风险。这,才是这场贸易战背后的逻辑——除非中国发展停滞,否则必然威胁美国统治地位;中国继续发展,美国地位不保,世界格局重塑。

中国不可能不发展,美国不可能让出主导权,所以,这场贸易战,只是序幕。

放弃幻想,准备更坎坷复杂的世界局势,不战而不怕战,或者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作者介绍:杨少锋先生,会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先生对宏观经济有较深研究,精通资本运作尤其擅长资产证券化及企业并购重组业务。过去两年间共参与三十余家上市公司的重组定增,业绩表现出色。杨先生擅长高端装备、医药健康、TMT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成长期投资及项目投后管理。杨先生在证券、资本、地产及传媒领域拥有广泛的人脉及深厚的产业资源,他现兼任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杨少锋先生长期活跃在中央电视台《对话》、 《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并任客座嘉宾。他还兼任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担任财经评论员,并曾在《新民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开设专栏,他曾连续多年担任新浪房产频道Top10首席评论员,并著有《天生我才》、《地产真相》两部专著。